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毒蛇咬伤致肾功能损害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17例毒蛇咬伤致肾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17例毒蛇咬伤并发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均获治愈,疗效最短7天,最长51天。结论 毒蛇咬伤就诊时间要早,早期补液利尿、碱化尿液,大剂量皮质激素应用,少尿出现48h后及时行透析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呼和浩特及周边地区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总结本地区蛇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治疗现状,为该地区蛇伤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8年5月—2020年10月某院普通外科收治的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185例纳入分析,呼和浩特及周边地区毒蛇咬伤者多为中老年男性农牧民,咬伤时间集中在每年夏秋季节,以5—10月份为主,被咬伤后47.6%的患者能在6 h内来院就诊,蛇伤以轻型为主,预后较好。结论 呼和浩特及周边地区毒蛇咬伤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积极普及防治毒蛇咬伤知识,可明显降低毒蛇咬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危型毒蛇咬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2010年5月—2013年8月应用我院自制蛇伤中药结合西医治疗的29例重危型毒蛇咬伤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疗效指标的变化。结果 29例患者治疗后临床指标明显改善( P<0.05),总有效率89.7%。结论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对重危型毒蛇咬伤疗效显著,可减轻毒素对脏器的损害,减少痛苦,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毒蛇咬伤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以提高抢救护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58例毒蛇咬伤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急救护理方法.结果 58例患者中,除1例放弃救治外其余5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毒蛇咬伤致急性呼吸衰竭的轻重与毒蛇种类、就诊时间相关,以神经毒素为主的毒蛇咬伤引起呼吸肌麻痹导致呼吸衰竭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咬伤后的处理是否正确、及时,护理是否得当,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毒蛇咬伤的处理与母婴预后。[方法]6例妊娠期毒蛇咬伤患者均采用抗蛇毒血清和抗生素治疗。[结果]6例毒蛇咬伤孕妇均无临床并发症并治愈出院,其中5例妊娠晚期毒蛇咬伤剖宫产患者,母婴预后良好,1例中孕患者因担忧蛇毒及药物对胎儿的影响而终止妊娠。[结论]妊娠期毒蛇咬伤母婴预后与患者孕期、就诊时间及医务人员处理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五步蛇咬伤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外一科收治的1例五步蛇咬伤致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五步蛇是血循毒,极易造成骨筋膜室综合征,若不及时切开,则伤残率就会很高。结论五步蛇咬伤致骨筋膜室综合征机制复杂,临床VSD治疗,疗效确切,预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毒蛇咬伤致急性肾衰血液透析的护理徐姝娟毒蛇咬伤是危重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时,预后极差,死亡率较高,血液透析可减少毒素对机体的作用,降低死亡率。高质量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近年来我科共收治毒蛇咬伤致急性肾衰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是毒蛇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据报道每年至少有10万人被毒蛇咬伤后死亡[1]。毒蛇咬伤多由神经毒类毒蛇引发,蛇毒液经血液和淋巴循环传送至中枢,可迅速与突触前后膜结合,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引起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衰竭,骨骼肌、呼吸肌麻痹,重症肌无力等。急性肾损伤是毒蛇咬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中毒症状重,预后很差,易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是蛇咬伤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2]。本文主要观察毒蛇咬伤早期急性肾损伤应用血  相似文献   

9.
<正>毒蛇咬伤发病急骤,病情危重,病情进展快,一旦被毒蛇咬伤,若不能及时正确的诊治,重症患者可致截肢,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生命危险[1]。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救治重危型毒蛇咬伤患者29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9例重危型毒蛇咬伤患者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40个月~77岁,60岁9例,59~50岁8例,49~40岁10例,39~30岁1例,40个月1  相似文献   

10.
毒蛇咬伤268例救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忠杰  高全杰  刘波 《重庆医学》2008,37(22):2536-2537
目的 总结毒蛇咬伤救治经验,探讨分析毒蛇咬伤救治中有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268例毒蛇咬伤患者临床救治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疗效均较理想,凡就诊时间短、处治及时、毒蛇咬伤后6h内注射抗蛇毒血清者疗效更为满意.结论 毒蛇咬伤后应尽快就诊,综合救治,尽早使用抗蛇毒血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脑卒中项目(OCSP)临床分型及其发病后6月各型的结局。方法:采用Bamford的OCSP分型法,对160例住院脑梗死患者进行分型,并评估病后6月mRS残疾程度分级的变化和卒中复发情况。结果:在160例脑梗死患者中,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占7.5%,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占26.3%,腔隙性梗死(LACI)占56.9%,后循环梗死(POCI)占9.4%;预后不良率分别为92.7%、57.1%、18.7%、46.7%。TACI的预后最差,LACI预后相对较好,PACI和POCI次之。结论: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可以预测发病6月后的结局。  相似文献   

12.
背景 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脑卒中发病人数逐年上升,成为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的绝大多数,不同部位的梗死治疗效果及预后有所差异,血小板活化在其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目的 探讨P-选择素(CD62P)和血栓素B2(TXB2)表达水平对不同部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4例,根据梗死部位不同分为前循环脑梗死组(n=23)和后循环脑梗死组(n=21),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者2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并检测血常规指标。于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30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D62P、TXB2水平。治疗第30天,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 结果 治疗前,前循环脑梗死组和后循环脑梗死组CD62P、TXB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7、30天,后循环脑梗死组NIHSS评分、CD62P、TXB2水平高于前循环脑梗死组(P<0.05)。前循环脑梗死组治疗第30天mRS评分低于后循环脑梗死组(P=0.001)。 结论 后循环脑梗死患者CD62P、TXB2水平高于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且疗效、预后较差,提示血小板活化水平可能在脑梗死的治疗及预后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毛娟娟 《现代实用医学》2020,32(2):270-271,280
毒蛇咬伤在我国广大南部地区属于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宁波地区毒蛇咬伤患者增加明显。为了解蛇伤患者的发病特点,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毒蛇咬伤中毒的依据,本文拟回顾分析692例蛇伤患者的流行特点。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宁波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毒蛇咬伤患者692例,均符合诊断标准[1]。调查患者的年龄、性别、蛇伤季节、职业、所接触毒蛇种类、蛇伤中毒原因构成及实验室检查等。1.2方法采用SPSS 20软件分析,对流行病学相关的人群、性别、毒蛇种类进行分析,并对临床诊疗结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廖汪洋  刘琼 《重庆医学》2011,40(32):3280-3282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毒蛇咬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0年本科收治的83例毒蛇咬伤致MODS病例,将其分为CRRT治疗组和非CRRT治疗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6的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气分析、电解质、肾功能、肝功能及预后转归的结果。结果 CRRT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非CRRT治疗组改变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RT治疗组治疗后血气分析、血电解质水平及肝、肾功能较非CRRT治疗组有明显改善(P<0.05),总体治愈率也明显高于非CRRT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毒蛇咬伤致MODS患者及时行CRRT治疗对清除炎症因子,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改善肝肾功能效果明显,对改善MODS患者预后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5.
毒蛇咬伤的综合救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提高毒蛇咬伤抢救成功率的综合救治经验。方法  1993年 1月~ 2 0 0 2年12月共收治 5 4 7例毒蛇咬伤患者 ,以应用精制抗蛇毒血清为主的综合治疗 ;治疗中注意肺、脑、肾、血液、循环功能的监护 ,早期发现、处理脏器受损 ;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山莨菪碱对抢救蛇伤患者提高临床疗效。结果 治愈 5 0 1例 (91 6 % ) ;好转 2 8例 (5 1% ) ;功能障碍 8例 (1 5 % ) ,其中植皮2例 ,截肢 2例 ,截指 (趾 ) 3例 ,肢体偏瘫 1例 ;死亡 10例 (1 8% )。结论 毒蛇咬伤致多器官衰竭是致死的高危因素 ,运用综合对症治疗可降低毒蛇咬伤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黄晓敏  王立志  邓宇平 《吉林医学》2010,(30):5282-528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病后7~10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P)水平与脑梗死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初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发病后7~10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及临床资料,出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随访新发心脑缺血事件的发生,比较高、低hs-CRP组的预后,并进行多因素分析了解hs-CRP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结果:115例脑梗死患者完成随访,其中57例患者hs-CRP>3mg/L,与58例低hs-CRP组比较,其出院时NIHSS评分较高[(5.56±4.28)vs(3.41±3.14),P=0.003],随访约10个月后其新发心脑缺血事件发生率较高且独立相关(17.5%vs5.2%,P=0.036;OR值=2.211,P=0.019)。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的短期预后相关,可能是脑梗死患者短期神经功能恢复较差及新发心脑缺血事件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毒蛇咬伤是临床常见急重症,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蛇毒毒液螯入后会导致神经损伤、凝血障碍等致死性的全身性损伤,咬伤部位溃疡、肌坏死等致残性的局部损伤,以及多脏器组织损伤。近年来,毒蛇咬伤后血液毒性、神经毒性、细胞毒性被广泛研究,但对实体脏器的损伤研究较为缺乏,而蛇伤后多脏器损伤是其高致死率的重要原因。因此,该文对毒蛇咬伤后,合并致心脏、肝脏、肾脏、肺脏、脾脏、脑等实体脏器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蛇伤临床精准诊治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马服胜 《当代医学》2011,17(15):78-79
目的比较高血压和非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类型、危险因素以及预后差异。方法根据高血压病史将2003年5月~2008年6月收治的5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高血压组(n=300例),非高血压组(n=2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非高血压组高血压脑梗死多,男性比例较高。高血压组后循环脑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率高于非高血压组;非高血压组的高龄、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引起脑梗死最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尤其男性风险较高;非高血压脑梗死主要危险因素是高龄、糖尿病、心血管病。两组引起脑梗死最常见的为腔隙性脑梗死以及后循环梗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毒蛇咬伤在急诊救治的措施,总结毒蛇咬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0例患者40例住院治疗(其中4例死亡,2例有并发症),200例急诊治疗后24 h治愈出院.结论:毒蛇咬伤后应尽快采用结扎、放血等治疗,并配合季德胜蛇药片和抗蛇毒血清治疗,早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张填  冯晓丽  王埮  许钟中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5):3110-3115
背景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可参与多种细胞的甲基化过程,高Hcy血症可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而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目前关于H型高血压对急性脑梗死分型及近期预后的影响的报道较少。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与急性脑梗死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及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6年2月-2018年2月,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226例,根据其是否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及血清Hcy水平分为四组:单纯脑梗死组(n=41)、单纯高Hcy组(n=70)、单纯高血压组(n=42)、H型高血压组(n=73)。对比各组患者的脑梗死OCSP分型及临床特征,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计分法及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比分析各组患者入院时及发病30 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与预后情况。结果 不同组别患者的脑梗死类型构成不同(P<0.01)。各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30 d后BI评分和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型高血压组入院时NIHSS评分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发病30 d后BI评分低于单纯脑梗死组、单纯高Hcy组、单纯高血压组,mRS评分高于单纯脑梗死组、单纯高血压组(P<0.05)。H型高血压组不同OCSP分型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及发病30 d后BI评分、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组入院时NIHSS评分高于腔隙性梗死(LACI)组、后循环梗死(POCI)组及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组(P<0.05),与LACI组比较,PACI及TACI组发病30 d后BI评分更低(P<0.05)、mRS评分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型高血压、TACI型脑梗死、PACI型脑梗死、POCI型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发病30 d预后差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H型高血压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加重及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上,H型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后,以LACI型最为多见,其30 d预后相对较好,但若为TACI型,则30 d预后较差,应格外注意其病情进展情况。因此,早期识别、早期积极干预H型高血压,将对有效防控急性脑梗死、改善残疾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