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的最佳方法,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现场抢救心脏骤停(CA)患者52例,随机采取标准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通气法、气囊-面罩通气法、口对口人工通气法三种复苏方法的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结果气囊-面罩通气组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高于口对口人工通气组和气管插管组。结论在抢救心脏骤停时,气囊-面罩通气法可提供良好的肺通气换气作用,因气管插管而中止胸外心脏按压,对自主循环的恢复弊大利小,口对口人工通气法由于潮气量不同和需要暂停胸外心脏按压,效果不如气囊-面罩通气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院前猝死患者早期复苏的最佳策略。方法回顾分析现场抢救猝死患者10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纯胸外按压复苏组与气囊—面罩通气组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气管插管组(P〈0.05)。结论持续的胸外按压对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至关重要,应尽量减少因试图气管插管等呼吸支持措施而中止心脏体外按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种心肺复苏方式在心脏骤停(CA)的院前急救中的运用对比,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分析从2003年1月~2006年12月现场抢救CA患者32例,随机采取标准CPR气管插管通气法、气囊-面罩通气法、口对口人工通气法三种复苏方法的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结果 气囊-面罩通气组ROSC高于口对口人工通气组和气管插管组.结论 在院前抢救CA时,气囊-面罩通气法可提供良好的肺通气换气作用,因气管插管而中止心脏胸外按压,对自主循环的恢复弊大利小.  相似文献   

4.
复苏初期不同人工通气方式对复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初期不同的人工通气方式对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观察65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在心肺复苏初期采用气管插管、气囊面罩口咽通气管通气两种人工通气方式对复苏效果的影响,并比较其优缺点,分析不同人工通气方式在心肺复苏初期的利弊.结果在心肺复苏初期进行气管插管,有效率为38.7%,存活率为16.1%;气囊面罩口咽通气管通气复苏的有效率为64.7%,存活率为38.2%,明显高于气管插管组,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初期气囊面罩口咽通气管通气是一种理想的可靠的通气方式,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通气量,对循环的复苏如胸外按压影响较小,容易操作,为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提供充足的时间和良好机会,提高复苏的成功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王宁 《中原医刊》2009,(18):27-28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CPR)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0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实施开放气道、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电击除颤,气管插管或气囊面罩吸氧,心肺复苏药物应用等急救措施。比较不同疾病类型、不同复苏时间、是否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异同。结果不同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的病因、不同复苏开始时间、电击除颤的早晚、有无气管插管,其抢救成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围心搏骤停期患者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心肺骤停的早期信号,这将有助于提高复苏成功率。患者的病因、复苏时机、复苏措施均与心肺复苏成功率有较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现场复苏最有效的复苏效果。方法:在标准CPR方法的同时,分气管插管通气组;气囊面罩通气组;单独胸部按压,仅放置口咽通气管畅通气道组。结果:单独胸部按压组与标准CPR(气囊面罩组)的ROSC明显高于标准CPR(气管插管组)(P〈0.05),平均恢复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而单独胸部按压组与标准CPR(气囊面罩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前急救现场复苏在畅通气管的同时,坚持不懈地心脏体外按压才是根本的复苏措施,而气管插管不同程度的终止胸外按压,影响复苏。  相似文献   

7.
三种心肺复苏方式在心脏骤停院前急救中的运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种心肺复苏通气方式在心脏骤停(CA)的院前急救中的运用对比,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的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从2006年1月~2008年12月现场抢救心脏骤停(CA)患者87例,根据现场条件采取标准心肺复苏(CPR)气管插管通气法、气囊-面罩通气法、口对口人工通气法三种通气方法在心脏骤停(CA)的院前急救中的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结果:气囊-面罩通气组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高于气管插管组和口对口人工通气组。结论:在院前抢救心脏骤停(CA)时,气囊-面罩通气法可提供良好的肺通气换气作用,而气管插管组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组因需要中止心脏胸外按压,对自主循环的恢复弊大利小。  相似文献   

8.
早期气管插管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德俊  陈尊发  陈木有  李燕芬 《广东医学》2003,24(10):1117-1118
目的 探讨院前 (含急诊科内 )心肺复苏 (CPR)时早期行气管插管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对在院前 (含急诊科内 )发生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 98例随机分为 3组 ,A组 3 5例 ,在常规CPR时即行气管内插管术 ;B组 3 2例 ,先行胸外按压 (CAB方法 ) 5min无效时即刻气管内插管 ;C组 3 1例 ,行常规CPR或CAB方法 5min以后无效时 ,再行气管内插管。结果 A组复苏成功 2 3例 ,成功率 65 7% ;B组复苏成功 12例 ,成功率 3 7 5 % ;C组复苏成功 4例 ,成功率 12 9% ;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在院前心肺复苏时 ,早期气管插管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686例心肺复苏成败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解我院心肺复苏(CPR)现状,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成败的相关因素,探讨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本院2002至2008年6年来记录完整的686例患者CPR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疾病种类、CPR开始时间、复苏药物、电击除颤、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成功率及脑复苏成功率等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创伤后CPR病例数量居首位;心脏停搏时间大于10min者CPR成功率明显低于10min内开始CPR者(P<0.05);322例复苏成功,CPR成功率为44.02%,24h生存率12.2%,脑复苏成功率仅5.4%;CPR成功率与心脏停搏时间、有无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有无早期电除颤等有关。结论CPR成功率较低,脑复苏成功率则极低,早期生命支持"生存链"未得到切实应用;尽早识别心跳骤停、及早CPR、及早气管插管和及早电击复律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囊-面罩、食管.气管导管盲插法和经口气管插管法在心肺复苏中(CPR)的应用价值。【方法】351例心脏呼吸骤停患者按照有无咽部解剖生理异常,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每组根据CPR时对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不同措施将其随机均分为3组,A组常规CPR时即使用气囊-面罩通气;B组常规CPR时即行食管-气管导管盲插法;C组常规CPR时即行气管导管经口插管法。比较3种方法建立人工通气所需时间,复苏过程中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以及复苏成功率。【结果】正常组气囊-面罩通气复苏成功率最差(P〈0.01),异常组食管气管导管盲插法复苏成功率最高(P〈0.01)。【结论】经口气管内插管是临床最常用和有效的建立高级气道的方法,在异常情况下,食管气管导管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1.
心肺复苏机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机在心脏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CPR)时应用效果。方法对82例患者行复苏前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分为两组,机控组运用心肺复苏机对急诊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行机械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和呼吸支持均使用心肺复苏机;对照组简称人工组,采用标准心肺复苏术,人工胸外按压加呼吸机容量控制通气实施标准心肺复苏。且胸外按压实行两人交替进行。两组使用复苏药物及电击除颤等抢救措施应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组病例心肺复苏术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收缩压情况以及按压有效率等五项指标。结果机控组的收缩压及按压有效率两项指标明显优于人工组;两组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心肺复苏机可有效提高循环支持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过程中,除颤期及气管插管期胸外按压中断时间长短对CPR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2010年CPR指南,规范CPR除颤期及气管插管期流程,缩短CPR过程中胸外按压中断时间。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82例心脏骤停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CPR流程。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80例心脏骤停患者为实验组,实施规范除颤期及气管插管期流程。对两组患者在CPR胸外按压中断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循环恢复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CPR过程中除颤期胸外按压中断时间和气管插管期胸外按压中断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CPR流程,可缩短CPR过程中除颤期及气管插管期胸外按压时间,提高复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机对心脏骤停患者胸外心脏按压效果及复苏成功率.方法:65例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的患者为观察组,70例采用人工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跳恢复时间、心肺复苏成功率及患者骨折发生率.结果:萨勃心肺复苏机组临床效果优于人工按压组,复苏成功率较人工按压组高,而骨折发生率较人工按压组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萨勃心肺复苏机心肺复苏效果和成功率要优于传统人工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14.
董钧  陆峰 《大家健康》2013,(14):1+3
目的:分析我中心在执行《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下称《2010AHA指南》)前后4年的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病历,探讨《2010AHA指南》中对心肺复苏CPR流程及技术参数的调整对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照我中心执行《2010AHA指南》前后各2年的复苏成功病例524例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①两组发病年龄具有相同的分布特点,对复苏成功无显著影响。②执行CABD流程后胸外按压开始时间缩短I组为(4.82±2.55)秒,明显高于Ⅱ组(1.91±1.43)秒,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5,P=0.0000.05)。③院前急救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I组为2.35%,Ⅱ组为3.24%P0.050)有统计学差异。④复苏成功患者中存活出院率(I组为5.21%,Ⅱ组为11.50%P0.050)有统计学差异。⑤有目击者第一时间实施胸外按压,复苏成功率17.1%,无目击者第一时间实施胸外按压,复苏成功率1.22%。两组复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4.33,P=0.0000.05)。结论:CPR中采取CABD复苏流程更为合理和有效。尽早而有效的胸外按压在早期复苏中可维持一定动脉压,提供重要脏器对氧的基本需求,有利于心肺复苏成,并认为公众自救早期实施胸外按压有利于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心跳呼吸骤停是急诊工作中最常遇见的危重症之一,病死率极高,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才能拯救患者的生命。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心电除颤,气管插管或气囊面罩机械通气,心脏复苏药物应用,心脏起搏等一系列抢救措施。我科于2001.01-2004.12共抢救182例,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其常见病因,复苏成功率及影响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因各种意外引起呼吸心跳骤停最直接有效的抢救措施就是实施心肺复苏术,我院急诊科于2000年1月~2006年1月行心肺复苏中,在胸外按压的同时尽快地做气管内插管行人工通气提高了心肺复苏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院前心肺脑复苏时两种不同的通气方式(气囊面罩通气和气管插管通气),对其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6月郑州市中医院急诊院前接诊心脏呼吸骤停患者279例为研究对象,将实际统计235例采取两种不同通气方式的患者分为两组,即气管插管通气组和气囊面罩通气组.结果 气管插管通气组复苏成功29例,复苏成功率24.37%,复苏后脑死亡率55.17%;气囊面罩通气组复苏成功12例,复苏成功率10.34%,复苏后脑死亡率为66.67%.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和脑死亡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院前急救中应尽可能对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行气管插管,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两种心肺复苏方式在院前急救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使用球囊辅助呼吸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两种心肺复苏方式在心脏骤停的院前急救中,对心肺复苏初期复苏效果是否存在影响。方法回顾分析院前抢救心肺复苏的153例患者资料,根据现场条件分别采取标准心肺复苏(CPR)球囊辅助通气法和气管插管通气法,比较两者建立人工通气所需时间,复苏过程中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以及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结果78例使用球囊辅助呼吸抢救,自主循环恢复率为19.23%;75例使用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抢救,自主循环恢复率为17.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球囊面罩辅助呼吸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院前心肺复苏急救中抢救成功率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9.
喉罩在急诊心肺复苏困难插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喉罩[1](laryngeal mask airway,LMA)问世以来,改变了气道管理的传统概念.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中,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保持气道畅通、恢复通气的必要措施.对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在胸外按压的同时尽早尽快地做气管内插管行人工通气是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由于部分患者气管插管困难,导致延误插管时间,喉罩的诞生弥补了这项空白.我科2003年5月~2004年5月对69例心肺复苏中气管插管困难者应用喉罩通气37例,赢得了抢救时间,提高了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分析不同因素对心脏骤停者院前心肺复苏的影响,总结经验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 根据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我院急诊科院前急救的103心脏骤停者详细资料,按疾病种类、CPR开始时间的早晚、电击除颤开始时间的早晚、复苏药物剂量大小、有无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的成功率的不同数据分为成功组与失败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与比较.结果 CPR成功率与心脏停搏到CPR开始时间、有无早期电除颤、有无气管插管接呼吸机等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肾上腺素的大剂量应用无关(P>0.05),在疾病种类方面,脑血管疾病CPR病例数量居首位;随着年龄的增大,CPR成功率也下降.结论 影响心脏骤停者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较多,包括年龄和疾病种类等客观因素,同时心跳呼吸骤停发生时尽快识别心跳骤停、及早CPR、及早气管插管和及早电击除颤复律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