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09-2013年甘肃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的时空及发病聚集区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空间统计学方法, 利用2009-2013年甘肃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数据, 以区(县)水平计算其空间分布的全局、局部自相关系数, 并分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 2009-2013年甘肃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相关性(P<0.001);局部G统计量分析显示热点区域主要分布于河西地区、临夏州、定西部分县区(渭源县、漳县、岷县、安定区), 冷点区域主要分布于兰州市、定西地区部分县区(陇西县、通渭县)、天水市、平凉市及庆阳市部分县区;时空分析结果显示, 2009-2013年甘肃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存在时空聚集性, 高发病率最大可能聚集区分布于河西地区, 聚集时间为2009-2010年(LLR=3 031.10, RR=2.27, P<0.001), 低发病率最大可能聚集区分布于兰州市, 聚集时间为2011-2013年(LLR=1 545.52, RR=0.37, P<0.001)。结论 2009-2013年甘肃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和时空聚集区域, 河西地区是甘肃省肺结核防控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使用空间统计学的方法,分析甘肃省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索发病的时空聚集区。方法 利用甘肃省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数据,以区(县)水平计算其空间分布的全局、局部自相关系数,并分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 甘肃省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相关性(P< 0.001);局部G统计量分析显示热点区域主要分布于河西地区,冷点区域主要分布于天水、陇南及庆阳的部分县(区)。时空分析结果显示,甘肃省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存在时空聚集性,高发病率最大可能聚集区分布于河西地区,聚集时间为2012-2013年(RR=3.05,LLR=4 670.995,P< 0.001),低发病率最大可能聚集区分布于陇东地区,聚集时间为2009-2010年(RR=0.36,LLR=1 980.686,P< 0.001)。结论 甘肃省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存在空间和时空聚集区域,对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及防控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巢湖市2009-2015年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发病的时空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巢湖市2009-2015年HFMD疫情监测资料,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数据库。应用空间统计分析软件GeoDa 1.6对建立的GIS数据库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用时间-空间扫描统计软件SaTScan 9.4进行回顾性时空扫描统计。结果 巢湖市2009-2015年共报告HFMD 6 960例。2011年、2013-2015年HFMD发病模式存在空间聚集,局部自相关共探测到14个高聚集区;HFMD存在3个时空聚集区,这些聚集区大部分发生在城区街道。结论 巢湖市HFMD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时空聚集性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巢湖市HFMD的分布规律和流行趋势,为下一步HFMD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使用空间统计学研究方法,分析2009-2014年甘肃省乙型肝炎(乙肝)报告发病率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索热(冷)点及时空聚集性,为该地区未来乙肝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9-2014年甘肃省乙肝报告发病率数据和GeoDa、SatScan空间统计学软件,通过空间自相关性和扫描统计量的分析,在县/区水平探索该地区乙肝发病的热(冷)点地区及其空间变化趋势,并分析其时空聚集性。结果 2009-2014年甘肃省乙肝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局部G统计量显示热点县/区数量有下降趋势,主要分布在河西地区,临夏回族自治州与甘南藏族自治州热点县/区数量有上升趋势;冷点区域未发现有明显规律;时空扫描结果显示,乙肝高发病率可能聚集于河西地区,聚集时间为2009-2011年;而低发病率可能聚集于甘肃东部地区,聚集时间为2012-2014年。结论 2009-2014年甘肃省乙肝报告发病率存在时间与空间的聚集性,河西地区热点县/区数量有下降趋势,临夏回族自治州与甘南藏族自治州热点县/区数量呈上升趋势,应成为未来甘肃省乙肝防控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中国肺结核发病的时空分布规律,为防控肺结核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7年全国各月肺结核报告发病数据进行圆分布分析,计算平均角,估计发病高峰日,并进行雷氏检验。收集2016年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肺结核报告发病率进行全局空间相关性分析和局域空间相关性分析,研究肺结核发病的空间聚集性。结果 中国肺结核报告发病数存在明显的时间集中趋势,发病高峰集中在3—5月。中国肺结核报告发病数圆分布分析存在平均角,经雷氏检验Z=13004.94,P<0.05。经全局空间相关性分析发现肺结核发病率在我国具有显著的空间聚集性,I=0.487,Z=4.278,P<0.05。经局域空间相关性分析发现我国肺结核发病率在新疆、青海、西藏及其周围存在空间上的聚集,其他区域未显示出明显的空间聚集性。结论 我国肺结核发病存在时间集中趋势和空间聚集性,肺结核的时空分布特点对肺结核防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2015年肺结核发病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山东省2015年活动性及痰涂片阳性(涂阳)肺结核发病的时空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山东省2015年活动性及涂阳肺结核报告发病信息,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采用全局及局部空间自相关统计量(Moran’s I)分析肺结核发病的空间聚集性,采用SaTScan分析发病的时空聚集性。结果 2015年山东省共报告活动性及涂阳肺结核患者31 776例和8 631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3.09/10万和8.99/10万。在县级水平上,活动性肺结核的发病整体上呈现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I=0.219,P<0.001),高发病-高聚集区为鲁西北、鲁东南和鲁中南地区;涂阳肺结核发病在整体分布上也呈现聚集型分布(Moran’s I=1.178,P<0.001),高发病-高聚集区为鲁东南和鲁西北地区。时空扫描结果显示:活动性肺结核在第2、3季度存在发病聚集性,聚集区为鲁中南、鲁东南及鲁西北的部分县(区);涂阳肺结核发病在2、3季度亦存在聚集性,聚集区域为鲁东南以及鲁西北的部分县(区)。结论 山东省2015年活动性及涂阳肺结核发病在整体上均呈现空间聚集性;鲁西北、鲁东南地区是肺结核高负担聚集区同时也是传播高风险聚集区,鲁中南地区是肺结核高负担但非高风险传播聚集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09-2013年甘肃省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报告发病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探测发病聚集区域。方法 利用甘肃省2009-2013年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丙肝的发病率数据, 使用GeoDa分析丙肝在甘肃省县(区)水平上的全局/局部自相关性, 并用SaTScan软件探测其时空聚集特征。结果 2009-2013年甘肃省丙肝发病率存在全局系相关性, 局部自相关性分析, 发病热点区域为金昌市、武威市、张掖市和兰州市部分县(区), 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定西市、陇南市、平凉市、甘南州及酒泉市、庆阳市、白银市、天水市部分县(区)。时空探测结果显示: 2009-2010年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 高发病聚集区为天水市秦州区和麦积区, 低发病聚集区最大可能分布在定西市临洮县和临夏州的部分县(区)。2011-2013年高发病聚集区为张掖市、金昌市、武威市、兰州市和白银市的部分县(区), 低发病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定西市、天水市、平凉市、陇南市和庆阳市的部分县(区)。结论 2009-2013年甘肃省丙肝发病率存在时空聚集性, 高发病集聚区和低发病聚集区分布随时间变化, 高发病区域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中西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吉林省2005-2019年麻疹发病的时空分布特征。方法通过中国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5-2019年吉林省麻疹发病数据,采用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分析以发现麻疹发病热点区域和时空聚集性。结果吉林省2005-2019年麻疹报告发病率在0.08/10万-17.41/10万之间。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100个麻疹发病热点区域,共涉及43个县(市、区);时间扫描分析发现1个发病时间聚集,发生在2005-2006年(RR=6.43,P<0.01);空间扫描分析发现11个空间聚集(RR=1.29-3.28,P<0.01);时空扫描分析发现1个时空聚集,发生在2005-2009年,涉及27个县(市、区)(RR=6.54,P<0.01)。结论吉林省2005-2019年麻疹发病具有时空聚集性,需加强热点区域和时空聚集区域的麻疹防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008 -2017年我国肺结核发病的流行趋势及时空分布特征,为探索我国结核病发病高危区域,合理制定疾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7年全国31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报告的肺结核发病资料,结合中国矢量化省界电子地图,应用空间自相关和时空扫描分析等方法,研究肺结核病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 2008-2017年我国肺结核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肺结核发病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Moran’s I>0, P<0.05),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其中新疆、西藏、青海等中西部地区为高-高聚集模式地区(P<0.05),北京、江苏和河北为低-低聚集模式地区(P<0.05)。结论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肺结核发病存在着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应针对近年来疾病出现高发的中西部地区,适当增加结核病防控方面的卫生资源配置和健康教育宣传力度,综合制定区域性结核病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青海省2014-2016年肺结核的空间分布模式,识别聚集区域,为防控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4-2016年青海省报告的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肺结核病例,采用ArcGIS 10.2.2软件进行肺结核年报告发病率地图可视化展示、三维趋势分析和局部Getis-Ord Gi*空间自相关分析,运用OpenGeoDa 1.2.0软件计算全局Moran’s I空间自相关统计量,描述和分析2014-2016年青海省肺结核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高发病率热点地区。结果 2014-2016年青海省肺结核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01.16/10万、123.26/10万和128.70/10万,呈上升趋势(趋势χ2=187.21,P<0.001)。三维趋势分析显示青海省肺结核年报告发病率由北向南逐渐升高,东西方向呈明显的中间高两边低的弧形变化趋势。全局Moran’s I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各地区间肺结核年报告发病率呈中等强度的空间聚集性(Moran’s I值分别为0.631 3、0.605 4和0.587 3,P<0.001)。局部Gi*分析显示高发病率聚集区域主要集中在青海省西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州)与果洛藏族自治州(果洛州)所辖的部分县(区),低发病率聚集区域集中在西宁市的湟中县、城东区和城北区以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西州)的大柴旦行委,其余地区年报告发病率处于中等水平。结论 2014-2016年青海省肺结核疫情呈现上升趋势;地区间年报告发病率并非随机分布,呈明显的空间聚集性,玉树州和果洛州为高发病率重点防控区域;空间聚集性分析为全省肺结核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医疗服务操作分类与编码是医学信息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数据提取、分析和应用的基础。世界卫生组织及世界多国一直致力于开发、更新和维护此分类与编码。我国此前一直沿袭美国准备在2014年停止使用的ICD-9-CM-3(卷3),中国需要结合国际主流设计思路,根据国情开发出适宜的多轴、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操作分类与编码体系。  相似文献   

12.
We conducted a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 of ad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 and esophagus in Nebraska, U.S.A. Nitrate concentrations in public drinking water supplies were linked to residential water source histories. Among those using private wells at the time of the interview, we measured nitrate levels in water samples from wells. Dietary nitrate and nitrite were estimated from a food-frequency questionnaire. Among those who primarily used public water supplies (79 distal stomach, 84 esophagus, 321 controls), average nitrate levels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risk (highest versus lowest quartile: stomach OR=1.2, 95% CI [0.5-2.7]; esophagus OR=1.3, 95% CI [0.6-3.1]). We observed the highest ORs for distal stomach cancer among those with higher water nitrate ingestion and higher intake of processed meat compared with low intakes of both; however, the test for positive interaction was not significant (p=0.213). We did not observe this pattern for esophagus cancer. Increasing intake of nitrate and nitrite from animal sources was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ORs for stomach cancer and with a significant positive trend in risk of esophagus cancer (P-trend=0.325 and 0.015, respectively). Larger studies with higher exposures to drinking water sources of nitrate are warranted to further evaluate N-nitroso compound precursors as risk factors for these cancers.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一、膀胱癌的分级与分期 1.膀胱癌的组织学类型:尿路被覆的上皮统称为尿路上皮(urothelium).传统上将尿路上皮称为移行上皮(transitional epithelium).目前在文献和习惯上这两个名词常常被交替使用.膀胱癌的组织学类型包括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其次还有较少见的转移性癌、小细胞癌和癌肉瘤等.  相似文献   

17.
环境中双酚A的污染及降解去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近10年来随着科学与社会的发展,环境雌激素污染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双酚A是环境雌激素的一种,用途广泛,但具有多方面的毒性。对其毒理、污染及降解去除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该文拟对上述几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人事聘用与工资制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试行了以因事设岗、职位分级;竞争上岗、按岗聘用;岗位工资、绩效考核为内容的岗位聘用合同制和工资制度的改革实践,采取宣传发动、报批方案、分步实施、有序指导的改革措施,促进了该院员工观念的转变.加快了医院发展步伐,推进了“两个文明”建设,获得了诸多体会。  相似文献   

19.
The absorption and excretion in vivo of cholecalciferol or 25-hydroxycholecalciferol (25-HCC) were determined in chicks (Gallus domesticus) and turkeys (Meleagris gallopavo). The overall net cholecalciferol or 25-HCC absorption in chicks and cholecalciferol in turkey poults was 66.5 +/- 3.3, 74.9 +/- 3.7 and 83.6 +/- 7.1% of the intake, respectively. The absorption of cholecalciferol or 25-HCC in chicks and turkeys occurred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intestine. 25-HCC, esters and non-polar metabolites of cholecalciferol or 25-HCC, and their polar metabolites, were secreted in the duodenum of chicks and turkeys but were partially reabsorbed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jejunum.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Dietary nitrite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glioma risk; however, drinking water nitrate has not been extensively evaluated. METHODS: We conducted a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 of adult glioma in Nebraska. Water utility nitrate measurements were linked to residential water source histories. We computed average nitrate exposure over a 20-year period. A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assess dietary nitrate and nitrite. RESULTS: Increasing quartiles of the average nitrate level in drinking water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risk (adjusted odd ratios: 1.4, 1.2, 1.3). Risk was similar among those with both higher and lower intakes of vitamin C, an inhibitor of N-nitroso compound formation. Dietary nitrite intake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risk. CONCLUSIONS: Our study does not support a role for drinking water and dietary sources of nitrate and nitrite in risk of adult glio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