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在预防真菌感染及病程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将108例AECOPD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实验组患者加强预见性护理,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两组患者均取其合格痰标本进行真菌培养,观察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及病情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真菌检出2例(3.7%),对照组真菌检出10例(18.5%),实验组的真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对AECOPD的继发肺部真菌感染起到积极作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胡俊张鹏李伟英郭星慧 《当代护士》2023,(2):13-17
口腔真菌感染易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明显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使患者承担更高的住院治疗费用。该文从口腔真菌感染的概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预防及护理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继发肺部真菌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108例,根据患者在住院期间所受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本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4.07%,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2.59%,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为77.78%,实验组的满意度为96.30%,实验组患者对所受治疗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同时,生活质量SF-36评分方面,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缓和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AECOPD)特征是患者的呼吸困难、咳嗽和(或)咯痰出现了超常的变化,需要对治疗进行调整。COPD患者常经历急性加重,每一次发作将加重疾病并促进疾病的发展,AECOPD的程度和频率均可以加重基础疾病,COPD患者1年内平均出现1~3次急性加重,可导致患者病死率增高。因此,AECOPD是COPD的重要评价指标,对急性加重预防和医疗资源利用的评估是COPD治疗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exacerbationof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AECOPD)患者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细菌感染所致AECOPD患者90例,分别于抗生素治疗前和治疗后10~14d检测患者血清PCT、白细胞计数(whitebloodcell,WBC)、C反应性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和血沉(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结果:抗生素治疗后,PCT、WBC、CRP、ESR均显著下降。其中PCT≥0.25ng/mL者,治疗前为88例(97.8%),治疗后为0例(O%),P〈0.05;WBC≥10×10^9/L者,治疗前为65例(72.2%),治疗后下降至8例(8.9%),P〈0.05;ESR≥20mm/1h者,治疗前为88例(97.8%),治疗后下降至20例(22.2%),P〈0.05;CRP≥10mg/L者治疗前为86例(91.1%),治疗后下降至14例(15.6%),P〈0.05。结论:PCT检测可作为观察AECOPD的细菌感染控制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03例,按治疗前痰中病原菌浓度分为感染组59例和未感染组44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清PCT水平,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治疗前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1),治疗后显著降低(P<0.01),与未感染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PCT水平增加,感染组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越长(P<0.05,P<0.01),死亡率越高(P>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PCT水平升高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PCT含量可作为辅助诊断、预后评估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唐菊娣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24)
近年来,由于在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过程中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且老年患者多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使得继发性真菌感染呈明显增多趋势,且在继发真菌感染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要致病菌[1-2].本院呼吸科2008年5月~2009年5月共收治老年COPD继发真菌感染患者42例,经过系统的治疗,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真菌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菊娣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12):37-37,39
近年来,由于在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过程中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且老年患者多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使得继发性真菌感染呈明显增多趋势,且在继发真菌感染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要致病菌。本院呼吸科2008年5月--2009年5月共收治老年COPD继发真菌感染患者42例,经过系统的治疗,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以气流非完全可逆性阻塞为特征。COPD是全球第2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全球COPD患者超过6亿,每年死亡300万例[1],是世界第4主要死亡原因[2]。在美国,每年COPD患者门诊治疗1636.7万例次,住院治疗50万例次,直接保健费用达180亿美元[3]。现有资料表明,COPD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且男性高于女性[4]。COPD患者通常规则出现急性加重,研究发现其中位发作频率是2.4~3次/年[5],且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作频率高,戒烟可减少约1/3的急性加重[6]。COPD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分析AECOP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与60名同期体检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120例患者入院以后进行常规治疗,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次日晨空腹采血,作为发作期标本,缓解出院前一天晨采血作为缓解期标本,6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等,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48例COPD急性加重患者为急性加重组,另外选取48例COPD无急性加重的患者作为非急性加重组,分析两组的临床体征、危险因素等。结果急性加重组患者以气促加重、咳嗽频繁、痰量增多等为主,体征以干湿啰音伴有哮鸣音和肺气肿为主,实验室检查以肺功能障碍和呼吸抑制等为主;其发生危险因素有年龄、吸烟史、COPD病情、营养不良、住院次数、并发症、感染等(P<0.05),与患者的COPD病程、酗酒史、侵袭性操作、空气污染等无关(P>0.05)。经过吸氧、化痰平喘、抗炎等治疗后,辅以机械通气等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结论 COPD急性加重临床特征明显,其发生发展和患者的生活习性有很大关联,及时治疗症状可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是呼吸内科常见病之一 ,通常并发呼吸衰竭 ,预后差 ,治疗困难 ,而机械通气在COPD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半年来收治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 (Ⅱ型呼吸衰竭 ,肺性脑病 )患者 12例。肺部感染均为加重诱因 ,全部有机械 相似文献
13.
冯上柏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4,(7):19-20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支持的治疗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N组、EN组及EN+PN组,各组30例。 PN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EN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EN+PN组给予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各组患者的BMI、氧合指数、总蛋白、白蛋白等指标及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进行测定。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BMI、氧合指数、总蛋白及白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3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EN+PN组的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EN 组和PN组[(16.33±3.52)d、(5.16±3.73)d比(19.33±3.41)d、(7.56±3.52)d和(21.62±4.31)d、(8.42±3.51)d,均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通过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提高肺功能与机体免疫力,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临床过程中常见的重要事件,是COPD患者预后的主要决定因素。AECOPD常常导致患者额外的治疗和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且病死率升高,因而对于AECOPD的早期预测和严重程度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主要根据AECOPD患者加重前的用药史、症状、体征、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等相关指标评估严重程度。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预后预测评估模型和生物标志物越来越多。通过生物标志物进行评估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的优点,通过评分进行评估兼具简单、可靠性高且易操作的优点,通过肺功能检查进行评估则具有便捷、无创、安全性高的优点。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应用评估工具,在AECOPD发生初期进行精准评估及预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并实施个体化治疗,对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以寻求COPD反复发作的防治方法。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27例老年AECOPD患者常规治疗前后CD3+、CD4+、CD8+、CD4+/CD8+的变化,并与18例老年健康者组成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CD3+、CD4+、CD8+、CD4+/CD8+值分别为(67.79±2.86)%、(33.04±5.06)%、(22.89±3.93)%及1.25±0.33,老年AECOPD患者治疗前CD3+、CD4+、CD8+、CD4+/CD8+值分别为(60.16±3.40)%、(26.07±7.27)%、(29.93±2.41)%及0.88±0.11,治疗后分别为(62.75±1.67)%、(31.80±2.32)%、(25.68±2.61)%及1.35±0.14。与对照组比较,AECOPD患者治疗前CD3+、CD4+、CD4+/CD8+降低,CD8+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AECOPD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升高,CD8+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老年AECOPD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百令胶囊干预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T细胞免疫功能及肺功能的改变及.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将62例老年COPD住院患者分为老年COPD干预组32例、老年COPD未干预组30例,另有健康老年组28例.老年COPD干预组口服百令胶囊.检测三组患者外周血CD4+、CD8+、CD4+/CD8+的改变,同时观察老年COPD组的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治疗第1个月后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P<0.05),而第3个月后CD4+上升,CD8+下降更明显,CD4+/CD8+大致恢复正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22、3.53、4.74,P均< 0.05).而与非干预组治疗后第3个月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75、0.83、1.21,P均>0.05).干预组治疗后3个月与健康老年组比较,CD4+、CD8+、CD4+/CD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03、2.04、2.25,P均<0.05),而非干预组治疗后3个月与健康老年组比较,CD4+、CD8+、CD4+/CD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8.19、4.36、6.34,P均<0.05).在治疗3个月后两组FEV1/FV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5,P<0.05),而FVC、FEV1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35、1.24,P均>0.05);干预组的FVC、FEV1、FEV1/FV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10、6.84、9.65,P均<0.05).结论老年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辅助应用百令胶囊,可改善其肺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诱因、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痰培养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给予氟康唑治疗后治愈25例,占55.56%;好转13例,占28.89%;7例死亡,病死率为15.56%,本组用药后无不良反应发生,研究结果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与广谱抗生素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等诱因相关。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提高患者免疫力是预防肺部真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及氧化应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急性加重期40例、稳定期40例,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P-选择蛋白(CD62P)、超氧化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患者的PAF、CD62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OD、GSH-Px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加重期患者的PAF、CD62P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SOD、GSH-Px水平均显著低于稳定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肺动脉高压的AECOPD患者,PAF、CD62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肺动脉高压者,SOD、GSH-Px水平均显著低于无肺动脉高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衰竭AECOPD患者的PAF、CD62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呼吸衰竭者,SOD、GSH-Px水平均显著低于无呼吸衰竭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程度、氧化应激水平均较高,其与患者病情的持续进展与反复加重有关,同时也预示着患者的预后效果更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皮质醇的表达特点。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80例非COPD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在两组患者入院后第2d,分别抽取患者早8:00、下午4:00、晚12:00不同时段肘静脉血,测定两组患者血清皮质醇(COR)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结果观察组轻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患者在三个不同时点处CO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早8:00时段观察组中轻、中度病情患者COR水平较重度和极重度患者明显偏高(P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肾上腺素皮质代谢异常,COR水平较非COPD患者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C)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相关细胞因子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150例COPD稳定期患者为观察组,并根据气流受限严重程度分为轻中度气流受限组97例和重及极重度气流受限组53例。另选取同期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Cys-C、Th17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A、IL-21、IL-22]表达水平。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血清Cys-C、Th17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ys-C联合Th17相关细胞因子对COPD急性发作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EV1/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降低,血清Cys-C、IL-17A、IL-21、IL-22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及极重度气流受限组F...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