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除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外,非脊灰肠道病毒感染是导致儿童发生急性弛缓性麻痹的重要生物性病因。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脊髓灰质炎(脊灰)及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监测工作是全球消灭脊灰的一项重要内容。保持高质量、高水平的AFP病例病毒学监测是迅速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和疫苗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河南省15岁以下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流行病学特征,为其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2年河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报告5 247例15岁以下AFP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河南省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主要表现为散发,年平均发病率为2.92/10万,其中郑州、安阳和济源发病率居前三位,分别为4.55/10万、4.48/10万和4.19/10万。发病高峰多出现于每年8-10月和3月,0~4岁组发病率较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16∶1。891例AFP病例分离出肠道病毒,肠道病毒分离率为16.98%。15.04%的病例麻痹60 d有残留麻痹。结论河南省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以小年龄组为主,发病高峰多出现于夏秋季、春季,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儿童AFP病例残留麻痹率较高,应及时采取措施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河南省15岁以下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流行学特征,为其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河南省2004-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报告15岁以下AFP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河南省2004-2011年共发生15岁以下AFP病例4 500例,主要表现为散发.年平均发病率为2.95/10万,郑州市发病率最高4.96/10万,其次为三门峡市4.66/10万.发病高峰多出现于每年3月和8 ~10月,0~4岁组发病率较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14∶1.741例AFP病例分离出肠道病毒,肠道病毒分离率为16.47%.15.80%的病例麻痹60d有残留麻痹.结论 河南省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以小年龄组为主,发病高峰多出现于春季、夏秋季,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儿童AFP病例残留麻痹率较高,应及时采取措施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除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外,非脊灰肠道病毒感染是导致儿童发生急性弛缓性麻痹的重要生物性病因。在全球消灭脊灰的活动中,在进行脊灰病毒学监测的同时,从15岁以下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粪便标本中可分离到一定数量的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随着全球消灭脊灰的日益临近,NPEV致麻痹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我们对河北省2000~2002年122例AFP病例分离到的NPEV进行分型鉴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1991~199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发病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全面了解上海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发病情况,每年对全市的AFP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1991~1994年15岁以下儿童非脊髓灰质炎(脊灰)AFP病例调查发病率在0.4/10万~0.8/10万之间,1995~1999年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调查发病率接近或达到1/10万.1991~1999年共漏报AFP病例25例,漏报主要发生于1991~1994年.漏报的AFP病例的男女性别之比为1∶1.4,年龄以5~14岁居多,占75.0%;市级医院漏报较为严重.上海市的AFP病例主要以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脊髓炎、非脊灰肠道病毒感染或疫苗相关病例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河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中残留麻痹儿童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残留麻痹影响因素.方法 描述性分析河南省2008-2012年394例残留麻痹的年龄<15岁的AFP病例,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12.88%的AFP病例残留麻痹,年龄<5岁儿童占73.35%,男女性别比为1.92∶1.肠道病毒分离率为20.81%,病例麻痹部位主要为单下肢、四肢、双下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小年龄麻痹、夏季发病、脊灰疫苗免疫史<3剂次、肠道病毒阳性、四肢麻痹、报告医院级别高是儿童AFP病例残留麻痹的危险因素.结论 提高脊灰疫苗接种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尽早对因对症治疗及康复训练,是降低儿童AFP病例残留麻痹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评价我市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进展。[方法]根据菏泽市脊灰监测中心提供的疫情资料、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病毒分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菏泽市2003年共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58例,无脊灰确诊病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急性弛缓性麻痹报告发病率4.22/10万;AFP病例14d内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6.21%;从AFP病例及接触者标本中未分离出脊灰野毒株;AFP标本脊灰疫苗病毒和其他肠道病毒分离阳性率分别为6.03%和11.21%。[结论]我市AFP监测及消灭脊灰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就诊48h内及时报告率仍较低,应加强AFP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感染的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包括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V)、柯萨奇病毒(Cox)、埃可病毒(ECHO)和新肠道病毒68~72型等共68个血清型。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是无菌性脑炎、脑膜炎等的主要病因,同时有些型别也是造成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APP)的原因。为了解河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的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感染的型别和流行情况.探讨NPEV感染与其发病关系,对1997~2000年AFP病例分离到的129株NPEV进行血清分型研究。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200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实验室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提高脊灰实验室监测质量。方法脊灰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河南省2002年共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610例,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2.31/10万。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8.95%,采集合格粪便标本496例,占86.41%;574例粪便标本共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PV)62例(68株),阳性率为10.8%;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29例(33株),阳性率为5.0%;AFP病例接触者28例,分离出PV5例(5株);分离出的脊灰病毒经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均为疫苗相关株或疫苗变异株。结论AFP病例实验室监测指标达到了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指标。  相似文献   

10.
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病例又称AFP病例,指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的病例[1]。开展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及时发现可疑病例,是消灭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及保持无脊灰状态的重要工作内容。肥东县自199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正常运转以来,监测工作质量不断提高。为总结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感染情况,为有效控制NPEV感染所致麻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河北省2002~2005年NPEV感染的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病毒学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5年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监测系统合计报告病例1645例,其中1629例采集了粪便标本,169例分离到NPEV,年平均分离率为10.4%.169例病人主要分布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5~10月发病者占76.3%,<5岁儿童占80.5%;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占32.5%,NPEV感染的占36.1%.已定型的54株NPEV毒株中型别较多的有CoxB5、CoxB3、CoxA9、ECHO14和ECHO25.[结论]应加强对NPEV感染导致麻痹的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2.
对安征省1993~1997年非脊髓灰质炎(脊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自1994年以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一直在1/10万以上,1993~1987年全省有半数的地区、市非脊灰AFP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达到1/10万。非脊灰AFP病例构成比,除了病因不明又无残留麻痹和其它非脊灰AFP病例(指周期性麻痹、单瘫、肌病等),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感染、创伤性神经炎和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依次为前三位,GBS年平均发病率只有0.08/10万。非脊灰AFP病例主要发生在0~4岁儿童,有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男性多于女性。提示我省仍然存在着监测薄弱地区和病例漏报现象,今后应继续加强AFP病例监测,尤其在流行季节,并且重点侧重于小年龄儿童;抓好常规免疫,开展强化免疫,重点是流动儿童、超生儿童及偏远地区儿童;继续对临床医生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报病意识及对AFP病例的病因诊断能力,提高临监测系统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对湖北省1995年非脊髓灰质炎(脊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疾病谱做了分析,又对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湖北省1995年非脊灰AFP病例疾病谱的顺位为: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感染、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创伤性神经炎、四肢瘫和单瘫、肌病、横断性脊髓炎、神经根炎、短暂性肢体麻痹等。湖北省1995年70%(12/17)的地区、市、州、林区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了1/10万指标。非脊灰AFP病例具有发病年龄以0~4岁为主、无明显季节分布、男性多于女性,以及以下肢麻痹为主等一系列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做好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 ,巩固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成果。方法 对贵州省 1 999~2 0 0 2年 40 3例残留麻痹的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免疫状况和疾病谱进行了分析。结果  64 3%的病例为 <5岁儿童 ,6~ 8月发病较多 ,未服苗和服苗 <3次的占 34 0 %。引起残留麻痹的疾病 ,格林 巴利综合征占 52 1 % ,6 2 %的病例为临床符合脊灰和诊断不详病例 ,其中 7例怀疑为接触者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结论 为维持无脊灰状态 ,应加强AFP病例监测 ,提高合格粪便标本的采集率和口服脊灰疫苗常规免疫覆盖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河北省2009年非脊髓灰质炎(脊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残留麻痹病例的疾病谱进行分析。方法对2009年河北省AFP监测系统监测资料采用EPI-info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河北省2009年非脊灰AFP病例疾病谱的顺位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感染、脊髓炎、偏瘫和单瘫、神经根炎、周围神经损伤、脑瘤、手足口合并症、皮肌炎等。发病年龄以0~4岁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在7、8月份发病较多;临床表现以下肢麻痹、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结论进一步掌握河北省导致AFP病例残留麻痹的主要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残留麻痹的AFP病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内江市实现无脊灰目标证实后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为改进监测系统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内江市2004年建立AFP监测系统以来所有急性迟缓性麻痹报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8年全市共报告急性迟缓性麻痹151例,其中有9例最后诊断为非急性迟缓性麻痹,其余142例均为脊灰排除病例,无脊灰病毒野毒株检出和脊髓灰质炎病例报告。15岁以下儿童AFP年均报告发病率2.00/10万,48h调查率97.9%,14d内双粪便合格采集率90.1%,粪标本7d送达率94.8%,60~75d及时随访率90.1%,均达到卫生部要求。142例AFP病例中,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以学龄前儿童好发,病例诊断以格林利巴综合(GBS)征(53.52%)和非脊灰肠道病毒感染(28.17%)最多;完成3次全程免疫的儿童占68.31%,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占23.94%。结论内江市2004—2011年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AFP监测系统运转良好,但存在一定免疫空白,粪便标本合格采集率、及时随访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贵州省2012—201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AFP病例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贵州省2012—2019年AFP病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贵州省2012—2019年共报告1 714例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65例/10万,无明显季节性分布,男性发病率(3.14/10万)高于女性发病率(2.07/10万),1~6岁儿童居多(55.43%),以散居儿童(45.22%)和集体单位儿童(托幼机构、学校)(42.47%)为主;脊灰疫苗免疫史≥3剂次的病例占91.72%;AFP病例肠道病毒分离率为8.38%;27.48%的病例为短暂性肢体麻痹;16.45%的病例残留麻痹。结论 贵州省仍需保持AFP病例监测的高敏感性和及时性,保持常住儿童脊灰疫苗高覆盖率,提高流动儿童接种率,筑牢免疫屏障。随访时加强健康教育,促进病例肌力恢复,提高生存质量,保护成年后劳动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 1 997~ 2 0 0 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病毒学监测中 ,共有 2 0 2例分离到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 ,年均NPEV分离率 1 0 1 %。对分离到的NPEV毒株进行了型别鉴定 ,在明确定型的 1 0 3株NPEV中 ,包括柯萨奇病毒 (Coxsackievirus ,Cox )A组 1个型 ;Cox B组 5个型 ;埃可病毒 (ECHO) 1 4个型。RD细胞对ECHO和Cox A9敏感 ,HEp 2细胞对Cox B敏感。取消HEp 2细胞的使用 ,会造成多数Cox B和一些未能定型的NPEV漏检 ,使NPEV分离率明显降低。NPEV感染有明显的夏秋季高峰 ,主要集中在小年龄组儿童 ,以 1岁和 2岁为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湖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时发现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为提高监测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全省报告的AFP病例的个案调查表、随访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0年湖北省共报告AFP病例433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是1.98/10万和2.23/10万。报告后48 h内调查率为97.0%,麻痹14 d内双份便采集率为91.2%,合格便采集率为89.8%;麻痹75 d内随访及时率84.3%。结论要继续提高监测质量,特别是提高病例发现、报告的及时性和提高合格粪便标本的采集率。要继续加强脊灰疫苗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