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选择性冠脉内抗栓溶栓治疗与冠脉内血栓抽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2组(n=50)。比较2组患者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及支架置入成功率,急性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具有更高的支架置入成功率及更低的无复流,慢血流和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冠脉内抗栓治疗较血栓抽吸具有更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7年6月—2008年10月符合急诊PCI条件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A组42例:使用冠脉内血栓抽吸导管,在持续负压下从血管近端至远端缓慢抽吸3~5次,血栓影消失后直接植入支架;B组44例:按常规治疗方法完成PCI术。比较2组血管TIMIⅢ级开通率、慢血流及无复流发生率、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个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2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率均为100%。A组无复流、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4.8%vs 27.3%,4.8%vs 18.2%,P<0.05,P<0.01);6个月随访期间,2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0%。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安全可行、操作简便,能够明显降低无复流和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PTCA+支架置人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在施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应用替罗非班及Diver C.E.抽吸导管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7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其中A组35例介入治疗前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注射及使用抽吸导管,B组35例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比较2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TMPG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心肌酶的变化、左室射血分数(EF)值、左室舒张末内径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等. 结果2组基础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特征无明显差异.A组TIMI 3级、TMP 3级的比例,心电图ST段回落超过50%的比例及EF值均高于B组,CK-MB峰值和左室舒张末内径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和严重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可改善术后心肌组织的灌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装置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2006年7月至2009年8月接受直接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96例,分成血栓抽吸组与直接PCI组,比较两组间2小时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TIMI3级血流、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峰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术后1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血栓抽吸组的2小时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TIMI 3级血流、CK-MB峰值、LVEF值明显优于直接PCI组(P〈0.05),术后1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CI中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装置能明显减少冠状动脉及远端栓塞,有效地改善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5.
6.
李建民  朱莉  殷屹刚  王如珠  林杰 《吉林医学》2014,(25):5551-5553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97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明显血栓负荷,其中观察组49例介入治疗前给予抽吸导管抽吸血栓,对照组48例行传统PCI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梗死血管的TIMI3级血流、术后1 h ST段回落百分比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球囊使用少于对照组,两组在植入支架、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术后三个月随访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ST段心肌梗死可减少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减少手术中球囊使用,同时不增加手术的风险,有利于改善心肌灌注,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临床安全性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46例接受急诊PCI术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造影证实病变处有明显血栓负荷,将患者随机分组,抽吸组20例患者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吸血栓后行PCI治疗,替罗非班组26例患者造影后给予替罗非班+ PCI治疗.比较两组心肌灌注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抽吸组TIMI3级、TMPG 3级的比例,心电图ST段回落超过50%的比例及EF值均高于替罗非班组,CK2MB峰值和左室舒张末内径低于替罗非班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替罗非班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抽吸组.随访6个月,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5%和36.4%,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在接受急诊PCI术的患者中,病变处血栓负荷重时应用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相比更安全,出血并发症明显减少,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再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急性STEMI患者4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PCI组(对照组)140例;血栓抽吸组168例;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148例。比较各组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心肌再灌注(TMP)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术后1个月和术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STEMI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12个月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 3组患者梗死血管和病变血管支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PCI术后TMP分级及药物洗脱支架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TFC为(31.5±5.8),血栓抽吸组为(21.8±7.2),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为(20.9±6.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76,P=0.006);其中血栓抽吸组、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CTFC低于对照组(q=3.225、3.73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血肌酐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急性STEMI患者术后1个月发生MACE有回归关系(P<0.05);年龄、血肌酐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治疗方法与急性STEMI患者术后12个月发生MACE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能明显改善急性STEMI患者早期PCI术后心肌再灌注水平,降低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斑块破裂诱发急性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尽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relat-ed coronary artery,IRA)的有效方法。但在STEMI传统的急诊PCI治疗中,斑块脱落和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血栓抽吸方法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1—2015年在该院就诊的9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给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手术中采用抽吸导管抽吸血栓。所有患者在手术中使用手动抽吸导管,并将患者使用抽吸方式的不同分为3个小组:A组(单独Diver抽吸导管抽吸)、B组(单独Export抽吸导管抽吸)和C组(两种导管组合),每组各30例患者,比较3组患者血流分级(TIMI)以及治疗半年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3组患者的血流分级0级的患者C组患者5例,占16.7%,其余各组在术前和术后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导管组合的方式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不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应用,以评价其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2008年6月~2010年8月在该院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AMI患者共106例,其中急诊介入术加血栓抽吸治疗者为观察组(n=55),同期条件相当未应用血栓抽吸治疗仅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n=51),比较两组的基础资料、术后和随访期间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发病距血管再通时间、直接支架置入率和术后达TIMI3级血流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无复流率则明显减少,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观察组在TnT峰值及CK-MB峰值、ST段回落率、住院期间心表、再次AMI、病死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AMI急诊PCI中应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安全可行,能有效的清除冠状动脉内血栓,改善心肌组织灌注,提高患者术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王慧  党群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2,18(3):339-341,345
目的:对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半量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9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年龄(68.39±12.22)岁,术前TIMI血流0-1级,随机分为常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对照组)30例,半量替罗非班组(A组)31例,抽吸导管联合半量替罗非班组(B组)31例,比较3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MP),术后2h心电图回落百分比(SumSTR),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住院期间和术后3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出血并发症等.结果:对于患者术后TIMI血流3级、TMP3、术后SumSTR>70%及LVEF等指标,A、B两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B组显著高于A组(P<0.05);3组之间术后出血事件及3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半量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效、安全,即刻血流恢复良好,术后无复流事件少,实现了心肌真正意义上的再灌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技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并确诊的116例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CI组和血栓抽吸组,每组58例。PCI组患者行常规PCI手术,血栓抽吸组患者在常规PCI手术的基础上采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对冠状动脉内完整的血栓和破碎的血栓碎片进行反复抽吸。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栓积分、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进行观察评估,并对各组患者治疗后无复流、ST段回落患者例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栓积分和TIMI血流分级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血栓抽吸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栓积分和TIMI血流分级显著优于PCI组(P<0.05)。血栓抽吸组患者治疗后的无复流、ST段回落发生率、LVEF及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优于PCI组(P<0.05)。结论常规PCI术联合血栓抽吸在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且能显著降低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应用抽吸导管的即刻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AMI患者21例,对其中10例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梗死相关血管近中段完全闭塞并可见血栓影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然后行直接或传统支架植入治疗。未抽吸组按常规行PCI术。比较其即刻及近期临床疗效。结果抽吸组应用抽吸导管抽吸血栓后,5例即刻恢复TIMI3级血流,5例为TIMI2级血流,均存在60%~90%的残余狭窄。6例采用直接支架置入术,4例行冠脉球囊预扩张后再行支架置入术,前向血流均达TIMI3级,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血管开通率达100%。观察一月内未出现亚急性血栓形成,心功能均在原基础上有改善。未抽吸组有9例行冠状动脉球囊预扩张后再行支架置入术,2例直接行支架置入术,发生慢血流2例,术后并发心力衰竭2例。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AMI患者行急诊PCI过程中应用抽吸导管可提高直接支架置入的机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彭兴  周祥群  刘尚军  尹涛源  王芳 《安徽医学》2020,41(10):1201-1204
目的 探讨血栓抽吸术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行PPCI治疗的185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抽吸组(血栓抽吸+支架植入,75例)和对照组(常规支架植入,110例),比较两组患者PPCI治疗情况、心功能指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P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均升高,抽吸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组术后1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组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组术后12个月无MACE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抽吸术在PPCI治疗中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心肌灌注水平和心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背景 2014年天津市首家胸痛中心成立后,天津居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连续3年下降。对胸痛中心建设的效果进行评估,将对进一步建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的 评估天津市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诊治情况,提出完善胸痛中心建设措施,为胸痛中心模式的推广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9年2月在天津市33家胸科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8 01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医院将其分为A、B、C组,A组为在未通过胸痛中心认证的胸科医院就诊的患者(n=915),B组为在通过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版)的胸科医院就诊的患者(n=6 981),C组为在通过胸痛中心认证(基层版)的胸科医院就诊的患者(n=115)。比较三组发病-到达本院大门(S2D)时间、发病-首次医疗接触(S2FMC)时间、首次医疗接触-首份心电图(FMC2ECG)时间、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2B)时间、到达本院大门-球囊扩张(D2B)时间,以及24 h强化他汀治疗、β-受体阻滞剂使用、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Ⅲ级血流、出院联合应用药物〔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他汀、β-受体阻滞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系统阻滞剂〕占比。结果 8 011例STEMI患者S2D中位时间为117(147) min,S2FMC中位时间为100(128) min,FMC2ECG中位时间为2(2) min,FMC2B中位时间为76(47) min,D2B中位时间为67(32) min。三组FMC2ECG时间、FMC2B时间、D2B时间,以及24 h强化他汀治疗、β-受体阻滞剂使用、术后TIMIⅢ级血流、出院联合应用药物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B组FMC2ECG时间、FMC2B时间、D2B时间低于A组,术后TIMIⅢ级血流占比高于A组(P<0.017);B组和C组24 h强化他汀治疗、β-受体阻滞剂使用、出院联合应用药物占比均高于A组(P<0.017);C组FMC2ECG时间、D2B时间低于B组,24 h强化他汀治疗占比高于B组(P<0.017)。2017-2019年,三组STEMI患者D2B时间排序为B组A组。结论 天津市胸痛中心模式(标准版)可明显降低STEMI患者再灌注时间,规范STEMI患者临床用药并改善预后,但不能缩短院前急救时间,未来需继续推进区域胸痛中心的建设,挽救更多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马列  贾绍斌  仇玉民  魏宁  沙勇 《重庆医学》2012,41(2):185-188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对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和临床预后的作用。方法 192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后,分为抽吸组(A组)和常规PCI组(B组),比较观察术中TIMI血流恢复情况、心肌染色(MBG)分级、术后心电图改变、30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治疗)。结果抽吸组从Killip分级、临时起搏器和气囊反搏(IABP)的使用方面来看,病情明显较常规组严重,抽吸组TIMI 0-1、2级血流比例、MBG 0-1、2级比例较常规组低,30d内心源性死亡率、30d内再梗死率、30d内TVR、30d内MACE较B组有降低趋势;抽吸组TIMI 3级血流和MBG 3级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中应用抽吸导管可改善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情况,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少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18.
背景 冠状动脉无复流是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的重要因素,影响患者预后,增加死亡风险。寻求有效的药物提高PCI手术效果,降低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入比伐芦定联合静脉泵入对比单静脉泵入比伐芦定对急性STEMI患者术中无复流的影响及其安全性和短期临床预后观察。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明确诊断为急性STEMI发病12 h内并行PCI的住院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入联合静脉泵入比伐芦定组(观察组,n=55)和单纯静脉泵入比伐芦定组(对照组,n=55)。比较两组术中、术后观察指标〔病变血管支数、梗死相关血管(IRA)、术前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Gensini评分、门-球(D-to-B)时间、血栓抽吸例数、支架植入数量、后扩张、术后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比例、术后应用β-受体阻滞剂比例〕、疗效评价指标〔术中植入支架即刻造影IRA的校正的TIMI帧数计数(CTFC),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术后4 h内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术后24 h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术后24 h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0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入比伐芦定联合静脉泵入对部分疗效指标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术中即刻CTFC、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及ST段回落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入比伐芦定联合静脉泵入治疗急性STEMI,可以降低患者术中CTFC〔OR=0.423,95%CI(0.321,0.656),P=0.005〕,是术后无复流/慢血流〔OR=0.431,95%CI(0.262,0.812),P=0.002〕的保护因素,并促进术后4 h内心电图ST段的回落〔OR=1.532,95%CI(0.627,2.517),P=0.003〕。结论 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入比伐芦定联合静脉泵入可降低STEMI患者术后无复流发生率,可降低心力衰竭及死亡风险,且安全性良好,可改善患者短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9.
郭翠艳  倪锦辉  马学雅 《中外医疗》2014,33(7):89+91-89,91
目的探究分析血栓抽吸导管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40例患者,对实验组的患者采取血栓抽吸导管法,对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这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患者对其满意度,患者恢复体力的时间及术后死亡率。结果实验组患者Ck—mb峰值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Ck—mb峰值,实验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实验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管抽吸导管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药物治疗心肌梗死,而且经济安全,所以在临床上可以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直接介入治疗的82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1例行常规直接介入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另41例行直接介入术联合血栓抽吸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水平,治疗1周与治疗6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情况以及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CK-MB和肌钙蛋白水平分别为(162.4±32.5) ng/mL、(16.8±3.8) n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8.3±55.9) ng/mL、(27.9±4.2)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水平为(54.7±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2±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TIMI心肌灌注3级人数占68.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46%,而0~1级人数占4.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可有效改善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介入治疗后的TIMI血流,且能改善6个月后LVEF,并能有效降低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