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紫铆因抑制脂多糖(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活化建立体外神经炎症细胞模型.MTT法检测紫铆因对BV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内核因子-κB(NF-κB) p65和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内NF-κcB p65的核转录活性变化.结果 紫铆因干预BV2细胞24 h后,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紫铆因能显著下调LPS诱导BV2细胞活化后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紫铆因能明显降低LPS诱导BV2细胞活化后,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并且能有效抑制NF-κB p65的核转录活性,阻止其向核内转移.结论 紫铆因可以抑制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降低BV2小胶质细胞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元(diosgenin)对脂多糖(LPS)诱导下BV2小胶质细胞极化状态的影响。方法将BV2细胞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分为对照组,LPS组,LPS+薯蓣皂苷元组。使用MTT法检测BV2细胞的增殖能力,使用ELISA法检测BV2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使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BV2细胞IL-10,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以及精氨酸酶(Arg-1)mRNA水平。结果使用不同浓度的薯蓣皂苷元处理BV2细胞后,各浓度的薯蓣皂苷元对BV2细胞的增殖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加入LPS刺激后,发现25μg/ml薯蓣皂苷元为最适浓度,且其最佳作用时间点为24 h(P0.05);薯蓣皂苷元可以抑制在LPS诱导下BV2细胞TNF-α水平以及i NOS表达,同时提高IL-10水平以及Arg-1表达(P0.05)。结论薯蓣皂苷元可以通过抑制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以及促进M2型小胶质细胞极化进而发挥抗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黄芩苷(baicalin)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人单核细胞THP-1的炎症反应的作用。 方法 利用LPS建立人单核细胞THP-1的炎症模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F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IL-8、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相对表达,确定最优的LPS刺激浓度。乳酸脱氢酶检测试剂盒检测黄芩苷的细胞毒性,优选其最佳使用浓度范围。对LPS诱导的人单核细胞THP-1炎症模型予以不同浓度的黄芩苷预处理,利用RT-qPCR法检测黄芩苷对LPS诱导的人单核细胞THP-1的IL-1β、IL-6、IL-8、GM-CSF和TNF-α的表达升高的影响。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1 μg/mL的LPS处理人单核细胞THP-1 24 h后均可显著引起IL-1β、IL-6、IL-8、GM-CSF和TNF-α的表达升高(P<0.05),黄芩苷在浓度为10、30、100 μmol/L时处理人单核细胞THP-1 24 h和48 h,无明显细胞毒性。30 μmol/L和100 μmol/L的黄芩苷可降低LPS诱导的人单核细胞THP-1的IL-1β、IL-6、IL-8、GM-CSF和TNF-α的表达升高。 结论 黄芩苷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人单核细胞THP-1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硝柳胺对脂多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炎症作用的影响。方法:建立脂多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系BV2炎症反应模型;采用Griess法检测细胞上清中NO释放量,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促炎症因子iNOS、COX-2、TNF-α和IL-6的表达量。分析氯硝柳胺对小胶质细胞炎症的影响。结果:氯硝柳胺能够显著抑制LPS激活的BV2细胞中NO释放量;q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细胞组相比,LPS组BV2中促炎因子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氯硝柳胺显著降低LPS诱导的BV2细胞中促炎因子表达。结论:氯硝柳胺对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脂多糖(LPS)刺激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IL-10、TNF-α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巨噬细胞,分PBS、BMSCs、Macrophage、Macrophage+ BMSC、BMSCs+ LPS、Macrophage+ LPS、Macrophage+BMSCs+LPS 7组进行细胞共培养实验.收集不同时间点培养基上清液,ELISA检测其炎症因子IL-10、TNF-α的含量.结果 B(BMSCs)组与E(BMSCs+LPS)组相比,IL-10与TNF-α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F(Macrophage+LPS)组IL-10、TNF-α的含量均高于C组(Macrophage);G(Macrophage+BMSCs+LPS)组与F(Macrophage+LPS)组相比,TNF-α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结论 BMSCs可以减轻LPS对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刺激作用,减轻炎症反应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对脂多糖(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设计shRNA质粒转染BV2小胶质细胞敲减NLRP3表达,应用q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挑选转染效率最高序列。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系中NLRP3表达情况;光镜下观察NLRP3-shRNA(shNLRP3)转染对细胞系形态学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炎症因子IL-18、IL-1β、TNF-α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活化标志蛋白iNOS、Arg-1、Iba1表达。结果 NLRP3在LPS诱导的BV2细胞中高表达。NLRP3-mus-727组mRNA表达最低,沉默效果最好,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细胞转染成功。光镜观察显示转染shNLRP3的BV2细胞系在LPS刺激后呈圆形、短梭形,与空白对照组静息态细胞相似。ELISA检测到转染shNLRP3的BV2细胞系在LPS刺激后促炎性介质IL-18、IL-1β、TNF-α和NO含量较阴性对照组(转染NC shRNA后给予LPS刺激)下降(均P<0.05);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到转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视网膜单独培养Müller细胞和Müller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共培养2种体系中的炎症反应,阐明Müller细胞与小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培养Müller细胞QMMuC-1和小胶质细胞BV2,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2种细胞形态表现。实验分为单独培养对照组[QMMuC-1细胞单独培养,采用磷酸盐(PBS)缓冲液处理]、共培养对照组(QMMuC-1细胞和BV2细胞共培养,细胞比例1∶1,采用PBS缓冲液处理)、单独培养实验组(QMMuC-1细胞单独培养,采用10 mg·L-1 LPS处理)和共培养实验组(QMMuC-1细胞和BV2细胞共培养,采用10 mg·L-1 LPS处理)。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各组QMMuC-1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mRNA表达水平。结果:QMMuC-1细胞中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GFAP阳性,BV2细胞中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 (Iba...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s)减轻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所致的炎症损伤的具体机制.方法 ①将20只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CH Tregs治疗组、ICH对照组和假手术Tregs治疗组、假手术对照组,每组5只,采用自体血建立小鼠ICH模型,尾静脉注射Tregs,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d后检测各组小鼠神经功能障碍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血肿体积变化,ELISA检测血肿周围组织中IL-6、TNF-α、IL-10、TGF-β表达改变,PCR检测血肿周围组织CCL3、iNOS、Arg1、Ym1表达改变,组织免疫荧光双染CD16/32和CD206.②构建BV2/Tregs transwell共培养体系,用LPS/IL4激活BV2细胞,共培养72 h后ELISA检测IL-6、TNF-α、IL-10、TGF-β表达改变,PCR检测CCL3、iNOS、Arg1、Ym1表达改变.IL-10抗体中和IL-I0,Western blot检测STAT3、磷酸化STAT3、TGF-β表达,PCR检测Arg1、Ym1表达.结果 在动物实验中,Tregs治疗后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含水量、血肿体积均减少(P<0.05),IL-6、TNF-α、CCL3、iNOS表达减少(P<0.05),IL-10、TGF-β、Arg1、Ym1表达增加(P<0.05),血肿周围组织M2型小胶质细胞占总小胶质细胞百分比增高(P<0.05).在细胞实验中,Tregs共培养组IL-6、TNF-α、CCL3、iNOS表达减少(P<0.05),IL-10、TGF-β、Arg1、Ym1表达增加(P<0.05),pSTAT3表达增加(P<0.05).IL-10被中和后,与Tregs共培养组比较,pSTAT3蛋白、TGF-β蛋白表达量及Arg1、Ym1 mRNA表达量减少(P<0.05).结论 Tregs可能通过IL-10/STAT3信号通路诱导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向M2型极化,从而减轻ICH所致的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对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四组:组一:小胶质细胞(BV-2)生长于DMEM(High Glucose)培养液中;组二:BV-2细胞生长于加入脂多糖(LPS)的上述培养液中;组三:BV-2细胞、BMMSCs共培养于加入LPS的上述培养液中;组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生长于加入LPS的上述培养液中。观察BV-2细胞的生长状态、电镜超微结构变化及其分泌的炎症因子TNF-α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光镜下BV-2细胞密度依次为:组一>组三>组二,组四中BMMSCs生长状态良好;电镜下可见组二BV-2细胞内出现大量肿胀及空泡化的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少见生长活跃多核仁细胞,同时可见大量崩解细胞,组三细胞状态明显好于组二;BV-2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TNF-α表达量依次为组二>组三>组一>组四。结论 BM-MSCs抑制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进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冯社军  王慧娟  李军涛  武艳强 《西部医学》2014,26(11):1423-1425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能否通过抑制NF-κB活化下调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TNF-α的表达.方法 将BV2细胞分为3组即对照组(Control组)、LPS组和瑞舒伐他汀+LPS(Ros+ LPS组).在干预24小时后使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对BV2细胞TNF-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使用western blot法对细胞NF-κB p65磷酸化水平(Phospho-NF-κB p65/NF-κB p65比值)进行分析.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较,在LPS干预24小时后BV2细胞TNF-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phospho-NF-κB p65/NF-κB p65比值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LPS组较Ros+ LPS组TNF-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的升高以及Phospho-NF-κB p65/NF-κB p65比值的增加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下调了小胶质BV2细胞TNF-α的合成和释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三甲散含药脑脊液对脂多糖(LPS)所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BV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10.0%、5.0%、2.5%改良三甲散组,石杉碱甲组。细胞培养贴壁后,改良三甲散各组及石杉碱甲组分别加入10.0%、5.0%、2.5%、10.0%含药脑脊液,37℃孵育2 h后除空白对照组均加入LPS(终浓度为1 mg/L),继续孵育24 h后收集培养上清,提取蛋白样品。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培养上清中NO、i NOS、IL-1β、TNF-α的含量明显升高,p-JNK表达上调;10%、5%改良三甲散组培养上清中NO、i NOS、IL-1β、TNF-α的含量明显下降,p-JNK表达下调。结论改良三甲散含药脑脊液对LPS所致的BV2小胶质细胞的炎性反应具有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JNK的表达、减少炎性介质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青蒿素(artemisinin,ART)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介质释放的影响,研究青蒿素对帕金森病等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ART对BV2小胶质细胞的作用浓度。使用一定浓度的ART来处理经过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定量PCR技术和ELISA检测ART对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蛋白(P65)、人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NF-kappa-B inhibitor alpha,IKBα)的表达水平,以及ART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基因表达的影响。 结果 当ART的剂量为0.1~10 μmol/L时,BV2细胞的活性无明显变化,因此选择浓度为1 μmol/L的ART用于进一步的实验。定量PCR结果表明,ART预处理组中促炎因子IL-1β、TNF-α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ART预处理组NF-κB、IKBα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炎症诱导酶iNOS、COX-2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结论 ART可调节LPS活化的BV2小胶质细胞中炎性因子及炎症诱导酶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激活 Toll 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分泌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IL-1Ra)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法从脐带华通胶组织中分离培养 UC-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UC-MSCs表面标志物 CD14、CD34、CD29和 CD105的表达;TLR4配体 LPS 以不同剂量和时间刺激 UC-MSCs,采用 qPCR 法和 ELISA 法检测 IL-1Ra 的 mRNA 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原代组织培养7~10 d,组织周边有贴壁细胞爬出,呈长梭形;UC-MSCs 表面标志物 CD29和 CD105呈阳性表达,而 CD14和 CD34呈阴性表达;LPS 刺激 UC-MSCs 后,IL-1Ra 在基因及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呈剂量与时间依赖性。结论LPS 刺激 UC-MSCs 可上调 IL-1Ra 的分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大麻素1型受体拮抗剂SR141716A(SR1)对BV2小胶质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使用致炎因子干扰素-γ(IFN-γ)刺激激活BV2小胶质细胞,建立模拟EAE炎性环境的细胞模型,比较静息态BV2细胞组、激活态BV2细胞组和SR1干预组CB1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浓度,Griess试剂法检测一氧化氮(NO)浓度,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结果 激活态的BV2小胶质细胞CB1R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高于静息态BV2细胞组(P<0.05);大麻素1型受体拮抗剂SR1可降低激活态的BV2细胞CB1R mRNA和蛋白的表达(P <0.05);SR1可显著上调IFN-γ、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增加BV2小胶质细胞NO的释放(P<0.05),而显著下调IL-4、IL-17和MCP-1的浓度,对IL-10、IL-1β和CX3CL1无调节作用.SR1对IFN-γ活化的BV2小胶质细胞增殖无影响(P>0.05).结论 CB1R参与了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CB1R在调节细胞因子网络平衡和NO分泌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脂多糖刺激N9小胶质细胞释放炎性因子的时间和剂量效应。方法不同剂量脂多糖刺激N9小胶质细胞,在不同时间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培养基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培养基中一氧化氮(NO)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质和细胞核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水平。结果刺激6、12 h后,各脂多糖组培养基中IL-1β和NO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24 h后1 000、10 000μg.L-1脂多糖组培养基中的IL-1β和NO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刺激30 min后,各脂多糖组培养基中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6、24 h后,各脂多糖组培养基中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1 000μg.L-1脂多糖组TNF-α水平最高。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各脂多糖组细胞质和细胞核内NF-κB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其中1 000μg.L-1脂多糖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NF-κB蛋白水平最高。结论 1 000μg.L-1脂多糖是激活N9小胶质细胞诱发其炎症反应的最佳剂量,脂多糖作用6 h主要促进TNF-α的释放,作用24 h后则IL-1β和NO的释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CD200R1对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内吞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LPS激活小胶质细胞并通过荧光微球内吞实验观察小胶质细胞内吞水平的变化以及通过RT-qPCR检测CD200R1mRNA水平的表达,并在BV2-SH-SY5Y共培养模型中同样通过荧光微球内吞实验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菌内毒素(LPS)对人工关节磨损钛微粒诱导巨噬细胞释放破骨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前列腺素(PGE2)的作用。方法:巨噬细胞分别与清洁钛微粒、LPS结合钛微粒、LPS联合培养,相应分为4组:清洁钛微粒组,LPS结合钛微粒组,LPS组及对照组。各组在1,2,3,4,6,8,10,12,16,20,24h时点分别取细胞培养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技术检测TNF-α、IL-1、IL-6、PGE2含量。结果:LPS组和LPS结合钛微粒组巨噬细胞在各相应时点较对照组和清洁钛微粒组分泌TNF-α、IL-1、IL-6和PGE2显著增高(P<0.01)。LPS组1-4h内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IL-6和PGE2迅速增加,并在随后24h维持在较高水平。LPS结合钛微粒组巨噬细胞释放TNF-α、IL-1、IL-6和PGE2缓慢逐步增高。LPS组和LPS结合钛微粒组巨噬细胞分泌TNF-α量比清洁钛微粒组高约一个数量级。LPS组巨噬细胞分泌TNF-α较LPS结合钛微粒组高1-3倍。清洁钛颗粒组较对照组IL-1、IL-6和PGE2分泌量无差异。结论:LPS具有强大的诱导巨噬细胞分泌破骨性细胞因子的作用。钛微粒与LPS结合后,延缓了LPS对巨噬细胞的刺激。LPS与清洁磨损钛微粒在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溶骨中可能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