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双相障碍的患者381例,其中Ⅰ型302例(79.27%),Ⅱ型74例(19.42%),其他特定及相关障碍5例(1.31%)。用自编临床资料访谈表收集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因素分析。结果:与双相II型障碍相比,双相I型障碍患者更容易伴有精神病性特征(OR=5.75,95%CI:2.82~11.76),病程更长,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较多(OR=3.09,95%CI:1.02~9.35),尿酸、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更高,汉族更常见(OR=11.50,95%CI:1.76~75.30)、受教育程度更低(OR=10.22,95%CI:1.16~89.77),更少有精神病家族史(OR=2.34,95%CI:1.01~5.42)。结论: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和生理指标有差异,可为探讨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抑郁发作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及混合特征对抑郁发作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2015年8月1日-2017年9月30日,在北京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选取符合DSM-Ⅳ标准的抑郁发作患者357例进行基线测查并在基线后1年进行随访评估其复发情况。基线测查包括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既往治疗情况和是否具有混合特征及其数目,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杨氏躁狂量表等量表评估病情。单因素初步分析混合特征及其他因素对抑郁发作患者复发风险的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31.1%的患者一年内复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2月末的服药依从性是抑郁发作患者复发的保护因素(OR=0.53,95%CI:0.28~0.99),既往发病次数(OR=1.19,95%CI:1.01~1.39)、具有混合特征的个数(OR=1.54,95%CI:1.19~2.00)是抑郁发作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既往发病次数及抑郁发作时具有的混合特征个数是患者疾病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影响大学生抑郁症复发的人格特质。方法:于2018年4-10月开展基线调查,对8079名大学新生使用复合性国际诊断访谈表(CIDI 3.0)进行调查,采用贝克抑郁量表评估抑郁严重程度、人格特质问卷诊断人格特质、神经质问卷测量神经质得分、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诊断人际关系行为困扰、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评价认知障碍,并在2019年4-10月及2020年4-10月完成两次随访调查。结果:大学新生抑郁症1年随访复发率为9.16%(95%CI:6.38%~12.02%),2年随访复发率为18.59%(95%CI:13.94%~23.26%)。边缘型人格特质(OR=4.60,95%CI:2.28~9.28)是大学生抑郁症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男性(OR=6.40,95%CI:1.98~20.71),女性(OR=3.77,95%CI:1.56~9.10)。边缘型人格特质与抑郁症复发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有5~8个边缘型人格特征的大学生比0个特征的大学生抑郁症复发的风险高(OR=3.58,95%CI:1.12~11.43)。结论:具有边缘型人格特质的大学生抑郁症患者更易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农村社区重性抑郁发作患者中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的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多级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浏阳市≥15岁农村常居居民7347人,以定式临床检查(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I/P,SCID-I/P)为诊断工具进行了抑郁症的筛查及诊断,共发现并确诊重性抑郁发作患者234人,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DSM-IV),调查其社会人口学资料及相关危险因素情况.结果: 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总阳性率达37.2%,女性高于男性(40.5% vs.31.4%,χ2=10.375,P=0.035).再婚、离异和丧偶者阳性率高于未婚或初婚者(50.0% vs.34.0%,Z=2.577,P=0.010).抑郁症的其他症状表现也与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有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婚姻状况为再婚、离异或丧偶(OR=1.803,95%CI:1.220~2.532)和无价值感或自罪感症状阳性者(OR=2.056,95%CI:1.139~3.711)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发生率较高,兴趣或愉快感缺失症状阳性与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呈负相关(OR=0.397,95%CI:0.185~0.851).结论: 重性抑郁发作患者的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阳性率较高,性别和婚姻状况对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有影响,抑郁症的其他症状表现如无价值感或自罪感和自杀意念和兴趣或愉快感缺失也与自杀未遂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抑郁症共病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皮质醇水平的相关因素,了解皮质醇水平与帕罗西汀抗抑郁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并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200例。根据血清皮质醇的浓度,分为皮质醇升高组(n=100)和皮质醇正常组(n=100),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测查抑郁严重程度,用自编问卷调查人口学资料、生活习惯及病程等信息,计算体质量指数,测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两组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治疗8周,使用HAMD减分率评估疗效。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症共病2型糖尿病的患者皮质醇升高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化血红蛋白≥6.5%(6.5%~8.0%,OR=2.72;≥8.0%,OR=5.69),HAM D评分≥20分(OR=3.31)、体质量指数≥25(OR=3.56)、年龄35~50岁(OR=2.37);保护因素包括每周运动时间≥4 h(OR=0.28)、抑郁病程12个月(OR=0.10)。帕罗西汀治疗8周后,皮质醇升高组患者的HAMD减分率低于皮质醇正常组[(0.66±0.11)vs.(0.86±0.05),P0.01],HAMD减分率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β=-0.26,P0.05)和皮质醇水平呈负相关(β=-0.17,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导致抑郁症共病2型糖尿病患者皮质醇升高的危险因素可能为糖化血红蛋白高、体质量指数高、抑郁症状重、年龄35~50岁;保护因素可能为运动多、抑郁症病程长。皮质醇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的患者帕罗西汀疗效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自杀者的特征并比较其中有、无精神障碍者的特征。方法:运用心理解剖方法对山东、湖南、广西三省符合标准的242例自杀案例的家属和周围知情人进行访谈,比较有、无精神障碍者在人口学资料,自杀行为,自杀意图,社会支持,抑郁症状,孤独和绝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无精神障碍的自杀者相比,有精神障碍的自杀者不稳定婚姻比例少、留守比例高、发生近期生活事件多、自杀意图强、抑郁症状严重、绝望程度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留守(OR=3.64,95%CI=1.61~8.21)和中重度抑郁(OR=10.46,95%CI=2.23~48.97)的自杀者更有可能是精神障碍患者。结论:两组自杀者可能来自两个不同的人群,应该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自杀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心理援助热线青少年来电者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方法:2018-2021年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的青少年来电者(11~18岁)纳入本研究,收集人口学资料,询问来电者在来电前2周内是否有自杀想法来评估自杀意念,并评估自杀相关的危险因素,如抑郁情绪、希望感、痛苦感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青少年来电者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9 341例来电。77.9%(15 072例)青少年来电者报告该次来电前2周内有自杀意念。女性(OR=1.12,95%CI:1.01~1.24)、年纪轻(OR=1.30,95%CI:1.14~1.49)、有急性生活事件(OR=1.34,95%CI:1.23~1.47)、慢性生活事件(OR=1.31,95%CI:1.19~1.44)、既往自杀未遂史(OR=2.61,95%CI:2.35~2.91)、痛苦感高(OR=1.85,95%CI:1.67~2.04)和抑郁程度高(OR=2.71,95%CI:2.43~3.01)是青少年来电者自杀意念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希望感(OR=0.45,95%CI:0.41~0.50)则是青少年来电者自杀意念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社区成人4类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本调查作为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的一部分,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获得乌鲁木齐市4类精神障碍终生患病率和12月患病率及其分布特征,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4类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共1782人完成调查,共调查出心境障碍、焦虑障碍、酒精药物使用障碍和进食障碍4类精神障碍患者,终生符合4类精神障碍任一诊断的病例数为87例,4类中任何一类精神障碍终生患病率为11.41%,12月患病率为7.64%。心境障碍终生患病的危险因素有大学及以上受教育程度(OR=4.80,95%CI:1.57~14.69)、无工作(OR=13.13,95%CI:1.75~98.72)、罹患躯体疾病(OR=17.13,95%CI:4.28~73.42);心境障碍12月患病的危险因素有高收入水平(OR=5.32,95%CI:1.38~20.47)、罹患躯体疾病(OR=75.53,95%CI:1.23~999)。焦虑障碍终生患病的危险因素有初中(OR=19.37,95%CI:1.75~214.04)和大学及以上(OR=13.04,95%CI:1.48~114.85)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车祸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治疗期抑郁心理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30例车祸颅脑损伤康复治疗期患者为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对纳入患者康复治疗期抑郁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诊断,观察纳入患者治疗前、康复治疗期HAMD评分变化,依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抑郁组(HAMD-177分)及无抑郁组(HAMD-17≤7分),分析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车祸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治疗期抑郁心理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患者康复治疗期HAMD评分较治疗前及国内常模明显高,差异显著(t=11.697,27.837;P0.001);纳入研究130例患者共有80例存在抑郁症,抑郁症发生率为61.54%(80/150);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小(OR=-0.321,P=0.012,95%CI=1.017~1.282)、文化程度高(OR=-0.519,P=0.007,95%CI=1.011~2.208)、经济状况差(OR=-0.605,P=0.016,95%CI=1.154~3.430)、无经济赔偿(OR=-0.552,P=0.013,95%CI=1.213~3.983)、颅脑损伤程度高(OR=-0.712,P=0.016,95%CI=1.301~3.992)、有昏迷(OR=-0.313,P=0.014,95%CI=1.001~2.128)和SSRS评分低(OR=-0.449,P=0.005,95%CI=1.009~2.198)是车祸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治疗期抑郁心理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车祸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治疗期存在抑郁心理发生风险较高,其危险因素主要包含年龄小、文化程度高、社会支持性差、颅脑损伤程度高等,临床工作中应高度重视其高危因素,对指导合理干预措施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老年抑郁症和焦虑障碍共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和焦虑障碍共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手册第四版(DSM-IV)的诊断标准,把78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分为两组,单纯抑郁症组(抑郁症组,N=44)及抑郁症和焦虑障碍共病组(共病组N=34)。对所有对象评定一般人口学资料及老年抑郁量表(G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智能状态评定量表(MMSE)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等,比较两组患者间差异。结果抑郁症组与共病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居住情况、家族史、民族、发病诱因和受教育年限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DS总分(14.0±1.2/12.1±2.0,t=4.92)、HAMD(38.1±4.0/33.4±4.7,t=4.35)和HAMA总分(22.6±5.5/11.7±2.7,t=10.93)及其因子分、HAMD第3项(自杀)条目分、SF-36躯体功能(79.2±13.6/69.1±13.6,t=3.25)、社交功能(70.0±21.2/50.0±22.5,t=4.02)评分共病组均高于抑郁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和焦虑障碍共病患者较单纯抑郁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更重、自杀风险大、生活质量更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内蒙古自治区成人失眠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并比较汉族和蒙古族的民族差异。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不等概率抽样,于2019年7月-12月抽取内蒙古自治区41个区县旗246个村居的14 164名在当地居住6个月及以上的18岁及以上居民,采用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3.0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中F51.0非器质性失眠症的诊断标准完成。采用Pearson χ~2检验比较汉族和蒙古族的患病率和一般人口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失眠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2 315人完成调查,其中汉族9849人和蒙古族2089人,失眠患病率分别为5.0%和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5~64岁(OR=1.75,95%CI:1.14~2.67)、酒精使用障碍(OR=2.73,95%CI:1.27~5.88)、抑郁症(OR=3.77,95%CI:2.36~6.04)、焦虑障碍(OR=2.70,95%CI:1.75~4.19)、慢性疼痛(OR=3.07,95%CI:2.07~4.54)、心脏病(OR=1.84,95%CI:1.43~2.36)、糖尿病或高血糖(OR=1.92,95...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抑郁症流行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不等概率抽样方法抽取内蒙古自治区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面对面调查,使用复合型国际诊断交谈表3.0作为诊断工具,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和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两套诊断标准做出抑郁症的诊断。结果:12 315名调查对象完成访谈,抑郁症12月加权患病率为3.1%;拟合两水平零模型,组内相关系数为0.10,终模型结果显示,女性(OR=1.46,95%CI:1.03~2.08),未婚(OR=2.76,95%CI:1.35~5.67),分居或离婚(OR=2.98,95%CI:1.40~6.36),不工作(OR=2.50,95%CI:1.52~4.11),低收入户(OR=1.88,95%CI:1.21~2.91),几乎每天饮酒(OR=1.95,95%CI:1.03~3.69),慢性病(OR=4.47,95%CI:3.03~6.57)是抑郁症的危险因素,65岁及以上(OR=0.39,95%CI:0.20~0.75)、初中(OR=0.47,95%CI:0.29~0.75)、高中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45岁及以上人群抑郁与日常活动能力的相关性。方法:检索公开发表的45岁及以上人群中抑郁影响日常活动能力的队列研究。检索数据库包含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PsycINFO、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采用NOS量表评价所纳入研究的质量,对6分的文献予以剔除,利用meta分析方法计算纳入文献的合并OR和RR和HR值及95%CI值。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共15 342例45岁及以上人群。Meta分析结果显示,抑郁是非抑郁人群发生日常活动能力受损约2.5倍(OR=2.42,95%CI=1.43~4.09)。亚组分析显示,较高年龄(OR=1.99,95%CI=1.12~3.54)、男性(OR=1.76,95%CI=1.47~2.12)、抑郁症(OR=3.30,95%CI=1.35~8.11)、欧美地区(OR=3.05,95%CI=1.87~4.97)、研究跟踪时长较长(OR=1.71,95%CI=1.44~2.03)均与日常活动能力相关。结论:本研究显示,抑郁是日常活动能力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援助热线来电者自杀未遂行为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自杀热线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接线员在2002-2008年接听全部有效来电时,询问来电者在2周内是否实施过自杀行为,使用抑郁症诊断筛查量表评估其抑郁情绪,询问来电者是否有过酒精或其他物质滥用或依赖、有无常见精神症状、既往自杀未遂史、急性和慢性生活事件、希望程度等与自杀行为有关因素。结果:有22 415个来电者被纳入研究。362个(1.6%)来电者报告了2周内实施过自杀行为,女性233人,男性129人。在控制了人口学因素等变量后,既往自杀未遂史(OR=4.43,95%CI:3.37-5.83)、无望(OR=2.01,95%CI:1.52-2.67)、物质滥用(OR=1.97,95%CI:1.48-2.62)、急性生活事件(OR=1.94,95%CI:1.49-2.52)及严重抑郁情绪(OR=1.45,95%CI:1.08-1.95)与来电者实施自杀未遂行为有关联。结论:心理援助热线来电者自杀未遂行为发生率较高,对该群体的自杀干预要注重既往自杀未遂史、物质使用及生活事件的应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伤住院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PTSD)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武汉市两家医院外伤住院患者426例,采集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估社会支持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问卷(BDI)评估抑郁症状,采用PTSD自评量表评定(PTSD)症状。结果:PTSD症状的检出率为24.2%(103/426),家人关心减少(OR=2.47,95%CI:1.35~4.53)、入院时意识昏迷(OR=3.02,95%CI:1.39~6.54)、交通伤(OR=2.31,95%CI:1.31~4.05)、院内感染(OR=3.38,95%CI:1.31~8.74)、焦虑(OR=4.31,95%CI:1.11~16.74)、噩梦(OR=25.34,95%CI:5.30~121.31)、有些担心/很担心/非常担心死亡(OR=3.89/3.61/2.43,95%CI:1.59~9.53/1.32~9.92/0.86~6.84)和抑郁症状(OR=7.24,95%CI:3.38~15.49)是PTSD的危险因素。结论:家人关心减少、入院时意识昏迷、交通伤、院内感染、焦虑、噩梦、担心死亡和出现抑郁症状的外伤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PTSD。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抑郁症成为难治性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需要提供客观指征.方法 将256例药物难治性老年抑郁症与同期的非难治性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1 : 1对照研究,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处理数据.结果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成为难治性的老年抑郁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应激性生活事件(OR=3.655,95%CI:1.805~7.321),神经质(OR=4.459,95%CI:1.790~10.889),伴有精神病性症状(OR=4.361,95%CI:2.183~8.410),慢性起病(OR=0.132,95%CI:0.019~0.916),1年内未及时治疗(OR=0.408,95%CI:0.207~0.829).结论 具有应激性生活事件、神经质、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慢性起病、1年内未及时治疗是难治性老年抑郁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描述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中肢体残疾人精神残疾共患率及其分布特征,并探讨肢体残疾人共患精神残疾相关因素,为多重残疾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描述肢体残疾人精神残疾共患率及其分布特征,分析肢体残疾人共患精神残疾的影响因素及共患精神残疾对精神残疾及肢体残疾分级及功能领域损害影响。结果:肢体残疾人中归因于各类精神障碍的精神残疾共患率为9.4‰。肢体残疾人共患精神残疾人中极重度残疾及严重功能损害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单一肢体残疾人及单一精神残疾人(P0.05)。肢体残疾人共患精神残疾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OR=1.60,95%CI:1.31~1.96),年龄30~44岁(OR=1.98,95%CI:1.26~3.10)及45~59岁(OR=1.69,95%CI:1.06~2.68),未婚(OR=2.52,95%CI:1.85~3.44),离异或丧偶(OR=1.53,95%CI:1.20~1.95),非农业户籍(OR=1.26,95%CI:1.02~1.54)及肢体残疾等级较高者(I级,OR=2.30,95%CI:1.63~3.26;II级,OR=1.76,95%CI:1.34~2.30;III级,OR=1.43,95%CI:1.14~1.79)。结论:肢体残疾人中精神残疾共患率较高,肢体残疾人共患精神残疾的残疾程度及功能损害更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国HIV阳性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抑郁、焦虑状况,探讨抑郁、焦虑的相关因素。方法:在MSM社区HIV感染者小组的帮助下,在HIV阳性MSM中采用"滚雪球"的方法,共招募HIV阳性MSM 600人,采用电子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获有效问卷541份。使用自编HIV阳性MSM人群健康状况调查表调查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健康行为等,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抑郁(CES-D评分≥16分者为有抑郁症状)、焦虑(SAS评分≥50分者为有焦虑症状)状况。结果:研究对象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分别为44.7%(242/541)和25.1%(136/54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包括最近1年考虑过自杀(OR=3.31,95%CI:1.73~5.34)、未将HIV感染状况告知男性固定性伴(OR=0.47,95%CI:0.30~0.73)和被歧视经历评分高(OR=1.19,95%CI:1.11~1.29);与月收入≤1500元者相比,月收入为5000元者有抑郁症状的可能性降低(OR=0.34,95%CI:0.17~0.71)。焦虑症状危险因素包括最近1年考虑过自杀(OR=2.43,95%CI:1.40~4.21)、接受抗病毒治疗(OR=1.74,95%CI:1.06~2.84)和被歧视经历评分高(OR=1.12,95%CI:1.05~1.20);与月收入≤1500元者相比,月收入为5000元者检出焦虑症状的可能性降低(OR=0.44,95%CI:0.20~0.94)。结论:本研究提示HIV阳性MSM人群抑郁或焦虑症状检出率高,需要引起重视;降低社会歧视、促进性伴交流与支持、改善经济状况可能有助于提高HIV阳性MSM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描述和分析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来自住院、门诊或社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 016例、抑郁症患者903例和双相障碍患者381例,使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诊断精神障碍并评估自杀风险,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CRDPSS)评估症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3类精神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差异及相关因素。结果:37例(1.8%)精神分裂症患者、516例(57.1%)抑郁症患者、102例(26.8%)双相障碍患者近1个月有自杀风险。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抑郁症(OR=36.50)和双相障碍患者(OR=20.10)自杀风险增加。女性(OR=1.87)、目前吸烟(OR=1.76)、有自杀家族史(OR=5.09)、CRDPSS幻觉条目得分高(OR=1.80)、CRDPSS抑郁条目得分高(OR=1.54)是患者有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结论:抑郁症和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上应定期评估患者的自杀风险,重点关注存在幻觉和抑郁症状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农村抑郁症患者的就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浏阳市≥15岁农村居民抑郁症抽样调查中发现并确诊的抑郁症患者295例为研究对象,全部符合DSM-IV标准。由调查员对所有调查对象询问并填写"精神障碍患者求医行为调查表"(自编)。结果:有13.5%(45/295)的患者曾到乡(镇)卫生院及以上医疗机构就诊,女性就诊率(18.9%)显著高于男性(9.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影响抑郁症患者就诊率因素有性别(OR=0.363)、年龄(OR=1.040)、家庭主事人职业(OR=0.352)、家庭类型(OR=2.593)和精神病家族史(OR=3.642)。45例曾经就诊的患者中,有5例(1.7%)重症抑郁发作患者曾就诊于精神专科,仅有3例(1.0%)既往重症抑郁发作患者接受过精神科药物治疗。结论:浏阳市农村抑郁症患者卫生服务利用率很低,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主要是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类型、家庭人均收入、家庭主事人职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