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通过研究本中心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在近3年中的临床情况和检查、实验室结果,分析其对病死率的影响,尤其是心脏瓣膜钙化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分析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至少6个月的患者443例。对死亡和存活患者的首次记录数据和临床发现进行了比较。结果 298例患者存活,145例患者死亡。死亡患者的平均年龄较高,60%患者有冠心病,53.8%患者有心脏瓣膜钙化。死亡患者血液透析持续时间较低。碱性磷酸酶、白蛋白,尿素清除指数(Kt/V)在死亡患者中水平更低,C反应蛋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透析前血钾水平在死亡患者中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冠状动脉疾病和多个心脏瓣膜钙化(两个及以上心脏瓣膜钙化)是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透析前钾水平、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和较高的尿素清除指数(Kt/V)对生存率有利。结论 年龄、冠状动脉疾病、多个心脏瓣膜钙化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VC)的发病情况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稳定透析6个月以上的MHD患者96例使用HP-55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心脏VC情况检测,将患者分为VC组与无VC组,比较二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透析时间、吸烟、血压、糖尿病肾病、SGA评分、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脂、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以及心脏室间隔厚度(IVS)、左室舒张期内径(LVID)、射血分数(EF)和左室肥厚(LVH)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96例MHD患者中34例(35.42%)发生VC。VC组透析时间显著长于无VC组,中重度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钙磷乘积明显增高(〉4.43mmol^2/L^2)者、CRP、室间隔厚度(IVs)、左室舒张期内经(LVID)、左室肥厚(LVH)发生率等均显著高于无VC组,此外,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EF显著低于无VC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血钙、血磷、iPTH等指标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二组患者的iPTH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结论钙磷乘积增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炎症、营养不良等均为MHD患者VC发生的危险因素。VC发生后,MHD患者更容易出现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3.
正心血管事件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第一位原因,高达50%~([1]),其中心脏瓣膜钙化是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2-3])。已有报道发现低血清镁与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血管事件有关~([4]),但是否与血透患者心脏瓣膜钙化有关,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维持性血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是将血液与透析液在透析器内用半透膜隔开,通过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产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剩的液体,是救治急、慢性肾衰竭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1]。近年来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管及心脏瓣膜钙化( valve calcification,VC)成为临床治疗中突出的问题。VC可导致心肌缺血或梗死、心律紊乱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2]。随着透析技术的改进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在临床的应用,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但其心血管病的病死率仍是普通人群的10~30倍[3]。VC与年龄无关,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 )患者即可出现严重的血管钙化,尤其冠状动脉钙化,并在透析治疗后继续进展[4]。本研究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VC与MHD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泌型磷蛋白24(SPP24)水平变化及与心脏瓣膜钙化(CVC)、心血管事件(CVE)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8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采用心脏彩超评估患者CVC情况,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CVC组和无CV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量SPP24水平,分析SPP24在两组病例中的水平变化,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SPP24水平变化与CVC的相关性,并探讨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CVC的影响因素。对病例进行随访,记录CVE发生情况,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CVE的影响因素。结果 CVC组47例(53.41%),CVC组SPP24水平低于无CVC组(P=0.040)。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瓣膜钙化22例。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增加(OR=1.055)、高磷血症(OR=8.234)是CVC的危险因素,高SPP24(OR=0.997)是CVC的保护因素。年龄增加(OR=1.086)、高磷血症(OR=7.393)均是联合心脏联合瓣膜钙化的危险因素,高SPP24(OR=0.964)是心脏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瓣膜钙化的保护因素。对病例进行2...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不良-炎症综合征与心血管钙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MHD≥3个月的非住院患者60例,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腹部侧位平片检测腹主动脉钙化(AAC)情况,心脏超声检测心脏瓣膜钙化情况,通过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评分)对患者的营养不良炎症状态进行评估,把其分为轻度(MIS≤4)、中度(5≤MIS≤8)及重度组(MIS≥9)。结果  营养不良炎症状态发生率为100%,其中轻度19例(31.7%)、中度27例(45%)、重度14例(23.3%)。心血管钙化发生率为68.3%,AAC发生率为48.3%,瓣膜钙化发生率为51.7%。年龄、血Ca及MIS评分在有、无心血管钙化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MIS评分的增高,心脏瓣膜钙化的发生率也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IS评分是心脏瓣膜钙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炎症综合征(MICS),MICS越严重其心脏瓣膜越容易发生钙化,而且MICS是心脏瓣膜钙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的危险因素以及心脏瓣膜钙化对其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肾内科收治血液透析患者(血透组)67例及腹膜透析患者(腹透组)6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2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心脏瓣膜钙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血透组瓣膜钙化发生率高于腹透组(64.18%vs.46.03%,χ2~=4.327,P=0.038)。2组患者年龄、瓣膜钙化病例、透析时间、收缩压、残余肾功能、血清磷、钙磷乘积、Alb、LDL-C、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2.025、4.327、3.652、2.191、4.091、3.205、2.378、2.117、1.990、2.314,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偏大、透析时间较长及残余肾功能低下均是心脏瓣膜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3、1.261、0.436,95%C1分别为1.023~1.359、1.011~1.186、0.221~0.846)。随访调查结果显示,死亡16例,其中心源性死亡12例,非心源性死亡4例。瓣膜钙化对于心源性死亡和非心源性死亡均具有较为明显的预测意义(P<0.05)。结论年龄、透析时间、残余肾功能低下均是导致心脏瓣膜钙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脏瓣膜钙化可增加透析患者心血管的病死率。腹膜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高于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水平和瓣膜钙化发生率低于血液透析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心脏瓣膜钙化患病情况及高危因素分析。方法收集在泰兴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血液透析患者54例,分为血液透析(HD)组18例、血液滤过(HDF)组18例、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HP+HD)组18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PTH)指标变化及心脏瓣膜钙化程度,分析血钙、血磷、钙磷乘积、PTH与心脏瓣膜钙化的关系。结果 (1)治疗12个月后54例患者中有23例(42.59%)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脏瓣膜钙化,3组患者心脏瓣膜钙化发生率分别为HD组55.56%,HDF组44.44%,HP+HD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2个月后,Ⅰ度钙化组血磷、钙磷乘积及PTH水平明显高于无钙化组(P<0.05),Ⅱ、Ⅲ度钙化组血钙、血磷、钙磷乘积、PTH水平高于无钙化组和Ⅰ度钙化组(P<0.05),Ⅲ度钙化组血磷、钙磷乘积及PTH水平明显高于Ⅱ度钙化组(P<0.05)。(3)HD组治疗前后血钙、血磷、PT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F组、HP+HD组治疗后血钙较治疗前升高,血磷及PTH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DF组和HP+HD组的血磷、PTH水平明显低于HD组(P<0.05);HP+HD组的血磷及PTH水平与HDF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磷血症、高PTH等是心脏瓣膜钙化的高危因素,应用HDF、HP+HD透析方式能较好地清除血磷、PTH等,以HP+HD透析方式尤佳,可降低心脏瓣膜钙化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了解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预后影响分析.方法:择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应用低通量方式透析,实验组利用高通量方式透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白蛋白(ALB)、体重指数(BMI)、血浆总蛋白(T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结果:实验组治疗12w后血浆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微炎症状态、营养状况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浆细胞因子水平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变化(P>0.05),营养状况亦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LB、BMI、IL-6、hs-CRP、TNF-α水平等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能显著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细胞因子,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ACC)的发病情况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以接受MHD的164例慢性肾脏病5D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钙、血磷、总铁结合力、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和血清铁蛋白(SF)等指标,计算血液透析充分性指标Kt/V;利用腹部侧位X线片评估腹主动脉钙化(AAC)积分。分析AAC的发生率、分布特点和严重程度;分析AAC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比较钙化与非钙化患者的心血管疾病(CVD)发生情况,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ROC)评价AAC诊断MHD患者CVD发生的准确性。结果 164例MHD患者中,腹主动脉钙化的发生率为68.9%;从腰椎L1向L4钙化发生率逐渐增高(P<0.05),且钙化程度逐步加重(P<0.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AC与患者年龄(r=0.290,P<0.001)、透析龄(r=0.225,P=0.004)、iPTH(r=0.342,P=0.043)、骨化三醇剂量(r=0.214,P=0.006)呈正相关。与非钙化组比较,钙化组患者CVD的发生率显著增高(52.2%和29.4%,P=0.007);发生CVD患者的AAC显著高于未发生CVD的患者(P<0.001)。AAC诊断CVD发生的AUCROC为0.658(95%CI 0.573~0.742,P<0.001)。结论 MHD患者腹ACC的发生率较高,由远端向近端发展并由近端向远端逐渐加重,且与CVD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王港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6):751-753,75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主动脉瓣钙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010年6月收入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156例,根据主动脉瓣是否合并有钙化分为钙化组及非钙化组。钙化组患者根据钙化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以及重度狭窄组,观察各组患者年龄差别及C反应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本组钙化发生率,≤45岁为25.0%,45~50岁为44.8%,≥50岁为75.8%,3个年龄段钙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血液透析患者钙化发生率显著增加。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患者的白蛋白显著低于非钙化组(P<0.05)。而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患者的前白蛋白及hsCRP显著低于非钙化组(P<0.05)。各组间白蛋白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ALB以及hsCRP均与血液透析患者的主动脉瓣钙化相关,白蛋白可以作为诊断血液透析患者主动脉瓣钙化程度的指标之一,而前白蛋白以及hsCRP可以作为诊断血液透析患者是否存在主动脉瓣钙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周进  刘牧 《四川医学》2009,30(12):1917-1918
目的观察不同血红蛋白(Hb)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规律血液透析患者78例,根据不同Hb水平由低到高分为3组,比较各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高于Hb靶目标值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另外两组,5/23(21.7%)例发生心血管事件,1/23(8.6%)例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度纠正贫血,将Hb升高到高于靶目标值的水平对MHD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远期生存率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4.
正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尤其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普遍存在,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密切相关[1-2]。腹主动脉钙化(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AAC)是评估血液透析患者VC的常用指标。AAC与MHD患者CVD死亡率相关,可以预测未来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3-5]。本研究旨在探讨AAC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ACC的早期预防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铁调素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的关系。方法 稳定的MHD患者75例入选,年龄匹配的健康人20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铁调素、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 AOPP)和IL-6。Spearman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铁调素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与CVD的相关性。结果 MHD患者铁调素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49.2(169.0~475.2)ng/ml vs 84.7(49.6~179.3)ng/ml,P<0.05]。CVD患者铁调素水平明显高于无CVD者[335.9(206.3~514.2)ng/ml vs 210.5(133.6~392.3)ng/ml,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铁调素与每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剂量、EPO抵抗指数、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AOPP、高敏C反应蛋白、IL-6及左心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与血清前白蛋白、总铁结合力、不饱和铁结合力、转铁蛋白呈负相关。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铁蛋白、总铁结合力、IL-6与铁调素水平独立相关。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铁调素升高为C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与CVD相关,血清铁调素可能是MHD患者CVD新的标志物及治疗靶目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全因、心血管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1日—2015年9月1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上海市浦东医院接受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死亡、失访或至本研究截止日期,收集期间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及死亡原因。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DM与死亡、心血管预后的关系,结果采用风险比例(hazard ratios, H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 CI)表示。结果最终367例MHD患者入选,DM组118例,非DM组249例。随访期间共87(23.7%)例患者死亡,其中合并DM患者死亡45例、心血管死亡27例及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64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DM组的全因、心血管死亡率及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DM组(均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合并DM是全因死亡(HR=1.74,95%CI: 1.06~2.88)、心血管死亡(HR=2.17,95%CI: 1.01~4.64)、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HR=1.72,95%CI: 1.19~2.48)的独立危险因素。MHD患者中全因死亡(HR=0.92,95%CI: 0.86~0.98)及心血管死亡(HR=0.90,95%CI: 0.82~0.98)风险与血浆白蛋白水平有关。结论合并DM是MHD患者全因、心血管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DM发病率可能改善MHD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