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对比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锁骨上复发转移癌的术前计划与术后实际验证剂量,评价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的剂量准确性。方法:研究纳入2016年1-9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放疗科行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锁骨上复发转移癌的患者14例(15个病灶),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59.9岁),Karnofsky评分(KPS,百分法)60~90(中位数80)。患者既往未接受过放射治疗者1例,曾接受放射治疗但剂量不详者1例,其余12例曾接受放射治疗,中位数60 Gy (20~70 Gy)。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增强CT扫描,术前计划设计,3D打印模板制作,穿刺及125I粒子植入,处方剂量110~150 Gy。对比患者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包括90%靶体积的最小吸收剂量(D90)、10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的百分比(V100)、15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的百分比(V150)、20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的百分比(V200)、匹配周缘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 mPD)、适形指数(conformal index,CI)、靶区外体积指数(external index,EI)。利用配对t检验对术后实际剂量参数结果与术前计划所对应的参数进行比较,通过Bland Altman法分析术前、术后剂量参数的一致性。结果:术前和术后D90、V100、V150、V200、mPD、CI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Bland Altman法分析,D90、V100、V150、V200、mPD一致性欠佳,CI、EI一致性较好。结论: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锁骨上复发转移癌方法剂量精准,可达到术前剂量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BTPS)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术前与术后剂量学结果 ,探讨该技术在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在本院接受放射性粒子治疗的原发性肺癌患者30例,其中腺癌11例,鳞癌19例;植入病灶共30个...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个性化3D打印导板引导下125I粒子治疗腮腺癌的剂量学参数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探讨其治疗肿瘤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0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的腮腺恶性肿瘤患者13例,所有患者均合并预后高危因素(肿瘤残留、肿瘤破溃等)需要辅助放射治疗.粒子植入术前依据患者CT数据设计并打...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3D打印放射性粒子植入模板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治疗的80例老年晚期肺癌患者,其中采用自制3D打印非共面尼龙模板辅助粒子植入联合化疗的19例患者为模板组,徒手穿刺植入粒子联合化疗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3D打印模板引导125碘(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转移瘤的临床近期疗效.方法 基于病历资料记录,对2019年3-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放射性粒子植入的17例肺转移瘤患者,共26个转移病灶行回顾性分析,处方剂量150 Gy,粒子活度22.2~29.6 MBq.粒子植入术后2月、4月、6月行肺部CT扫...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穿刺~(125)Ⅰ粒子植入术在椎体转移瘤疼痛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椎体转移瘤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组织间植入~(125)Ⅰ粒子治疗,术前应用TPS计划系统,其中处方剂量PD为110-140Gy,粒子活度为0.6-0.8mCi,术后立即行CT扫描并进行疗效质量分析验证,定期CT随访,判定分析疗效。结果 15例椎体转移瘤患者,分别于术后2个月、4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CT,评价患者疼痛缓解情况,15例病例疼痛缓解率100%。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椎体转移瘤引起的疼痛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治疗胰腺癌的技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CT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21例,1~3个月评价疗效,所有病例均CT引导下治疗,行术前TPS制定治疗计划.结果射损伤症状,1~3个月复查上腹部CT,总有效率85.7%.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治疗胰腺癌技术方法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125I粒子植入病例全部成功,无术中终止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未出现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间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胸膜恶性间皮瘤的技术方法。方法:随机选择12例术前活检证实为胸膜恶性间皮瘤的患者,应用TPS计算出放射源-125I粒子在瘤灶区的剂量分布,绘出等剂量曲线及适形粒子分布图并制定治疗计划,通过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术后即刻CT扫描验证,术后2 mon复查CT检查肿瘤情况。结果:植入病例全部一次性成功。无气胸、出血、死亡等并发症。结论:FPS立体定向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是一种有效的、微创的治疗胸膜恶性间皮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技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T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肺癌62例,1-5个月评价疗效,所有病例均行术前TPS制定治疗计划,术后CT图像导入TPS中评价粒子分布情况。结果125I粒子植入病例全部成功,无术中终止及死亡病例,部分出现少量气胸、咳血,术后随访未出现放射损伤症状体征,1-5个月复查胸部CT,未发现粒子脱落或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技术方法简单,安全可靠,易于实施,疗效较好,并且微创、并发症少,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的治疗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经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102例。所有病例术前根据肿瘤的大小利用TPS制定治疗计划,计算出所需^125I粒子的最佳数量术后质量验证。1月复查CT及临床观察毒副反应。结果植入病例全部成功,1月复查CT及临床观察无毒副反应,CR 76.3%、PR 17.7%、SD 4.1%、PD 1.9%。中位生存期大于12个月。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照射治疗肺癌安全、疗效可靠,并且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125I粒子植入对人乳腺癌荷瘤裸鼠的抑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BALB/c裸鼠于第4乳脂肪垫移植人乳腺癌HMLER90hi细胞,建立裸鼠荷瘤模型。将建模成功后的4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低、中及高剂量125I粒子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小鼠仅植入1粒空白粒子(不含放射性元素),低、中和高剂量组小鼠按照巴黎系统原则分别植入放射剂量为1.48×10-7、2.22×10-7和2.96×10-7Bq125I粒子。测量各组小鼠肿瘤体积和瘤体质量,计算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抑制率;ELISA法检测各组荷瘤裸鼠肿瘤组织中端粒酶蛋白水平,q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HMLER90hi细胞中CD90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mRNA表达水平。结果:125I粒子植入7、14和28 d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125I粒子组小鼠肿瘤质量降低(P<0.05或P<0.01),肿瘤体积减小(P<0.05或P<0.01),肿瘤生长抑制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ELISA检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125I粒子组小鼠肿瘤组织中端粒酶蛋白水平升高(P<0.05或P<0.01);qRT-PCR检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125I粒子组小鼠HMLER90hi细胞中CD90和GM-CSF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不同剂量125I粒子可抑制乳腺癌裸鼠荷瘤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荷瘤组织中CD90和GM-CSF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组织间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技术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125I粒子植入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例36例,局部麻醉,术前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行三维治疗计划,确定粒子数目、空间分布和粒子针数目。植入粒子10~80颗,中位数45颗。术后即刻行CT扫描进行质量验证。结果术后8周,复查CT,完全缓解率为25.0%(9/36),部分缓解率为33.3%(12/36),无明显变化为22.2%(8/36),进展为22.2%(8/36)。总有效率为58.3%(21/36),胸部症状缓解率为36.7%(11/30)。结论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病灶进行放射性粒子植入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CT导引下瘤体内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操作方法、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7例8个病灶CT导引下穿刺并在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其中恶性肿瘤3例(4个病灶),原发性肿瘤2例,转移性肿瘤2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42~81岁(平均51.2岁)。在CT导引下将125I粒子植入病灶内,采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布源,125I粒子的放射性活动为22,26,30,33MBq/粒,较大活度的粒子间距为1.5cm,较小活度的粒子间距为1.0cm。结果7例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粒子在病灶内的分布与植入前计划基本一致。每个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数为10~30(平均14粒)。3例恶性骨肿瘤患者植入术后疼痛均有明显缓解。术后2~5个月复查CT,6个病灶明确缩小,1个病灶内出现坏死组织,1个病灶大小无明显变化。结论CT导引下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 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外放疗后复发唾液腺癌的临床应用与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7月至 2016年7月收治的43例接受外放疗或手术联合外放疗后头颈部唾液腺癌复发患者,按照头颈部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方案(每天1次,每次1.8~2.0 Gy,每周照射5 d)计算本组患者既往累积放射治疗剂量:7例患者50 Gy以下,26例患者50~60 Gy,4例患者60~70 Gy,6例患者80 Gy以上(80~120 Gy)。患者末次外放疗至局部复发时间间隔为4~204个月,中位时间间隔为48个月。43例患者中,25例单纯行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18例行手术切除后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近距离治疗的处方剂量为100~140 Gy。术后随访观察,统计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评价毒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2.5~149.0个月),其中,腺样囊性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2.5~112.0个月),黏液表皮样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5~149个月)。1、3和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6.5%、48.8%和42.7%,生存率分别为88.0%、56.7%和45.8%,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8.3%、45.4%和38.1%。单纯粒子近距离治疗组与手术切除后粒子近距离治疗组在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放疗反应Ⅰ/Ⅱ级2例,Ⅲ级及以上3例;晚期放疗反应Ⅰ/Ⅱ级8例,Ⅲ级及以上3例;Ⅲ级及以上放疗反应发生率为7%。结论: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为治疗外放疗后复发唾液腺癌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在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的前提下提高了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 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外放疗后复发唾液腺癌的临床应用与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7月至 2016年7月收治的43例接受外放疗或手术联合外放疗后头颈部唾液腺癌复发患者,按照头颈部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方案(每天1次,每次1.8~2.0 Gy,每周照射5 d)计算本组患者既往累积放射治疗剂量:7例患者50 Gy以下,26例患者50~60 Gy,4例患者60~70 Gy,6例患者80 Gy以上(80~120 Gy)。患者末次外放疗至局部复发时间间隔为4~204个月,中位时间间隔为48个月。43例患者中,25例单纯行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18例行手术切除后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近距离治疗的处方剂量为100~140 Gy。术后随访观察,统计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评价毒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2.5~149.0个月),其中,腺样囊性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2.5~112.0个月),黏液表皮样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5~149个月)。1、3和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6.5%、48.8%和42.7%,生存率分别为88.0%、56.7%和45.8%,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8.3%、45.4%和38.1%。单纯粒子近距离治疗组与手术切除后粒子近距离治疗组在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放疗反应Ⅰ/Ⅱ级2例,Ⅲ级及以上3例;晚期放疗反应Ⅰ/Ⅱ级8例,Ⅲ级及以上3例;Ⅲ级及以上放疗反应发生率为7%。结论: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为治疗外放疗后复发唾液腺癌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在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的前提下提高了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组织内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32例肺癌患者均在植入前采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模拟布源,在螺旋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术后随访12个月并进行CT复查。结果 32例32个病灶共植入125I粒子926粒,平均每个病灶植入28.9粒。2个月后CT复查示,肿瘤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8例,无变化5例,进展0例,总有效率为84%;6个月后,肿瘤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或无变化4例,进展2例,总有效率81%;12个月后,肿瘤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5例,稳定或无变化4例,进展4例,总有效率75%。术中或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肺内少量出血5例、张力性气胸1例及少量气胸3例。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粒子125I组织内永久植入治疗肺癌安全、有效,且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及肝外转移瘤的125I粒子植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Zhang FJ  Li CX  Wu PH  Li K  Huang JH  Fan WJ  Zhang L  Gu YK  Lu MJ  Wu YX  Wang J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4):956-959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及肝外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及肝外转移瘤患者11例行^125I粒子植入术共33人次,年龄35—68岁,中位年龄56岁。所有患者病灶总数为45个,平均每人4.09个病灶,病灶平均直径为2.5cm。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布源,术中将活度为30MBq的^125I粒子在CT导向下植入肿瘤病灶内。粒子按照0.5—1.0cm平面插植。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PD)100—150Gy,每个患者植入粒子数10—100颗不等。结果45个病灶,完全缓解(CR)17个;部分缓解(PR)20个;无变化(NC)7个;进展(PD)1个。总有效率为82.2%。术中1例出现气胸,肺压缩在30%以内,经保守治疗好转,手术中少量出血者3例;术后1周痰中带血,体温升高者5例。2个月随访过程中发生粒子移位2例;白细胞下降2例,程度较轻。未见大出血、胆汁瘘、胰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及转移瘤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碘-125(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MOJ)患者的长期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对从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腔内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治疗的126例MOJ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支架通畅率、并发症及预后因素。随访至2016年12月31日。结果 120例患者纳入研究,均成功植入125I粒子条及胆道金属支架。中位随访时间为373.5(8~1 527)天。中位OS为370.0天(95% CI:319.6~420.4)。3、6、12及24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78%、53%及19%。中位支架通畅期为322.0天(95% CI:237.0~407.0),3、6、12及24个月的累积支架通畅率分别为91%、73%、46%及16%。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接受进一步治疗与否(P<0.001)是OS的预后因素。结论 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是治疗MOJ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接受进一步治疗的患者具有更长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CT引导下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行CT引导下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均为因各种原因不能手术或术中不能切除的恶性肿瘤患者.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精确制定等剂量曲线,在CT引导下根据治疗计划将125Ⅰ粒子植入到预定位置.比较术后患者肿瘤大小、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6个月后CT复查,44例患者病灶完全缓解(CR)22例,部分缓解(PR)13例,无效变(NC)7例,进展(PD)2例,总有效率为79.6%.结论 CT引导下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具有创伤小、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疗效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对于骨转移癌疼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月共36例骨转移癌疼痛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32~78岁,平均(51.9±15.5)岁,均采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术前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设计处方剂量,在CT引导下将125I植入相应骨转移癌病灶处及病灶边缘。治疗结束后1个月观察患者的疼痛缓解率、患者的活动能力及不良反应。结果全部患者均能耐受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后1个月疼痛缓解总有效率达94.4%,其中66.7%的患者疼痛能完全消失;活动能力改善总有效率94.4%,明显改善达61.1%;4例患者出现低热,2例出现低钙血症,经对症治疗均缓解,所有患者未出现放射性损伤症状,无粒子迁移发生。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疗效确切,且副反应低,耐受性好,并发症少,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