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2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患儿施予常规对症治疗及口服蒙脱石散剂,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措施基础上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进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婴幼儿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8.4%),显著高于对照组(81.2%)(χ2=10.36,P=0.00)。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止泻时间、腹痛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治疗3和5 d大便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婴幼儿用药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在治疗婴幼儿患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显著,具有起效快、快速修复小肠细胞并阻碍轮状病毒入侵、安全性高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炎琥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按入院顺序单盲法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用炎琥宁治疗,对照组50例用更昔洛韦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止泻、止吐、退热及脱水纠正时间、总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炎琥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满意,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某院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08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各项临床症状消失及大便复常时间、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92.59%(50/54)高于对照组70.37%(3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脱水、呕吐、发热)消失时间及大便复常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肠炎能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症状消失、大便复常时间,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龙娟 《妇幼护理》2023,3(18):4533-4535
目的 分析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实施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 期间本院收治的 108 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 54 例。对照组给 予开展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实 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8.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7.04%(P<0.05)。实验组的发热消失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大便性状恢复 时间、大便次数恢复时间、止吐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3.70%,显著 低于对照组的 14.81%(P<0.05)。结论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运用于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中,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 症状改善,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84例,治疗期间观察体温、大便次数及性状,并行大便镜检病毒。结果热毒宁治疗组总有效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86.0%)(P<0.05);治疗组退热快,大便次数和性状恢复快,大便镜检病毒恢复阴性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琼  李敏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4):637-638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方法:72例患儿等分为3组,一组患儿服用消旋卡多曲颗粒,另一组患儿服用蒙脱石散,第三组患儿服用消旋卡多曲颗粒加蒙脱石散,观察3组患儿大便性状、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72h大便量及腹泻持续时间。结果: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服用消旋卡多曲颗粒加蒙脱石散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最高。结论: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94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给予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吐时间、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大便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及超敏C-反应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缩短住院时间,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9):3361-3362
目的观察蒙脱石散剂保留灌肠对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儿予以常规的抗病毒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蒙脱石散,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保留灌肠,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发热、腹泻和脱水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可以缩短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减少住院时间,使患儿尽早恢复健康,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RV)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RV肠炎130例,分为治疗组86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口服中药葛根芩连汤加味与西药消旋卡多曲颗粒、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用;对照组仅服西药消旋卡多曲颗粒、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追踪观察治疗后排便次数、性状和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中西药联用大便次数恢复时间为(3.57±1.12)d,大便性状改变(3.48±0.85)d,治疗组72 h总有效率为90.6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服硫酸锌辅助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07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52例、治疗组5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蒙脱石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补液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硫酸锌,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硫酸锌治疗组平均止泻时间较对照组短,疗效较对照组提高(P0.05),未出现不良反应,患儿均能耐受。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硫酸锌口服辅助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效果肯定,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09/2007-03收治的109例患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婴幼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疗法,治疗组加用消旋卡多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排便次数、性状和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3 d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4.71%和82.7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能较快减少大便次数,改变大便性状,缩短腹泻病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92例轮状病性毒肠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2组患儿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病毒、纠酸、补液、口服蒙脱石及微生态治疗,均不使用抗生素。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醒脾养儿颗粒口服,<1岁1包·次-1、1~2岁2包·次-1,2次·d-1;葡萄糖酸锌口服液10 mL,口服,1次·d-1。2组均10~14 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儿腹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腹泻最严重时1d的大便次数、有无出现脱水、呕吐及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腹泻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腹泻最严重1 d的大便次数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无一例出现电解质紊乱、呕吐及脱水等并发症;对照组出现呕吐伴轻度脱水3例、中度脱水伴电解质紊乱2例,发生率为10.8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能较快地缓解病情,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3.
利巴韦林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2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采用利巴韦林与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剂量为10mg/(kg·d)。连用3d,同时口服蒙脱石散剂:1岁,每次1/3袋,3次/d;1-2岁,每次1/2袋,3次/d。2岁以上,每次1袋,2-3次/d,空腹温水服用,服药前后1h均禁食、禁水,连服3d;对照组(1)82例,静脉点滴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2)82例,口服蒙脱石散剂治疗。结果治疗组大便次数和大便形状恢复正常的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1)、(2),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1)、(2)。结论利巴韦林与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4.
参苓白术散治疗秋季腹泻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 将108 例秋季腹泻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52)和治疗组(n=56).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炎琥宁、金双岐及补液治疗,合理喂养,禁用抗生素.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1~12个月患儿:1 g,口服,3次·d-1;> 1~2岁的患儿:1.5 g,口服,3次·d-1.2组均7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对2组患儿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6.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止泻、止吐、退热、脱水纠正时间)及腹泻总病程低于对照组(均P< 0.01).结论 参苓白术散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可明显缩短患儿发热、腹泻时间,提高治愈率,增强免疫力,利于患儿正常发育,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在小儿急性腹泻中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小儿急性腹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在对症支持的基础上予以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予以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6d。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大便次数改变情况与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比75.0%,χ2=4.501、P=0.034),治疗后大便次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7±0.4)次·d-1比(3.1±0.8)次·d-1,t=9.899、P=0.000]。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0%比17.5%,χ2=0.092、P=0.762)。结论蒙脱石散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可以显著提高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良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和西米替丁联合用药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我院儿科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腹泻患儿93例,按住院号随机分为三组:黄芪注射液对照组31例,西米替丁对照组31例,黄芪注射液联合西米替丁治疗组31例。三组均予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治疗;黄芪注射液2mL/(kg.次),每日2次静滴,疗程7d;西米替丁10~15mg/(kg.次),1次/d,静脉滴注,疗程7d。每天密切观察患儿全身症状及大便性状和次数,并进行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黄芪注射液对照组有效率64.5%,西米替丁对照组有效率51.6%,联合治疗组有效率90.3%,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吴绮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10):1749-1750
选取2010年8月~2011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116例,随机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用消旋卡多曲颗粒进行治疗。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41%,而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1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大便次数和性状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RV)肠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泻停颗粒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6年1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就诊的婴幼儿急性腹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67)和对照组(n=53),治疗组口服儿泻停颗粒6个月~1岁每次一袋,1-2岁每次2袋,3次/d,西咪替丁10mg/(kg·次),3次/d;对照组口服妈咪爱和蒙脱石散;两组均予综合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后两组排便次数、性状和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服用儿泻停颗粒和西咪替丁大便次数性状恢复时间为(3.56±3.08)d,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大便次数性状恢复时间(5.25±3.08)d,总有效率为66%。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儿泻停颗粒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可较快改变大便次数、性状。缓解病情,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具备:≤2岁,急性起病,病程在5 d内,24 h大便5次以上,稀水样。并随机分为蒙脱石散治疗组90例,对照组88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79%高于对照组71.62%。结论:应用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能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571-2573
目的探讨赖氨葡锌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加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小儿腹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两组,30例患者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加蒙脱石散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赖氨葡锌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加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将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大便性状变稠时间、腹泻停止时间、大便次数正常时间、腹痛停止时间、大便细菌培养正常时间、大便镜检正常时间、免疫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0.00%研究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大便性状变稠时间、腹泻停止时间、大便次数正常时间、腹痛停止时间、大便细菌培养正常时间及大便镜检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免疫指标CD3~+、CD4~+、CD4/CD8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腹泻患者治疗中选择赖氨葡锌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加蒙脱石散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恢复时间,免疫功能增强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