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研作者群体及其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对论文作者署名、单位署名和基金项目标注修改的态度,剖析其原因,并从学术期刊编辑角度提出防范这3种情况下常见的隐性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以期减少中文科技论文隐性学术不端现象的发生频次。【方法】 结合编辑工作实践确定修改论文作者署名、单位署名和基金项目标注中的隐性学术不端行为的常见表现,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论文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其他合著者及其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对修改作者署名、单位署名和基金项目标注的态度。【结果】 第一作者表现出较为强烈的修改意愿,通信作者和其他合著者对此持开放态度,大多数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对单位署名修改持否定态度,大多数第一作者在修改作者署名、单位署名和基金项目标注时会征求通信作者和原单位科研主管部门的意见。【结论】 学术期刊可采取在投稿环节通过投稿须知提前告知,在投稿系统中完善论文作者、单位和基金项目信息,要求提交版权转让协议与作者贡献声明等措施,预防作者对作者和单位以及基金项目的随意修改。在作者要求修改时,可要求作者提供附全体作者签名的纸质版修改说明,必要时还可要求单位科研主管部门盖章。期刊编辑应结合作者信息、作者贡献声明、版权转让协议和修改说明,认真查证比对,以识别并防范隐性学术不端行为,从而推动学术期刊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国内科研领域存在较严重的学术不端情况,而学术不端是指学术界的一些弄虚作假、行为不良或失范的风气,或指某些人在学术方面剽窃他人研究成果、败坏学术风气、违背科学精神和道德、抛弃科学实验数据的真实诚信原则。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窜改数据和剽窃三种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期刊编辑和科研人员对学术不端及其边缘行为的界定、防范和处理认知,为有效防控不同程度的学术不端及其边缘行为的发生,为科技期刊编辑部防范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提供指导,亦为相关部门辨识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简明、全面、一致、准确和实用的原则,设计针对期刊编辑人员和科研人员2种问卷,并通过“问卷星”进行问卷的调查回收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严格界定和划分学术不端、学术不当和学术失当行为;梳理15种学术不端、9种学术不当和10种学术失当行为的具体表现;总结6种学术不端、5种学术不当和5种学术失当行为的处理方式;明确引发学术不端及其边缘行为的制度和环境因素以及调查对象对我国相关文件政策的认知情况;总结15种期刊编辑人员和8种科研人员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对策;确定20%的文字复制比是目前编辑部普遍容许的最高复制比。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对具有学术不端行为的稿件应采取退稿和撤稿等严厉措施,同时应尽量减少学术不当和学术失当行为。【结论】 在处理学术不端及其边缘行为时,对学术不端行为要“零容忍”,要减少研究人员不懂学术规范而引起的学术不端边缘行为。  相似文献   

4.
《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已正式启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该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可检索多种形式的学术不端文献。以杜绝抄袭、伪造、篡改及其他(不当署名、一稿多  相似文献   

5.
正《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已正式启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该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可检索多种形式的学术不端文献。以杜绝抄袭、伪造、篡改及其他(不当署名、一稿多  相似文献   

6.
我国生物医药领域的科研诚信问题日益严峻,科研诚信现状令人担忧。医学学术期刊及编辑作为医学科研成果最终报道的“守门人”,在鉴别学术不端行为、保障学术诚信方面的意义不可小觑。但如何构建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体系、净化学术环境,还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本研究根据多年工作经验,从收稿(介绍信、伦理审核、基金项目、作者署名、学术不端检测)、审稿(语言、统计学、图片、参考文献、同行评议)和撤稿制度等多个方面,初步提出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建设体系。结果表明,医学期刊收稿过程中需要作者同时提供单位介绍信和论文伦理审核文件,同时注意核对基金项目和作者署名,并采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检测重复率<20%;审稿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语言、统计学方法、图片和参考文献的审核,加强同行评议;设立完善的撤稿制度,建立作者诚信档案等。提示学术不端行为防范体系的建立在实践工作中取得了切实有效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7.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4,(5):323-323
<正>《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已正式启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该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可检索多种形式的学术不端文献。以杜绝抄袭、伪造、篡改及其他(不当署名、一稿多投、一学术成果多篇发表等)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8.
防范图片学术不端的举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国内外防范图片学术不端中采用的方法、技术以及软件等的特征及其实用性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国内科技期刊在选取合适的图片学术不端防范举措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调研法和对比分析法,比较国内外图片学术不端的防范举措及其实用性。【结果】 采用“制定论文原始数据提交标准及其处理指南规范作者行为”+“编辑审核”+“专家评审”等方式,可有效防范基于数据驱动软件生成图片的学术不端行为。对于设备拍摄图片的学术不端的防范尚存在较多难点,现已有查询图像属性和源代码、JPEGsnoop、MagicEXIF、iPlagiarism等方法和软件能够为编辑在鉴别图片篡改行为中提供一定的帮助;已有平台和算法实现了图片剽窃检测,但仅有少量出版机构能够加以应用。【结论】 国内科技期刊界亟须制定广泛认可的数据提交体系和标准,并鼓励有实力的出版机构建立能够存储并管理科技期刊论文数据的仓储,同时积极联合算法研究者、软件开发者以及大型数据库研发能够高效自动化检测图片篡改和剽窃行为的系统或平台,帮助期刊进一步提升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出一种系统、完善、可操作性强的面向科技期刊编辑部的学术不端防范和处理导则的制订方法,从而为编辑部制订学术不端防范和处理导则提供参考。【方法】 在梳理已有政策文件和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科技期刊特点和办刊实际,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学术不端及其边缘行为进行明确界定,进而提出面向科技期刊的学术不端防范和处理导则制订的方法和应包含的主要内容。【结果】 梳理出典型学术不端行为、学术不当行为、学术失当行为的含义及其具体表现形式,进而提出面向科技期刊编辑部的学术不端及其边缘行为的防范和处理导则的制订步骤、原则,指出该导则须涵盖学术不端及边缘行为的界定、示例、防范措施、处理原则4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结论】科技期刊编辑部以制订和实施学术不端及其边缘行为防范和处理导则为抓手,分别对典型学术不端、学术不当和学术失当行为采取差异化的处理措施,有助于科技期刊编辑部精准有效地防控学术不端及其边缘行为。  相似文献   

10.
机器参与论文写作的出版伦理风险与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机器参与论文写作的现状,指出其中的出版伦理问题,并提出识别和防范对策,以期引起科技期刊界对机器参与论文写作现象的关注和思考。【方法】 对部分论文写作工具展开实验,分析Retraction Watch中因“随机生成内容”而被撤销的稿件情况。通过案例及阐释方法总结机器参与论文写作的发表现状、特征及伦理争议,提出相应对策。【结果】 机器参与论文写作的方式和工具较多。机器直接生成的稿件涉及学术不端风险的概率较高,国内作者因使用机器生成内容被撤稿的趋势明显上升。机器间接参与论文写作的研究数量快速增长,但存在数据伦理问题、学术创新争议、算法黑箱与偏见问题、引用问题、署名问题。【结论】 机器生成的论文有降重、伪造、不当引用、干扰同行评审等学术不端特征可供识别,其他类机器参与写作的论文需要编辑通过关键词等方法判断机器的自主程度。应从完善收稿规则、改进检测技术、开放同行评审、审查算法、提高机器透明度、规范署名、规范数据引用和代码软件引用、完善内部版权协议和外部协同治理等方面防范机器参与论文写作的出版伦理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江苏省医学科技期刊学术不端防范措施实施情况,为期刊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及学术期刊防范学术不端提供参考。【方法】设计《江苏省医学科技期刊学术不端防范措施问卷调查表》,通过编辑部邮箱及江苏省期刊QQ群等发放并回收问卷。【结果】共发放47份问卷,回收39份,问卷回收率为82.97%。39种期刊均制订了相关制度,在收稿、送审等环节均采取了相应防范措施,但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建立同学科期刊信息通报制度、开展多次查重以及联用搜索引擎进一步查重的期刊比例较低,且相关惩罚措施力度尚不够大。【结论】江苏省医学科技期刊在制度建设、查重方式及惩戒措施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一方面,期刊间应互相借鉴经验和做法;另一方面,期刊行政主管部门及期刊学(协)会亦可适当加以督促和引导。  相似文献   

12.
《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已正式启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该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可检索多种形式的学术不端文献。以杜绝抄袭、伪造、篡改及其他(不当署名、一稿多投、一学术成果多篇发表等)不端行为。本刊利用AMLC检索所有来稿,并严格执行编辑初审制度。一旦发现学术不端行为稿件,将初审退稿,并通知有关部门处理。  相似文献   

13.
被撤销医学论文数据学术不端行为与防范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被撤销医学论文中数据学术不端类型及其行为特征,提出相应建议,为识别和防范此类学术不端行为提供借鉴。【方法】 选择Retraction Watch数据库中1902篇被撤销医学论文作为数据源,分析论文被撤销的主要原因,总结医学论文数据学术不端的常见类型和行为特征,从作者、作者单位、期刊出版单位、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 2005年以后因数据问题被撤销的医学论文数量呈较快增长趋势,并在国家/地区分布上呈集中趋势(54.47%分布于美国、日本、中国);伪造数据、存疑数据、错误数据、不可靠数据、重复数据、剽窃数据等是被撤稿的主要原因,主要可归纳为数据伪造、数据剽窃、数据篡改3种类型,其呈现方式多样且行为特征各异,准确把握其基本特征,有助于科学辨识、防范数据学术不端行为。【结论】 作者主动把好“源头关”,自觉接受诚信监督;作者单位履行科研诚信建设主体责任;期刊出版单位提高数据存疑意识,强化数据和统计学审查,建立多技术协同防范机制;多部门主动构建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以有效遏制数据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14.
学术不端检测中文字复制比超限稿件的取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稿件初检后学术不端检测比例超限(20%~40%)情况下最优的选稿方法。【方法】 将运用稿件中的主要关键词查询得到的文献、学术不端检测软件检测稿件得到的来源文献、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及其学术团队的历史文献中与稿件相似度较高的文献与稿件主要内容及文后参考文献进行比对,查证稿件的创新性及文献引用的合理性。【结果】 部分学术不端检测复制比超限稿件是由作者的写作不规范、引用不当、参考文献著录错误、学术不端检测软件的缺陷等造成的,经过规范化修改,仍然属于可选的好稿件。【结论】 对学术不端检测软件的文字复制比例为20%~40%,且复制内容不属于论文核心部分的稿件,只需要进行文献溯源分析、核心内容创新性分析、行文写作规范性分析,从中依然可筛选到一定比例的好论文。这部分论文可以退给作者适当修改后即可进入专家审稿流程。  相似文献   

15.
魏莉延  张宝丹  王伟 《现代保健》2012,(32):157-158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寻找不良反应的各种影响因素,为尽量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提供科学依据。调查结果表明,制造疫苗所用毒株的特性,除了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外,与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呈正相关;活疫苗残余毒力在接种后可出现轻度自然感染的临床反应;疫苗佐剂及其添加成分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有一定影响;接种对象、禁忌证、接种剂量和剂次掌握不严,疫苗接种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以及被接种者个体差异是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通过采取各种相应的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国际同行评议中审稿意见造假现象及相关的学术不端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升英文科技期刊在国际同行评议中对于审稿专家审稿意见造假这一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完善其对学术不端的防范举措。【方法】 针对英文科技期刊办刊实践中所发现的审稿专家批量捏造或制造审稿意见的现象,探析其外在存续条件与内在动机,阐述这类造假意见的主要表现形式,进而总结出发现和防范此类学术不端审稿专家的有效方式。【结果】 在国际同行评议中,审稿专家审稿意见造假的学术不端情况并非个例,所提出的方式可有效发现和防范此类审稿专家。【结论】 在国际同行评议中,英文科技期刊需要针对审稿专家审稿意见造假的情况,进一步完善学术不端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跨语种抄袭和代写代投类学术不端行为的甄别和防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祁丽娟  戢静漪  方梅 《浙江预防医学》2021,32(11):1347-1045
【目的】 分享科技期刊编辑发现和甄别隐性学术不端行为的实战经验,总结防范措施,为期刊编辑识别和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提供借鉴。【方法】 针对编辑实务中遇到的隐性学术不端行为——跨语种抄袭、中介代写代投、利益输送型代写代投,梳理其典型案例的发现与甄别过程,总结编辑在隐性学术不端防治中发挥的作用。同时,总结学术不端稿件的投稿行为特征,并通过中国知网稿件追踪平台统计其一稿多投情况。【结果】 科技期刊编辑在防范隐性学术不端行为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根据学术不端稿件的投稿行为特征,针对性地制定初审学术不端检查流程,全方位运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投审稿系统、稿件追踪等技术手段,同时增强编辑主体意识,提高警惕性,关注细节,可有效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结论】 期刊编辑应在编辑实务中提高敏感度,从初审把关、善用工具、关注细节、加强宣传等方面入手,筑起学术不端防范堡垒,净化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18.
《疾病控制杂志》2014,(10):1002-1002
为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净化学术研究环境,《中华疾病控制杂志》于2010年1月正式启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该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可检索多种形式的学术不端文献。  相似文献   

19.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1,(4):200-200
《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已正式启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该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可检索多种形式的学术不端文献。以杜绝抄袭、伪造、篡改及其他(不当署名、一稿多投、一学术成果多篇发表等)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NHC)通报的医学学术不端论文情况,探讨医学学术不端论文的有效防范对策。【方法】 以2021年6月3日至12月31日NHC通报的309篇医学学术不端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其作者特征(职称、科室、工作单位、署名作者数)、论文特征(发表与撤回时间、被引用情况)、学术不端行为及处理措施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09篇学术不端论文共有署名作者1378位,被通报作者数为1019位,共计被通报1168人次。除不知情作者(36位)外,有174位署名作者未被工作单位通报处罚。1019位被通报作者中,69.08%的作者工作单位在山东;81.24%的作者拥有中级或副高级职称;医师与护师分别占84.09%与11.49%;骨科领域作者最多(占7.85%)。(2)截至2022年1月31日,309篇学术不端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为13.6次;有撤回声明并注明撤回日期的论文有201篇,撤回后其新增被引频次平均为3.9次/篇。仅30篇(14.93%)论文撤回后未再被引用。(3)论文涉及的学术不端行为主要包括数据造假(162篇,52.43%),第三方代写、代投或买卖论文(138篇,44.66%),编造研究过程(101篇,32.69%),不当署名(74篇,23.95%)与图片造假(31篇,10.32%)。【结论】 NHC通报的医学学术不端论文中,学术不端行为主要包括数据造假,第三方代写、代投或买卖论文,编造研究过程;部分作者存在多次学术不端行为。我国医学学术不端论文防范与医学科研诚信建设任重道远,国家层面、医学科研机构、国内医学期刊等需要携手共筑抵抗医学学术不端行为的围墙,维护学术道德、净化科研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