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三酰甘油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G/HDL-C)与绝经后女性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8-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绝经后女性(≥50岁)40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标准将绝经后女性分为MS组和非MS组。检测两组血脂水平,计算TG/HDL-C,数据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完成。结果 MS组与非MS组TG/HDL-C〔(1.70±0.77)比(0.74±0.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TG/HDL-C水平的四分位数分组,随着TG/HDL-C水平的增高,各组间体质指数(BMI)、收缩压、空腹血糖、TG逐渐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当TG/HDL-C切值取0.903时,对MS的诊断效率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882〔P=0.000,95%CI(0.844,0.920)〕,灵敏度为87.40%、特异度为74.40%。结论 TG/HDL-C可能是绝经后女性MS良好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更年期妇女代谢综合征(MS)的合并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参加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年期综合管理一日门诊的394例更年期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各项代谢指标情况,将其分为代谢正常组(n=94)和MS组(n=71)。比较并分析两组妇女的一般情况和更年期症状,探讨其合并MS的影响因素。结果 (1)394例更年期妇女的MS合并率为18.0%(71/394)。(2)两组妇女年龄、文化程度、初潮年龄、BMI及绝经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初潮年龄、BMI及绝经情况对更年期妇女合并M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妇女的围绝经期症状(KMI)评分(≥1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眩晕,头痛,骨关节痛、肌肉痛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眩晕和骨关节痛、肌肉痛症状对更年期妇女合并M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更年期妇女的MS合并率较高,年龄、文化程度、初潮年龄、BMI及绝经情况,眩晕和骨关节痛、肌肉痛症状为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在胸痛患者中运动平板试验阳性对冠心病的诊断符合率。比较男性组、女性绝经前组、绝经后组运动平板假阳性率的差异。方法运动平板试验均采用Bruce方案,使用美国GE公司CardioSys-CE-0459运动平板机。对268例临床有胸痛症状的运动平板试验阳性患者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冠脉狭窄≥50%诊断为冠心病。以冠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比较男性组(146例)、女性绝经期前组(39例)及绝经期后组(83例)运动平板试验的假阳性率。结果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176例(65.67%),其中男性105例,女性71例;冠脉造影阴性者92例(34.33%),男性41例,女性51例。女性绝经后组〔30.12%(25/83)〕与男性组〔28.08%(41/146)〕比较,运动平板的假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7,P=0.428),绝经前组〔66.67%(26/39)〕与男性组(28.08%)及绝经后组(30.1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83,P=0.000;χ2=14.57,P=0.000)。结论胸痛患者在冠脉造影前行运动平板试验筛查,阳性者再行冠脉造影可大大提高冠脉造影检查的阳性率。与绝经后组及男性组比较,绝经期前女性运动平板试验假阳性率较高,绝经后女性与男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吉林省女性自然绝经年龄的状况,阐明影响吉林省女性自然绝经年龄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吉林省9个市(州)共32个区/市/县选取18~79岁的23 050名居民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实际完成有效样本21 435名,共筛选出女性样本11 098名,其中已自然绝经女性4 875名作为本次研究样本。采用复杂加权方法估计平均自然绝经年龄和自然绝经年龄中位数,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出生年份女性自然绝经年龄差异,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然绝经年龄的影响因素。结果:吉林省女性平均自然绝经年龄为(49.11
±4.19)岁,自然绝经年龄中位数为50.00岁,自然绝经者4 881名,<40岁绝经者111名(2.27%),40~45岁绝经者643名(13.17%),46~53岁绝经者3 513名(71.97%),54岁以上绝经者573名(11.74%),另有41名(0.85%)绝经年龄缺失。不同出生年份(70~79岁为1933-1942年、60~69岁为1943-1952年、57~59岁为1953-1955年)女性自然绝经年龄比较显示,城市和农村不同年份出生女性自然绝经年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633,P<0.001;F=7.400,P<0.001),未分地区女性自然绝经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178,P<0.001),经SNK法
比较,3组女性自然绝经年龄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然绝经年龄分别为1953-1955年出生组50.38岁、1943-1952年出生组49.51岁、1933-1942年出生组48.81岁;城市不同年份出生女性自然绝经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633,P<0.001),经SNK-q检验比较,3组女性自然绝经年龄任意2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绝经年龄分别为 1953-1955年出生组50.77岁、1943-1952年出生组49.73岁和1933-1942年出生组48.85岁;农村不同年份出生女性自然绝经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00,P=0.001),经SNK-q检验比较,1953-1955年出生组与另外2组自然绝经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绝经年龄分别为 1953-1955年出生组50.09岁、1943-1952年出生组49.33岁和1933-1942年出生组48.74岁。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MI)、体育锻炼与女性自然绝经年龄呈正相关关系(r=0.089,P<0.001;r=0.150,P=0.025),吸烟、心理健康状况得分与女性自然绝经年龄呈负相关关系(r=-0.257,P=0.002;r=-0.061,P=0.016)。饮食因素,例如蔬菜、水果、牛奶、豆制品和肉类食用频率与自然绝经年龄无相关性。结论:吉林省不同出生年份的女性平均自然绝经年龄有差异;BMI、吸烟、心理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可能是女性自然绝经年龄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绝经前后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46例,根据是否绝经及绝经年限进行分组,对各组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绝经前组的平均体重指数、纤维蛋白原、总胆红素水平以及吸烟、低血红蛋白者比例与绝经后各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组、绝经5年内组、绝经5~10年组的高血压和糖尿病者比例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10年以上组高血压和糖尿病者比例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平均水平与绝经后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组HDL-C平均水平高于绝经后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组高尿酸血症者比例低于绝经后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组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者比例高于绝经后各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绝经年限与高尿酸血症有相关性(P=0.031,OR=0.767)。结论绝经前后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有所不同,应根据不同生理阶段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特点,做好女性冠心病的早期预防和诊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在不同性别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诊断为甲亢的门诊及住院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健康者9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游离甲状腺三碘原氨酸(FT3)水平及血清尿酸(UA)水平。[结果]观察组男性、绝经前及绝经后女性FT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男性、绝经后女性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绝经前妇女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男性、绝经前妇女及绝经后妇女FT3水平与UA水平呈正相关( P <0.05)。[结论]甲亢患者 UA水平相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加强对患者UA水平监测,对积极预防痛风及心血管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静息心率(RHR)对不同性别健康人群进展为代谢综合征(MS)的影响。方法 选 取2011 年1 月—2012 年12 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5 年的随访。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不同RHR 水平与MS 发病率的关系。结果 随访5 年后,男性组和女性组MS 发病率随着 RHR 的增快而升高(P <0.05)。对于总人群,随着RHR 每增加1 个单位,MS 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经过年龄、 BMI、健康相关行为及预先存在的MS 组分校正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Ol ^ R=1.320,(95% CI :1.201,1.451), P =0.000] ;经性别分层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 男性组:Ol ^ R=1.192,(95% CI :1.040,1.367),P =0.012 ;女 性组:Ol ^ R=1.409,(95% CI :1.235,1.608),P =0.000]。对于总人群,以RHR < 70/min 为参照组,其余3 组 的MS 发病风险均显著增加,且OR 呈递增趋势;经过年龄、BMI、健康相关行为及预先存在的MS 组分校 正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RHR ≥ 90/min 组:Ol ^ R=2.327,(95% CI :1.784,3.037),P =0.000]。经性别分层 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RHR ≥ 90/min 组中男性组:Ol ^ R=1.644,(95% CI:1.148,2.355),P =0.007];女性组: Ol ^ R=3.375,(95% CI :2.214,5.146),P =0.000]。结论 RHR 与MS 有着密切的关联性,随着RHR 的加快, MS 风险逐渐升高,这种影响是独立的,且在女性人群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褚琳  孙芳  刘杰  陈陵霞  苗懿德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2):1376-1381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VD〕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1年9月-2013年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科住院的老年女性患者188例,年龄60~94岁,均为绝经后。按照有无MS将患者分为MS组(79例)和非MS组(109例);按照血清25-(OH)VD中位数(31.5 nmol/L)将患者分为<31.5 nmol/L组(94例)和≥31.5 nmol/L组(94例)。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I),并检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血钙(Ca)、血磷(P)、血清25-(OH)VD、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MS组与非MS组血清25-(OH)VD缺乏程度;分析血清25-(OH)VD与观察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MS组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TG、HDL-C、FPG、HbA1c、FINS、HOMA-IR与非M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患者血清25-(OH)VD水平低于非MS组(P<0.05)。<31.5 nmol/L组高血脂病程、TG、HDL-C、FPG、HbA1c、FINS、HOMA-IR与≥31.5 nmol/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5 nmol/L组患者血清25-(OH)VD水平高于<31.5 nmol/L组(P<0.05)。MS组与非MS组血清25-(OH)VD缺乏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VD水平与TG、FPG、HOMA-IR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P<0.05)。结论 老年女性患者血清25-(OH)VD水平较低,且与血脂、血糖相关,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FRAX)对社区绝经后妇女骨量异常的筛查效果。方法 2011年8月-2012年7月,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榆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募集志愿者的方式征集绝经后妇女。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绝经后妇女均应用FRAX计算10年内发生髋部骨折概率和10年内发生重要部位骨折概率,同时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量骨密度,根据骨密度T值分为骨量正常、骨量低下、骨质疏松症。分析FRAX阳性(10年内发生髋部骨折概率≥3.0%或10年内发生重要部位骨折概率≥20.0%)预测骨量异常(骨量低下和骨质疏松症)的价值。结果 共入组绝经后妇女759例,<60岁308例,60~69岁251例,≥70岁200例;骨量正常253例(33.3%),骨量低下368例(48.5%),骨质疏松症138例(18.2%)。不同年龄组绝经后妇女骨量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591,P<0.001)。不同年龄组绝经后妇女10年内发生髋部骨折概率和10年内发生重要部位骨折概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0.155,P<0.001;F=13.501,P<0.001)。骨量正常组、骨量低下组和骨质疏松症组绝经后妇女10年内发生髋部骨折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259,P<0.001);3组10年内发生重要部位骨折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89,P=0.250)。FRAX阳性27例(3.6%),FRAX阴性732例(96.4%)。FRAX阳性筛查骨量异常的灵敏度为4.3%、特异度为98.0%、Youden′s指数为2.3%、阳性预测值为81.5%、阴性预测值为33.9%,Kappa值=0.016(P=0.096)。10年内发生髋部骨折概率评估骨量异常的Youden′s指数在临界值为0.6%时最大,为38.6%,灵敏度为69.4%,特异度为69.2%。10年内发生重要部位骨折概率评估骨量异常的Youden′s指数在临界值为2.8%时最大,为12.8%,灵敏度为50.0%,特异度为62.8%。结论 采用FRAX筛查绝经后妇女骨量异常准确性较差,不适合社区筛查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BMI)和体脂肪率评估心血管危险因素(CVRFs)的差异,分析BMI和体脂肪率衡量肥胖程度发生矛盾时,哪个指标更能准确反映CVRFs风险。方法 选择2013年2-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进行全面健康体检的人群共3 859例,进行横断面研究,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BMI,利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体脂肪率,常规方法测定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根据BMI和体脂肪率分为4组,第1组:BMI<25.0 kg/m2,且体脂肪率<25.0%(男性)或体脂肪率<30.0%(女性);第2组:BMI<25.0 kg/m2,且体脂肪率≥25.0%(男性)或体脂肪率≥30.0%(女性);第3组:BMI≥25.0 kg/m2,且体脂肪率<25.0%(男性)或体脂肪率<30.0%(女性);第4组:BMI≥25.0 kg/m2,且体脂肪率≥25.0%(男性)或体脂肪率≥30.0%(女性)。比较各组CVRFs情况的差异,采用偏相关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VRFs的影响因素。结果 男性较女性身高、体质量、BMI、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体脂肪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P<0.05)。4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BMI、体脂肪率、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FPG、TC、TG、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和腰臀比后,BMI与收缩压、舒张压均呈正相关(r=0.071、0.054,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063,P<0.05),与FPG、TC、TG、LDL-C水平无直线相关关系(r=0.020、-0.019、-0.021、0.016,P>0.05);体脂肪率与FPG、TC、TG、LDL-C水平均呈正相关(r=0.038、0.078、0.051、0.079,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050,P<0.05),与收缩压、舒张压无直线相关关系(r=-0.006、0.008,P>0.05)。男性较女性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两项及以上CVRFs发生率升高(P<0.05)。4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两项及以上CVRF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腰臀比、体脂肪率与CVRFs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无论BMI如何,高体脂肪率与CVRFs风险相关;而无论体脂肪率水平如何,高BMI与CVRFs风险无关。在评估CVRFs风险时,体脂肪率优于BMI。  相似文献   

11.
方圆  李静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4):1675-1679
目的 采用简易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对社区精神病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进行评估,评价FRAX工具在特殊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中的适用性,并提出修正和优化建议。方法 选取2013年1-12月欧阳社区全年在册管理的精神病患者119例为观察组,以前期研究纳入的2992例一般人群为对照组。对观察组评价自我平衡感,测量体质指数、骨密度,采用FRAX、Berg平衡量表(BBS)和起立-步行计时测试(TUGT)评价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结果 观察组服药时间<3年与服药时间≥3年者发生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MO)概率≥20%、发生髋部骨折(HF)概率≥3%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1;χ2=0.284,P=0.594)。观察组知晓所服用药物种类和剂量者89例(74.7%),不知晓者30例(25.3%)。观察组服用单药与服用2种及以上药物者发生HF概率≥3%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4,P=0.668)。观察组步态稳定与步态不稳者发生MO概率≥20%、发生HF概率≥3%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7;χ2=1.504,P=0.220)。两组女性发生HF概率≥3%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5,P=0.033)。两组60~79岁年龄段发生HF概率≥3%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55,P=0.002)。两组骨量减少者发生HF概率≥3%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12,P<0.001)。采用FRAX评估观察组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预测结果与采用BBS、TUGT预测结果的一致性分析,未发现两者存在一致性(u=0.035、0.116、0.146、0.061,P>0.05)。结论 女性、60岁以上及骨量减少的精神病患者较一般人群具有更高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FRAX工具与BBS、TUGT在预测精神病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中一致性不理想,评估结果不能兼容,联合应用有益于提高评估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住院银屑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124例住院银屑病患者和同期诊治的138例带状疱疹患者MS患病率及代谢相关指标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银屑病组MS患病率(40.32%)较带状疱疹对照组(19.56%)高.银屑病组女性MS患病率(52.38%)高于男性患病率(34.16%,P<0.05),对照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银屑病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n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甘油三脂(TG)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屑病患者MS的患病率较高,存在一定诱发危险因素,应重视银屑病患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与老年血尿酸(SUA)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任丘市年龄60~70岁的常住居民5 01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健康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依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确定的MS诊断标准对研究对象进行诊断,并按照SUA水平进行四分位分组,探讨MS与SUA的关系。结果 随着SUA水平的增加,男性所占比例逐渐增高,女性所占比例逐渐降低,MS、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吸烟、过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率逐渐增高,被动吸烟率逐渐降低,腰围、体质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逐渐增高,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血尿酸水平第1~4分位者MS患病率分别为15.77%、19.59%、23.98%和37.89%,女性分别为29.83%、32.58%、41.63%和59.47%。随着SUA水平的增加,男、女性MS患病率均呈增加趋势(P<0.05)。在调整了性别、年龄及MS其他组分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水平是男性中心性肥胖、高TG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是女性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TG血症、低HDL-C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与第1分位比较,男女性第3、4分位发生MS的危险增加(P<0.01)。随着MS组分的增加,男女性SUA水平逐渐升高,HUA患病率亦逐渐升高(P<0.01)。结论 MS各组分与SUA水平密切相关,SUA水平是MS的重要组成部分,提示在MS预防和控制过程中,可将SUA水平作为MS预测及早期防治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绝经后女性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2012年6—12月,从我院查体中心查体人群中随机抽取279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绝经后女性,按TSH水平分为高TSH组(73例)和低TSH组(206例),比较两组IR程度和MS及其主要组分的检出率。MS诊断符合改良的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标准。结果两组间FT3、FT4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低TSH组相比,高TSH组病人血浆胰岛素水平和IR指数显著增高,而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降低(t=1.971~2.642,P〈0.05);与低TSH组相比,高TSH组体质量超标或肥胖、MS检出率显著增高(x^2=3.893、3.856,P〈0.05);高血压、高糖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检出率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血清TSH水平与IR、MS密切相关。即使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当TSH〉2.5mU/L时,应对绝经后女性MS及其主要组分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盛祝梅  黄坚  李婧  马林  邓妙  刘元伟  张治芬 《浙江医学》2016,38(7):451-454,464
目的调查杭州地区40~70岁女性代谢综合征(Mets)的发病情况,了解Mets与年龄、绝经的关系。方法收集1425例40~70岁的女性,按照年龄进行分组,根据中华医学会制定的Mets诊断标准,分析围绝经期女性Mets的患病率及与年龄、绝经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总体平均年龄为(52.38±7.79)岁;各年龄组比较,年龄、身高、体重及BMI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与40~45岁组相比,其他年龄组的BMI显著上升(均P<0.01)。研究对象Mets总体患病率为17.89%,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字2=159.1,P<0.01);且Mets各组分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的发生率均显著升高(字2=59.239、10.707、158.4、143.7,P<0.05或0.01)。各年龄组SBP、DBP、FBG、TG、TC、LDL-C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HDL-C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40~45岁组比较,其他年龄组的SBP、DBP、TG、TC、LDL-C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56~60岁组及60岁以上组FBG显著高于年龄较低的各组(P<0.05或0.01)。结论Mets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显著上升趋势,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是Mets的高危人群,在围绝经期及绝经早期及时进行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临床激素补充治疗(HRT),可以显著降低绝经后女性Mets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从而提高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替诺福韦酯(TDF)单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9月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治疗的CHB患者83例。两组患者自就诊时均单独服用TDF,根据患者24周后的治疗方案,以改服恩替卡韦(ETV)的患者为对照组(n=43),以持续服用TDF的患者为观察组(n=40),观察周期均为48周。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12、24、36、48周的HBV DNA水平、HBV DNA不可检测率、血清ALT水平、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学应答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1)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及平均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不同时间点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77.11,P<0.05);不同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0.11,P<0.05);二者存在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61.12,P<0.05)。(3)治疗后24、36、48周,两组HBV DNA不可检测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两组HBV DNA不可检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检验 χ2=0.01,P>0.05)。(4)两组不同时间点AL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别=33.16,P>0.05);不同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时间=39.88,P>0.05);二者存在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43.19,P<0.05)。治疗后36、48周,两组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48周,两组血清HBeAg转阴率和转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TDF单用治疗CHB的临床疗效较确切,抗HBV作用较好,可持续改善患者肝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抑郁状态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3-8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绝经后女性200例。收集患者的年龄、绝经年限、体质指数(BMI)、日常活动强度、是否服用钙片,测定血清雌二醇(E2)、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髋部骨密度(BMD),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抑郁状态。结果 200例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90例(45.0%)。不同年龄及抑郁状态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绝经年限、BMI、活动强度及钙片服用情况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和抑郁状态是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危险因素,E2是其保护因素,而未发现绝经年限、BMI、活动强度、钙片服用情况、BAP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影响。偏相关性分析控制年龄、绝经年限和BMI的影响,结果显示,抑郁状态与E2、BMD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41和-0.440,P<0.05),与BAP无直线相关关系(r=0.024,P=0.821)。结论 抑郁状态可能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在临床上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应注重患者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汉族、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甲状腺结节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者5 87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汉族4 643例,维吾尔族996例,哈萨克族231例。对体检者进行人体指标测量、血生化指标检测和甲状腺超声检测。结果 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体检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民族体检者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分别为28.0%(1 299/4 643)、30.9%(308/996)、39.8%(92/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09,P<0.001)。3个民族体检者MS检出率分别为16.3%(756/4 643)、23.5%(234/996)、22.9%(53/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96,P<0.001)。汉族体检者中,MS、FPG、血压与甲状腺结节具有关联性(χ2=14.830、19.625、59.757,P<0.05),且随MS相关组分的增加,患甲状腺结节的风险有增高的趋势(χ2趋势=17.195,P<0.05);维吾尔族体检者中,MS、BMI、FPG、血压与甲状腺结节具有关联性(χ2=8.136、14.416、7.707、14.218,P<0.05),且随MS相关组分的增加,患甲状腺结节的风险有增高的趋势(χ2趋势=15.480,P<0.05);哈萨克族体检者中,血压与甲状腺结节具有关联性(χ2=10.745,P<0.05),甲状腺结节患病风险与MS组分无趋势性关系(P=0.6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3.061,95%CI(2.622,3.573)〕、年龄〔OR=1.046,95%CI(1.040,1.052)〕、血压〔OR=1.217,95%CI(1.036,1.431)〕是汉族患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性别〔OR=2.861,95%CI(2.020,4.053)〕、年龄〔OR=1.077,95%CI(1.061,1.093)〕、BMI〔OR=1.550,95%CI(1.064,2.357)〕是维吾尔族患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性别〔OR=4.401,95%CI(2.068,9.366)〕、年龄〔OR=1.067,95%CI(1.037,1.098)〕、血压〔OR=2.104,95%CI(1.081,4.091)〕是哈萨克族患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结论 甲状腺结节与MS及其组分密切相关,不同民族间甲状腺结节患病危险因素不同,应针对不同民族人群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功能性胃肠病与围绝经期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到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女性功能性胃肠病患者120例。根据改良版更年期症状评分量表(Kupperman)得分,将患者分为非MS组(n=41)和MS组(n=79)。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消化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消化症状,探讨消化症状评分与Kupperman得分的相关性。结果 120例患者中,合并MS的患者数为79例(占65.8%)。非MS组和MS组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及婚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MS组和MS组平均消化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痛、腹胀、便秘、吞咽梗阻感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胃灼热、早饱、恶心、呕吐、腹泻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消化症状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消化症状评分与Kupperman得分呈正相关关系(r=0.34,P<0.05)。结论 功能性胃肠病与MS存在正相关关系,临床医生在治疗中老年女性功能性胃肠病患者时,应考虑到MS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臂骨密度(BMD)与骨代谢指标对绝经后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骨质疏松(OP)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96例绝经后女性RA患者和25例绝经后健康女性对照者的前臂BMD、骨矿含量(BMC),并收集、测定其年龄、BMI、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I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和血清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TX)水平等骨代谢指标,分析BMD与实验指标的相关性。结果:RA组前臂BMD及BMC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组骨代谢指标PINP为(79.01±44.72)μg/L,β-CTX为(0.51±0.35)μg/L;对照组PINP为(96.74±50.92)μg/L,β-CTX为(0.37±0.26)μ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RA组β-CTX与BMD、BMC呈负相关(r=-0.259,P=0.011;r=-0.300,P=0.003);年龄与BMD、BMC呈负相关(r=-0.706,P<0.001;r=-0.743,P<0.001);DAS28与BMD、BMC呈负相关(r=-0.400,P<0.001;r=-0.330,P=0.001);PINP与BMD、BMC呈正相关(r=0.308,P=0.020;r=0.244,P=0.01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CTX为发生OP的危险因素(OR=0.450,95%CI=0.606~0.921,P=0.006;OR=1.008,95%CI=1.002~1.016,P=0.031);PINP为发生OP的保护性因素(OR=1.060,95%CI=1.005~1.118,P=0.003)。结论:绝经后女性RA患者较正常绝经后女性更易发生OP,骨代谢指标β-CTX可能为绝经后女性RA发生O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