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济宁市1995年个体献血及无偿献血进行了抗-HCV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全年个体献血2366例,抗-HCV阳性率为6.80%(161/2366),女性高于男性;无偿献血1700例,阳性率为1.23%(21/1700)男性高于女性;个体献血阳性年明显高于无偿献血(P<0.01).抗-HCV阳性率随谷丙转氨酶(ACT)水平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临床用血血样不同筛查模式的应用效果,以降低无偿献血血液报废率,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方法对不同时期临床用血采用不同传染性救病筛查模式进行筛查,并考核其安全性。结果自1997年开始,按照国家规定,临床用血安全性筛查项目包括HbsA异、抗-HCV、ALT、梅毒和抗-HIV。1997年检测个体卖血血样3442份,报废血样3份,报废率为0.08%。无偿献血血样28650份,报废血样4077份,报废率为14.23%;1998~2002年检测无偿献血血样206948份,报废血样12479份,报废率下降到6.03%:2003年检测无偿献血血样44529份,报废血样1465份,报废率再次下降到3.29%;2004年起对16592例无偿献血HBsA异、抗-HCV、抗-HIV ELISA方法检测阴性的标本进行PCR法复检,重新发现HBsA异阳性标本8例,为0.048%。结论对无偿献血者采血前进行快速筛查,能有效降低无偿献血的报废率,提高临床用血安全性,减少临床用血安全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血液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通过改进和选择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试剂和方法。严格控制血液检测,提高血液质量,确保输血安全。方法根据国家颁布的《献血法》,做血液的几项指标检测,剔除不合格血液。降低输血风险。结果献血前检测HBsAg(金标快速法),由过去的阳性率15.0%下降到0.61%;ALT献血前用快速法筛查,由2000年的阳性率1.95%下降到2004年的0.55%;梅毒因引用了灵敏度较高的TP法,检出率由0.19%提高到0.82%。因二次以上献血者增加,抗-HCV和抗-HIV的检出率由0.54%\0.27%下降到0.28%\0.16%。结论通过血液检测可杜绝大多数经血传播疾病的机会,保障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清远市无偿献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分布及流行趋势。方法对清远市2012-2016年在本血站献血的77 677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双试剂检测,对抗-HCV检测结果不合格的献血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清远市无偿献血者抗-HCV总阳性率为0.34%(266/77 677),不同年份抗-HC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献血者阳性率0.36%(209/57 847)稍高于女性献血者0.29%(57/19 8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不同献血次数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6例抗-HCV阳性献血者中86.84%为单一抗-HCV项不合格,献血者合并其他阳性的情况少。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力度,做好献血者筛选,建立一支固定的低危献血者队伍,减少输血感染HCV风险,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5.
惠州市无偿献血者血清学检测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探讨街头献血人群健康状况,以确保开展街头无偿献血工作的安全。②方法根据2000~2004年无偿献血者体检压血液检验原始记录.共106408人。血液检验项目包括ALT、HBsAg、抗-HCV、梅毒抗体、抗-HIV,均按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标准方法进行检验。③结果5个项目的总阳性率为6.2%。其中阳性率最高者为HBsAg(3.2%),其次为A坍不合格者1.5%,抗-HCV阳性率为(0.8%),抗-HIV阳性检出8倒,阳性率为0.008%。④结论2000~2004年,本市自愿献血者HBsAg阳性率雏持在3.2%左右,抗-HCV阳性率呈下降趋势,但梅毒抗体阳性率却有所上升,特剐是抗-HIV阳性不断检出,显示献血的血液检验对保证安全用血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无偿献血者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深圳市无偿献血者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结果,为安全输血招募低危无偿献血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0~2005年深圳市无偿献血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计检测268737人份,总不合格率为4.41%,呈逐年显著下降趋势(χ2=527,P<0.001),其中抗-HCV阳性率和抗-HIV确证阳性率呈稳定态势(χ2=0.88,P>0.05及χ2=24.1,P>0.05),抗-TP阳性率呈逐年增加趋势(χ2=25.1,P<0.001),ALT异常率和HBsAg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1033,P<0.001及χ2=26.6,P<0.001)。结论有必要提高检测方法准确度,加强招募前教育和筛查,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4项检验指标结果,寻求确保血液安全的对策。方法对六安2007~2009年市区与采血点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比较,市区与采血点HBs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HCV、抗-HIV、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梅毒阳性率远高于发达城市和周边城市,值得考虑献血前的筛查。结论为确保血液安全,减少血液资源浪费,除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测,选择较好的试验方法和试剂,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外,还应认真做好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工作,加强献血前的宣传教育,吸引更多健康的人参加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不断壮大献血队伍。逐步建立一支固定献血者队伍,实现真正的无偿自愿献血,才能更好地保护用血者、献血者和血站工作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武威市无偿献血者丙肝抗体、梅毒螺旋体、乙肝、艾滋病检测结果,有效预防输血后传染病的发生。方法:为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参加无偿献血的人群进行抗-HCV、TP、抗-HIV、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的筛查及相关确诊实验。结果:无偿献血人群不同年龄段感染率不同,以30-39岁人群居多,20岁以下人群感染率较低;HBsAg阳性率最高,与其他病毒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越高感染率越低,大学文化程度与小学文化程度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感染率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关,武威市献血人群中病毒感染率较高,需要加强传染病指标的检测,杜绝血源性传染,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地区主要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不合格项分布情况,为今后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活动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09~2011年6种职业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人数,比较分析这些职业献血人群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分布情况。结果:6种职业无偿献血者中干部职业不合格率最高3.37%,商业、服务人员职业不合格率最低1.95%;男性(3.72%)明显高于女性(1.48%)。输血传染病标志物血液检测有反应结果以ALT最高(1.8%)、抗-HIV最低(0.01%),其他3项基本相同(抗-HCV 0.39%、HBsAg0.31%、抗-TP 0.20%)。结论:不同职业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有反应结果不同,血站应根据不同职业人群有针对性的开展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招募和献血前的血液快速筛查,以避免血液资源浪费和采集后的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10.
王启明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7X):I0002-I0002
目的探讨血液报废情况和主要原因。方法对仙桃市2004~2006年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三年来无偿献血15879人次,血液报废率为2.88%,报废原因按报废率顺序排列依次为:ALT增高〉HBsAg阳性血〉脂肪血〉抗-HCV阳性血〉TP阳性血〉破损血〉过期血〉其他。结论做好献血前宣传教育及咨询工作,对献血者进行血液传染指标筛查,根据临床用血需要采集和储备血液,加强质量管理和规范操作等多种综合措施,可有效降低血液的报废率,提高血液质量,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血后病毒性丙型肝炎患者,活动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稳定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液透析患者,献血员及健康人群血清中抗HCV-IgM,观察抗HCV-IgM与肝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自建的检测HCV-IgM的ELISA法,结果:健康人群的血清抗HCV-IgM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P〈0.005),输血后丙肝炎患者及活动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IgM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其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回顾性定群研究方法,对济南市119例输血后丙型肝炎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19例受血者中,抗-HCV阳性31例,阳性率为26.1%,其中14例为临床丙型肝炎患者,罹患率为11.7%。输入经筛检血液的受血者中,HCV感染率和丙肝罹患率分别为14.6%和4.2%,输入未经筛检血液者分别为33.8%和16.9%,差异有显著性(P<0.05,RR=2.30RR=4.02)。对输血量,输血次数及住院天数双向筛选法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输血量是影响受血者感染HCV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湖北省经血途径感染HIV-1人群中合并HCV感染情况及HCV基因型分布。方法2004年7月至2010年12月间在本院诊治或会诊的597例抗HIV阳性者进行HCV筛查,并行HCV病毒载量检测,对HCVRNA阳性者进行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CV核心基因区,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采用Mega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基因树分析。结果既往有偿供血和受血的HIV感染者中HCV的感染率分别为76.5%(205/268),57.4%(189/329)。97例HIV、HCV合并感染者行HCV基因分型检测,发现1b型90例(92.8%)和2a型7例(7.2%),两型的HCV病毒载量(HCV—VL)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数值分别为(6.0±1.0)拷贝/ml、(5.8±1.4)拷贝/ml,t=0.40,P=0.69]。结论血液途径为HIV、HCV合并感染的主要途径。受血感染者合并HCV感染率低于献血人群,感染者中HCV的基因型主要为1b型和2a型。  相似文献   

14.
温州3044例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血症及基因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温州市无偿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血症及基因分型的情况。方法对2008年2~10月浙江省温州市中心血站的无偿献血者进行整群抽样,检测抗HEV IgG以及IgM抗体,并对抗HEV IgM阳性的标本进行RT-PCR检测,经测序后分析其基因型及序列同源性。结果3044例无偿献血者中,HEV IgG阳性率为33.28%(1013/3044),IgM阳性率为0.92%(28/3044)。对28例HEV IgM阳性标本进行PCR检测共发现3例核酸阳性,核酸总体阳性率为0.1%,其中2例为基因Ⅳ型感染,1例为基因Ⅰ型感染。结论无偿献血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HEV病毒携带者,有必要对现有血液筛查策略下输血途径传播戊肝的风险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5.
用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对150名住院受血患者进行了为期6个月输血后HBV感染的追踪观察.发现用反向间接血凝法(RPHA)检测供血员HB_sAg所致受血者HBV感染为29.33%,如果采用spRIA检测供血员HB_sAg及抗-HB_c(滴度≥1:100),可使受血者HBV感染率(11.71%)显著下降,但仍高于健康对照者(4.67%).作者提出在使用更为敏感的供血员筛检方法的同时也应重视HBV的医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6.
张莉  袁曜  高峰  陈瑜  高占  冷婵  孙莉  葛红卫  戴云 《北京医学》2014,36(2):132-135
目的 分析北京市区无偿献血者经血传播HBV、HCV的血清学及核酸标志物的筛查情况,为无偿献血的招募策略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血清学及核酸的检测结果,按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方式、献血组织形式进行分层,回顾性调查分析各层5年之间的整体情况.结果 2007-2011年5年间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共有1 065 177人次无偿献血,HBsAg和HCV筛查阳性率分别为0.36% 、0.485%;男性的HBsAg携带率高于女性(P<0.05),但女性HCV的筛查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主要集中在≥40岁、农民和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组.献血者中20~29岁年轻人所占比例最大,不同年龄组的筛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筛查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除<20岁年龄组外(0.66%),HCV的筛查阳性率变化亦然.不同职业和文化程度献血人群的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民的不合格率最高(0.48%,0.73%),高中以下人群的阳性率最高(0.44%,0.56%),不同组织形式无偿献血者的筛查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无偿组的HCV阳性率最高(0.79%).机采和全血的筛查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献血者选择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招募安全血源的重要环节,根据本地献血人群的实际,制定科学有效的招募策略,尽量选择较为安全的较高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和学生,鼓励并积极引导他们成为固定献血者.同时,积极探索更安全的血液检测模式以进一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不同功能区抗体的检出情况。方法收集献血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ALT筛查中ALT不合格的血清样本,采用融合F4HVR1抗原检测样本中的第1高变区(HVR1)抗体,并与现有的C、NS3、NS4、NS5区抗体进行比较。结果在2035份ALT不合格样本中,共检测出34份阳性样本,其中HVR1区单独阳性2份,C区3份,NS3区4份,NS5区1份。结论丙型肝炎病毒各区段抗体筛查对提高输血安全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国供血员、受血者中经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率,及经输血传播TTV的发生率。方法对130例输血者进行TTV以及HBV和HCV血清标志物检测,其相应的供血者也检查TTV。结果340例供血员中有36例(10.6%)可检测到TTV-DNA。130例受血者输血前有11例(8.5%)TTV阳性,其余119例输血后有18例TTV转为阳性,在他们的供血中至少可查到一份TTV阳性。46例输血后肝炎病毒感染者中,其中有45例为HCV感染(包括7例与TTV混合感染),2例为HBV感染(包括与HCV、TTV混合感染各1例)。TTV与HBV混合感染以及7例TTV与HCV混合感染中有3例的受血者ALT>90U/L,但是10例单纯TTV感染者,仅有2例伴有轻微的ALT增高。结论供血员及住院病人中有较高的TTV感染率,单纯TTV感染与ALT显著升高似乎并无关联。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1050例不同人群血清抗—HCV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第二代酶联免疫试验(ELISA)对我省1050例不同人群血清标本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结果表明:健康人群抗0HCV是性率为5.2%,存在HCV无症状携带者或隐性感染者;职业供血员中HCV感染严重,两组抗-HCV阳性率分别为30.1%和71.8%,受血者抗-HCV阳性率为20.7%,表明输血是HCV的主要传播途径,各类肝病中抗-HCV阳性率为21.1%,存在HBV和HCV和重叠感染,在孕妇和新生儿中检出抗-HCV阳性者,提示HCV有经母婴传播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AlthoughsensitiveandspecificimmunoassayandmolecularbiologicaltechniquesoftheknownhepatitisA-Evirusareavailable,theetiologyofasubstantialfractionofpost-transfusionandcom-munity-acquiredhepatitiscaseshaveremainedun-defined[1'2],hepatitisGvirus(HGV)couldbetheagentsofpartnonA-Ehepatitis,butthepathogenicityofHGVisstillremainedtobeidenti-fied,suggestingtheexistenceofadditionalcausativeagentsL"'.'].Anewhumanhepatitisre-latedviruswasisolatedbyagroupofJapanesesci-entists[6.7]-Thenewvirusisprovisi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