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Omega滚动信封瓣联合浓缩生长因子技术应用于上颌单颗前牙种植二期手术的红色美学效果。方法:以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进行上颌单颗前牙种植二期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于二期手术中应用Omega滚动信封瓣技术,观察组于二期手术中应用Omega滚动信封瓣联合浓缩生长因子技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唇侧牙龈厚度、牙龈组织红色美学评分、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结果:术前两组唇侧牙龈厚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戴永久冠前,两组唇侧牙龈厚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唇侧牙龈厚度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近中龈乳头、远中龈乳头、唇龈缘弧形、唇龈缘高度、牙龈颜色、牙龈质地、唇侧牙槽突轮廓等牙龈组织红色美学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永久冠前,两组近中龈乳头、远中龈乳头、唇龈缘弧形、唇龈缘高度、牙龈颜色、牙龈质地、唇侧牙槽突轮廓等牙龈组织红色美学指标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常规直丝弓矫治、低摩擦力矫治及自动漂移三种排齐方式对下前牙牙龈及牙槽嵴高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下前牙拥挤患者53例,常规组22例,低摩擦力组15例,结合自动漂移组12例。在治疗前(T0)及排齐完成(T1)记录临床牙冠长度,拍摄锥束CT测量下切牙唇舌侧及近远中牙槽嵴高度,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下前牙唇倾度及垂直向位置。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数据,Duncan法分析三组样本间各指标均数变化差异。结果结合自动漂移组临床牙冠增长(0.11±0.62)mm,较其他两组变化少(P<0.01)。唇侧牙槽嵴高度三组病例在排齐后均降低(P<0.01),其中常规组降低最多,为(0.70±0.42)mm;结合自动漂移组最少,为(0.29±0.63)mm。舌侧牙槽嵴高度变化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近中及远中牙槽嵴高度常规组排齐后降低(P<0.001),其他两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切牙唇倾度排齐后均增加,常规组增加(2.19±1.35)°,低摩擦力组增加(1.07±0.89)°,结合自动漂移组增加了(0.24±0.72)°,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三种不同排齐方式在排齐阶段对下切牙牙龈及牙槽骨高度的影响程度不同。常规组影响最大,低摩擦力组次之,结合自动漂移组最小。建议对于牙龈退缩及牙槽嵴吸收风险较高的拥挤患者采用轻缓的排齐方式。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已证实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同样可获得成功的骨结合,但即刻种植是否能够减少或预防拔牙窝牙槽嵴的生理性骨吸收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目的:利用锥束CT测量评估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的近期骨组织变化.方法:选取上颌前牙无法保留适合采取即刻种植的患者18例18颗患牙.于种植当天、6个月、1年行锥束CT检查,分别测量距离种植体肩台4,6,8mm处牙槽嵴唇侧骨壁的厚度,以及缺失牙牙槽嵴唇颊侧近、远中骨高度.结果与结论:种植后6个月,牙槽嵴唇颊侧骨板近、远中吸收高度分别为(1.83±0.05) mm和(1.50±0.04) mm,距离种植体肩台4,6,8 mm处牙槽嵴唇侧骨板吸收分别为(1.72±0.30) mm,(1.65±0.26) mm,(1.55±.25) mm;1年后牙槽嵴唇颊侧骨板近、远中吸收高度分别为(0.85±0.04) mm和(0.78±0.05) mm,距离种植体肩台4,6,8 mm处牙槽嵴唇侧水平吸收(0.52±0.20) mm,(0.45±0.16) mm,(0.32±0.15) mm.结果表明即刻种植后唇侧骨壁会发生水平向吸收,但是不影响种植体的骨结合,1年后骨组织吸收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4.
烤瓷冠在成人上前牙牙列不齐中的美容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江 《浙江临床医学》2003,5(12):915-915
成人前牙错位、牙间隙、牙齿唇倾等常影响美观。在治疗上常以正畸治疗为首选 ,由于成人因错过矫治的良好时期 ,矫治时间长 ,去除矫治器后易复发 ,增加了矫治难度 ,故临床上部分患者为了美观 ,要求用烤瓷技术修复前牙牙列不齐问题。本科自1997年起 ,采用金属烤瓷冠修复成人上前牙牙列不齐45例 ,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45例 ,男5例 ,女40例 ;年龄20~50岁。上前牙散在间隙9例 ,个别上前牙唇侧错位8例 ,个别上前牙舌侧错位7例 ,上前牙牙列拥挤8例 ,上前牙唇倾、无明显颌骨前突畸形13例。1.2适应证⑴20岁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美容冠修复成年人前牙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300例(1 460颗牙)前牙错牙合畸形患者中,双牙合前突拥挤者135例,错牙合伴深覆牙合者105例,开牙合(开唇露齿)39例,反牙合(地包天)21例。对上、下牙唇向前突者需内收改向;前牙舌腭侧内倾者需向唇侧外展;牙列拥挤者需近远中减径;伴深覆牙合、开牙合或反牙合者要压低下前牙或后牙的高度,调整牙弓弧度,排齐牙齿,纠正咬合关系。结果 300例患者随访6个月~2年,满意270例(90.0%),基本满意24例(8.0%),不满意6例(2.0%)。结论美容冠修复成年人前牙错牙合畸形有较好的疗效,是成年人治疗前牙错牙合畸形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本院从1992年起,采用塑料双翼固位体粘接桥修复前牙缺失,较好地恢复了牙列外形和功能,现作一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文治疗缺失牙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14~66岁;J缺失12例,1缺失10例,2缺失6例,1缺失6例,1缺失4例,2缺失2例。2适应证单个前牙缺失,或2个前牙缺失而牙间隙较小者。缺隙两侧基牙无明显倾斜、移位,无松动。修复上前牙时,应无咬合过紧,两基牙的跨侧与下前牙唇侧或切缘之间应有一定间隙,或经适当调磨能形成一定间隙者。牙周组织正常。拔牙后2~3个月左右,牙槽峙恢复正常者。3方法与步骤3.1牙体预备将基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松软牙槽嵴无牙颌的全口义齿修复要点。方法:选择松软牙槽嵴无牙颌患者11例,修复前询问患者义齿使用习惯,检查口腔及旧义齿情况进行必要的修复前手术,择期重新修复,在修复后6个月,1年,2年后复查,根据病历记录检查患者口腔和义齿情况是否有改变。结果:义齿修复后的2年中,牙槽嵴的松软范围没有明显扩大,义齿使用效果良好。结论:伴有松软牙槽嵴的无牙颌全口义齿修复时。应该注重印模的准确性,前牙与牙槽嵴顶的位置,前牙的覆合与覆盖。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义齿并定期复查,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背景:在牙移动过程中牙槽骨的改建不仅受正畸加力方式和唇舌肌平衡的影响,同时还受到牙槽骨形态的限制。目的:对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切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选取60例年龄在11-16岁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分为3组:1高角组:前颅底-下颌平面角>40°,眶耳平面-下颌平面角>32°。2低角组:前颅底-下颌平面角<29°,眶耳平面-下颌平面角<22°。3均角组:前颅底-下颌平面角≥29°,≤40,眶耳平面-下颌平面角≥22°,≤32°。每组各20例,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测量上下前牙区牙槽骨厚度和高度的相应指标,利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1根尖牙槽骨厚度:UBP值(U平面相较于上前牙唇侧骨皮质于一点,此点与根尖点距离)、LBP值(L平面相较于下前牙唇侧骨皮质于一点,此点与根尖点距离)及根尖区牙槽骨总厚度3组之间差异、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ULP值(U平面相较于上前牙腭侧骨皮质于一点,此点与根尖点距离)、LLP值(L平面相较于下前牙舌侧骨皮质于一点,此点与根尖点距离)在高角组与低角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牙槽骨高度:UBH值(上前牙唇侧牙槽嵴顶到U平面垂直距离,为唇侧牙槽骨高度)、ULH值(上前牙腭侧牙槽嵴顶到U平面垂直距离,为腭侧牙槽骨高度)、LBH值(下前牙唇侧牙槽嵴顶到L平面垂直距离,为唇侧牙槽骨高度)、LLH值(下前牙唇侧牙槽嵴顶到L平面垂直距离,为舌侧牙槽骨高度)在3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高角型患者唇侧切牙区牙槽骨厚度较薄,提示在内收过程要防止骨开窗、骨开裂的发生,低角型患者唇侧牙槽骨较厚,前牙内收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9.
腭裂伴齿槽突裂同期植骨修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槽突裂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球状突与上颌突融合障碍所致,常与完全性唇腭裂相伴发。在唇、腭裂序列治疗中,术后遗留的牙槽突裂畸形会导致口鼻瘘,影响发育及口腔卫生。息侧乳牙或恒牙滞留,阻葫或错位萌出,影响咀嚼功能和面形。息侧牙槽嵴因缺损使鼻翼基底部失去骨性支持而出现塌陷畸形。可见早期修复牙槽突裂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0.
电烙术在牙龈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牙龈瘤 (epulis)好发于前牙或双尖牙的牙龈乳头部 ,较大的牙龈瘤会遮盖部分牙齿和牙槽突 ,表面易被对牙合牙咬伤而发生破溃 ,继发感染 ;随着牙龈瘤的生长 ,牙槽突可被破坏 ,导致牙松动、移位。龈瘤既有损健康又影响美观 ,切除时为预防其术后复发 ,一般应将肿瘤所波及的牙同时拔除 [1 ]。这样 ,势必影响美观和功能。作者应用电离子切除之 ,一般可避免拔除患牙。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6~ 2 0 0 2年间治疗牙龈瘤患者 5 8例 ,男 16例 ,女 4 2例 ,年龄 15~ 4 7岁。上前牙唇侧 7例 ,腭侧 1例 ,双尖牙颊侧 2 1例 ,腭侧 3例 ,下前牙唇侧 7…  相似文献   

11.
上颌前牙唇向倾斜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牙列错牙合畸形。上前牙唇倾可由遗传、不良习惯,牙周病变、错牙△牙等原因造成,患者表现为上前牙前突,嘴唇不易闭合呈“开唇露齿”状,这种现象不仅有碍于患者的准确发音,更有损于患者的容貌及形象。笔者近年在临床上采用患牙改向美容烤瓷修复的方法,曾为无条件作正畸治疗的36位成年人上前牙唇向倾斜患者进行修复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从前牙唇侧根面修补陈旧性根管穿孔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38颗前牙陈旧性根管穿孔经唇侧根面采用DMG光固化氢氧化钙进行修补,定期回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1.5a,成功34颗,失败4颗。结论:前牙唇侧陈旧性根管穿孔采用DMG光固化氢氧化钙进行根面修补,对患牙保存短期临床疗效好,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种早期矫治替牙期前牙反He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方法:选择替牙期前牙前牙反He患者35例,采用上颌活动矫治器加联冠斜导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硬组织变化进行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35例患者反He均得以矫正。结论:上颌活动矫治器加联冠斜导是治疗替牙期前牙反He的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田军  柳忠豪  王香爱 《华西医学》2007,22(3):486-487
目的:探讨反向Twinblock矫治器矫正替牙期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的硬组织改变。方法:采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正替牙期功能性安氏Ⅲ错8例,对矫正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矫正后前牙覆盖平均增加6.66mm,∠ANB平均增加2.68°,PNS-A′长度平均增加1.63mm;下颌升支长度平均增加5.16mm,∠NSAr增大0.98°;上中切牙唇倾度加大,位置前移;但下颌体长度的改变、下颌平面角改变及后前面高比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反向Twinblock矫治器可使上切牙唇倾、位置前移;在治疗期间能促进上颌骨的发育,抑制下颌体的发育,促进下颌升支的增高;反向Twinblock矫治器的对上下颌骨的长期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胡杨  马莹  何惠宇 《中国临床康复》2011,(20):3653-3656
背景:建立合适的牙槽嵴缺损动物模型可为开展剩余牙槽嵴的保存、修复研究奠定基础。目的:建立兔下颌骨前牙区剩余牙槽嵴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全麻下完整拔除18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下颌中切牙建立兔下颌骨前牙区剩余牙槽嵴模型。术后4,8,12周,处死白兔,游标卡尺测量兔下颌剩余牙槽嵴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拔牙窝的愈合程度,X射线摄片观察兔下颌拔牙创内骨小梁改建情况。结果与结论: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牙槽嵴长度、宽度和高度均逐渐降低;拔牙窝内有成骨细胞散在分布,新生骨小梁和血管网逐渐形成,牙槽窝持续沉积新生骨组织,与周围牙槽骨界限不清,骨改建生成,拔牙创愈合。苏木精-伊红染色及X射线片均证实兔前牙区剩余牙槽嵴模型建立成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复合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coralline hydroxyapatite,CHA)对上颌前牙拔牙位点保存的修复效果。方法 Beagle犬6只,随机分成三组,拔除上颌左右第二切牙后,A组植入PRF+CHA,B组植入CHA,C组为空白对照,4周、12周分别处死3只犬,取上颌前牙区牙槽骨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形态学测量,组织学观察,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测量骨密度来评价拔牙窝的愈合情况。结果游标卡尺测量:统计学分析所有时间点上三组唇舌侧牙槽嵴宽度差值存在差异,且A组差值最小(P<0.05);大体观察:4周与12周时拔牙窝唇侧骨吸收程度A组<B组<C组,12周A组牙槽嵴丰满度优于B组和C组;CT值显示不同愈合时期A组拔牙创CT差值均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A组拔牙窝内新生骨组织数量质量均好于B组和C组,12周A组新生骨排列较B组、C组规则,成骨情况明显优于B组、C组。结论 PRF+CHA应用于上颌前牙位点保存中可以减缓牙槽嵴吸收,促进组织修复,达到拔牙位点保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下颌后牙区牙槽嵴增高术提供定量指标。方法:对89具成人离体下颌骨后牙区不同部位高度进行了测量。结果:颏孔上缘至牙槽嵴顶高度,有牙侧(13.95&;#177;2.45)mm,无牙侧(8.77&;#177;275)mm,平均值相差5.18mm;颏孔区下颌体高度,有牙侧(31.65&;#177;3.09)mm,无牙侧(24.67&;#177;3.88)mm,平均值相差6.98mm;下颌后牙区下颌体高度,有牙侧(29.15&;#177;2.91)mm.无牙侧(23.03&;#177;4.11)mm,平均值相差6.12mm。结论:选择颏孔和额孔后1.0cm分别作为双尖牙区、磨牙区下颌骨高度测量的标志点,方法简单,位置较恒定。下颌后牙区颌骨垂直吸收5~7mm,可供该区牙槽嵴增高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汝江 《天津护理》2011,19(1):24-25
研究表明牙齿拔除后6个月内牙槽嵴颊舌向约有3~4mm生理性骨量丧失,其中上颌前牙区尤为明显。此外,炎症、外伤及肿瘤切除等因素会进一步加重牙槽嵴骨量的丧失。Branemark根据牙种植体的结构以及种植体骨结合理论及临床经验提出,种植区域牙槽嵴的高度应大于10 mm,  相似文献   

19.
背景:探索最佳的既能有效地压低前牙,又不造成牙齿损伤的加载力值尤为重要。目的:模拟在上颌侧切牙和尖牙间使用种植支抗对上颌前牙施加压入力时的受力状况,探讨临床上最佳的加载力值及施力方向。方法:建立上颌前牙段牙齿-牙周膜-矫治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上前牙在不同压低力值及施力方向时牙体、牙周膜及牙槽骨初始应力的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同时压低6个上前牙的最佳力值范围在0.5~1.0 N。应力峰值集中区域位于侧切牙的远中颈缘;当施力方向为腭向20°时,牙周膜应力分布相对均匀。即在侧切牙和尖牙间唇侧使用种植钉时,加载0.5~1.0 N力的同时配合适当的远中方向牵引力,可对均角型患者达到将上颌前牙整体真性压入的效果,是一种最佳的矫治力系统。  相似文献   

20.
吕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8):1268-1268
1 病例报告女 ,2 0岁。因无明显诱因颏部肿痛不适 1周 ,于外院行消炎、外敷治疗无效而就诊。查体颏部明显肿胀 ,颏正中及一瘘口 ,探深约 1cm,下前牙无缺失 ,无叩痛 ,无松动 ,下前庭沟略变浅。于颏部瘘口处插入光滑针 ,行下前牙牙片检查。牙片示 :31、41根尖暗影 ,直径约 1cm,根尖暗影区可见光滑针影像。经 31、41根管治疗 ,根尖病灶刮除 ,瘘管搔刮上药治愈。2 讨论本例根尖病灶刮除术中及 31根尖紧贴唇侧牙槽骨骨皮质 ,故根尖炎性病变直接穿破唇侧牙槽骨骨皮质 ,而波及颏部软组织 ,未出现牙部不适症状。在未仔细检查的情况下 ,极易误诊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