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3M加压固定胶带固定胃管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胃管置入的患者,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固定方法,实验组采用3M加压固定胶带+3M胶布固定方法,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局部皮肤过敏反应及胃管脱出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舒适度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3M加压固定胶带+3M胶布固定胃管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明显优势,固定牢靠,不易脱出,患者局部皮肤过敏反应发生率低,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患者舒适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钟欣 《中国民康医学》2022,(12):153-155
目的:探讨吸痰管与3M加压固定胶带自制固定装置在留置胃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因胃肠减压、肠内营养需留置胃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3M胶带固定胃管,观察组使用吸痰管与3M加压固定胶带自制装置固定胃管。比较两组胃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皮肤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舒适度。结果:观察组胃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观察组皮肤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50%(3/40),低于对照组的35.00%(14/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适度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62.50%(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吸痰管与3M加压固定胶带自制胃管固定装置,能有效降低胃管移位、脱落及皮肤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效果优于传统3M胶带固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安全、有效、易行的胃管固定方法,减少胃管脱出和吻合口瘘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我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20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改良胃管固定法和传统胶布固定方法。结果:试验组胃管脱出发生率(5.94%)低于对照组(17.82%)(P〈0.01),胃管重置试验组(2.97%)低于对照组(14.85%)(P〈0.001),试验组皮肤及黏膜损伤发生率(4.95%)低于对照组(14.85%)(P〈0.05)和吻合口瘘发生率(1.98%)低于对照组(8.91%)(P〈0.05)。两组胃管固定术后舒适度评分,术后1、4和7 d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胃管固定方法较传统胶布固定牢靠、舒适,降低了胃管脱出率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形3M弹力胶布在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患者98例,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使用普通胶布固定,观察组使用H形3M弹力胶布固定,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期间引流管意外拔管发生率、引流管牵拉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引流管留置期间患者舒适度评分。结果:使用H形3M弹力胶布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观察组的引流管意外发生率、牵拉疼痛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引流管留置期间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管固定采用H形3M弹力胶布固定方式,具有黏性好、固定可靠、安全性等优点,能够降低意外拔管率及皮肤发红、瘙痒、湿疹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减轻患者引流管牵拉疼痛感,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输液管固定带固定留置鼻胃管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留置鼻胃管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3 M绢丝胶布固定留置鼻胃管,试验组使用输液管固定带固定留置鼻胃管。分析两种固定方法的鼻胃管移位、脱管、局部皮肤受损、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输液管固定带固定法鼻胃管移位、脱管率低,局部皮肤受损轻,患者舒适度好、依从性高。结论:输液管固定带固定留置鼻胃管的方法可有效地固定留置鼻胃管,减少了鼻胃管移位、脱管,对局部皮肤无损伤,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患者更易接受,而且制作方法简单、取材容易、经济环保,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右江医学》2018,(1):45-48
目的了解棉线绳双套结固定胃管或空肠管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留置胃管或空肠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棉线绳双套结固定胃管及空肠管,对照组采用3M胶布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胃管或空肠管非计划脱管、皮肤损伤情况以及患者对固定方法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非计划脱管(3.33%)、皮肤损伤(6.66%)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40.00%),观察组患者对固定方法的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棉线绳双套结固定胃管或空肠管,可明显降低非计划脱管及皮肤损伤,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李远芬 《中国医疗前沿》2013,(1):98+66-98,66
目的探讨改良后胃管固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需要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采用新方法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对比分析两组留置胃管的脱管率、重新固定率及胶布过敏率。结果观察组在留置胃管的脱管率、重新固定率及胶布过敏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后胃管固定方法能有效减少留置胃管的脱出率、重新固定率及胶布过敏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增加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一次性纸胶布和弹力胶布进行鼻胃管固定的临床应用效果,选择最佳固定鼻胃管的工具.方法 将87例留置鼻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应用医用弹力胶布固定鼻胃管,对照组采用一次性纸胶布固定鼻胃管,固定前均给予75%乙醇局部皮肤清洁.观察两组鼻胃管滑脱发生情况以及更换胶布的频率.结果 观察组没有发生鼻胃管滑脱,对照组鼻胃管滑脱率为2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明显降低了更换胶布的频率(P<0.05).结论 在神经科疾病患者中鼻胃管固定采用医用弹力胶布能明显减少鼻胃管滑脱的发生,避免患者频繁置管的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同时减少护士更换胶布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医用弹力胶布是固定鼻胃管的最佳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最佳的硬膜外镇痛泵导管固定流程,降低导管滑脱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将术后留置硬膜外镇痛泵的236名患者按住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120例)和观察组(116例),对照组使用无纺布胶布固定,观察组使用3M公司生产的10×11.5 cm HP透明半透膜敷料和无纺布胶布固定,硬膜外导管与镇痛泵接头旋紧再用留置针敷贴固定于患者肩部,观察两组患者硬膜外导管滑脱情况及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硬膜外镇痛泵导管滑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镇痛效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再造后的硬膜外镇痛泵导管固定流程可显著降低硬膜外镇痛泵导管滑脱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冯正秀 《基层医学论坛》2016,(24):3410-3411
目的:观察3M 自粘弹力绷带固定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n=150)和对照组(n=150)。试验组患者穿刺成功后先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针眼,再采用3M 自粘弹力绷带固定留置针;对照组患者穿刺成功后只选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不使用3M 自粘弹力绷带。对比2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脱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远远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较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M 自粘弹力绷带应用于静脉留置针固定,可有效延长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3M免缝胶带固定方法在PICC导管维护和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将140例PICC代管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使用3M免缝胶带固定方法、一组采用常规固定方法,比较两组PICC导管临床脱管、患者舒适度、局部皮肤反应情况.结果 使用3M免缝胶带固定的患者临床脱管率明显低于常规固定,且患者代管舒适度和局部皮肤反应都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临床PICC日常维护中使用3M免缝胶带固定将大大降低代管期间的脱管率,有效改善患者对PICC导管的依存性,从而提高患者PICC导管的临床代管时间,顺利完成全程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2.
廖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3,(31):4101-410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鼻胃管固定方法。方法将颅脑损伤昏迷需留置胃管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松紧带固定;试验组采用医用透明敷料固定,近耳部用棉线做一个耳挂。观察2组胃管脱落,鼻部、耳廓压疮情况。结果2组胃管脱落率无显著差异(P〉O.05),试验组鼻部、耳廓出现皮肤压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医用透明敷料固定胃管安全有效,可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李见好  欧丽梅  王桥安 《吉林医学》2014,(35):7933-7935
目的:探讨肾造瘘管两种固定方法应用效果。方法:将580例留置肾造瘘管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床边挂钩加别针固定法、3M胶布加钥匙扣固定法,比较两组患者意外脱管、针刺伤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肾造瘘管脱出率为9.3%,对照组肾造瘘管脱出率为1.8%,对照组脱出率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针刺伤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10.3%,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71.7%,对照组患者满意率显著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推广高弹力3M胶布加钥匙扣固定肾造瘘管的方法,可降低肾造瘘管脱落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利多卡因注射液在气管插管昏迷患者胃管置入中的应用,以提高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将120例气管插管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插胃管法即单纯石蜡油润滑胃管前端后插入胃管;试验组采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2~3 mL滴鼻后5 min,再用石蜡油润滑胃管前端后插入胃管。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插管一次成功率分别为60%及93%,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插管前后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2组患者插胃管前平均血压、心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插胃管后平均血压、心率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利多卡因滴鼻下插胃管可减轻插胃管引起的血压升高及心率增快,提高一次性成功率,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寻早产儿鼻胃管稳固的固定法。方法选108例患儿采用蝶形胶布在鼻头进行胃管固定(实验组),102例患儿采用传统方法上唇部位胶布固定(对照组)。结果将两组不同的固定法从胃管留置时间、胶布被污染及非计划性拔管三方面进行比较,实验组较对照组胃管固定时间延长,受污染比例明显降低,非计划拔管比例减少。结论在早产儿护理中采用鼻胃管蝶形固定的方法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两种鼻饲胃管固定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鼻饲患者按置管日期分为观察组(单日)和对照组(双日),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1次性输液延长管固定胃管;对照组采用布质胶布固定胃管,观察分析两组胃管移位、胃管脱落、皮肤异常及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胃管移位、胃管脱落、皮肤异常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次性输液延长管固定胃管优于布质胶布固定。  相似文献   

17.
陈玉娟  曾运凤  张丽娟 《中外医疗》2013,32(19):83-83,85
目的探讨止血贴在留置胃管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留置胃管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止血贴固定方法。观察两组留置胃管后不同固定方法在患者舒适度、胃管移位情况、胶布脱落机率的比较。结果两组固定方法中观察组患者在舒适度、胃管移位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胶布脱落百分比的指标比较更好。结论止血贴固定方法在留置胃管护理中取材方便,操作简便,便于长期护理,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的腹腔引流管固定方法在肝胆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92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46例患者在腹腔引流管固定时采用导管固定装置进行固定,观察组46例患者采用3M弹力胶布高举平台进行固定。对两组患者的腹腔引流管脱出及胶布过敏情况进行激励,同时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引流管脱出率、胶布过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在腹腔引流时采用3M弹力胶布高举平台固定法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引流管脱出率及胶布过敏率,并且对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十分有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应用白扁带系双套结与传统使用胶布固定胃管的效果对比.方法 将113例胃管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2例,采用常用的胶布粘贴固定胃管;观察组61例采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胃管.比较2组的胃管脱落、移位率和皮肤刺激发生率.结果 在留置胃管1天内,观察组的导管脱落率、移位率、皮肤刺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胃管的方法比胶布粘贴固定胃管的方法优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3M液体敷料对使用电极片婴幼儿局部皮肤保护作用。方法:将140例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婴幼儿使用3M液体敷料喷洒于粘贴电极片处皮肤,对照组常规清洁皮肤后直接粘贴电极片,两组都由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定时观察并记录局部皮肤情况。结果: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3M液体敷料对使用电极片的婴幼儿皮肤保护作用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