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背景:骨肉瘤干细胞在骨肉瘤的发生、复发及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中发挥关键作用,而目前关于骨肉瘤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报道甚少。 目的:从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中分离出具有干细胞特征的高致瘤性细胞亚群,检测肿瘤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CD105的表达。 方法:无血清悬浮培养法从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中分离出骨肉瘤细胞球,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球中CD73、CD90、CD105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骨肉瘤细胞株及骨肉瘤细胞球中CD105的阳性率,免疫磁珠法分选出CD105+和CD105-的细胞,传代后分别接种于NOD/SCID小鼠评估其致瘤性。 结果与结论:CD105在球体细胞中高表达,此类肿瘤细胞具有高侵袭性和高致瘤性,在NOD-SCID小鼠中仅需移植1 000个细胞即可形成肿瘤,这些细胞具有自主生长特性,能够在无血清条件下长期培养,CD105+骨肉瘤细胞显示了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CD105可能成为骨肉瘤干细胞的表面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
3.
4.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肿瘤可看作是干细胞生长调控机制失调引起的异常组织器官,本从三个方面概述了肿瘤与干细胞的关系。认为肿瘤与干细胞有相似的生长调控机制;突变最先发生于干细胞;肿瘤也有分化现象,其中一部分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称为肿瘤干细胞,最后对干细胞理论在肿瘤治疗中的意义也作了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5.
肿瘤干细胞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 目前已分离培养出多种组织来源的干细胞。同时, 人们亦发现恶性肿瘤进行性生长、转移和复发的特点与干细胞的基本特性十分相似, 继而推测肿瘤是干细胞分化增殖失调而产生的异常组织, 并提出了肿瘤发生的干细胞学说 [1]。近期的研究已从血液系统肿瘤、乳腺癌及脑部肿瘤中初步分离出肿瘤干细胞 [2-5], 为这一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1 肿瘤干细胞肿瘤干细胞的观念并非新生事物。早在四十多年前, 研究者就发现了它们可能存在的迹象。当时观察到只有 1%的白血病细胞可以在培养皿中生…  相似文献   

6.
肿瘤干细胞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理论认为肿瘤生长是所有肿瘤细胞一起增殖的结果,因而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肿瘤组织内的大多数细胞,常有复发和转移,使治疗失败。肿瘤干细胞的提出,可靶向性杀伤肿瘤干细胞从而使根治肿瘤和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成为可能,且先前诸多关于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细胞信号途径等研究成果可能需要重新评价,对传统的肿瘤治疗方式提出了巨大挑战。就肿瘤干细胞的起源、存在证据、肿瘤干细胞与正常干细胞之间关系、临床意义及展望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 ,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肿瘤可看作是干细胞生长调控机制失调引起的异常组织器官 ,本文从三个方面概述了肿瘤与干细胞的关系 ,认为肿瘤与干细胞有相似的生长调控机制 ;突变最先发生于干细胞 ;肿瘤也有分化现象 ,其中一部分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 ,称为肿瘤干细胞。最后对干细胞理论在肿瘤治疗中的意义也作了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8.
9.
近来研究认为肿瘤来源于干细胞,提出了肿瘤中存在极少量肿瘤干细胞(CSC)的新学说.问质干细胞(MSC)作为间质细胞的来源,与肿瘤的关系尤为密切.本文就间质干细胞,肿瘤干细胞和肿瘤的发生,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Nanog是维持干细胞自我更新增殖和亚全能性的关键性基因,胚胎干细胞的转录因子。近年来,随着对Nanog在干细胞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为研究肿瘤的起源和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肿瘤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5-脂氧合酶活化蛋白(FLAP)抑制剂MK886对人食管癌细胞系(KYSE-150和TE-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2.5、5、10、20、40和80μmol/L的MK886干预体外培养的KYSE-150和TE-3细胞;xCELLigence RTCA系统实时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同时确定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测量术检测食管癌细胞的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人食管癌细胞系(KYSE-150和TE-3)的增殖抑制率随着MK886浓度增加而增强(P<0.05),KYSE-150组的IC50浓度为29.11μmol/L,TE-3组的IC50浓度为27.47μmol/L。当MK886浓度增加至25μmol/L时,食管癌细胞G0/G1期滞后增加明显(P<0.001),MK886处理浓度增加到50μmol/L时,食管癌细胞G2/M期增加明显(P<0.001和P<0.05)...  相似文献   

12.
乐涵波  刘晓光  曾芳 《解剖学报》2012,43(4):500-505
目的 探索人肺癌NCI-H446细胞系干细胞球体的培养,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人肺癌NCI-H446细胞得到肿瘤细胞球.将肿瘤细胞球传代扩增,并用含血清培养基培养促使其分化;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检测肿瘤球和普通NCI-H446细胞的增殖能力,并将肿瘤球和普通NCI-H446细胞分别植入裸鼠皮下,观察肿瘤形成;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肿瘤球和普通NCI-H446细胞的侵袭能力的不同;流式细胞术检测CD133、CD44在肿瘤球和普通NCI-H446细胞中的表达,并筛选细胞表面标志物.结果 在无血清培养基中,人肺癌NCI-H446细胞可以形成少量的肿瘤细胞球,并显示很强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在含血清环境中能够诱导肿瘤球分化而贴壁生长;在动物实验中,接种5×105个细胞时,肿瘤球细胞较普通NCI-H446细胞显示更强的致瘤能力;在侵袭实验中,肿瘤球细胞的侵袭能力高于普通NCI-H446细胞;干细胞标志物CD133及CD44在肿瘤球细胞的表达较普通NCI-H446细胞明显增高.结论 人肺癌细胞NCI-H446中存在癌干细胞,且可以通过无血清培养、分离和富集.  相似文献   

13.
背景:有研究表明肿瘤细胞株中存在肿瘤干细胞,是肿瘤复发、转移的根源,但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中肿瘤干细胞的表达及生物学特性至今少有报道。 目的:观察人鼻咽癌CD133+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意义。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中CD133的表达情况。免疫磁珠分选技术获得人鼻咽癌CD133+干细胞,分别采用无血清培养法、CCK-8法、平板克隆形成试验及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检测CD133+干细胞的体外增殖及体内成瘤能力,并将其与CD133-及未分选鼻咽癌细胞进行比较,以了解CD133+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结果与结论:免疫磁珠富集的CD133+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呈悬浮生长,并可以形成肿瘤干细胞球。CD133+细胞与CD133-细胞比较具有较高的克隆形成能力(P < 0.01);CD133+细胞在裸鼠体内的成瘤率高于CD133-细胞(P < 0.05)。结果证实,鼻咽癌CD133+干细胞能在体外分离培养,形成干细胞球,增殖能力强,在裸鼠体内具有极强的成瘤能力。 关键词:鼻咽癌;肿瘤干细胞;增殖;生物学特性;干细胞培养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6.013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小RNA-21(miRNA-21)表达介导食管鳞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转染miRNA-21正义表达载体、miRNA-21空载体及miRNA-21抑制剂,通过Real-time PCR实验,以食管鳞状上皮癌TE-1正常细胞为对照组,检测转染结果。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对细胞增殖活性进行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能力;通过Transwell小室和划痕实验观察TE-1细胞侵袭能力及迁移能力;通过集落形成实验观察TE-1细胞对放疗敏感性变化;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转染miRNA-21抑制剂后,TE-1细胞中miRNA-21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相比正常细胞生长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转染miRNA-21抑制剂后,TE-1细胞增殖能力降低,细胞凋亡加快(P<0.05)。此外,实验抑制组中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下降。集落形成实验分析显示,抑制miRNA-21表达明显提高了TE-1细胞对放射的敏感性。结论 下调miRNA-21可降低食管鳞状上皮癌TE-1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及放疗的敏感性,是未来治疗食管癌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胃癌干细胞亚群的筛选方法,探讨建立胃癌干细胞稳定亚群的可行性。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从MKN45、MKN25、SGC7901细胞株和人胃癌组织中分选出不同CD44和CD133表型的亚群,比较不同亚群和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单克隆细胞球细胞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中的成瘤能力。结果不同细胞的CD44+和CD133+亚群在低数量级时几乎不具有裸鼠皮下成瘤能力,在高数量级接种时成瘤能力与母系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克隆细胞球细胞在各数量级下的成瘤能力、瘤体积和生瘤速度均显著高于母系细胞。结论与CD44和CD133等细胞表面标志物筛选法相比,单克隆细胞球细胞可更好的作为胃癌干细胞研究的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与食管鳞癌细胞分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有限稀释法分选出圆形和梭形单细胞克隆,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获得细胞球细胞, 贴壁的Eca109细胞分别在含血清和不含血清培养基中培养48h;分别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和免疫印迹法,检测NGF在食管鳞癌细胞中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GF在食管鳞癌细胞中的表达定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NGF的表达定位;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NGF在Eca109细胞培养基中的分泌情况。结果 在Eca109细胞中能检测到NGF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其中NGF在细胞球细胞中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最高。食管癌组织中检测到NGF表达于细胞质。Eca109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能够分泌NGF,且明显高于含血清培养基中的含量。结论 食管癌细胞系Eca109表达并分泌NGF,并且食管癌组织中表达NGF,NGF可能在维持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干细胞特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ancer stem cel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umor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but studies on the role of gastric cancer stem cells in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gastric cancer cells were rarely reported.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gastric cancer stem cells CSC-G on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gastric cancer cells. METHODS: Gastric cancer stem cells CSC-G and gastric cancer cells SGC7901 were cultured in vitro for 10 days followed by spherical colony formation assay, western blot assay for detecting OCT4, SOX2, E-cadherin and CD44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in gastric cancer stem cells CSC-G and gastric cancer cells SGC7901, and Transwell assay for detecting the invasion and migration of gastric cancer stem cells and gastric cancer cells SGC7901. RESULTS AND CONCLUSION: Gastric cancer cells SGC7901 in RPMI1640 medium presented with adherent growth and were quadrilateral or polygonal after passage; gastric cancer stem cells CSC-G in serum-free medium presented with suspension growth, and adherent gastric cancer stem cells were spindle-shaped or round. Compared with gastric cancer cells SGC7901, the protein expressions of OCT4, SOX2 and CD44, the number of cancer cell spheres and the number of trans-membrane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gastric cancer stem cells CSC-G (P < 0.05), and the expression of E-cadherin protein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 < 0.05).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gastric cancer stem cells CSC-G can be successfully cultured in vitro, and have enhanced invasion and migration compared with the gastric cancer cells SGC7901, 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gastric cancer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CD44和CD24在鼻咽癌细胞系HK-1中调控STAT3发生磷酸化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培养的鼻咽癌HK-1高分化NPC细胞进行分选以获得CD44 +/CD24+ HK1细胞及CD44-/CD24-HK1细胞,通过Western blot、MTT和肿瘤微球形成等实验,分析鼻咽癌阳性肿瘤细胞中P-STAT3的表达,以及STAT3被抑制剂Stattic沉默后,对CD44+/CD24+ HK1和CD44-/CD24-HK1细胞增值能力和肿瘤微球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 鼻咽癌HK-1细胞中可以提取到34.7%的CD44 +/CD24+ HK1细胞和41.5%的CD44-/CD24-HK1细胞,CD44+/CD24+ HK1细胞比CD44 /CD24-HK1细胞表达磷酸化STAT3水平高.STAT3的抑制剂Stattic可以抑制CD44+/CD24+ HK1和CD44-/CD24-HK1细胞磷酸化STAT3的表达,MTT实验显示16μmol/L Stattic明显抑制CD44+/CD24+ HK1和CD44-/CD24-HK1细胞增殖,肿瘤微球形成实验表明Stattic可明显抑制CD44+/CD24+ HK1和CD44-/CD24-HK1细胞微球形成能力,即STAT3在CD44+/CD24+ HK1细胞增殖和鼻咽癌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结论 CD44和CD24在鼻咽癌侧群细胞HK-1细胞中,CD44 +/CD24+阳性细胞通过诱导STAT3发生磷酸化来促进鼻咽癌发展,为鼻咽癌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临床治疗可靶向抑制STAT3的表达,从而抑制CD44+/CD24+ HK1细胞增殖和肿瘤微球的形成,最终达到降低鼻咽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