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道微生态是人体中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在正常人的肠道内定植大量的细菌,它们不仅可以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而且与多种疾病有关。然而通过添加微生态制剂,可以明显改善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减少相关致癌代谢产物,同时可以改善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因此,使用微生态制剂无论对于健康人群还是疾病患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肠道菌群相关疾病进行微生态方面的研究进行初步总结,为较全面理解和推广微生态制剂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作为人体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肠道微生态辅助人体进行营养物质的转化与吸收并与多个组织、器官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利用宏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对不同疾病人群的肠道微生态结构和特征进行分析表明,人体健康与肠道微生态存在密切而复杂的联系。在2型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结肠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诸多疾病中开展的菌群研究为其复杂机制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这些疾病的预防、预警、干预和治疗提供了新方法。同时,这些实践又进一步提升了我们对肠道微生态在人体健康中发挥作用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微生态是由定植于人类上皮屏障的共生菌和其他微生物组成的。共生的微生态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微生态还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扩散过程。新近研究有力证实了微生态尤其是肠道微生态在抗肿瘤反应中和毒性反应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肠道微生态影响着治疗所致的免疫原性细胞死亡诱导的免疫反应。本文中我们将聚焦于肠道微生态对放射治疗所致的机体免疫反应及毒性反应的调节作用及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婴幼儿湿疹的防治进展,为其后续研究和临床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分析近10年基础和临床研究,综述肠道菌群与湿疹的关系以及肠道微生态制剂补充对婴幼儿湿疹的防治作用。结果 婴幼儿湿疹与肠道微生态和黏膜免疫应答系统发育尚未健全,对致敏原易感有关。肠道微生态制剂补通过补充益生菌和/或益生元,调整肠道菌群结构和宿主免疫平衡,修复微生物屏障,是预防和治疗婴幼儿湿疹的重要途径。结论 婴幼儿湿疹与肠道微生态及黏膜免疫系统未发育成熟有关,补充微生态制剂是其防治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肝脏与肠道微生态不但在解剖位置上,而且在功能上都具有密切的联系,在正常情况下,肝脏可清除来自肠道的各种毒素,包括内毒素、氨、吲哚、酚类、短链脂肪酸、假性神经介质前体等,还能清除肠源性细菌、真菌等。但肝功能严重受损时,免疫功能低下,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微生态可发生显著地变化。肠道细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细菌易位途径大量进入内脏器官(包括血液) ,产生腹腔感染、内毒素血症、脓毒血症等。内毒素血症、胃肠功能不全等又可加重肠道菌群失调,加重肝脏的损伤,形成恶性循环。胆汁在正常状况下是无菌的,在胆汁内发现的细菌被认为是来…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肠道微生态的生理学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其中涵盖组织架构发育、内分泌、新陈代谢、免疫功能、肠脑轴等,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直肠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微生态制剂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结直肠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微生态组和对照组各25例,术后对照组常规处理,微生态组给予三联活菌制剂口服治疗,采用细菌DNA PCR分析定量肠道细菌量,检测血浆D-乳酸和尿L/M水平,对比手术前后肠道菌群变化和肠道屏障功能.结果:术后10天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显著降低,而微生态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粪肠球菌显著升高,微生态组显著低于对照组,B/E呈显著倒置,对照组倒置更为显著(P值<0.05);术后60天,微生态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量及B/E基本恢复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仍显著低于术前(P值<0.05).术后1天血浆D-乳酸和尿L/M水平显著升高(P值<0.05),术后10天两组血浆D-乳酸和尿L/M水平均回落,微生态组回落较对照组显著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肠道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显著减少,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显著增加,肠道菌群严重失调,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微生态制剂治疗有助重建肠道菌群平衡,恢复肠道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8.
微生态制剂在重型肝炎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重型肝炎的发病中,感染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而肠道菌群失调也是导致细菌易位、细菌感染的重要原因。益生元、益生菌等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带来治疗感染新观念。本文就微生态制剂在重型肝炎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肠道微生态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研究证据表明,肠道菌群的变化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探索肠道菌群在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具体作用,可能有助于制定新的治疗策略,改善急性胰腺炎的预后。该文就肠道微生态对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和治疗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对于肥胖的治疗,已经开展了药物和手术治疗方法,但迄今仍未发现一种有效的专属于肥胖的治疗方法。最新研究表明,人类肥胖在一定程度上与肠道的组成和微生态形态有关。文章综述了肠道微生态与肥胖的关系,重点探讨了肠道微生态影响人类肥胖的主要机制,以期为国内外相关行业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微生态制剂在重型肝炎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重型肝炎的发病中,感染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而肠道菌群失调也是导致细菌易位、细菌感染的重要原因。益生元、益生菌等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带来治疗感染新观念。本文就微生态制剂在重型肝炎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方法 在湖南省某市募集200名0~6月龄婴儿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收集婴儿基本资料,采用经典的传统微生态培养方法,检测不同喂养方式婴儿肠道微生态主要组成成分。 结果 母乳喂养组婴儿粪便中乳酸杆菌[(4.906 2±0.689 6) vs. (4.383 4±0.439 2)CFU/g]、双歧杆菌[(7.644 9±0.535 3) vs. (7.438 2±0.359 4)CFU/g]和拟杆菌[(7.820 7±0.590 0)vs. (7.607 9±0.379 7)CFU/g]显著高于人工喂养组婴儿(P<0.05);其它指标(肠球菌、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葡萄球菌、其它肠杆菌、其它厌氧菌和其它需氧菌)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母乳喂养婴儿肠道微生态优于人工喂养组婴儿。  相似文献   

13.
<正>人体内和体表的微生物构成了微生物的群组,各菌群之间在某种程度上保持相对的平衡[1]。人的肠道建立始于生命最初1 000 d[2],肠道健康始于子宫[3],而婴儿期称为“肠道微生物发展的最好窗口期”,是建立肠道正常微生态的“关键时期”。婴儿肠道微生态健康的维持依赖于母亲口腔、呼吸道、消化道、阴道以及皮肤黏膜等处的微生物群[4-5],一旦母亲各菌群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则会增加其子代及其生命远期一些疾病的风险[5]。  相似文献   

14.
微生态是人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肠道微生态最为复杂而重要。肠道微生态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已进入大众视野,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老年人群中的使用,也逐渐受到重视。为此,笔者采访了浙江省医学会营养与代谢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杨云梅主任。肠道微生态具有多样性、高密度、高代谢、多功能几大特点。人体中肠道菌群数量多达400~500种,活性与人生理互补,能力与肝相当,可促进肠上皮生长,维护肠道的屏障工作(生物屏障),抗感染,稳定代谢内环境,促进消化吸收等。  相似文献   

15.
姜晓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4):832-833
[目的]观察低聚果糖对骨折卧床病人肠道微生态的调整作用。[方法]年龄在25~40岁之间下肢骨折患者112名(女46名,男66名),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进食普食,实验组在进食普食的基础上口服3×5g/d低聚果糖,观察45d;在选定的时相点收集粪便,用选择性培养基分别对肠球菌、肠杆菌、类杆菌、乳杆菌以及双歧杆菌进行培养与计数。[结果]对照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显著减少,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明显增多;实验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长期卧床能够引起肠道微生态紊乱,低聚果糖具有凋节微生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4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分析与治疗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以及微生态制剂治疗的对照观察。方法对我院40例确诊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及20例健康者进行粪便涂片染色及菌群检测。治疗过程中将IB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及治疗组B(加用微生态制剂),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肠道菌群失调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达67.5%,对照组2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χ2=12.726,P<0.05)。药物治疗的有效率治疗组B为90%,治疗组A为70%,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有显著差异(χ2=6.48,P<0.05)。结论肠易激综合征与肠道菌群失调有一定相关性。IBS治疗中加用微生态制剂能有效改善IBS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胃肠解痉药或胃肠动力药,建议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花椒麻味物质对糖尿病大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以腹腔注射60mg/(kg·bw)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花椒麻味物质低、中、高[3、6、9 mg/(kg·bw)]剂量组,每组8只。连续灌胃28d后,检测大鼠盲肠组织,盲肠内容物pH值、游离氨、短链脂肪酸(SCFA)及主要肠道菌群等指标,并观察回肠病理切片。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盲肠组织总重、盲肠组织表面积、pH值、游离氨的含量及其肠球菌、肠杆菌等条件致病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而SCFA含量、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群的数量显著降低(P0.05),说明糖尿病大鼠发生了肠道微生态紊乱。与模型组相比,花椒麻味物质可显著降低盲肠组织重量及盲肠内容物pH值、游离氨的含量(P0.05),并能抑制肠道中肠杆菌、肠球菌等条件致病菌的生长;显著增加盲肠内容物中SCFA含量及其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群的数量(P0.05),改善大鼠回肠组织形态,但高剂量组会导致大鼠回肠组织肠道黏膜及其细胞结构损伤。结论适量的花椒麻味物质对糖尿病大鼠的肠道微生态紊乱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替诺福韦酯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及对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76例肝硬化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替诺福韦酯治疗,观察组采用替诺福韦酯联合微生态制剂(地衣芽孢杆菌)治疗。比较两组的肠道菌群数量、肠道屏障功能、肝功能。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双歧杆菌、乳酸菌、肠球菌、肠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DAO、 ET、 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LT、 AST、 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替诺福韦酯联合微生态制剂可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提高肠道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的“伤风感冒是百病之源”,但世界微生态学会主席、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光冈知足颠覆了这个观念,他经过长达数十年的研究后指出:肠道疾病才是百病之源。目前,肠癌死亡率在许多先进国家已急升至第二位。除了肠癌外,如高血压、高脂血症、肝硬化等疾病皆与肠道健康密切相关。在了解这些真相之后,你应该注意一下自己的饮食是否正常?心情是否保持愉悦?是否有适当的运动?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益生菌产品发展状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益生菌(Probiotic)又称微生态调节剂、生态制品、活菌制剂,是指能够促进肠内生态菌群生态平衡,对宿主起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制剂。益生菌至少应包括两个性质:一是此微生物是活的;二是能够引出另外的营养学益处。益生菌对健康的有益作用最早是由俄国科学家Metchnikoff(1845-1919)提出的,他认为肠道乳酸菌能够通过防止腐败菌的生长而起到延长寿命的作用。近10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肠道菌群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以及膳食成份对肠道菌群的构成及代谢的有益调节作用。随着微生态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该理论被应用在实践上取得成效,益生菌产品得到迅速发展。国内外益生菌市场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