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率.方法 收集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07年1月~2010年3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资料,从中选择男性年龄≥45岁,女性≥50岁,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结果 在调查461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中,合并冠心病119例,占25.8%,其中92例行CABG,占77.3%.冠状动脉正常57例,仅占瓣膜置换患者的12.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285例,占61.8%.结论 建议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手术前常规行冠状动脉检查的年龄应提前5周岁,这样避免遗漏合并存在的冠心病,给手术带来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青年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Framingham风险评分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201例青年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年龄<45岁),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病例组(n=139)和非冠心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并评估社区45~59岁年龄段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的发病危险。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3月上海市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59岁的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按照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上海市沪东社区33个居民委员会(居委会)中的5个,每个居委会选取符合标准的社区居民138例为研究对象,共纳入690例。本研究由问卷调查(性别、年龄等及健康状况、既往史),体格检查(体质量、血压等),实验室检测(血糖、血脂等)组成。比较男性与女性不同年龄段ICVD危险因素发生率、男性与女性不同年龄段10年ICVD发病危险度得分与《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十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的对应参考值(危险评估参考值),评估男性与女性不同年龄段10年ICVD发病危险度,比较不同性别需干预率。结果 最终纳入636例,其中男262例(占41.2%),女374例(占58.8%)。男性BMI升高发生率和吸烟率均高于女性(P<0.05);其余危险因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大高血压控制不良发生率升高(P<0.001);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高血压控制不良发生率和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率升高(P<0.001)。男性50~54、55~59岁年龄段及女性45~49、50~54、55~59岁年龄段ICVD发病危险度得分均高于危险评估参考值(P<0.05)。男性10年ICVD发病危险度极低危、低危发生率分别为53.8%(141/262)和40.5%(106/262),女性10年ICVD发病危险度极低危、低危发生率分别为79.7%(298/374)和13.9%(52/374)。男性需干预率为5.7%(15/262),女性需干预率为6.4%(24/3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8,P=0.720)。结论 本社区中年人群中,除了45~49岁年龄段的男性,ICVD平均危险度得分均高于参考值,提示将ICVD一级预防的防线前移,年龄段下移,将是今后社区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40岁以下青壮年患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简称ICVD),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占全部ICVD的2~32%。我院自1975年1月~1985年12月住院收治ICVD患者649例,其中40岁以下占同期住院的ICVD总数的17.6%。现将该组病例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性别及发病年龄:114例中男性69例,女性46例,男女之比1.5:1。年龄为10~40岁,其中1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发病风险及与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的关系。方法抽取某医院427名无心血管病史的医务人员(35~59岁)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最近一次体检报告,分析其MS及各组分发生情况。采用国人ICVD发病危险简易评估工具评估研究对象10年ICVD发病风险,分析MS各组分对医务人员ICVD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共检出MS患者76名(17.8%)。除≥55岁女性外,其他年龄段的女性及各年龄段男性ICVD的发病风险均低于平均参考水平。腹型肥胖、高血糖、高血压和空腹三酰甘油升高者的ICVD发病风险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腹型肥胖、高血糖、高血压是ICVD发病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大部分医务人员ICVD发病风险不高;但MS组分中,腹型肥胖、高血糖、高血压可增加35~59岁医务人员ICVD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青年AMI患者健康教
育的要点,提高患者的疾病知晓程度,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择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
AMI患者,查阅病案记录,分析青年组(年龄≤45岁)患者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与老年组(年龄≥60岁)患
者进行比较。结果:青年组AMI患者69例,占同期收治AMI患者的14.2%,其中男性59例(85.5%),女性10例(14.5%)。
青年组患者吸烟、饮酒、高血脂、超重比例高于老年组,高血压、糖尿病比例低于老年组。冠状动脉造影提示青年
组无意义病变和单支病变构成比高于老年组,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构成比低于老年组。结论:青年AMI患者临床特
点与老年人不同,应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改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回顾分析422例不同年龄ACS患者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45岁以下青年ACS患者达18.25%,均为男性;发病与吸烟、血脂异常、肥胖有关;临床以发病急、症状典型、住院心功能好、病死率低、冠状动脉以单支病变为主为特征。45岁以上ACS患者男性仍高于女性,发病与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有关。约30%症状不典型,冠状动脉病变以多支、复杂病变为主。结论青年ACS患者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与中老年病人不同,应采取不同的防治方式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8.
老年女性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分析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 ,提高对老年女性冠心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 74例临床可疑冠心病≥ 6 0岁老年女性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 ,根据造影结果 ,有 1支或以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5 0 %为冠心病组 32例 ;冠脉造影正常或有狭窄病变 <5 0 %的为非冠心病组 4 2例。对二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加以比较。结果 老年女性冠心病组有典型心绞痛症状或心肌梗死病史 ,且伴特异性ST ,T变化 ,单纯T波改变者少。但两组发病年龄、应激因素无差异 (P >0 .0 5 )。冠心病组独立危险因素和促发性危险因素拥有者高于非冠心病组 ,而绝经平均年龄低于非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提示三支以上血管病变中伴二个以上危险因素者占 10 0 %。而单支血管病变伴 2个以上危险因素者占 4 6 .7%。结论 老年女性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与危险因素有关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家族史、绝经年龄是其独立和促发危险因素 ,而年龄并非发病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冠心病患者98例进行动脉造影为观察组,并以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胸痛者100例行动脉造影检查为对照组,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2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单支病变占56.12%,比例最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侵犯血管145支,前降支比例最高,占42.07%,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男性、高血脂及冠心病家族史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两组患者在男性、吸烟、糖尿病、高血脂及冠心病家族史等因素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男性、高血脂及家族史为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应对上述因素及早进行积极控制,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附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明 《黑龙江医学》2005,29(7):489-490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和血管造影特点。方法2000-08~2004-10间,435例AMI患者中36例血管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完全正常,分析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有关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435例AMI患者中冠脉造影正造常者为36例,占8.2%。分析其特点:该组患者中多年龄较年轻,无心绞痛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及血脂异常,大量吸烟者居多为特征。结论AMI患者中冠脉造影正常者并非少见,提示冠脉痉挛在心肌梗死的发病中可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急性血栓形成伴血栓自溶是其病理改变之一。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引起全球死亡及致残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但目前尚缺乏针对跨高原地区纳西族农村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价的研究报道。目的 调查云南省丽江市跨高原地区35~75岁纳西族农村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暴露及聚集情况,评估未来10年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发病风险。方法 2020年8—9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跨高原地区8个村落中35~75岁纳西族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选用改良国人ICVD 10年发病风险评估表计算未来10年ICVD发病危险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381例跨高原地区纳西族农村人群,高海拔高原地区纳西族农村人群的收缩压、三酰甘油(TG)高于中等海拔高原地区(P<0.05),而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低于中等海拔高原地区(P<0.05)。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体质量异常的暴露率分别为48.8%、4.7%、24.7%、57.7%、29.1%;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P<0.01);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及体质量异常暴露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河南省直公务员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现状,评估该群体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ischem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s,IVCD)发病危险度。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 211名35~59岁河南省直在职公务员体检报告,进行补充调查;对抽取人员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现状调查分析,并使用"国人IVCD 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简易模型进行危险度评估。结果在体质量指数(BMI)、血脂、血压、糖尿病、吸烟5个危险因素方面,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男性健康状况差于女性;血脂异常和糖尿病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两性ICVD绝对危险度平均值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各年龄组两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绝对危险度<10%的占94.1%,≥10%的占5.9%;女性绝对危险度<10%的占96.8%,≥10%的占3.2%;危险度分布在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VD各主要危险因素在绝对危险度≥10%和<10%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南省直公务员ICVD发病危险度处于较高水平,建议在公务员队伍中开展有效的健康管理。ICVD评估方法适用于高危人群筛查,但在指标得分的权重上有待于进一步的权衡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背景 内脏脂肪对评估心脏代谢风险至关重要,但应用内脏脂肪面积(VFA)估测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十年发病风险鲜见报道。目的 探讨VFA估测南京地区体检人群ICVD十年发病中高度风险的临界值,明确体质指数(BMI)正常而VFA超标体检者的ICVD十年发病风险。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健康管理中心35~59岁3 398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国人ICVD十年发病风险简易评估模型进行评估,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VFA。分析VFA与BMI正常而VFA超标体检者ICVD十年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VFA估测体检人群ICVD十年发病中高度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0,临界值为85.5 cm2;VFA估测男、女体检者ICVD十年发病中高度风险的AUC分别为0.65、0.68,临界值分别为85.5、111.9 cm2。体检者中BMI正常者共1 360例,其中VFA≥85.5 cm2者共230例(占16.91%),女性多于男性(χ2=150.02,P<0.001)。男性中BMI正常VFA≥85.5 cm2者ICVD十年发病中高度风险为21.43%,高于BMI正常VFA<85.5 cm2者(5.45%)(χ2=3.78,P=0.042)。男性中BMI正常VFA≥85.5 cm2者ICVD十年发病风险绝对值高于BMI正常VFA<85.5 cm2者〔(6.40±6.77)%与(3.83±3.38)%;t=2.71,P<0.001〕;女性中BMI正常而VFA≥85.5 cm2者ICVD十年发病风险绝对值高于BMI正常VFA<85.5 cm2者〔(2.04±1.49)%与(1.65±1.41)%;t=3.46,P=0.010〕;男性BMI正常VFA≥85.5 cm2者ICVD十年发病绝对危险高于女性(t=7.27,P<0.001)。结论 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检测VFA,并用其估测体检人群ICVD十年发病中高度风险的临界值为85.5 cm2。男、女性BMI正常VFA超标者发生ICVD十年发病风险均增加,且男性高于女性,保持VFA在参考范围非常重要。为降低体检人群ICVD十年发病风险,需综合干预多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张海峰  杨磊 《甘肃医药》2012,(4):282-284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对老年人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93例老年人体表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93例临床诊断冠心病或拟诊冠心病患者中有心电图ST—T改变者为72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存在血管狭窄>50%者为59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13例;心电图大致正常21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存在血管狭窄>50%者11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10例。在不同的年龄组别,分别比较男性患者以及女性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电图的阳性率,并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而且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增长,心电图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阳性率也随之不断增加(P<0.05)。同时通过我们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随着冠脉病变血管数量的增加,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准确率也变得越来越高(P<0.05)。结论: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较,体表心电图作为临床诊断老年人冠心病有一定价值及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俊 《中外医疗》2012,31(30):76-77
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的影响,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治疗的83例冠心病患者尿酸进行监测,并与经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比较,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病变支数0个,血尿酸在(338.9±85.9)umol/L,该组有5例患者,占6.1%;冠状动脉病变支数1个,血尿酸为(355.8±92.9),该组有30例患者,占36.1%;冠状动脉病变支数2个,血尿酸为(386.5±89.6),该组有28例患者,占33.7%;冠状动脉病变支数3个,血尿酸为(405.3±93.6),该组有20例患者,占24.1%。血尿酸水平越高,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正常,血尿酸水平为(338.9±85.9)umol/L,该组有4例,占4.8%;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轻度,血尿酸水平水平为(355.8±92.9)umol/L,该组有28例,占33.7%;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为中度,血尿酸水平为(386.5±89.6)umol/L,该组有26例,占31.3%;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为重度,血尿酸水平为(405.3±93.6)umol/L,该组有18例,占21.7%;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为完全阻塞,血尿酸水平为(429.6±81.3)umol/L,该组有7例,占8.4%。血尿酸水平越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也越高。结论血尿酸(SUA)含量升高是冠心病(CHD)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南通地区在职职工进行心血管总体危险因素评估,分析该人群未来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is-chem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ICVD)的发病风险。方法:健康体检35~59岁人群5390例,其中男3442例,女1948例。对受检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生化检查。根据“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对受检人群进行评估。结果:(1)35~59岁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体重异常、吸烟的暴露率分别为21.8%、4.7%、31.4%、55.0%和34.7%。各心血管危险因素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中年体检者10年ICVD发病的风险男性为(2.61±3.78)%,女性为(1.21±1.86)%。除35~39岁年龄段均高于评估表提出的各年龄段平均危险参考水平。结论:南通地区中年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患病率较高,该人群10年ICVD发病风险较大,应加强对该地区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酶变化,选择初诊为冠心病患者64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与体表心电图对比分析.结果64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狭窄或闭塞45例,占70%,造影正常者19例,占30%.结论体表心电图简便、常用,能够帮助诊断大多数冠心病,但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冠状动脉造影目前仍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也有局限性和风险.必须全面分析患者资料,选择性的实施冠状动脉造影,以减少冠心病的误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45岁以下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31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肥胖、早绝经史、吸烟或被动吸烟史、血红蛋白浓度,观察他们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置入支架情况及随访情况,并以26例同期住院并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结果: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早绝经史的比例分别为41.9%、25.8%、9.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血红蛋白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多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情凶险。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可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其中单支病变占48.4%,前降支受累多见。结论:高血压、高血脂、早绝经史、低血红蛋白血症是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青年女性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单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与分析女性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2年1月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435例,女性组133例,男性组302例。收集所有患者的详细病史、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血糖、血脂、吸烟、肥胖、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5岁女性冠心病患者高血压病、血脂异常、肥胖发生率高于相同年龄段的男性患者,≥55岁女性冠心病患者受累血管以左前降支为最常见,冠状动脉狭窄Ⅱ~Ⅲ级病变在≥55岁女性冠心病患者高于同年龄男性冠心病患者。结论中老年男女冠心病患者之间有不同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女性患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与冠状动脉造影影像比较。方法72例临床疑似和诊断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共分析了72例患者的全部血管节段(936个),单支血管病变18例,双支血管病变7例,3支血管病变11例,其中62个节段因图像质量问题无法进行比较,冠状动脉造影共发现117处狭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发现117处狭窄中的96处(占82%),该组研究的敏感性83%,特异性98%,阳性预测值87%,阴性预测值98%。64层螺旋CT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90%。结论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作为无创的检查在显示血管近端狭窄和冠状动脉造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血管远端及分支显示不如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