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析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对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5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体液复苏,对照组患者复苏目标为ScvO2(中心血氧饱和度)≥0.70,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控制目标的基础上联合Pcv-aCO2<6 mmHg,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观察指标,分析复苏6 h后ScvO2≥0.70的患者Pcv-aCO2与6 h乳酸清除率相关性。结果 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6 h平均补液量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减少,28 d病死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治疗后两组患者MAP、CVP、ScvO2、乳酸清除率、CI、SCr指标水平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患者观察指标水平改善更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6 h后ScvO2≥0.70的患者Pcv-aCO2与6 h乳酸清除率呈现负相关(r=-0.754,P<0.001)。结论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体液复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有效评价患者的循环血流量,组织灌注状态及缺氧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动脉-中心静脉血氧含量差[P(cv-a)CO2/C(a-cv)O2]与脓毒症发生病情恶化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将脓毒症病人169例根据治疗后的病情转归分好转组(n=121)和恶化组(n=48)。比较2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等。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脓毒症病人病情恶化的影响,应用ROC曲线分析P(cv-a)CO2/C(a-cv)O2等因素预测脓毒症病人病情恶化的价值。结果2组年龄、性别、WBC、CRP等临床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化组APACHEⅡ评分、PCT、LAC、P(cv-a)CO2和P(cv-a)CO2/C(a-cv)O2均高于好转组(P < 0.01),C(a-cv)O2低于好转组(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LAC、P(cv-a)CO2和P(cv-a)CO2/C(a-cv)O2是影响脓毒症病人病情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1)。ROC曲线显示,P(cv-a)CO2/C(a-cv)O2预测脓毒症病人病情恶化的诊断效能高于APACHEⅡ评分、LAC和P(cv-a)CO2的预测价值(P < 0.05),其最佳截点为>2.05 mmHg/mL,此时诊断的敏感性为72.93%、特异性为82.64%。结论P(cv-a)CO2/C(a-cv)O2能有效预测脓毒症病人发生病情恶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完全胸腔镜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术后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心脏外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连续收治的50例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完全胸腔镜下行手术治疗,分别监测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0、6、12、18h) Pcv‐aCO2、ScvO2、左室射血分数(EF)变化。结果患者行胸腔镜心脏术后同时间点 Pcv-aCO2逐渐降低,ScvO2逐渐升高,EF逐渐增加,(P均<0.05);术后 Pcv‐aCO2与ScvO2、EF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602、-0.502;P均<0.05)。结论 Pcv‐aCO2和 ScvO2之间具有相关性,可用于胸腔镜下体外循环手术后心脏功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5):96-99
目的 探讨ICU脓毒症患者容量管理中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指导的有效性。方法 将本院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40例ICU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均在液体复苏期间进行常规检测,A组在常规检测基础上增加血乳酸指导、B组在常规检测基础上增加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指导。患者入住ICU及时给予液体复苏治疗,记录各组患者的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复苏0 h时的各项指标与复苏6 h时的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苏6 h时的HR、CVP、Lac、Pcv-aCO_2、ScvO_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患者(P0.05)。B组患者的治疗1周死亡率与治疗4周死亡率均低于A组(P0.05);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的APACHEⅡ评分、Lac清除率、Lac水平、ScvO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ICU脓毒症患者容量管理中应用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指导,效果有统计学意义,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前临床常用的监测指标项目很多,但都不能较好地体现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的监测有所发展,但标准混合静脉血抽取操作复杂,风险较高,不能普遍开展。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是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组成部分,其临床操作侵袭性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Pcv-aCO2)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容量监测的指导价值。方法收集失血性休克患者19例,均留置PICCO监测导管和中心静脉导管。分别于入组时和入组后6 h记录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血乳酸和Pcv-aCO2,计算血乳酸清除率。根据PIC-CO监测数据判断液体复苏是否充分。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确定Pcv-aCO2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容量状态的预测价值。结果入组时与入组后6 h心率、平均动脉压、ScvO2、血乳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入组时与入组后Pcv-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入组时和入组后6 h Pcv-aCO2预测复苏不足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2、0.958。入组时Pcv-aCO2临界值取4.5时,敏感度100%,特异度83.3%。入组后6 h Pcv-aCO2临界值取5.5时,敏感度85.7%,特异度91.7%。结论 Pcv-aCO2对失血性患者复苏不足的预测价值优于ScvO2和乳酸清除率。复苏开始时Pcv-aCO2大于4.5 mmHg或复苏后6 h Pcv-aCO2大于5.5 mmHg均提示复苏不足。  相似文献   

7.
聂保忠  刘云龙  汪勇  马宁  刘虎 《安徽医学》2012,33(9):1134-1136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70%的脓毒性休克患者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与动脉血乳酸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时及治疗后24 h测定脓毒性休克患者的P(cv-a)CO2、动脉血乳酸、ScvO2及SOFA评分,并按入选时P(cv-a)CO2≥6.0 mmHg(A组)和P(cv-a)CO26.0 mmHg(B组)分成2组,比较2组的上述观察指标及住院28 d病死率。结果入选时2组间动脉血乳酸、ScvO2和SOFA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4h,B组动脉血乳酸和SOFA评分明显下降(P0.05),住院28 d病死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v-a)CO2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早期评价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脉、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 CO2)指导重型颅脑损伤(TBI)患者液体治疗的价值。方法:血乳酸升高的重型TBI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监测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ScvO2≥70%者予以降低氧消耗治疗,ScvO2<70%者予以液体+多巴酚丁胺强心治疗。观察组监测患者Pcv-a CO2,Pcv-a CO2≥6 mmHg者予以液体+多巴酚丁胺强心治疗,Pcv-a CO2<6 mmHg者予以降低氧消耗治疗。比较两组液体+强心治疗病例数,各时间点血乳酸水平,24 h、48 h人均液体平衡量,多巴酚丁胺人均使用量,24 h、48 h颅内压(ICP),14天GCS评分以及28天病死率。结果:观察组11例(47.8%)采用液体+强心治疗,少于对照组的18例(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 h、24 h血乳酸分别为3.5±2.7 mmol/L和2.3±2.1 mmol/L,低于对照组的5.2±3.2 mmol/L和3.7±2.1 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 h、48 h人均液体正平衡量分别为1 556.5±589.7 mL和356.5±125.7 mL,少于对照组的2 156.5±713.7 mL和798.5±376.1 mL,观察组人均多巴酚丁胺用量244.5±65.3 mg,少于对照组的432.7±87.9 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 h、48 h时ICP分别为11.9±5.6 mmHg和10.8±5.7 mmHg,低于对照组的15.3±4.3 mmHg和13.8±6.1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4天GCS评分及28天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v-a CO2监测用于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液体治疗,能减少液体、多巴酚丁胺使用例数及用量,乳酸更快恢复,能优化液体、强心治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PaO2水平对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例因呼吸衰竭而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分别在基础吸氧浓度、60%和100%吸氧浓度时进行动脉及中心静脉血气分析,分析PaO2、SaO2和ScvO2的变化情况.结果 随着吸氧浓度的增加,患者的PaO2出现明显上升,分别为(13.01±2.36)kPa、(21.29±5.24)kPa和(37.29±10.13)kPa;ScvO2也同时上升,分别为(66.82±5.93)%、(69.60±6.61)%和(76.35±6.50)%.相关分析表明,FiO2与PaO2,及ScvO2与PaO2之间均存在明显相关性(r1=0.8233,r2=0.6996;P均<0.01).结论 PaO2水平的高低对ScvO2存在影响,较高水平PaO2可以使ScvO2出现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早期动态监测血乳酸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从而为实施有效的干预对策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48例作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30例,72 h内存活并重要脏器功能稳定;对照组8例,72 h内病情持续恶化或死亡,比较两组患者动态监测0h、6h、12h、24h、48 h、72 h血LAC、ScvO2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LAC水平0~12 h监测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24~72 h监测LAC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LAC水平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LAC水平动态监测0~72 h未见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ScvO2含量监测至6h后逐渐升高,且6~72 h监测ScvO2含量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ScvO2含量从6~72 h监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 早期动态监测血乳酸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可以判断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有利于发现脓毒症休克病情变化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重症肺炎患者监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06年1月-2009年4月我院符合重症肺炎诊断的患者90例,每天1次监测患者ScvO2,根据监测结果将所有病例分为两组:A组为前2次ScvO2检测值均〈65%(共38例),B组为对照组(即前2次ScvO2检测值至少有1次≥65%,共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28d病死率、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严重脓毒症(SEPSIS)发生率、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急性肾衰竭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在病程中ScvO2及血乳酸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28d病死率、MODS发生率、严重SEPSIS发生率、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急性肾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病情进展,A组患者ScvO2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且A组检测值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乳酸水平第15天起出现明显升高,第15~28天检测值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cvO2可以反映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度,可能可以作为患者预后的早期预测指标之一,且ScvO2的降低程度与患者的病情危重性存在明显相关性,若出现ScvO2持续降低,则患者的病死率将大大增加。在病情发展中,ScvO2比乳酸等监测指标更早出现异常,是一个较为灵敏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李清平  王忠岳  吴红利  严敏 《浙江医学》2011,33(11):1626-1627,1630
目的观察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脊柱手术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的影响。方法40例脊柱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比较术中ScvO2、术后1、6、24h血乳酸水平。以及两组患者术中出血和输异体血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ScvO2以及术后1、6、24h血乳酸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实施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后出血明显减少,输注异体血的量也相应减少。结论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不会破坏全身组织的氧供需平衡状态。可安全地应用于脊柱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5.
金鹏  张晓明  王均招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0):1303-1304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对重症肺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59例重症肺炎患者,根据入院时P(cv-a)CO2水平分为高P(cv-a)CO2组与低P(cv-a)CO2组。观察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动脉血乳酸(La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 O2)、中心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v 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及病死率。结果两组Lac、6 h Lac清除率、24 h SOFA评分、72 h APACHEⅡ评分、Scv O2及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相关性分析表明,P(cv-a)CO2与Scv O2呈负相关(<0.05);P(cv-a)CO2与Lac呈正相关(<0.05);P(cv-a)CO2与6 h Lac清除率呈负相关(<0.05)。结论 P(cv-a)CO2可用于早期评价重症肺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Ca-cvO2)联合乳酸清除率(lactate clearance rate,LCR)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脓毒症休克患者110例,均给予常规复苏治疗,比较28 d病死者与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4):24-27
目的 探讨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在我院进行脓毒症休克治疗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复苏达标测定时的Pcv-aCO_2(6 mmHg)值作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A组(低Pcv-aCO_2组)与B组(高Pcv-aCO_2组),各39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复苏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APACHEⅡ、SOFA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复苏前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B组复苏后的HR、Pcv-aCO_2均高于A组(P0.05),而两组复苏后的MAP、CVP及ScvO2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B组复苏后的APACHEⅡ及SOFA评分均高于A组(P0.05);B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均高于A组(P0.05)。结论 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将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作为对其液体复苏效果进行有效评估的重要指标,对其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比较容量负荷试验前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变异度和心输出量(CO)变异度的关系,来判断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ScvO2对容量反应性预测价值.方法 对符合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的45例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建立中心静脉导管(CVC)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进行容量负荷试验,用250 mL 0.9%盐水快速静脉输注,试验前后分别抽取中心静脉导管血做血气分析,记录ScvO2数值,并记录CO数值;对二者变异度进行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ROC曲线用来测试指标的反应能力.结果 45例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负荷试验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CO、ScvO2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负荷试验前后CO与ScvO2呈线性相关(P<0.01).容量负荷试验前后ScvO2的变化同CO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r=0.781,P<0.01).结论 ScVO2动态变化可以作为判定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对容量反应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瓣膜置换术后早期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水平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间60例心脏瓣膜病术后患者,于术后4h,8h及12h分别测定动脉及中心静脉血气分析,并按ScvO2均数将60例患者分为≤65%(A组,n=24)、>65%(B组,n=36)两组。统计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讨论它们在不同水平的ScvO2下的差异性。结果瓣膜置换术后,A、B两组患者心肺并发症(如低心排、心律失常、低氧血症)、气管插管时间、ICU停留时间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出血、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早期ScvO2水平可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能作为衡量术后患者组织氧供需平衡的良好指标,对预见和早期治疗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