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人子宫内膜抗原的纯化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抗子宫内膜抗体和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抗子宫内膜抗体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改良法提取,纯化正常人及内异症患者的子宫内膜抗原,分析其氨基酸组成,并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两者蛋白质组成及抗原特异性,建立ELISA方法并测定,分析正常人及内异症患者血清EMAb。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galectin-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及正常对照中galectin-3蛋白及mRNA的表达,比较其表达差异.结果:galectin-3蛋白定位于子宫内膜的腔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与正常对照相比,galectin-3 mRNA及蛋白在内异症在位内膜中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其表达在分泌期高于增生期.结论: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galectin-3低表达可能与其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改变有关,从而导致了内异症不孕.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妇科常见病,也是女性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它通过影响生殖过程的各个环节而导致不孕.其中对胚胎植入的影响包括子宫内膜超微结构的改变、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的表达紊乱、同源盒基因HOXA10的下调等所致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分泌期反复流产子宫内膜凝集素结合特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生物素分别标记的双花藕豆凝集素(DBA)、大豆凝集素(SBA)、麦胚凝集素(WGA)及荆豆凝集素(UEA-1)与子宫内膜的反应,应用S-P法研究28例无明显原因反复流产的分泌期子宫内膜糖复合物的变化及与其组织形态学分期的相关性。结果:①宫内膜迟延发生率为39.3%(11/28);②四种凝集素中只有DBA与子宫内膜的结合表现出阶段特异性。着床期,DBA宫内膜结合率增强,且与宫内膜组织形态学分期呈有意义的直线正相关(r=0.404,P<0.05)。提示与DBA特异结合的子宫内膜上的糖复合物与孕卵着床有关,这种特异结合可以作为评价分泌期子宫内膜分化成熟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7.
人类胎儿子宫内膜的核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人类胎儿子宫内膜的超微结构时,我们发现子宫内膜的上皮细胞有单纯及复合核体的存在。由于雌激素能促进单纯核体的形成和转化,及母体的雌激素和黄体酮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我们认为人类胎儿子宫内膜的复合核体的形成与母体雌激素的作用有关。复合核体所合成的rRNA将可增加蛋白质的合成,以应内膜上皮增生之需要。因为黄体酮能阻止核体的形成,胎儿子宫内膜能否出现核体,可能与胎儿血液里雌激素和黄体酮的浓度比例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所含此二激素的受体数有关。  相似文献   

8.
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可显示各种形式的构型,非常类似于卵巢的性索一间质肿瘤,包括粒层细胞肿瘤、Sertoli细胞肿瘤和Sertoli—Leydig细胞肿瘤,这些类似于卵巢性索一间质肿瘤的子宫内膜样癌并已被人们认识。然而类似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卵巢性索一间质肿瘤还没有报道。作者报道了9例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肿瘤,肿瘤组织内均含有空的,有时扩张的小管,类似于子宫内膜样腺体,作者将这些结构称为假子宫内膜样小管。  相似文献   

9.
宫内膜活检或刮出物中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内膜活检或刮出物诊断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标准和鉴别诊断注意事项。方法:对9例临床和病理资料完整并经宫内膜活检或刮出物中确诊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对照其随后进行的子宫切除标本的蜡块,再次常规制片,HE染色,光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9例宫内膜活检或刮宫标本中,有6例分化良好,酷似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时的间质细胞。有3例分化差者,其中2例酷似恶性淋巴瘤,1例酷似多形肉瘤。9例均见簇状分布的子宫内膜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诊断、分类与子宫内膜增生WHO(2003)分类的关系,探讨β-catenin、Glut-1和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根据EIN诊断及分类标准,对83例子宫内膜增生病例进行再分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0例增殖期子宫内膜、83例子宫内膜增生及2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β-catenin、Glut-1及PTEN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1)83例子宫内膜增生病例中共检出24例EIN病例,总检出率为28.9%(24/83).24例EIN病例中,来自复杂型不典型性增生16例(66.7%,16/24),但EIN的检出率与不典型增生的分级无明显关系(P>0.05).(2)β-catenin蛋白在增殖期子宫内膜中呈正常表达,良性子宫内膜增生的异常表达率为10.2%(6/59),而EIN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异常表达率(50%,12/24;66.7%,16/24)分别明显高于良性子宫内膜增生(P<0.01),但二者间的异常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Glut-1蛋白在增殖期子宫内膜、良性子宫内膜增生组织中均呈低表达,而在EIN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58.3%(14/24)和70.8%(17/24),均显著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及良性子宫内膜增生(P<0.01),但二者高表达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PTEN蛋白在EIN病例中的失表达率(37.5%,9/24)与子宫内膜样腺癌(62.5%,15/24)、增殖期子宫内膜(2/10)及良性子宫内膜增生(28.8%,17/5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失表达率则明显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及良性子宫内膜增生病例,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和Glut-1蛋白高表达是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二者在区别良性子宫内膜增生、EIN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可能是有用的免疫标志物.PTEN蛋白失表达是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过程中的极早期事件,但将其作为EIN病变的诊断性标志物并不恰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RT-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胶质瘤U87、H4和U251细胞及正常人脑星形细胞(NHA)中EZH2的表达水平。在H4细胞中转染EZH2 siRNA和siRNA control,MTT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分光光度计法检测caspase-3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下游靶分子c-Myc的蛋白表达。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剂处理转染EZH2 siRNA的H4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β-catenin和c-Myc的表达。结果:胶质瘤U87、H4和U251细胞中EZH2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NHA(P0.05),并且H4细胞中EZH2 mRNA和蛋白水平高于U87和U251细胞(P0.05)。EZH2 siRNA可以明显下调H4细胞中EZH2的mRNA和蛋白水平。EZH2表达下调后的H4细胞从48 h开始细胞活力降低,并且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升高,细胞中caspase-3活性也明显升高(P0.05),同时EZH2表达下调还可以抑制β-catenin和c-Myc的表达。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剂可以减少EZH2诱导的H4细胞凋亡,降低细胞中caspase-3的活性。结论:EZH2在脑胶质瘤细胞中过度表达,下调其表达可以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而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背景:辛伐他汀可促进体外培养的人或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但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Wnt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信号途径中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取6周龄雌性SD大鼠双侧股骨、胫骨全骨髓进行体外成骨细胞诱导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及SIM组。SIM组加入浓度为10-7 mol/L辛伐他汀,对照组加入等量无水乙醇和PBS。培养14 d,行碱性磷酸酶染色,28 d时,行von Kossa染色观察细胞外基质矿化情况;培养14,21 d,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观察成骨细胞中β-catenin,Smad1/5,Cbfa1的表达及分布。  结果与结论: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经体外诱导后可分化为具有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矿化细胞外基质能力的成熟成骨细胞。辛伐他汀可显著上调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同时,与对照组比较,SIM组β-catenin,Smad1/5,Cbfa1表达明显增多(P < 0.05),且呈现明显的核内聚集趋势。说明辛伐他汀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可能与调控Wnt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信号通路中相关因子的表达及细胞内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BANCR调控黑色素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行为及其相关机制。方法:qPCR检测BANCR在黑色素瘤患者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分析BANCR的表达与黑色素瘤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BANCR对黑色素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划痕愈合实验检测BANCR对黑色素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抑制BANCR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BANCR在黑色素瘤中高表达,而且在淋巴结转移或病理分期越高的患者中越显著;BANCR的表达越高,黑色素瘤患者生存越差;抑制BANCR表达可以降低黑色素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沉默BANCR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和c-myc蛋白表达下调。结论:长链非编码BANCR在黑色素瘤患者中普遍存在高表达,而且与患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同时它也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黑色素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4.
吴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32):5988-5992
背景:有研究表明,细胞信号负调控因子3、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脑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目的:探讨细胞信号负调控因子3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肿瘤干细胞的影响及在治疗脑胶质母细胞瘤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从手术切除的脑胶质母细胞瘤标本中,分离、培养及鉴定脑肿瘤干细胞。反转录PCR扩增细胞信号负调控因子3基因,转染至脑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反转录P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信号负调控因子3转染前后,脑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中细胞信号负调控因子3、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β-Catenin及抑癌因子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高表达细胞信号负调控因子3可能通过抑制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的表达,从而抑制Wnt/β-Catenin通路的传导,以增强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活性,降低胶质瘤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同时诱导细胞凋亡,为脑胶质母细胞瘤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以及调节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目的: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分化为Ⅱ型肺泡上皮的能力以及Wnt途径对分化的调节作用。 方法:取大鼠脂肪组织,体外分离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鉴定。实验分为对照组、小气道生长液组和Wnt3a组,对照组用普通DMEM培养基培养,小气道生长液组和Wnt3a组均使用小气道生长液培养,且Wnt3a组加入Wnt信号通路激动剂Wnt3a培养。诱导10 d后分别通过qRT-PCR和免疫荧光检测Ⅱ型肺泡上皮标志物肺表面活性蛋白B,C,D的表达,并于诱导5 d和10 d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β-catenin和GSK-3β。 结果与结论:大鼠脂肪组织中可成功分离出纯度较高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表达CD44和CD29,不表达CD11b和CD45;经小气道生长液诱导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中肺表面活性蛋白B,C,D蛋白和mRNA表达均上调(P < 0.01),表明其可被诱导为Ⅱ型上皮细胞;加入Wnt3a后,经诱导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中肺表面活性蛋白B,C,D蛋白和mRNA表达均高于小气道生长液组(P < 0.01),且在诱导过程中磷酸化β-catenin表达随时间逐渐上调而GSK-3β表达逐渐下调(P < 0.01)。结果证实,Wnt信号通路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Ⅱ肺泡上皮细胞过程中激活并促进干细胞的定向分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GF-β受体Ⅰ(TGFBR1)基因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结缔组织病相关的肺间质病变(CTD-ILD)的抗纤维化作用。方法:以肺癌的癌旁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CTD-ILD患者肺组织TGFBR1的蛋白表达;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系MRC-5分为空白对照组、TGF-β1组、阴性对照组和TGFBR1-siRNA组,各组细胞培养48 h,Western blot检测TGFBR1、Ⅰ型胶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蛋白(E-cad)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β 连环蛋白(β-catenin)和c-Myc的蛋白表达;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活力。结果:TGFBR1在CTD-ILD肺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GF-β1组细胞活力、TGFBR1、Ⅰ型胶原、CTGF、α-SMA、β-catenin和c-Myc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E-cad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TGF-β1组和阴性对照组细胞活力、TGFBR1、Ⅰ型胶原、CTGF、α-SMA、E-cad、β-catenin和c-Myc的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GF-β1组比较,TGFBR1-siRNA组细胞活力、TGFBR1、Ⅰ型胶原、CTGF、α-SMA、β-catenin和c-Myc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E-cad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TGFBR1基因在CTD-ILD肺组织中表达升高,抑制TGFBR1的表达可通过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降低CTD-ILD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SCC-4细胞生长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0、20、40、60、80和100 mg/L)的汉黄芩素处理SCC-4细胞不同时间,分别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及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化。结果:汉黄芩素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地抑制细胞生长,同时诱导细胞大量凋亡,抑制细胞的侵袭。汉黄芩素明显抑制了细胞中β-catenin的活化,同时其下游靶分子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降低,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增加。用Wnt/β-catenin通路激动剂Li Cl处理后,汉黄芩素抑制的Wnt/β-catenin通路分子活化明显增强,同时细胞生长能力明显增强,而凋亡能力降低,还明显减弱了汉黄芩素对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结论:汉黄芩素主要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调控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生长及侵袭进程,具有一定的抗口腔鳞状细胞癌发展的作用,可成为临床上口腔鳞状细胞癌防治的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糖尿病(DM)溃疡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的变化,探讨该信号通路在糖尿病难愈性溃疡中的作用。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液腹腔注射法制备糖尿病模型。分别取正常对照组与DM组制作溃疡模型。观察创面造模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对照组及DM组创面愈合情况的变化,并采用HE染色法检测创面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创面组织中β-catenin、GSK-3β和Rspo-3蛋白及mRNA的变化。结果:DM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其创面组织中含有较少的炎性细胞、纤维母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DM组大鼠创面组织中β-catenin和Rspo-3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GSK-3β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Wnt/β-catenin通路的下调有可能导致了糖尿病溃疡的难愈,而该通路的下调可能源自于Rspo-3蛋白表达的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梓醇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增殖过程中Wnt信号通路的变化。方法:(1)采用机械分离及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与梓醇(1.0 mg/L)处理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细胞周期分布情况,计算其增殖指数。(2)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Wnt3a、Wnt5a、Wnt11及β-catenin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各组细胞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空白对照组与梓醇处理组BMSCs增殖指数分别为8.90%±0.46%和17.93%±1.68%(P<0.01)。(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梓醇处理组Wnt5a、Wnt11、β-catenin mRNA及β-catenin蛋白表达均明显提高,但Wnt3a 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结论:梓醇在促进BMSCs增殖过程中可同时激活经典与非经典Wnt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