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310-4311
目的探讨脑苷肌肽联合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单用法舒地尔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采用脑苷肌肽联合法舒地尔静脉滴注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动脉血流参数指标,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等脑动脉血流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发生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苷肌肽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脑动脉血流,无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高效,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方法选取院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ACI患者7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9例给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电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SS-QO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NIHSS评分及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电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配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可改善ACI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连续用药14 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高切全血黏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高切全血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在急性脑出血中作用确切,能够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调节血液流变学状态,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并采用牵引疗法和针灸;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推拿疗法。疗程为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变化及血流参数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53%比72.88%,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降低,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平均峰流速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降低,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平均峰流速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针灸推拿联合药物治疗可迅速扩张椎动脉,减轻局部炎性水肿,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并可从根本上改变血液流变学参数,改善大脑血液供应,促进大脑血液循环。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永久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4例≥60岁的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2组均采用常规的控制心室率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厄贝沙坦75 mg.d-1,7 d后若无低血压则加量至150 mg.d-1,若血压降至90/60 mmHg(1 mmHg=0.133 kPa)则剂量减半;阿托伐他汀20 mg.d-1。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心室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2组治疗后心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全血高切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永久性房颤,可有效地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而改善患者的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的改变对脑梗死的影响。方法对150例脑梗死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纤维蛋白原等有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脑梗塞死者各项指标均增高,其中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纤维蛋白原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流变异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纤维蛋白原增高是诱发脑梗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灸对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血液流变、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0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针灸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4周为1个疗程,2组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神经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联合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联合组治疗后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联合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灸治疗,效果良好,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血液流变情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应用维生素E,观察组患者应用丁苯酞进行治疗,评价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评价指标包括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机体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个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评价丁苯酞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能力,且能有效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铁蛋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2例)和对照组(148例),治疗组予通心络胶囊和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清铁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和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铁蛋白浓度,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活血通管方内服外敷对输卵管炎性不孕患者IL-6、TGF-β及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门诊及住院慢性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患者120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以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观察组在通液术的基础上予以中药活血通管方口服联合外敷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测定IL-6、TGF-β及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结果治疗后两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及血沉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观察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及血沉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通过活血通管方内服及外敷的使用,并对慢性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患者IL-6、TGF-β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进行观察,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改变与血管损伤、微循环障碍以及血栓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全血细胞25项参数的变化。设计:同期对照病例分析。单位:新乡医学院医学检验系。对象:①脑梗死组:2002-01/12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7例,均为首发患者,病程4~12h,经头颅CT证实为脑梗死,其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②正常对照组: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血压正常,无心、脑、肾疾病及糖尿病的健康人53例。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方法:①脑梗死组患者于入院当天进行降纤治疗,注射2支10u克栓酶,分别于第3,5,7天再次注射1支10u的克栓酶。②两组均用肝素钠抗凝的真空采血管抽取空腹静脉血5mL和EDTA-K2抗凝血2mL,测定切变率分别为200s-1,30s-1,5s-1和1s-1时的全血黏度值、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沉方程K值、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③脑梗死组患者首次检测时间为发病24h内(急性期),并于治疗2周后(恢复期)复查上述指标。主要观察指标:两组血液流变学及全血细胞参数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127例,急性期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恢复期有5例患者因出院未能复查。正常对照组53例均无脱落。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外,脑梗死组患者急性期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脑梗死组患者恢复期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白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已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②与急性期比较,脑梗死组患者恢复期红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均明显降低(P<0.05),其余指标基本相似(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着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普遍异常,提示血液流变学及血细胞参数异常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陈怀 《大医生》2023,(1):83-85
目的 探讨温阳化痰法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收的70例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3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阳化痰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V)的平均血流速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A、RVA、BV血流速度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阳化痰法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的效果较好,可缓解患者眩晕等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改变与血管损伤、微循环障碍以及血栓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全血细胞25项参数的变化。设计:同期对照病例分析。 单位:新乡医学院医学检验系。 对象:①脑梗死组:2002—01/12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7例,均为首发患者,病程4~12h,经头颅CT证实为脑梗死,其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②正常对照组: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血压正常,无心、脑、肾疾病及糖尿病的健康人53例。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方法:①脑梗死组患者于入院当天进行降纤治疗,注射2支10u克栓酶,分别于第3,5,7天再次注射1支10u的克栓酶。②两组均用肝素钠抗凝的真空采血管抽取空腹静脉血5mL和EDTA—K2抗凝血2mL,测定切变率分别为200s^-1,30s^-1,5s^-1和1s^-1时的全血黏度值、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沉方程K值、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③脑梗死组患者首次检测时间为发病24h内(急性期),并于治疗2周后(恢复期)复查上述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两组血液流变学及全血细胞参数的比较。 结果:脑梗死组127例,急性期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恢复期有5例患者因出院未能复查。正常对照组53例均无脱落。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外,脑梗死组患者急性期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脑梗死组患者恢复期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白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已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②与急性期比较,脑梗死组患者恢复期红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均明显降低(P〈0.05),其余指标基本相似(P〉0.05)。 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着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普遍异常,提示血液流变学及血细胞参数异常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灯盏细辛对脑梗死患者近期氧化反应、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缺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血液流变学及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SOD、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丙二醛、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中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细辛可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短期血液高黏和聚集状态,缓解氧化应激反应,且未加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3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增加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及脑侧支循环血流速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红细胞压积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流速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效果好,安全性高,能够改善血流变学,提高侧支循环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讨平均血小板容积(MPV)、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及血液流变学改变与青年脑梗死患者梗死体积的相关性,为其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根据头部CT或MRI病灶大小及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将我院109例脑梗死患者(18-45岁)分为大梗死组(梗死体积>10 cm3)、中梗死组(梗死体积4-10 cm3)、小梗死组(梗死体积<4 cm3),30例健康查体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进行MPV、FIB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查,包括:全血黏度低切(Lηb)、全血黏度中切(Mηb)、全血黏度高切(Hηb)、血浆黏度值(ηP)、全血还原黏度低切(Lηr)、全血还原黏度中切(Mηr)、全血还原黏度高切(Hηr)、血沉方程K值(KVE)、红细胞积聚指数(EAI)、红细胞刚性指数(ERI)、红细胞变形指数(EDI)、红细胞电泳指数(EEI)、红细胞比容、血沉,共计16项指标。结果表明:各组脑梗死患者MPV、FIB含量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大梗死组MPV、FIB含量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小梗死组(P<0.05);各组脑梗死患者在病程恢复期MPV、FIB含量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下降,但未达到健康对照组水平(P<0.05)。脑梗死体积与MPV、FIB含量及血液流变学水平呈正相关(r=0.36,0.29,0.48)。结论:青年脑梗死病情的严重程度与MPV、FIB及血液流变学水平密切相关,定期检查上述指标对预防青年脑梗死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钠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8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以及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等。同时,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及奥扎格雷钠注射液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轴度、全血低切轴度、全血还原轴度、红细胞电泳、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和红细胞沉降率方程 K 值)的变化情况,并采用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对2组治疗8周后生存质量进行评分(包括活动能力、生活感受、健康感受、家庭支持和日常生活)。结果2组治疗前全血高切轴度、全血低切轴度、全血还原轴度、红细胞电泳、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方程K值和治疗8周后全血高切轴度、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8周后全血低切轴度、全血还原轴度、红细胞电泳、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方程K值和活动能力、生活感受、健康感受、日常生活及生活质量总分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神经节苷脂钠治疗中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静滴,对照组30例只采用内科常规治疗.疗程14天.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液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亦有明显改善(P<0.05),2组治疗后比较,患者全血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聚集指数以及血浆黏度均有明显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能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液黏度,改善脑供血,且不良反应少见,为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余刚  王芳  舒政 《临床医学》2007,27(8):38-39
目的观察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相同的原则下,治疗组给予脑苷肌肽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7、15、30天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INH)评分、临床有效率、实验室生化指标变化、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30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的实验室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实验室生化检查数据显示,治疗组安全性略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明显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疏血通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改善脑微循环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量表(MA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和全血高切黏度]、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bg)]、炎症介质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MAS、GOS、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血低切黏度和全血高切黏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T、aPTT长于对照组,Fbg水平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