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何小艳  刘丹  王晓艳 《广东医学》2016,(16):2520-2522
目的:探讨 Willis 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复杂动脉瘤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9例单纯采用国产Willis 覆膜支架治疗复杂性颈内动脉瘤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患者评估、准备,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预防各项并发症,术后积极监测神经功能状况,规范进行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和穿刺部位的护理。结果本组成功对9例患者载瘤动脉置入覆膜支架,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2~12个月对8例患者行临床随访,均无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对 Willis 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复杂动脉瘤的精心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覆膜支架治疗脑血管疾病(附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刚  肖泉  叶劲  刘若平  钟书  蓝胜勇  唐秀文  梁有明 《广西医学》2007,29(9):1344-1345,F0004,F0002
目的 探讨覆膜支架在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运用及疗效.方法 使用覆膜支架治疗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共用覆膜支架3枚.结果 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采用桥接技术成功放置2枚覆膜支架,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基本不显影,在血管、支架交界处有少量造影剂漏出到动脉瘤内,但血流速度缓慢,造影剂滞留,随访8个月后动脉瘤完全消失;另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放置覆膜支架1枚,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完全不显影.结论 血管内覆膜支架治疗难治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有较好效果,在脑血管疾病治疗有良好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采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图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探讨该支架的特点及使用该支架的安全性、术中并发症、短中期疗效和应用前景。方法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30例31枚颅内宽颈动脉瘤。颈内动脉海绵窦段3枚,眼动脉3枚,后交通动脉20枚,前交通动脉2枚,大脑中动脉M1段1枚,大脑中动脉分叉部1枚.基底动脉干1枚,其中1例患者为多发动脉瘤,绝对宽颈(瘤颈〉4mm)动脉瘤26枚,相对宽颈5枚,瘤颈瘤体闭均〉0.7。结果4枚采用NeuroformⅡ代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余均采用NeuroformⅢ代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30例31枚支架均成功到位释放,1例多发动脉瘤患者置入2枚支架。9枚动脉瘤完全栓塞(100%),11枚几乎完全栓塞(95%~99%),11枚不完全栓塞(95%以下)。2例术中出血;2例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其中1例术后遗留肢体偏瘫,另1例死亡;1例术中弹簧圈尾端从支架网孔突入颈内动脉,术后出现一过性脑缺血表现,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出院。临床随访28例,随访期1~32个月,平均11个月,6例术后6~12个月血管造影随访,其中1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大脑中动脉主干血栓形成;另5例原有瘤颈残留者无变化。结论在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时应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使弹簧圈无法突入载瘤动脉,可提高栓塞致密度,安全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脏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血管腔内治疗的11例内脏动脉瘤患者,共12枚动脉瘤,位于脾动脉3例,肝动脉3例,肠系膜上动脉2例中1例为2枚动脉瘤,肾动脉2例,胃十二指肠动脉1例,其中3例行钢圈+明胶海绵栓塞瘤腔并闭塞载瘤动脉,2例单纯行钢圈栓塞,2例裸支架辅助微弹簧圈(gua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瘤腔,2例植入覆膜支架瘤腔隔绝,1例单纯使用微弹簧圈栓塞瘤腔,1例使用球囊辅助微弹簧圈栓塞瘤腔。结果 1例位于肾动脉分支的动脉瘤采用球囊辅助微弹簧圈栓塞瘤腔手术失败,其余内脏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均获成功,5例行钢圈及明胶海绵栓塞闭塞载瘤动脉后动脉瘤未见显影,2例裸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瘤腔、2例植入覆膜支架瘤腔隔绝术及1例单纯使用微弹簧圈栓塞瘤腔,瘤腔未见染色、载瘤动脉血流通畅。结论血管腔内治疗内脏动脉瘤可使用多种方法及材料,微创、风险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王秉尧  朱景华 《中外医疗》2009,28(28):57-58
目的分析颅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殒动脉瘸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其中3例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海绵寞段,2例位于颈内动脉眼动脉段,2例位于殒内动脉后交通段,1例位于前交通动脉,2例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1例位于椎动脉,1例位于基底动脉,绝对宽颈(瘤颈〉4mm)动脉瘸9例,相对宽颈3例,瘤颈/瘸体均〉0.7。术中将颅内支架引至动脉瘸处并释放支架虔互动脉瘤颈,然后行弹簧圈栓塞术。结果7例采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5例采用Leo支架,12枚支架全部成功释放。其中100%栓塞8例,95%栓塞3例,1例支架释放后动脉瘤不显影未行弹簧圈栓塞。1例术中出血经迅速填塞弹簧圈及支持对症治疗后患者治愈。本妞病人无死亡。5例术后3个月随访造影,动脉瘸腔完全闭塞,载瘤动脉无狭窄。结论颅内自膨式支架辅助弹簧圈闭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既可保护载瘤动脉通畅又可提高宽颈动脉瘤拴塞的致密程度,效果较好,并且可降低穿支血管阻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瘤的手术方式、手术指证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该院住院治疗的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瘤患者2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颅内外动脉搭桥术与动脉瘤孤立术联合治疗。结果术后搭桥血管通畅24例,闭塞2例。术后16例患者未发生神经功能的障碍,2例患者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患者术后格拉斯哥评分(GOS):16例患者为5分,4例患者为4分,6例患者为3分,患者的优良率为76.92%(20/26),致残率为23.08%(6/26)。结论颅内外动脉搭桥术与动脉瘤孤立术联合应用,是治疗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脾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形成原因、介入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脾动脉假性动脉瘤5例患者选择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脾动脉主干近端假性动脉瘤2例采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其中合并脾门处假性动脉瘤1例加用明胶海绵结合不锈钢圈栓塞术。脾动脉主干近端假性动脉瘤1例采用不锈钢圈栓塞脾动脉主干远、近端栓塞法。2例脾门处假性动脉瘤采用明胶海绵结合不锈钢圈栓塞载瘤动脉法治疗。结果:脾动脉假性动脉瘤5例患者采用不同的介入方法治疗后瘤腔全部消失,脾动脉主干血流通畅4例,脾动脉主干闭塞1例,1个月后脾脏出现部分梗死,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后无内漏2例,脾门处假性动脉瘤栓塞后瘤腔消失,出血停止,仅出现小部分脾梗死2例。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在治疗脾动脉主干近端假性动脉瘤时是安全有效的,不会出现大面积脾梗死;脾门处者仅栓塞载瘤动脉即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nterprise支架后释放技术结合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12月间采用Enterprise支架后释放结合微弹簧圈栓塞治疗22例25枚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动脉瘤及载瘤动脉解剖形态、支架植入技术及栓塞情况。出院前及术后3~6个月进行DSA复查。结果 22例均成功置入支架,支架到位情况满意,载瘤动脉通畅。18枚动脉瘤完全栓塞(100%),5枚近完全栓塞(95%~99%),2枚不完全栓塞(95%以下)。出院前及术后3~6个月DSA复查,24枚动脉瘤未再显影,1枚动脉瘤瘤颈部分残留,形态规则,术后两次造影无明显变化,载瘤动脉均通畅无狭窄,所有患者未再发出血。结论 Enterprise支架后释放结合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可靠,动脉瘤栓塞致密,载瘤动脉通畅。  相似文献   

9.
Zhou JY  Yu J  Chen S  Wu Q  Xu J  Zhang JM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3):2338-2341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椎动脉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形成原因、预防及其处理.方法 总结2004年4月至2009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4例颈内动脉、椎动脉医源性假性动脉瘤,其中1例为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其余3例均为手术创伤所致.2例用球囊闭塞假性动脉瘤和载瘤动脉,另2例采用带膜支架闭塞假性动脉瘤并保持载瘤动脉通畅.结果 1例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球囊闭塞载瘤血管后出现失代偿,经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遗留长期肢体偏瘫,1例椎动脉假性动脉瘤球囊闭塞后效果良好,2例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采用带膜支架闭塞了假性动脉瘤并保持载瘤动脉通畅.随访15个月至6年,效果满意.结论 对颈内动脉、椎动脉医源性假性动脉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对邻近特别是包绕这些动脉时,应仔细操作.对疑似假性动脉瘤患者应及时行脑血管造影,以明确诊断.带膜支架是颈内动脉、椎动脉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生物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植入兔颈内动脉瘤模型,评价生物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在兔颈内动脉瘤模型的组织学反应,支架降解和内皮化情况。方法选取20只新西兰白兔构建颈内动脉瘤模型,通过外科手术于72 h内植入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不同时间段行DSA血管造影检查评价载瘤动脉是否通畅及再狭窄率等情况。随访4个月,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包括6和12个月的颈内动脉造影和血管内皮化及临床评估。结果共成功构建20例新西兰大白兔颈动脉瘤模型,顺利植入生物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术后立即行血管造影,显示18例完全闭塞,仅2例动脉瘤腔内有部分血栓形成。光镜扫描下所有动脉瘤腔内均可见血栓形成,有些甚至发生机化。1周血管造影显示直段血管侧壁动脉瘤保持很好通畅,支架释放12个月后动脉瘤腔完全隔离。钼靶检测结果显示,镁合金覆膜支架在1 a后明显降解,期间未发现支架移位。术后1个月血管出现内皮化进程,术后6个月完成内皮化过程。结论应用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有助于治疗颈内动脉瘤。支架植入后颈动脉的通畅率得到了显著提高。镁合金覆膜支架具有可生物降解特性,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解,于术后6个月完成内皮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带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根据靶血管的直径和病变的长度,选择合适带膜支架行病变隔绝术,共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动脉瘤3例。结果在6例患者带膜支架被成功释放于靶动脉,动脉瘤消失,并保持载瘤动脉畅通,临床效果满意。支架放置后6个月造影随访病例载瘤动脉畅通。结论带膜支架是采用血管内治疗技术处理部分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黄海东  赵凯  屈延  顾建文  夏勋  林龙  张辉 《四川医学》2009,30(2):155-157
目的探讨和总结应用LEO自膨式支架结合水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技术及疗效。方法12例颅内宽颈动脉瘤均采用先放置LEO支架覆盖动脉瘤颈再将微导管经支架网孔放入动脉瘤腔填塞水解脱弹簧圈瘤腔进行栓塞,术后6-12个月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12例全部技术成功,载瘤动脉通畅;10例宽颈动脉瘸完全闭塞,1例闭塞〉95%,1例闭塞〈95%;1例后交通动脉瘤栓塞后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经治疗后恢复正常,其余11例恢复顺利:12例临床随访6-12个月无动脉瘤再出血或脑血栓形成,其中DSA随访5例无支架狭窄及动脉瘤复发。结论联合使用LEO自膨式支架和水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完全有效的.方法,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颅内专用的LEO自膨式支架为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提供了方便,可防止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保持栽瘤动脉通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治疗颅内椎动脉宽颈动脉瘤的初步经验。方法:通过股动脉途径,采用将血管内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通过其网孔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后填塞GDC的技术治疗6例椎动脉颅内段宽颈动脉瘤。结果:1例支架置入术失败,其余5例支架均准确到位。4动脉瘤达到致密填塞,1例大部填塞,载瘤动脉通畅。1例采用弹簧圈同时闭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无手术并发症,患均恢复良好。结论:血管内支架联合微弹簧圈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但仍需要远期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血泡样动脉瘤(BBA)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2015年介入治疗20例BBA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和随访结果。结果 20例患者分别接受带膜支架置入术、球囊闭塞颈内动脉及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1例覆膜支架置入后再出血死亡,1例行颈内动脉球囊阻断术发生血管痉挛死亡,1例行双支架辅助栓塞围手术期血管痉挛死亡。患者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0~2分15例,3~4分2例。17例患者临床随访1~26个月(平均9.3个月),mRS评分均≤2分。1例患者因年龄较大,拒绝行影像随访。16例患者均接受影像学随访,其中14例动脉瘤完全闭塞,1例瘤颈残留保持稳定,1例不完全栓塞瘤体缩小。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BBA可行且有效,多支架辅助栓塞技术能降低动脉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口径覆膜支架在周围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23例周围血管疾病患者应用小口径腹膜支架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共置入巴德小口径覆膜支架28枚,使用支架直径在6~12mm。结果所有患者中,髂动脉瘤1例,肠系膜上动脉瘤2例,锁骨下假性动脉瘤2例,股总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锁骨下动脉狭窄3例,髂动脉狭窄闭塞6例,髂动脉及股动脉急性创伤性损伤6例。支架释放技术成功率100%,8例动脉瘤的患者植入覆膜支架后均立即隔绝,无内漏,支架植入动脉远端血流通畅,9例狭窄或闭塞的病变支架植入后,病变血管远端血流通畅,6例创伤患者植入支架后有效隔绝血管破口;所有23例患者中,1例失访,其余的平均随访时间13.6个月。随访22例效果良好,无支架内血栓形成、无移位、无支架内狭窄等并发症。结论小口径覆膜支架用于周围血管疾病有其微创性、快速性、及近期疗效确切,特别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起到了非替代的作用,但是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总结血管内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并发症的防治,以提高使用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治疗颅内梭形及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方法:治疗14例颅内段梭形动脉瘤及60例宽颈动脉瘤,首先将冠脉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通过支架的网孔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填入GDC,5例患术中出现支架移位,1例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发生大脑中动脉穿支出血,1例发生支架塌陷,10例发生血管痉挛,分别进行对症处理。结果:经积极处理,并发症消除,载瘤动脉及毗邻动脉通畅,预后良好。结论:在支架植入过程中,联合采用多种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支架和GDC联合应用治疗颅内梭形及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治疗宽颈后交通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治疗宽颈后交通动脉瘤的临床体会,对其指征、操作要点及主要并发症进行初步探讨。方法:24例宽颈后交通动脉瘤,植入球囊膨胀型网孔冠脉支架覆盖动脉瘤颈,再将微导通过支架网孔超选进入动脉瘤腔内行GDC填塞。结果:完全填塞19例,90%以上填塞3例,60%-70%填塞2例,载瘤动脉通畅,平均随访6.8个月,所有患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结论:血管内支架结合GDC是治疗宽颈后交通动脉瘤的有效方法,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Neuroforn支架治疗颅内宽颈及梭形动脉瘤的初步应用.方法8例患者(9个动脉瘤),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41~74岁.3例为颈内动脉宽颈动脉瘤,3例(4个)为椎动脉动脉瘤,2例为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股动脉穿刺后常规肝素化.3 m长的Transcend 0.014交换导丝在微导管的保护下送到载瘤动脉后,通过该导丝释放支架,或直接将预装好的支架系统在205 cm长的Transcend 0.014导丝导引下送到理想的位置后释放支架,在支架释放完毕后,根据具体情况做是否进一步用电解弹簧圈(GDC)填塞.术后维持肝素化24 h.对已经用弹簧圈填塞动脉瘤的病例口服6周阿司匹林,300 mg/d,抵克立得250 mg/d.之后阿司匹林300 mg/d,维持6个月.单纯支架置入病例肝素化后仅口服阿司匹林1个月,300mg/d.结果3例(2例颈内动脉及1例椎动脉动脉瘤)放置支架后用弹簧圈完全闭塞动脉瘤.2例(3个)椎动脉动脉瘤仅放置支架,其中1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在3个月后复查时用GDC完全栓塞动脉瘤腔.1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放置支架后动脉痉挛,患者无症状,4个月后复查动脉瘤腔明显减小,GDC完全填塞动脉瘤腔.另1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放置支架后用GDC部分填塞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在弹簧圈推出过程中支架移位,颈内动脉痉挛.术后常规抗凝,20 h后动脉瘤再次出血,患者因急性脑疝死亡.结论Neuroform因其质地柔软,很容易通过弯曲的颅内血管并释放,结合GDC的填塞,可使颅内宽颈动脉瘤得到治疗,同时支架本身也能使动脉瘤形态及血流动力发生变化.但由于过分柔软,其稳定性及支撑力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治疗基底动脉瘤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30例患者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6例,基底动脉干动脉瘤24例;其中夹层动脉瘤10例,梭形动脉瘤9例,囊状动脉瘤11例;未破裂动脉瘤14例,发生过破裂出血16例。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血管内治疗,观察其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均未发生再出血,无新增神经功能缺失,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至2 a,原有症状均明显改善。夹层动脉瘤10例中,单纯支架置入4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6例,动脉瘤未见显影,支架位置理想,无狭窄;囊状动脉瘤11例中完全栓塞8例,次全栓塞2例,部分栓塞1例,支架均到达理想的预定位置,未狭窄,瘤体未见显影;梭形动脉瘤9例中单纯支架置入6例,双支架置入3例,瘤体未见显影,支架位置理想,无狭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复查9例,其中6例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行支架置入者瘤体明显减小;2例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行支架辅助弹簧圈部分栓塞,其中1例瘤腔基本消失,1例瘤体大小无变化;1例基底动脉中下段囊状宽颈动脉瘤单纯支架置入者未发现支架内狭窄,4个月后复查DSA示动脉瘤明显缩小,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为基底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微创和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Jostent带膜支架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方法及有效性、安全性。方法自2007年2月至2010年11月,应用带膜支架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8例,8例患者共置入8枚带膜支架。结果所有患者均用带膜支架Jostent成功治疗,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瘘口消失,颈内动脉保持通畅。随访6个月至1年,均未见复发颈内动脉保持通畅,没有狭窄或闭塞。结论带膜支架Jostent治疗TCCF方法安全可靠、效果好,但有其适应症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