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细粒棘球蚴慢性感染小鼠不同亚群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对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s,Bregs)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20只C57 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感染组小鼠腹腔注射活原头节2 000个/只,对照组小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感染第180天后,解剖并观察小鼠腹腔和各脏器的病变。无菌条件下取其脾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s及其亚群比例。利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分选感染组和对照组小鼠MDSCs亚群以及正常对照组小鼠CD19+B细胞,将二者以1∶1比例共培养,3 d后流式检测Bregs比例。结果 细粒棘球慢性感染小鼠腹腔和内脏器官中发现单房性包囊。MDSCs、多核MDSCs(PMN-MDSCs)及单核MDSCs(M-MDSCs)的比例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M-MDSCs与B细胞共培养结果显示,与单纯B细胞组相比,正常对照及感染小鼠M-MDSCs均能显著增加CD19+IL-10+B以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荷瘤小鼠脾脏中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比例的变化及在组织中的分布,探讨其在肝癌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肝癌细胞原位移植法建立小鼠原位肝癌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小鼠和荷瘤小鼠7、14、21天脾脏中MDSCs的比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其进行定位分析。结果:荷瘤小鼠脾脏中MDSCs的比例比正常小鼠显著增高(P0.05),而且随着荷瘤时间的延长,MDSCs的比例逐渐增加。正常小鼠脾脏中少量的MDSCs散在分布于红髓区,荷瘤后大量MDSCs主要聚积在边缘区及白髓区的动脉周围淋巴鞘。结论:小鼠脾脏中MDSCs的比例与肿瘤进展相关,且主要分布在脾脏胸腺依赖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诱导的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在小鼠脾脏中的募集情况,以探讨诱导MDSCs募集的新方法。方法采用LPS反复腹腔注射的方法使小鼠产生内毒素耐受。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小鼠和LPS注射小鼠第5、10天脾脏中CD11b+Gr-1+双阳性细胞,即MDSCs的比例。结果经LPS处理后第5、10天脾脏MDSCs的比例分别为(17.99±1.66)%和(27.37±6.62)%,较正常小鼠(4.53±3.00)%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S可在短期内诱导大量MDSCs在小鼠脾脏中聚集。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肝细胞癌细胞增殖、临床分期、肝内转移以及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与髓源性免疫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百分比的关系,收集2011年5月—2015年1月于石家庄市第五医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Graves病(Graves' disease,GD)患者外周血中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表达情况,探讨MDSCs在G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2例初诊GD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以CD14+HLA-DR1ow/-作为MDSCs的免疫标记,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中MDSCs的比例及血浆细胞因子Arg-1,IL-6,G-CSF浓度;并分析MDSCs与GD患者甲状腺功能相关性.结果:GD患者外周血MDSCs比例明显升高,相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D患者病情平稳后,MDSCs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MDSCs水平与GD患者甲状腺功能未见明显相关性;GD患者外周血浆Arg-1水平未见明显升高,IL-6及G-CSF浓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GD患者外周血MDSCs升高,可能是GD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进展性肿瘤显著的特性是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躲避免疫系统的杀伤、抑制自体免疫系统。肿瘤在进展过程中一群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在肿瘤微环境、引流区淋巴结大量聚集,其能够促进肿瘤的发展同时抑制机体的免疫作用。其机制概括为:髓系细胞向正常树突状细胞或巨噬细胞的分化受阻,分泌促进肿瘤生长的细胞因子,参与肿瘤血管的形成,诱导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产生,从而抑制了T淋巴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7.
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s)是由多种具有抑制功能的细胞构成的群体,是肿瘤免疫逃逸的关键因素.一方面,MDSCs主要通过抑制宿主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减弱对肿瘤的免疫监视,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参与肿瘤免疫逃逸.另一方面,肿瘤细胞又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诱导MDSCs产生及活化,形成恶性循环.基于MDSCs进行相关靶向治疗,将有助于减弱MDSCs对宿主肿瘤微环境的抑制作用,可能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感染性疾病是指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引起的疾病,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近年来,由于受易感人群递增、新病原微生物出现及细菌耐药性增加等多种因素影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已陷入瓶颈,急需寻找新的更加高效低毒的治疗途径。而免疫因素在感染性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在感染性疾病进程中的调控作用已被证明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在机体的免疫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未成熟细胞,其在肿瘤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的作用已被广泛证明,但在感染性疾病中研究甚少。该文系统总结MDSC在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及其作用机制,以期寻找以MDSC为调控靶点的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一群表型异质细胞群,来源于骨髓祖细胞和未成熟髓细胞,在癌症、炎症和感染中大量扩增,可通过多种机制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本文就MDSCs的一般生物学特征、免疫抑制机制和靶向MDSCs的抗肿瘤治疗策略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一类具有显著免疫抑制活性的异质细胞群,其通过抑制效应T细胞功能从而介导肿瘤免疫逃逸,促进肿瘤生长.该文就MDSCs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机制、肿瘤微环境中的各种细胞因子对MDSCs的影响及各种免疫活性细胞与MDSCs间的相互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大量实验和数据表明炎症能导致肿瘤的发生。慢性炎症所形成的肿瘤微环境为肿瘤的发生和生长提供了条件,是肿瘤形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是一个重要的连接炎症与肿瘤的中介,MDSC通过多种机制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髓系抑制性细胞(MDSCs)是一种先天免疫细胞,其特征是具有控制T细胞反应和抑制炎症的能力。MDSCs在癌症中的作用已被深入研究,但在细菌感染期间MDSCs的作用及其与细菌性疾病免疫调节的关联仍不明确。为此,本文综述了MDSCs参与细菌感染的当前主要观点,分析了细菌病原体诱导的MDSCs与肿瘤衍生的MDSCs的相似性和差异,为针对细菌性疾病设计免疫治疗方法提供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恶性黑色素瘤(MM)患者外周血中髓样抑制性细胞(MDSCs)的数量及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MDSCs数量的影响.方法 采集20例MM患者CIK细胞治疗前后和18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用anti-CD33-mAb和anti-CD11b-mAb标记,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DSCs比例.结果 MM患者外周血中MDSCs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患者经CIK治疗后,其MDSCs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CIK可降低MM患者外周血MDSCs水平,这一结果揭示了CIK抗肿瘤作用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中2群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于我院收治并确诊为帕金森病的患者80人和健康志愿者20人为研究对象。按照HoehnYahr分期法将80名患者进行分期,其中Ⅰ级22人,Ⅱ级24人,Ⅲ级20人, Ⅳ级14人,Ⅴ级0人。分别收集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各5 mL,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14~+CD11b~+和CD14~-CD11b~+细胞的水平,磁珠分选2群细胞,通过q PCR检测2群细胞中免疫抑制相关因子精氨酸酶1(ARG1)、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环氧合酶2(COX-2)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和ELISA法检测2群细胞表面膜蛋白CD14和CD11b,以及ARG1、IL~-10和COX~-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1b~+细胞比例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变化,而CD14~-CD11b~+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不同分期的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1b~+细胞比例与Hoehn~-Yahr分期呈正相关,且CD14~-CD11b~+和CD14~+CD11b~+细胞共同高表达IL~-10和COX~-2,仅CD14~-CD11b~+细胞中高表达ARG1,与CD14~+CD11b~+细胞和正常人的2群细胞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1b~+细胞和ARG1的高水平表达可以作为帕金森病发病和分期的参考依据。免疫抑制在帕金森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卡博替尼、克唑替尼和奥斯替尼(AZD9291)对小鼠骨髓或脾脏源性抑制细胞(MDSCs)亚群比例、凋亡及增殖的影响。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BALB/c小鼠(雄性)骨髓G-MDSCs和M-MDSCs,分别加入卡博替尼(0.01、0.1、0.3和0.9μmol/L)、克唑替尼(0.2、2、20和200μg/mL)或AZD9291(0.01、0.1、1和10μmol/L)培养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种靶向药物对MDSCs亚型的影响,CCK-8法检测MDSCs增殖;流式细胞分选仪分选小鼠骨髓Gr-1~+CD11b~+细胞,检测Gr-1~+CD11b~+细胞凋亡。结果克唑替尼处理组骨髓粒细胞型MDSCs(G-MDSCs)、单核细胞型MDSCs(M-MDSCs)比例均下降(P0.05);卡博替尼处理组脾脏G-MDSCs比例下降(P0.05);卡博替尼、克唑替尼处理骨髓MDSCs后早期凋亡比例增加(P0.05),AZD9291处理的MDSCs凋亡比例无明显变化。结论卡博替尼和克唑替尼可能通过诱导MDSCs凋亡降低MDSCs比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时期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CD33+HLA-DR-MDSCs表达,分析其对肝细胞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肝细胞癌患者62例,并设置20名健康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外周血中CD33+HLADR-MDSCs的比例及Th1/Th2细胞免疫状态,比较各组之间上述指标有无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成人相比,肝细胞癌组患者外周血中MDSCs的比例显著增高,且进展期肝癌组患者MDSC的比例明显高于早期肝癌组患者;肝细胞癌患者Th细胞向Th2漂移,与正常健康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CD33+HLA-DR-MDSCs含量升高,Th细胞向Th2漂移,免疫功能低下,CD33+HLA-DR-MDSCs可以作为监测原发性患者的免疫功能和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树突状细胞(CD)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PC),近年来对DC的研究成为热点。髓性白血病是一组不同分化程度多克隆的异常髓系增生性疾病。本文拟对DC应用于髓性白血病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为细胞表面糖蛋白受体,其表达在NK细胞和一部分T细胞表面,能特异性地与靶细胞表面HLAI类分子相应的等位基因产物相结合,诱导负反应信号,抑制NK及T细胞的细胞毒活性。NK细胞表达抑制受体,有利于防止自身免疫的发生及裂解肿瘤或病毒感染的靶细胞。T细胞表达抑制受体,可能对自身抗原起交叉反应的CTL克隆有抑制作用,但其很可能拮抗CTL的主要功能而不能有效地控制病毒感染或消除肿瘤细胞。理  相似文献   

20.
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为细胞表面糖蛋白受体 ,其表达在NK细胞和一部分T细胞表面 ,能特异性地与靶细胞表面HLAⅠ类分子相应的等位基因产物结合 ,诱导负反应信号 ,抑制NK及T细胞的细胞毒活性。NK细胞表达抑制受体 ,有利于防止自身免疫的发生以及裂解肿瘤或病毒感染的靶细胞。T细胞表达抑制受体 ,可能对自身抗原起交叉反应的CTL克隆有抑制作用 ,但其很可能拮抗CTL的主要功能而不能有效地控制病毒感染或消除肿瘤细胞。理解抑制性受体有利于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 ,并为防止移植物排斥反应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