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热带医学杂志》2021,21(6):793-796,后插4
目的了解2014-2019年深圳市南山区本地登革热流行病学特点,明确南山区登革热本地病例高发区域及高发时间。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2014-2019年南山区登革热本地病例流行病学概况,探索高发时间,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探索登革热高发区域。结果 2014-2019年南山区共报告167例本地登革热病例,累计发病率11.18/10万;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74∶1,年龄以20~50岁为主(115例,占68.87%),职业以民工最多(39例,占23.35%)。南部的蛇口街道累计发病率最高(24.08/10万),中部的粤海街道最低(1.40/10万)。南山区本地登革热疫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时间分布在8-12月,以10月最多(102例,占61.07%)。空间自相关分析(Moran's I=0.14,Z=2.72,P=0.003)显示南山区本地登革热分布具有明显地域聚集性,核密度估计显示本地登革热发病有4个聚集区域,分别为福光、渔一、阳光棕榈和西丽社区,空间扫描分析结果显示南山区本地登革热分布主要有3个聚集区,均涉及工地,其中一级聚集区为桃源街道的塘朗和福光社区(RR=11.16),二级聚集区位于西丽街道(RR=4.68),三级聚集区位于蛇口街道(RR=2.49)。结论南山区登革热本地病例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工地是高危地区,本地登革热防控应早于8月,并将有限卫生资源向高危区域合理倾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分析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发生因素,为登革热疫情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重庆市万州区2019年登革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用Excel 2007软件作数据统计处理。结果 2019年万州区登革热疫情333例,其中输入性4例,本地感染329例,罹患率20.68/10万。登革热疫情波及万州城区11个街道和4个镇,其中城区328例,占98.49%,农村5例占1.51%。4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均为国内输入,其中云南输入2例、海南输入1例、台湾输入1例。本地感染病例中,除1例在重庆渝北区感染发病回万州区治疗外,其余328例均分布在万州城区的11个街道辖区。333例病例中,临床诊断病例250例,实验室检测确诊病例83例,均为登革病毒血清型1型。时间分布为8月2例,9月288例,10月42例,11月1例,病例高峰出现在9月。328例本地感染病例分布在万州主城区11个街道,农村5例。发病数由多到少的前5位镇乡街道依次为钟鼓楼街道155例,牌楼街道93例,高笋塘街道29例,太白街道16例,陈家坝街道11例。患者年龄最小者11个月,最大者82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7.49岁。结论 近年登革热疫情呈上升态势,我地开通柬埔寨、泰国航班,加速人员流动,万州区白纹伊蚊密度较高,引起登革热暴发疫情,提示应加强登革热疫情和蚊媒监测,及时预警,为登革热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分析2014年深圳市南山区登革热流行的空间分布特征,为登革热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2014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分布特征,采用ArcGIS软件分析探索登革热发病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热点区域。结果2014年南山区本地登革热发病56人,发病率(5.00/10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43∶1),40~50岁年龄组病例较多(占28.57%),病例职业以建筑工人为主,占总病例的41.07%。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高发区主要集中于南山区的南部。结论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登革热流行分析,可有效探究研究区域内的热点区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登革热家庭聚集性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采取的防控措施,为今后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登革热暴发疫情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广州市首起登革热家庭聚集性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和分析;采用ELISA和RT-PCR的方法对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和病毒分型。结果 2009年8月广州市越秀区发生的一起登革热家庭聚集性暴发事件中,该家庭4名成员中有3人同时发病,这3例患者登革热抗体IgM均阳性,其中RT-PCR检测阳性者2例,病毒分型均为登革Ⅲ型。并且,在实验室回顾性检测中发现,家庭聚集性疫情出现前有1例输入性登革病例,病毒分型也为登革Ⅲ型,且病毒基因测序结果提示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关联。结论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可以确定该家庭发生了本地感染的登革热聚集性暴发。感染地是三元里大道景苑街居住地;感染来源可能是输入性疫情引起的,输入性疫情与本地疫情之间的这种流行病学关联在广州市还是首次获得。因此,广州市登革热疫情是由输入性疫情引发的本地疫情的趋势未改变,做好输入性疫情防控是防止疫情扩散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岗区3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3例病例的发现、诊断和应急处置等进行回顾分析和效果评价。结果 3名患者起病前均在印度工作,都有白天蚊虫叮咬史和登革热患者接触史,在印度时均已出现登革热症状,患者雷某和方某的DEV-IgM、DEV-IgG均呈阳性,患者文某的DEV-IgM呈阳性、DEV-IgG呈阴性,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结论流行病学证据显示此起疫情为输入性登革热疫情,防控措施及时有效,没有二代病例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德宏州2006-2014年登革热流行特征,为制定登革热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德宏州2006-2014年登革热疫情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德宏州2006-2014年报告登革热病例637例,其中本地感染291例(45.68%)、境外输入346例(54.32%)。各县市均有病例分布,瑞丽市病例占90.74%。流行季节8~10月为高峰,并有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以20~49岁组为主,占65.62%;职业以商业服务、农民、学生居多,占68.76%。结论德宏州登革热在境外输入造成流行后,本地感染病例逐年增多,加强监测和落实防控措施是有效控制疫情流行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2009年登革热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9年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广州市疫情监测与报告信息系统、实验室监测信息系统,以及相关的现场调查报告,疫情简报等数据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广州市2009年报告登革热病例18例,本地感染病例3例,累计发病率0.08/10万,无死亡病例,输入性病例或来广州就诊病例占全年报告病例的83.33%(15/18),实验室监测表明,2009年广州市病毒流行株为登革Ⅲ型病毒。结论 2009年广州市登革热流行处于散发流行状态,流行的登革病毒型别与往年监测结果有所不同,较多的输入性病例或异地来广州就诊的登革热病例对广州市登革热流行存在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广州市近年来登革热疫情特点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2001-2010年登革热疫情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结果 2001-2010年广州市共报告登革热病例2458例,每年均有本地感染病例和输入病例的报告,其中本地感染病例2366例,输入性病例92例。年发病率在0/10万~20.14/10万之间。疫情涉及12个区县,主要集中在荔湾区(26.24%)、越秀区(25.65%)、天河区(14.41)、白云区(12.00%)和番禺区(8.77%)。4-12月均有病例报告,其中5月份前为输入性为主的散发病例,6-12月为流行期,8-10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88.12%,为发病高峰期。男女性别比为1.06∶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但发病率以中壮年和老年人群居高。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工人和学生为主。病例输入地主要以印尼、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地区为主。暴发的疫情主要由登革病毒Ⅰ型引起。结论广州市登革热仍为输入或输入引起本地传播的传染病,至今仍无证据表明已成为地方性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2013年登革热(denguefever,DF)暴发疫情的情况,掌握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登革热病例资料,采集急性期患者血清标本,用RT-PCR法检测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核酸,并进行登革病毒C/PreM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2013年8~11月,瑞丽市共确诊登革热232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45例(62.50%),缅甸输入性病例87例(37.50%)。2013年瑞丽市登革热本地感染病例发病率为77.69/10万。主要流行地区为瑞丽市城区(53.45%,124/232)、姐告镇(16.81%,39/232)和勐卯镇(8.19%,19/232)。经序列测定,获得17株病毒的C/PreM区基因核苷酸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5株为登革Ⅰ型病毒,12株为登革Ⅱ型病毒,均与东南亚登革病毒流行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瑞丽市在2013年发生了输入性和本地感染并存的登革热流行,并存在登革Ⅰ型和Ⅱ型病毒共同流行,来自缅甸的登革热输入性病例是引起本次登革热本地流行的主要原因。加强输入性病例的监测和管理是防止该病再次流行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凌峰  屈志强  石健  罗密芳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11):1062-1065
目的 分析总结南宁市江南区2019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和疫情应急处置的工作情况,为今后有效地防制登革热提供对策、参考和技术支持。方法 收集南宁市江南区2019年登革热疫情相关数据,评价本次应急处置的工作成效。结果 2019年南宁市江南区登革热疫情严峻,共报告登革热病例370例,其中输入病例4例,本地病例366例;感染人数以家务待业和离退休者居多;男女性别比为1∶1.12;发病年龄最小1岁,最大92岁;发病的空间分布呈现高度聚集,福建园街道占本城区本地病例的87.70%。早期伊蚊应急监测布雷图指数和账诱指数合格率偏低,分别为72.17%和62.61%。针对本次疫情特性,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做好精准疫情应急处置,有效压低峰值,迅速控制了疫情的扩散和蔓延。结论 本次疫情是由输入性病例导致本地病例社区水平暴发,疫情呈现多点暴发及扩散蔓延态势。需做好疫情研判、预警预测,准确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尽早实施登革热应急处置,精准防控、孳生地处理、健康宣教和病例管理是应急处置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广州市2011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登革热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广州市疫情监测与报告信息系统和实验室监测信息系统,以及相关的现场调查报告、疫情简报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广州市2011年报告登革热病例51例,本地感染33例,输入性病例18例,累计发病率0.4/10万,无死亡病例,输人性病例占全年报告病例的35.29%。除1、2、7月外,其余月份均有病例;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起,为海珠区龙凤街登革热暴发疫情(16例)。实验室监测表明,2011年广州市病毒流行株为登革I型病毒。结论2011年广州市登革热流行处于散发流行状态,输人性病例或异地来广州就诊的登革热病例对广州市登革热流行存在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2.
2010年4月广州传染病监测系统报告1例登革热疑似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分离培养等实验室检测,最终确定该病例为2010年广州市首例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亦是广州市历年来发病及报告时间最早的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感染来源不明,这对广州市登革热疫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本次疫情经积极的调查和处理,无二代或继发病例发生,疫情防控措施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08年深圳市首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检查特点。方法对患者及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ELISA法对患者血清样本进行登革热IgM、IgG抗体检测。结果两名患者起病前在印尼工作,均出现畏寒、发热、肌肉酸痛症状,患者A的DEV—IgM、DEV—IgG均呈阳性,患者B的DEV-IgM呈阳性,DEV—IgG呈阴性。结论两名患者为实验室确诊病例,此起疫情为2008年深圳市首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有流行病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广州增城市2006年一起输入性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以及在暴发疫情中进行索源调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回顾性病例搜索,对该起登革热疫情调查分析;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病例血清进行登革热抗体检测;用布雷图指数(BI)进行蚊媒密度调查。结果病例刘某为实验室确诊病例,无外出史;索源调查发现的病例黄某及其侄子血清登革热IgM、IgG均阳性,有疫区活动史,发病时间与刘某发病在一个潜伏期内。结论该病例为增城市2006年首例报告登革热确诊的本地感染病例,感染来源为区外输入性;早期被误诊,传染源未被及时发现是导致本次疫情的重要原因;迅速灭蚊和消除伊蚊孳生地是控制疫情的有效措施;多部门参与、组织专业队及时扑救疫情是迅速控制登革热流行的幸兽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登革热流行现状、分布特征,为防治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3年福田区登革热报告病例资料,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3年福田区共报告登革热病例24例,输入性病例13例,占54.17%,本地病例11例,占45.83%,每年输入性病例在7~10月最多,主要源于东南亚。24例病例发病至报告时间中位数为6d,波动范围3~13d。初诊至诊断的时间中位数为2 d,波动范围为0~11d,属于最不稳定的时间段。结论福田区登革热发病率较低,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建议加强从东南亚等重点国家入境旅客的检疫查验;影响登革热病例发病至报告的间隔主要为发病至初诊的时间,建议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宣传,加强临床医生知识培训以及加快推广登革热快速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2019年海口市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比较本地和输入疫情特点,为海口市登革热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海口市、区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特征、感染来源和病原学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9年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291例,发病率为12.64/10万。其中本地病例共报告251例(占86.3%),输入病例共报告40例(占13.7%)。输入病例中境外输入病例32例,均来自东南亚柬埔寨和泰国等国家,国内输入病例8例,主要来自广西和云南。输入病例集中在5—11月,本地病例集中在8—11月;本地病例40~<50岁人群占29.5%,民工(47.4%)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商业服务(9.6%)和工人(8.4%);输入病例30~<40岁人群占40.0%,以商业服务(47.5%)、其他职业(12.5%)和工人(10.0%)为主;本地病例主要发生在建筑工地和城中村,而输入病例则集中在城区和城中村;病例从发病到诊断中位数为3.29 d,其中本地病例中位数为2.75 d,输入病例中位数为3.71 d;本地和输入病例就诊前自行购药的比例分别是7.6%和27.5%;77.3%的本地病例初次就诊选择省级或卫生院/社区及以下医疗机构,82.4%的输入病例初次就诊选择省级或市区级医疗机构;本地确诊病例均为登革病毒Ⅰ型,而输入病例中Ⅰ、Ⅱ、Ⅲ和Ⅳ型均有报告。结论 2019年海口市登革热疫情以输入病例引起本地暴发为主,本地和输入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差异明显,应根据本地和输入病例流行病学特点,制定相应的登革热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福州市2016年登革热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防控效果,探讨有效控制登革热的策略.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2016年登革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其流行因素及特征.布雷图指数为蚊媒蚴虫密度监测的主要指标,采用自制防逃逸捕虫网进行成蚊密度监测.结果 福州市2016年共报告907例本土登革热病例,疫情涉及7个县(市)区,8-9月为发病高峰,期间报告病例798例(87.98%);闽侯县、仓山区、长乐县共报告801例(88.31%)本地病例;907例病例中,男性426例,女性481例,男女比0.89∶1.病例最小9岁,最大91岁,患者年龄中位数为54岁;发病人群以家务及待业为主281例(30.98%);88.75%的病例体温超过38℃.近半数的的病例有头痛、肌肉痛;以家庭为单位的本土登革热聚集性事件共发生55起,涉及118人.10月下旬,闽侯县平均布雷图指数下降到4.99,长乐市平均布雷图指数下降到0.87,11月下旬仓山区平均布雷图指数下降到3.43.福州市共搜索592 279例病例,通过主动搜索发现了476例登革热确诊病例.2016年福州市本地登革热疫情系II型登革病毒引起.结论 加强蚊媒监测与病例搜索,多部门联动,在疫情早期采用综合防控措施,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襄阳市首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例发病前到广州市出差,有蚊虫叮咬史,登革热病毒IgM呈阳性,登革热病毒IgG呈阴性,登革热病毒核酸为阳性,为实验室确诊病例。结论对襄阳市本地医务人员加强登革热防治知识培训,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治水平和及时报告率,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系统的综合防控措施,是有效控制输入性登革热疫情扩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10—2020年南宁市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做好本市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20年南宁市登革热疫情资料和蚊媒监测获得本地蚊媒分布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20年南宁市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 923例,其中男性902例,女性1 021例,无死亡病例;2014(760例)和2019年(1 128例)出现暴发疫情,各年份发病高峰主要在9—11月,占病例总数96.62%;发病年龄以20~<60岁成人为主,占病例总数87.57%;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商业服务和离退人员为主,构成比为46.07%;病例分布主要在西乡塘区、兴宁区和江南区等城区,本地病例1 803例(构成比为93.76%),输入性病例120例(构成比为6.24%);共报告暴发疫情7起,其中2019年6起,2014年1起。2010年5月—2020年12月累计捕获伊蚊成蚊7 490只,均为白纹伊蚊,进行登革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2010—2020年南宁市登革热疫情在2014和2019年9—11月出现暴发,主要发生在市区,蚊媒监测主要为白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南宁市2014年登革热流行概况,评价综合防控效果,为今后登革热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南宁市2014年登革热疫情资料和蚊媒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因素和特征,用发病率、疫情持续时间、新发病例、布雷图指数评价综合防控效果.结果 2014年南宁市共发生登革热病例719例,年发病率10.62/10万;疫情涉及全市12个县区,发病高峰在9月和10月,占94.02%;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临床症状均为轻型,有81.08%的病例呈现典型的登革热症状.经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一周内平均布雷图指数和外环境平均标准间指数降低到安全值范围.结论 2014年南宁市登革热为一起输入性、局部多点暴发疫情,总体呈低流行态势,经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防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