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分析聊城市甲肝和戊肝的流行特征,为有效防控甲肝和戊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7年聊城市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和集中度M值等。结果 2004~2017年聊城市共报告甲肝580例,年均发病率为0.72/10万;戊肝416例,年均发病率为0.51/10万。甲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P0.01),戊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1)。甲肝和戊肝总体上发病均无明显季节性特征,甲肝年均发病率城区(0.58/10万)低于郊县(0.75/10万)(P0.05),戊肝城区(0.63/10万)高于郊县(0.48/10万)(P0.05);发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甲肝年均发病率男性(0.90/10万)高于女性(0.53/10万)(P0.01),戊肝年均发病率男性(0.76/10万)高于女性(0.26/10万)(P0.01)。职业分布上,甲肝和戊肝发病均以农民(病例数分别占69.66%、77.64%)为主。结论近14年来聊城市甲肝呈逐年下降趋势,戊肝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甲肝高发地区是郊县,戊肝高发地区是城区;男性、50岁以上人群是戊肝发病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4-2009年武汉市甲、戊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9年武汉市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Pearson列联系数、集中度M值。结果 2004-2009年武汉市报告甲肝1 376例、戊肝4 044例,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2.81/10万和8.25/10万。甲肝发病率较低,呈逐年下降趋势;戊肝发病率较高,有下降趋势。甲肝和戊肝呈常年散发,无明显季节性分布。年平均发病率方面,甲肝中心城区低于远城区,戊肝中心城区高于远城区(均有P<0.001);甲肝、戊肝发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甲肝:χ2=282.85,P<0.001,r=0.28,P<0.001;戊肝:χ2=320.37,P<0.001,r=0.30,P<0.001),50~79岁较高,男性高于女性(P<0.001)。职业分布上,甲肝以农民为主,占31.32%;戊肝以离退休人员为主,占29.35%。结论武汉市近年来甲肝发病率较低,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远城区是高发区;戊肝发病率较高,中心城区是高发区。男性、50岁以上老年人是甲、戊肝发病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3.
苏州市甲、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本市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的异同。方法 对1997~2002年甲、戊型肝炎疫情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 甲肝发病率逐年下降,戊肝发病率逐年上升。甲肝以20~45岁的中青年高发,戊肝则以50~75岁的老年和壮年人高发。结论 甲肝发病率下降可能与接种甲肝疫苗有关。预计我市甲肝发病率将继续下降,戊肝发病率将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2—2021年苏州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和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甲肝和戊肝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传染病监测系统”中甲肝和戊肝的传报卡数据,对2012—2021年苏州市甲肝和戊肝的流行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2—2021年苏州市共报告甲肝病例561例、戊肝病例2 426例,年均发病率分别为0.52/10万和2.24/10万。5个远郊县区(张家港市、太仓市、常熟市、昆山市、吴江区)人群甲肝平均发病率为0.57/10万,高于城区(姑苏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工业园区)人群(0.44/10万);城区人群戊肝平均发病率为2.43/10万,高于远郊县区(2.11/10万)。甲肝发病呈全年散发,戊肝发病以冬春季为主。甲肝发病率最高的3个年龄组分别为70~79岁(1.20/10万)、50~59岁(0.99/10万)和60~69岁(0.97/10万),发病无性别差异;戊肝发病率最高的3个年龄组分别为60~69岁(5.34/10万)、70~79岁(5.09/10万)和50~59岁(4.35/10万),男性发病率(2.61/10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了解2012—2021年苏州市甲型病毒性肝炎 (简称甲肝) 和戊型病毒性肝炎 (简称戊肝) 的流行特征, 为制定甲肝和戊肝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传染病监测系统”中甲肝和戊肝的传报卡数据,对2012—2021年苏 州市甲肝和戊肝的流行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2—2021年苏州市共报告甲肝病例561例、戊肝病例2 426例,年均 发病率分别为0.52/10万和2.24/10万。5个远郊县区 (张家港市、太仓市、常熟市、昆山市、吴江区) 人群甲肝平均发病率 为0.57/10万,高于城区 (姑苏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工业园区) 人群 (0.44/10万);城区人群戊肝平均发病率为 2.43/10万,高于远郊县区(2.11/10万)。甲肝发病呈全年散发,戊肝发病以冬春季为主。甲肝发病率最高的3个年龄组分别 为70~79岁 (1.20/10万)、50~59岁 (0.99/10万) 和60~69岁 (0.97/10万),发病无性别差异;戊肝发病率最高的3个年龄组 分别为60~69岁(5.34/10万)、70~79岁(5.09/10万)和50~59岁(4.35/10万),男性发病率(2.61/10万)高于女性(1.90/10 万)。甲肝病例中以农民最多,占29.77%;戊肝病例中以家务及待业人员最多,占28.44%。结论:2012—2021年苏州市甲肝 和戊肝处于低流行水平,发病有地区差异,中老年人、农民和家务及待业者是发病的主要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南宁市潜在献血人群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趋势及其对血液安全性的影响,为血液筛查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在对南宁市2004-2013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用χ2检验比较男女的发病情况和分析发病趋势。并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对2014-2018年的发病情况进行预测。结果南宁市15~55岁人群中男性各型别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均显著高于女性,男性患甲肝、乙肝、丙肝、戊肝的风险分别是女性的2.47倍、2.17倍、1.96倍、2.39倍。2004-2013年甲肝发病率逐年下降(χ2=80.515,P=0.000),乙肝、丙肝、戊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χ2=650.836,P=0.000;χ2=1590.867,P=0.000;χ2=254.376,P=0.000)。ARIMA模型的预测结果显示2014-2018年甲肝和戊肝的发病呈持续上升趋势,乙肝和丙肝的发病呈持续下降趋势。结论过去10年以及未来5年的发病情况均显示南宁市15~55岁人群中戊肝的发病呈持续上升趋势。结合当前客观存在的发病特征及献血特点,我们必须直面现有血液筛查策略下输血途径传播戊肝风险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西安市2004-2016年未分型肝炎的分布特征和流行趋势,以更好地指导肝炎防治工作。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西安市2004-2016年报告的未分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采用的统计方法有χ2检验和集中度M值等。结果 2004-2016年共报告未分型肝炎有3 738例,年均发病率为3.57/10万,年均未分型率为2.92%,两者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均有P<0.05)。未分型肝炎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特征。城区年均发病率和年均未分型率均高于郊县。病例职业构成以农民、工人和干部职员为主,其中农民占比逐年升高(χ趋势2=54.46,P<0.001)。未分型肝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χ趋势2=304.15,P<0.001),5~岁儿童肝炎未分型率最高。未分型肝炎实验室诊断率也逐年升高(χ趋势2=21.51,P<0.001)。结论 西安市未分型肝炎目前处于低流行状态,其诊断质量逐年上升。但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肝炎未分型原因仍须深入调查,以剔除可明确的病原,探索未知病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冈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肝炎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黄冈市2005-2013年间86 365例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005-2013年黄冈市病毒性肝炎年均发病率142.5/10万,以乙肝报告病例最多,占92.07%,甲肝和未分型肝炎发病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丙肝和戊肝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甲肝、乙肝和戊肝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率(χ~2甲肝=27.44,P=0.00;χ~2乙肝=280.2,P=0.00;χ~2戊肝=36.81,P=0.00);15岁以下乙肝发病的比例在2005-2013年间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乙肝病例中以农民为主,而且农民乙肝发病数除了2009和2010年之外呈现一个明显上升的趋势;学生乙肝发病数逐年稳步下降。结论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应以乙肝防治为重点,在抓好新生儿、儿童乙肝疫苗、甲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的基础上,应继续扩大疫苗免疫范围,同时高度重视丙肝好戊肝的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濮阳市病毒性肝炎(肝炎)的流行趋势,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濮阳市1995~2004年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5-2004年肝炎年均发病率为78.59/10万。甲肝发病逐年下降,近2年有上升趋势;乙肝在各型肝炎中所占比例最大,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甲肝发病有明显的夏秋季高峰,乙肝季节分布不明显;甲肝的年龄分布以0~2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乙肝以20~45岁年龄组为主;甲肝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6.84/10万,女性为7.98/10万,乙肝年均发病率为112.62/10万,女性为44.76/10万;病毒性肝炎的地区分布呈现市区高于农村。[结论]乙肝是濮阳市肝炎的防治重点,甲肝发病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0.
孔德广  余滨  罗同勇  杜虹  胡权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12):1631-1633
目的 分析2001-2010年湖北省武汉市戊型肝炎(戊肝)的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2001-2010年武汉市报告戊肝5 011例,年均发病率为6.20/10万;戊肝发病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x2=836.53,P<0.001),但发病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戊肝常年散发,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冬春季发病相对较多;年均发病率中心城区高于远城区(x2=1 284.65,P <0.001),戊肝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r=0.816,P<0.001),55 ~84岁发病率较高,男性高于女性(x2=848.01,P<0.001);在总病例中,离退休人员占28.46%,其次是工人占16.74%.结论 近年武汉市戊肝发病率较高,中心城区是高发区,男性、离退休人员、>50岁中老年人是发病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中国2004—2016年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为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肝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6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对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及流行趋势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6年我国共报告病毒性肝炎1 918.7万例,年均发病率为110.4/10万;共报告甲肝61.6万例,乙肝1 541.0万例,丙肝202.1万例,戊肝30.7万例,未分型肝炎73.3万例,年均发病率分别为3.6/10万、88.7/10万、11.5/10万、1.8/10万和4.3/10万。我国居民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小幅下降后走平趋势,但仍然处于高位;甲肝、乙肝、未分型肝炎发病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均下降12.1%、2.5%和11.5%;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14.4%;戊肝发病率在较低水平波动。病毒性肝炎年均死亡率为0.67/10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我国居民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整体下降,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1998-2008年北京市顺义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状况,探讨其流行规律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顺义区1998-2008年间2 615例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998-2008年间累计报告2 615例,乙肝占病毒性肝炎总数的37.3%。年平均发病率为37.16/10万,死亡26例,年均死亡率为0.36/10万,病死率为0.99%。各年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波浪式变化,总体发病趋势呈逐年下降。发病率最高峰在1999年,为127.92/10万,以后甲肝发病率逐年下降,乙肝和戊肝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丙肝无论发病率还是构成比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型肝炎各月均有病例发生,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3~5月份。19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病例最多的是仁和镇、其次是南彩。乙肝、丙肝及肝炎总发病率城市地区高于其他乡镇地区。20~4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5~1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低。甲肝、乙肝和戊肝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病毒性肝炎发病以学生为主,其次为农民、工人。甲肝以学生为主,乙肝学生发病减少,而农民、工人、干部的比重明显增加。结论通过在人群中广...  相似文献   

13.
<正>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发病时表现为急性肝炎,以散发为主。随着甲肝疫苗的广泛应用和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的有效控制,戊肝的发病日益受到关注。近年研究表明,戊肝属人畜共患病,密切接触生猪的人群感染率较高。了解桐庐县戊肝流行现状,为制定戊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许昌市魏都区病毒性肝炎(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和调整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魏都区1999-2008年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8年.肝炎合计发病3685例.年均发病率为101.65/10万。1999-2005年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2008年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10万).甲肝为4.03.乙肝为78.84,丙肝为13.93,戊肝为0.71。未分型肝炎为5.77;男性为123.16.女性为79.74(P〈0.01);0~9岁、10~19岁、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以上岁分别为23.60、57.82、112.61、107.90、128.88、146.49、107.99、135.22、101.55(P〈0.01)。发病高峰.肝炎、乙肝、丙肝、未分型肝炎不明显,甲肝、戊肝为2~4月。[结论]魏都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的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甲肝发病率下降,乙肝、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杭州市戊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及人群感染情况。方法:根据法定传染病系统分析杭州市2004—2011年戊肝疫情资料;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拱墅区和桐庐县的健康人群1483人,应用ELSA法检测戊肝抗体。结果:2004年至2011年,共报告戊肝病例3490例,发病率(4.19~8.10)/10万,死亡3例,年发病率逐年上升,疫情以散发病例为主。发病年龄以30岁以上年龄组为主,男女平均发病率性别比为2.35:1,职业以农民较多,春季是流行季节。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市人群标化感染率为36.87%,50岁组感染率最高,农村人群感染高于城市人群,男女性别之间感染率无差异。结论:戊肝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戊肝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病毒性肝炎(肝炎)的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0年烟台市牟平区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0年累计报告肝炎病例1 227例,各年发病率分别为43.76/10万、34.88/10万、44.17/10万、40.94/10万、35.14/10万、34.10/10万、27.83/10万,年均发病率为37.30/10万。2004~2010年年均发病率,男性为50.72/10万,女性为23.63/10万(P<0.01);<15岁为1.19/10万,15~39岁为31.01/10万,40~59岁为75.57/10万,≥60岁为8.04/10万;城区为54.41/10万,农村为30.03/10万(P<0.01)。1 227例肝炎中,乙肝占62.10%,戊肝占19.48%,丙肝占3.42%,甲肝占2.20%,未分型肝炎占4.77%;农民占75.71%,工人占14.51%,学生占2.69%,其他人群占7.09%。甲肝2~6月发病的占62.96%,戊肝1~3月发病的占40.58%,乙肝的发病季节不明显。[结论]2004~2010年牟平区肝炎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以甲肝和乙肝降低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天津市河北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状况,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2018年天津市河北区的病毒性肝炎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8年病毒性肝炎累计报告650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平均发病率23.54/10万。分型诊断显示发病率,乙肝>丙肝>戊肝>甲肝。男性病毒性肝炎发病数大于女性,年龄集中在45~65岁,职业分布以离退休人员为主。结论 努力保持甲肝、戊肝低水平发病率的同时加强乙肝、丙肝的防控工作。加强重点人群肝炎健康宣传活动的力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都兰县病毒性肝炎(肝炎)的流行趋势和规律,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都兰县1990-2004年报告的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4年肝炎年均发病率为85.01/10万;甲肝发病率波动较大,乙肝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肝炎病例中,乙肝占56.93%。年均发病率男性为94.73/10万,女性为74.81/10万(P〈0.01);肝炎的高发年龄为10-34岁,其中甲肝为30岁以下,乙肝为20-44岁。[结论]都兰县肝炎发病以乙肝为主。  相似文献   

19.
万丽  周小茜  王汐 《现代预防医学》2023,(23):4392-4397
目的 分析石家庄市2004—2022年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调整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石家庄市2004—2022年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石家庄市2004—2022年共报告八种肠道传染病,年均报告发病率225.86/10万。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呈上升趋势(t=4.687,P<0.001);甲肝、肝炎未分型、痢疾、伤寒副伤寒和手足口病均呈下降趋势(P<0.05)。痢疾和手足口病有明显季节特征,集中度M值分别为0.50和0.54。甲肝发病率由农村高变为城区高,肝炎未分型和其它感染性腹泻由城区高变为农村高。八种肠道传染病男性发病均率高于女性(P<0.05);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甲肝、伤寒副伤寒、戊肝、肝炎未分型和其他感染性腹泻农民占比最高分别为81.82%、55.80%、46.97%、46.37%、45.26%、45.23%;2004—2009年、2010—2015年、2016—2022年三个时期甲肝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50岁以上人群构成比分别为27.90%、40.77%、61.14%和17.20%、25.95%、52.34%。结论 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2006-2014年湖南省戊型病毒肝炎(下简称“戊肝”)的流行特征和规律,为戊肝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06-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戊肝病例数据。利用Excel2003、ArcGIS(10.2)软件分析戊肝的发病情况,并通过时间、地区、年龄、性别和职业等因素描述性分析戊肝的分布和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2006-2014年湖南省累计报告病例7 124例,年均发病率1.22/10万人,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男女性别比为2.95:1,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以40~岁发病数最多(1 836例,占25.77%)。职业分布中,农民发病人数最多,发病3 858例,占54.15%。各市(州)均有发病,发病率最高的是怀化市,最低的是娄底市。 结论 2006-2014年湖南省戊肝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重点发病人群主要是中老年农民,主要集中在湖南省北部和西部地区,应进一步加强戊肝的监测和综合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