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收治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68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34例;对照组晚期(去骨瓣减压术后6个月)行颅骨修补术,观察组早期(去骨瓣减压术后1~4个月)行颅骨修补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同时比较两组并发症。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GO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行颅骨修补术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早期颅骨修补对行去骨瓣减压术的脑损伤及脑出血患者的术前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76例行去骨瓣减压术的脑损伤及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早期组(35例)和对照组(41例),早期组在去骨瓣减压术后4~6周内实施颅骨修补,对照组在术后3~6个月后实施修颅骨修补,对比2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及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早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早期组的ADL评分和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实施颅骨修补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并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恢复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颅脑损伤30例,均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3个月内行颅骨修补术(早期组)15例,术后3~6个月行颅骨修补组(常规组)15例。结果颅骨修补术后6个月,两组的GOS、KP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颅骨修补术后1年,早期颅骨修补组患者GOS、KPS评分较常规颅骨修补组显著提高(P<0.05)。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超早期(3~6周)行颅骨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后行颅骨缺损成形术的患者75例,其中超早期(3~6周)行颅骨成形术60例(超早期组),常规(3~6个月)行颅骨成形术15例(常规组)。结果 超早期组和常规组的手术时间[(124.6±57.5)min vs(142.2±45.3)min]、皮瓣游离时间[(38.7±10.4)min vs (56.3±17.4)min]、术中出血量[(183.6±89.4)ml vs (293.0±75.7)ml]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超早期组Barthel指数、MMSE评分、GOS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后超早期行颅骨成形术优于常规手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对颅脑损伤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0年8月至2013年6月行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86例,实施改良大骨瓣减压术43例(观察组),实施传统大骨瓣减压术43例(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年。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GC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GC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预后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9.53%、9.3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9.77%、27.91%;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可显著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中重型颅脑损伤(sTBI)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后患者不同时期行颅骨修补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取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4例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去骨瓣术后修补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修补早期(去骨瓣术后1~3个月)组53例和晚期(去骨瓣术后3~6个月)组41例;比较2组患者颅骨修补术前及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及认知功能恢复和生存质量情况。 结果早期组1年后并发症发生率较晚期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02,P<0.05);早期组和晚期组在颅骨修补术前GOS评分和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颅骨修补术后1年,早期组患者的GOS、KPS评分提高明显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和晚期组颅骨修补术前及术后1年的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比较,2组患者术后评分均高于术前,并且术后1年早期组CSS和MMSE评分与晚期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的sTBI患者,早期(1~3个月)颅骨修补明显减少远期并发症发生,能够显著促进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与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对侧硬膜下积液病例资料,随机分为早期修补组(n=27)和钻孔引流组(n=24)。早期修补组在首次术后2个月内行颅骨修补治疗,钻孔引流组行硬膜下积液持续引流,待积液消失或明显减少,去骨瓣减压3~6个月后行颅骨修补。结果早期修补组对侧硬膜下积液疗效与术后6个月GOS评分均优于钻孔引流组(P 0.05),而复发与并发症低于钻孔引流组(P 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术可尽早恢复正常颅内压,有效促进积液吸收,明显降低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颅骨成形术对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重型脑损伤的临床资料。术后3~6个月行三维钛网颅骨成形术43例(对照组),术后5~8周行三维钛网颅骨成形术57例(观察组)。术前、术后48 h进行CT灌注成像检查检测缺损侧顶叶皮质和缺损处皮质血流量。术后12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4~5分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术前、术后12个月采用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采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术后48 h,两组顶叶皮质和缺损处皮质血流量均明显改善(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预后良好率(85.96%,49/57)明显高于对照组(65.12%,28/43;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病人,早期颅骨成形术有利于改善脑血流动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后颅骨成形术时机对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112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去骨瓣减压术后1~3个月颅骨成形术46例(早期组),去骨瓣减压术后3个月以后颅骨成形术66例(常规组)。术前及术后2周,颅脑CT灌注扫描评估脑灌注情况,包括相对局部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评价认知功能。术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价临床预后,4~5分为预后良好。结果 术后2周,两组rCBF、rCBV、MMSE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rMTT、rTTP、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早期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术后6个月,早期组预后良好率(86.96%,40/46)明显高于常规组(74.24%,49/66;P<0.05)。早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0.87%,5/46)与常规组(16.67%,11/66)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颅脑损伤术后早期颅骨成形术是安全可行的,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利于改善脑血流灌注状态及神经功能,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应用阶梯式减压技术的疗效。方法 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56例,依据术中有无采用阶梯式减压技术,随机分成两组:阶梯式减压组(n=187),传统减压组(n=169),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时GOS评分并行统计分析。结果 阶梯式减压组急性脑膨出以及迟发性血肿的发生率低于传统减压组(P<0.05);阶梯式减压组术后6个月时预后好于传统减压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采用阶梯式减压技术能够降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成形术对患者短期、长期神经功能康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重型颅脑外伤而进行去骨瓣减压术遗留大面积颅骨缺损的患者27例,在去骨瓣减压后早期进行颅骨成形术(5~8 w),另随机选取常规时间进行颅骨成型术病例27例(术后3~6个月),均采用计算机三维塑性钛网为修补材料.早期结果于术后12 d、1个月进行评估,包括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评估并发症的发生.术后18个月采用生活质量主观评分及GOS评分评估长期预后.结果 颅骨成形术后12 d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个月后早期组评价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尤以Barthel评分显著(P=0.009).早期组患者颅骨成形后1个月、18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亦优于常规组,颅骨缺损综合征及硬膜下积液等并发症减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并发症无差别;早期组长期预后评分高于常规组,各项并发症术后18个月无明显变化.结论 选择合适的患者和修补材料,大面积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进行颅骨成形术是安全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早期颅骨修补对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分析颅脑创伤后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对患者长期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行早期的颅骨修补术(<2个月)患者与术后行常规颅骨修补术(>3个月)患者长期预后的差异,从而评价早期颅骨修补对于颅脑创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预后影响.早期颅骨修补组与延期颅骨修补组各23例,病例根据性别、年龄、颅脑创伤的严重程度及修补术前预后水平1:1配对.结果 比较外伤后15个月患者的预后水平,早期颅骨修补组(GOS:4.3±0.9;KPS:73.9±22.5)较延期颅骨修补组(GOS:3.8±1.0;KPS:62.6±24.2)有显著提高.结论 在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去骨瓣减压后早期行颅骨修补术对患者预后的改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骨瓣阶梯减压控制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黄梅县人民医院脑外科自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其中试验组采用骨瓣阶梯减压控制术,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3、7 d颅内压,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后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 结果试验组术后1、3、7 d的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NIHSS评分都有所降低,且试验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比较,骨瓣阶梯减压控制术能加快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免缝胶原海绵人工硬脑膜在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颅脑损伤108例,采用免缝胶原海绵人工硬脑膜修补54例(观察组),采用可缝合人工硬脑膜补片修补54例(对照组)。术后3~6个月常规行颅骨修补术。结果 观察组硬脑膜修补时间明显缩短(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GO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修补硬脑膜至颅骨修补术时间间隔、修补术时间、修补术中出血量、脑膜破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免缝胶原海绵人工硬脑膜在颅脑损伤中能够发挥减压作用,保护脑功能,手术时间短,与严密缝合的人工硬脑膜修补术效果相当,并且更有利于二期颅骨修补术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骨修补对重型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长期昏迷病人的影响。方法将47例重型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3个月内未清醒(GSC≤8)病人分2组:颅骨修补组20例,对照组27例。颅骨修补组在颅骨修补术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分别进行GOS评分,对照组在对应时间进行随访评估,评估分为有效(GOS 3~5),无效(GOS=2),死亡(GOS=1)。结果颅骨修补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病死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颅骨修补组修补术后第6个月评估,去骨瓣术前一侧瞳孔散大病人有效率高于两侧瞳孔散大病人(P<0.05),两侧颅骨缺损有效率高于一侧颅骨缺损病人(P<0.05),术前GCS评分高的病人有效率高于GCS评分低的病人(P<0.05);性别和修补材料对预后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骨修补有利于脑外伤术后长期昏迷病人的清醒。  相似文献   

16.
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的可行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的可行性。方法对2002年至2005年23例去骨瓣减压病人进行早期颅骨修补,应用前瞻性随访方法探讨早期颅骨修补对去骨瓣减压病人预后的影响。结果早期颅骨修补使病人的意识及神经系统症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部分病人原有硬膜下积液消失,病人术后无1例感染。结论只要病人颅骨修补时机及修补材料选择适当,大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颅骨修补对病人神经功能及预后的改善将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手术后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早期、同期行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00例脑外伤手术后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分流同期颅骨修补组(〈2个月)及早期分流后延期颅骨修补组,各50例,1:1配对。观察比较两组颅脑损伤手术后15个月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早期分流同期颅骨修补术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较早期分流后延期颅骨修补组有显著提高。前者的GOS评分为4.40±0.90、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12.65±2.83;后者的GOS评分为3.80±0.80、GOS评分为11.22±3.11。早期分流同期颅骨修补组分流过度及术后硬膜下积液/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早期分流后延期颅骨修补组。结论:早期、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对颅脑损伤手术后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患者预后的改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颅骨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颅骨缺损修补时间分为早期修补组(3个月内修补)和晚期修补组(3个月后修补);观察两组颅骨修补术后6个月颅骨缺损综合征、局灶神经症状、心理障碍改善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均一次修补成功。术后早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早期修补组和晚期修补组颅骨缺损综合征消失或明显改善分别为26例(83.9%)和12例(60.0%),局灶神经症状改善分别为9例(55.6%)和3例(20.0%),心理障碍明显改善分别为18例(85.7%)和14例(77.8%)。两组颅骨缺损综合征改善率、局灶神经症状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理障碍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颅骨修补术更有利于颅骨缺损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在排除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下,颅骨修补术应尽早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早期离体骨瓣与成形钛网修补颅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128例大骨瓣减压患者行早期颅骨修补,采用离体骨瓣与成形钛网修补颅骨,探讨早期颅骨修补对去骨瓣减压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早期颅骨修补使患者的意识及神经系统症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并发症主要有感染,皮下积液,骨吸收。结论对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行早期颅骨修补可尽早恢复患者颅腔生理的完整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钛网修补和自体骨瓣修补各有其优缺点,皮下积液,感染为二者共有的并发症,骨吸收见于自体骨瓣修补,实际应用中应因人而异,个体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同期实施脑室一腹腔分流术(VPS)和颅骨修补术15例(同期组),先行VPS再行颅骨修补术28例(先VPS组),先行颅骨修补术再行VPS16例(后VPS组)。结果同期组、先VPS组和后VPS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0%、85.7%和81.3%,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VPS组术后分流管堵塞和硬膜下血肿或积液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和7.1%)均明显低于同期组(分别为33.3%和26.7%;P〈0.05)和后VPS组(分别为18.8%和31.3%;P〈0.05)。结论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交通性脑积水的患者建议选择先行VPS再行颅骨修补术,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