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Ras p21蛋白活化子1(Ras p21 protein activator 1,RASA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状况及可能作用。方法: 以qRT-PCR检测胰腺癌细胞(Capan-2、CFPAC-1、BxPC-3)和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6C7)中RASA1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以Western blotting检测上述细胞之间RASA1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以免疫组化检测RASA1蛋白在胰腺癌及胰腺良性病变(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中的表达差异,并观察其表达水平与胰腺癌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联系。结果: 各胰腺癌细胞株中RASA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胰腺导管上皮细胞(P<0.05)。肿瘤组织RASA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良性病变组织(P<0.05);侵犯周边器官的肿瘤组织中RASA1表达显著低于局限于胰腺内的组织(P<0.05);Ⅰ期胰腺癌组织RASA1的表达则显著高于Ⅱ、Ⅲ期的癌组织(P<0.05);但RASA1表达与胰腺癌的远处转移关系尚不明确。结论: RASA1作为抑癌蛋白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死亡受体5(death receptor 5,DR5)蛋白及mRNA在胰腺导管腺癌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R5在117例胰腺导管腺癌石蜡包埋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对DR5蛋白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系统性分析。同时利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法各检测20例配对的新鲜冻存的胰腺导管腺癌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DR5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R5主要表达于癌旁组织细胞的细胞膜中,DR5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1. 02%(48/117),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4. 36%(87/117),两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 DR5表达与分化程度(P 0. 05)、TNM分期(P 0. 05)、神经浸润(P 0. 001)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P 0. 05)均有明显相关性。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癌旁正常组织中DR5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均远高于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结论 DR5蛋白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分化程度、TNM分期、神经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均相关,对其进行检测可用于评估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微循环学杂志》2017,(3):11-15
目的:检测分析胰腺癌组织和胰腺癌细胞株中微小RNA(miRNA)的表达情况及对胰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患者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标本及4种典藏胰腺癌细胞株,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所有样本中miR-101的表达水平;采用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miR-101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和MIA PaCa-2的侵袭能力,同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miR-101的模拟物(mimic)后胰腺癌细胞株MIA PaCa-2的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2(Rhoassociated coiled coil forming protein kinas,ROCK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4种胰腺癌细胞株中miR-101表达量较正常胰腺细胞明显降低(P0.05),胰腺癌组织中miR-101表达量也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转染组miR-101的胰腺癌细胞株PANC-1和MIA PaCa-2的侵袭能力较未转染组明显减弱(P0.05),转染组胰腺癌细胞株MIA PaCa-2中ROCK2蛋白表达也显著低于未转染组(P0.05)。结论:胰腺癌组织和胰腺癌细胞株均低表达miR-101,可能靶向抑制ROCK2蛋白,减弱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4(MCM4)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究MCM4与胰腺导管腺癌的临床预后关系。探讨MCM4作为胰腺导管腺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MCM4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mRNA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生存率间的关系。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胰岛样细胞与天然胰岛细胞进行免疫原性比较,了解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及转分化胰岛样细胞的免疫学特性.方法: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胰岛样细胞和天然胰岛在体外与淋巴细胞共培养,检测淋巴细胞MHCⅠ、MHCⅡ抗原决定簇,IFN-γ和IL-2、IL-4水平.将三组细胞分别植入到大鼠糖尿病模型皮下,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MHCⅠ、MHCⅡ表达、ELISA检测IL-2、IL-4水平和机体对其反应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三组细胞与淋巴细胞共培养,MHCⅠ的表达未见明显差异(P<0.05),MHCⅡ的表达胰岛样细胞(29.5%±3.1%)和天然胰岛细胞(32.6%±3.6%)较胰腺导管上皮细胞(10.8%±0.9%)明显升高(P<0.05).淋巴细胞分泌IL-2水平和Elispot检测分泌IFN-γ的细胞数,胰腺导管上皮细胞较胰岛样细胞和天然胰岛细胞组显著性降低(P<0.01).植入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外周血IL-2水平和淋巴细胞MHCⅡ表达均随着植入时间逐渐升高,胰岛样细胞和天然胰岛细胞组较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组升高明显,IL-4水平在三组细胞无明显差异.病理结果显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组淋巴细胞浸润较胰岛样细胞和天然胰岛细胞组为轻.结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具有低免疫原性,转分化的胰岛样细胞免疫原性近似天然胰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转染磷脂酶Cδ1(PLCD1)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培养HPDE6C7人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和CAPAN-1、PANC-1、ASPC-1及BXPC-3胰腺癌细胞,反转录PCR筛选出低表达PLCD1的胰腺癌细胞;将挑选出的CAPAN-1和BXPC-3胰腺癌细胞转染pc DNA3.1-PLCD1,并设置空载体pc DNA3.1转染组。反转录PCR检测CAPAN-1和BXPC-3细胞PLCD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其PLCD1蛋白水平。CAPAN-1和BXPC-3细胞转染PLCD1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Transwell~(TM)法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筛选出低表达PLCD1的CAPAN-1和BXPC-3细胞,转染pc DNA3.1-PLCD1的CAPAN-1和BXPC-3细胞PLCD1 mRNA和PLCD1蛋白水平明显增加;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受到抑制;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细胞凋亡增加。结论转入PLCD1促进CAPAN-1和BXPC-3胰腺癌细胞凋亡并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同时抑制其增殖、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Kazal 1型(SPINK1)表达与生存时间的关系及其对肺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Real-time PCR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85例肺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SPINK1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利用SPINK1慢病毒表达载体及小干扰RNA(si RNA),处理人肺腺癌细胞系,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情况,ELISA或Real-time PCR检测SPINK1表达水平,细胞计数和集落形成法检测肺腺癌细胞生长情况。结果肺腺癌组织SPINK1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均P0. 0001),SPINK1高表达组患者总生存时间短于低表达组(50. 0个月vs 64. 5个月,P0. 001)。SPINK1过表达组,肺腺癌细胞上清液SPINK1蛋白高表达(P 0. 05),增殖与克隆形成能力均上调(P 0. 05);SPINK1敲减组,肺腺癌细胞SPINK1 mRNA表达下调,增殖能力下调(P0. 05)。结论肺腺癌组织SPINK1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SPINK1促进人肺腺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复制因子C4(RFC4)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究RFC4与胰腺导管腺癌的临床预后关系。探讨RFC4作为胰腺导管腺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RFC4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mRNA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生存率间的关系。回顾性分析76例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检验点激酶1(checkpoint kinase 1,CHK1)和RAD51蛋白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103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CHK1和RAD51蛋白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HK1及RAD51蛋白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胰腺组织(P<0.05)。CHK1及RAD51蛋白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相关(P<0.05);胰腺导管腺癌中CHK1表达与RAD51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CHK1和RAD51蛋白在胰腺导管腺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糖尿病大鼠观察胰腺血管紧张素受体Mas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选48周龄的雄性OLETF大鼠及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同品系LETO大鼠行口服糖耐量试验。氧化酶法测定血糖,ELISA法测定血清胰岛素,血浆生化仪测定血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免疫组化检测Mas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在胰腺的表达。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胰岛细胞,QRT-PCR方法检测胰岛细胞Mas及ACE2的m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测定大鼠胰岛细胞Mas及ACE2的蛋白表达。结果 OLETF大鼠的体重、甘油三脂、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及服糖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较LETO大鼠均显著升高(P<0.05~0.01)。Mas及ACE2在胰腺的内、外分泌腺均有表达。OLETF糖尿病大鼠其胰岛细胞Mas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LETO对照组(P<0.05),两组间ACE2的mRNA及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 糖尿病发生过程中胰腺Mas mRNA及蛋白水平的下降先于ACE2出现。Mas在胰腺的表达可能成为治疗胰腺疾病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im-3、p-STAT3蛋白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生物学行为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88例人胰腺导管腺癌组织和11例非癌组织中Pim-3、p-STAT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在88例胰腺癌组织中Pim-3、p-STAT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1%和75.0%,在非癌胰腺组织内均为阴性表达.Pim-3在肿瘤细胞的胞质内表达,p-STAT3在肿瘤细胞的胞核与胞质内表达,两者的表达与胰腺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位置和病理学分级无关(P>0.05),且其之间成正相关(r=0.416,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胰腺癌组织中Pim-3、p-STAT3表达阳性的患者生存时间缩短.Cox多因素相关分析表明Pim-3和p-STAT3阳性表达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别P=0.003和P=0.015).结论胰腺癌中Pim-3、p-STAT3的阳性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且两者均可作为胰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判断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钙黏蛋白10(PCDH10)在胰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以及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反转录PCR检测PCDH10在CAPAN-1、PANC-1、ASPC-1、BXPC-3胰腺癌细胞以及HPDE6-C7人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的表达情况。将质粒pc DNA3.1-PCDH10与质粒pc DNA3.1-vector通过脂质体转染至BXPC-3人胰腺癌细胞,转染后通过反转录PCR检测BXPC-3细胞中PCDH10 mRNA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其蛋白水平;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膜联蛋白Ⅴ-碘化丙啶双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TM)侵袭和迁移实验、划痕实验检测BXPC-3细胞的侵袭和迁移。结果与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相比较,PCDH10在CAPAN-1、PANC-1、BXPC-3胰腺癌细胞中表达明显下调。反转录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表明,转染pc DNA3.1-PCDH10的BXPC-3实验组细胞PCDH10表达明显高于转染pc DNA3.1-vector的对照组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PCDH10后,BXPC-3细胞的增殖速度明显降低、克隆形成数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明显降低。结论 PCDH10在胰腺癌细胞中表达下调,过表达PCDH10能够明显抑制BXPC-3胰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并且诱导BXPC-3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腺癌(简称胰腺癌)中HER2/neu和拓扑异构酶ⅡαTOP2A)基因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和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26例中国人胰腺导管腺癌及癌旁胰腺组织、10例慢性胰腺炎组织、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TOP2A和HER2/neu蛋白表达及基因状态的变化,分析蛋白表达与基因扩增间的关系,以及TOP2A和HER2/neu基因改变的相关性,并探讨二者与胰腺癌临床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26例胰腺癌组织中免疫组织化学显示TOP2A阳性表达指数从0.5%至70%,12例(46.2%)胰腺癌组织HER2/neu蛋白阳性表达。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TOP2A和HER2/neu基因扩增的胰腺癌各10例(38.5%),其中9例为TOP2A和HER2/neu共同扩增,癌旁胰腺组织、慢性胰腺炎及正常胰腺组织均未检测到TOP2A和HER2/neu蛋白表达及基因扩增。TOP2A和HER2/neu蛋白表达水平与基因扩增无显著相关性(P〉0.05)。TOP2A和HER2/neu基因扩增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胰腺癌中TOP2A和HER2/neu的蛋白表达与基因扩增无相关性;TOP2A和HER2/neu基因的共同扩增可能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TOP2A和HER2/neu基因状态对于胰腺癌的靶向治疗可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梁俏玲  张广超 《解剖学研究》2020,42(3):244-247,257
目的探究细胞色素b5(CYB5A)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胰腺癌细胞株AsPC-1,分别转染SiRNA和质粒对CYB5A进行抑制和过表达,CCK8法检测AsPC-1细胞增殖活性,Western blot与荧光定量PCR(RT-PCR)分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等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结果抑制CYB5A表达可导致AsPC-1细胞caspase-3的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增高(P0.05),PCNA及Bcl-2的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降低(P0.05),并可进一步降低细胞增殖率(P0.05),阻滞AsPC-1细胞于G2/M期(P0.05);诱导CYB5A则可使AsPC-1细胞高表达PCNA与Bcl-2的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P0.05),而低表达caspase-3的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P0.05),并进一步促进AsPC-1细胞增殖(P0.05),降低G2/M期细胞比例(P0.05)。结论 CYB5A可通过调控胰腺癌细胞AsPC-1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降低G2/M期细胞比例,进而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肺腺癌A549细胞株三维培养模型,观察和比较二维和三维不同培养条件下肺腺癌细胞的形态、增殖以及HOXC10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二维和三维培养肺腺癌细胞,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肺腺癌细胞的生长情况,通过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OXC10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二维单层培养的肺腺癌A549细胞贴壁生长,癌细胞呈梭形。三维细胞培养后,肺腺癌细胞聚集成紧密的多肿瘤细胞微球。HOXC10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在A549细胞三维培养显著高于二维培养。结论 HOXC10基因表达在肺腺癌A549细胞三维培养体系显著升高,可能与肿瘤微环境的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iR-34a-3p对胰腺癌细胞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RT-qPCR方法检测miR-34a-3p在人胰腺导管腺癌细胞SW1990和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DE中的表达情况;转染miR-34a-3p mimics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情况;进一步用生物信息学预测miR-34a-3p的下游靶基因,并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然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靶蛋白以及靶蛋白下游调控蛋白的表达。结果 RT-qPCR检测发现miR-34a-3p在SW1990中的表达低于HPDE细胞。miR-34a-3p在SW1990细胞中过表达后,SW1990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侵袭能力降低、E-cadherin表达上调、N-cadherin表达下调。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Western blot证实Smad2是miR-34a-3p的靶蛋白,同时发现其下游蛋白TGF-β表达也显著下调。结论 miR-34-3p在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下调,miR-34-3p能够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对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和对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4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抗胰腺癌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20、60、100μmol/L)处理胰腺癌细胞后,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用Transwell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和迁移能力;ELISA检测MMP-14和COX-2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MTT增殖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划痕实验分别提示,COX-2抑制剂作用后胰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均以浓度梯度形式下降(P0.05);ELISA结果显示,胰腺癌细胞中COX-2和MMP-14的蛋白表达水平相应降低(P0.05),两者表达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873,P0.05)。结论 COX-2抑制剂可能通过抑制COX-2表达下调MMP-14表达,进而以浓度梯度形式减弱胰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起到抗胰腺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腺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exosome)对胰岛β细胞存活率和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外泌体提取试剂盒提取小鼠胰腺癌细胞Pan02和MPC-83上清液外泌体,经磷钨酸染色后于透射电镜下鉴定形态;外泌体经荧光标记后与小鼠胰岛瘤MIN6细胞共孵育48 h,检测外泌体分泌水平和MIN6细胞的摄取水平;MTT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和胰岛素分泌功能;q PCR检测微小RNA-204(miR-204)和Bcl-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和细胞色素C(Cyt-C)的表达。结果:透射电镜结果显示2种胰腺癌细胞均能分泌外泌体,且Pan02细胞分泌更多。荧光标记的外泌体与胰岛β细胞共孵育结果显示,β细胞能够大量摄取胰腺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MTT和GSIS实验结果显示,外泌体处理组的MIN6细胞存活率和高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量显著低于未处理组(P0.01)。q PCR结果显示胰腺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富含miR-204,且外泌体处理后的MIN6细胞内Bcl-2的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外泌体处理的MIN6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Bax、cleaved caspase-3和Cyt-C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胰腺癌细胞能够分泌外泌体,且该外泌体能够被胰岛β细胞摄取。胰腺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以降低β细胞存活率和β细胞胰岛素的分泌功能,其机制可能通过外源性上调β细胞内miR-204的表达,进而抑制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最终激活β细胞内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胰腺癌中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LC)及其受体CCR7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0例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胰腺组织和胰周淋巴结组织中SLC和CCR7的表达情况.结果 SLC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呈低表达状态、在癌旁组织和胰周淋巴结均呈中等表达状态、在正常胰腺组织中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6.7%(5/30)、43.3%(13/30)、46.6%(14/30)和76.7%(23/30).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也证实SIC mRNA表达与SIC蛋白相同.CCR7蛋白在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胰周淋巴结均呈高表达状态、在正常胰腺组织中呈低表达状态,阳性率分别为76.7%(23/30)、66.7%(23/30)、70.0%(/30)和30.0%;同时还发现CCR7蛋白在胰腺静脉平滑肌和淋巴结外脂肪组织也有阳性表达情况.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 也证实CCR7 mRNA表达与CCR7蛋白相同.结论 SLC在胰腺癌进展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双重作用,既发挥抗肿瘤作用,又通过趋化CCR7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促进胰腺癌的淋巴结转移.CCR7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并可能参与胰腺癌的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调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法尼醇X受体(FXR)与胰腺癌患者临床分期及生存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培养8株胰腺癌细胞,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FXR在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临床收集5名正常胰腺组织和50例胰腺癌组织。用免疫组化检测FRX在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根据FXR的不同表达水平分为FXR低和高表达组,并且与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方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研究FXR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FXR在胰腺癌细胞及胰腺癌组织中呈不同程度的高表达,而且与胰腺癌组织病理G分期密切相关(P<0.05);FXR表达水平与病理G分期均与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FXR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FXR低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FXR表达水平与病理G分期密切相关,FXR表达水平和病理G分期均是胰腺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