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3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了解和分析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年来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资料,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ADR中,女性患者较多(61.58%);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68.47%);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临床表现又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其次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结论:临床应重视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其用药监测,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513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了解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我院收集到的513例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共有72个品种,其中氨基糖苷类药居首位(114例,占22 22%),其次为青霉素类(107例,占20.86%)、头孢菌素类(97例,占18.91%)、喹诺酮类药物(86例,占16.76%).不良反应的分类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损害.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近几年来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7年10月ADR监测小组收集的159例抗感染药物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59例ADR报告涉及药物12类41个品种,其中喹诺酮类药物报告例数为首位,其次为林可霉素类及青霉素类药物等。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多见,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等。结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1013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和原因,更好的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HO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对全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4年所收到的1013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分析研究。结果: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所累及的9个器官-系统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其次为神经系统损害。结论:随着抗感染药物品种和使用的不断增加,其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临床医生在使用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248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探讨应用抗感染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规律。方法 :收集药物不良反应报告 2 4 8例进行汇总分析 ,了解使用抗感染药物的年龄分布、药物不良反应史、不良反应表现和发生时间等情况。结果 :10a以下和 6 0a以上的发生不良反应 12 3例 ,占 5 0 % ,明显多于其他年龄段。既往有药物不良反应史病人 6 3例 ,占 2 5 %。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多 ,共 15 7例 ,占 5 8.4 %。给药方法上以静脉滴注发生不良反应为主 ,共 199例 ,占 80 %。结论 :从 2 4 8份不良反应报告中显示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以老年和小儿居多 ,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 ,且在 1d内出现居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沈阳市东陵区中心医院收治的抗感染药物出现ADR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抗感染ADR。结果 200例患者静脉滴注ADR发生率最高,氟喹诺酮类ADR发生率最高,患者的ADR主要以皮肤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结论应更加充分的认识药物的作用机制和ADR,根据ADR情况对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密切观察,为提高临床疗效,为指导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双牌县中医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情况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汇总本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132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132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29种,其中男54例(40.91%),女78例(59.09%),女性比例稍高于男性;给药途径以静脉为主127例(96.21%);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75例(56.82%)。结论临床应重视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其用药监测,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以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我院264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莹  王玉  曾昭全 《海峡药学》2004,16(5):154-156
目的分析探讨我院近几年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自发呈报的264例抗感染药物ADR报表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64例ADR报告涉及药物13类,61个品种,其中头孢茵素类药物报告例数为首位.其次为青霉素类及喹诺酮类药物。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其次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反应。严重的ADR报告19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严重的皮肤损害.过敏性休克等。结论加强、重视ADR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9.
175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株洲市四医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情况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汇总本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175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 175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33种,其中男72例(41.14%),女103例(58.86%),女性比例稍高于男性;给药途径以静脉为主(96%);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多(61.14%)。结论临床应重视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其用药监测,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从而便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对我院2006年收集的108例抗感染药物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抗感染药物ADR报告中,女性(66例)明显高于男性(42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发生的频率最高,其次是喹诺酮类,分别占总例数75.4%和14.0%;所涉及的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其次是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反应等.  相似文献   

11.
279例抗感染药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和分析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抗感染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临床各科室上报的279例抗感染药致ADR报告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79例抗感染药致ADR中,静脉滴注导致的ADR最多(262例,占93.55%);以头孢菌素类引起的ADR例数最多(101例,占36.20%),其次为氟喹诺酮类(68例,占24.37%);ADR累及的器官和(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139例,占49.82%),其次为消化系统(77例,占27.60%);上报科室以外科最多(121例,占43.37%)。结论:不合理使用抗感染药是ADR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加强抗感染药的临床合理应用和ADR监测,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胡东梅 《北方药学》2015,(4):156-158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为临床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我中心收集的1585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评价。结果:1585例不良反应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1327例(83.7%),大环内酯类160例(10.1%);静脉注射(含滴注)1364例(86.1%)。结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抗感染药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探讨引起ADR发生的因素.方法:对2008~2009年我院上报的442例抗感染药致ADR病例报告按性别、年龄、药物类别、给药途径、ADR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65种,头孢菌素类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用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主要ADR类型为...  相似文献   

14.
阚艳红  刘晓红 《中国药房》2011,(38):3602-3604
目的:了解唐山市抗感染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6月唐山市ADR监测中心收集并上报至国家ADR监测网的1168例抗感染药致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ADR的抗感染药涉及13大类108个品种,头孢菌素类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皮肤及其附件、全身性等;严重的ADR发生率为1.88%;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83.87%。结论:临床应规范抗感染药的应用,进一步加强ADR监测和预警工作,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探讨抗癫痫药物(AEDs)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ADR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03~2015年我院癫痫门诊患者随访登记数据库中6种主要AEDs所致血液系统ADRs的105例资料,并对患者性别、年龄, ADRs出现时间、严重程度、ADRs结局,联合用药、AEDs日剂量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05例AEDs致血液系统ADRs病例中,女性多于男性 (1.56 ∶〖KG-*2〗1),传统及新型AEDs致血液系统ADR均以21~30岁年龄段最多;传统AEDs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所占比例分别为32.38%和24.76%,其次为新型AEDs奥卡西平,占17.14%; 白细胞减少症最常见(65.72%)。AEDs致血液系统ADRs在联合治疗时多见,占69.52%;约1/3的ADRs在中等日剂量时出现; 大多数患者的ADRs持续时间不长,结局良好。结论:临床医师充分认识AEDs致血液系统ADRs的临床特点, 可加强药品安全监督,积极预防和早期治疗血液系统ADRs。  相似文献   

16.
我院142例抗感染药致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毛立新 《中国药房》2007,18(35):2780-2781
目的:了解我院抗感染药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方法:对2006年我院上报的142例抗感染药致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按性别、年龄、药物类别、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不良反应的药品共有19种,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用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主要的不良反应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严重不良反应为3例。结论:继续加强抗感染药不良反应监测,尤其应加强不易观察的及慢性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彭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427-428
目的总结肿瘤患者在使用抗肿瘤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及其特点,为临床医疗的合理用药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集的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60份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肿瘤药物涉及的不良反应常见于中老年患者,由抗肿瘤药物索拉非尼、厄洛替尼以及吉非替尼导致的不良反应位居前三位,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也是常见不良反应。结论临床医疗上应不断加强对抗肿瘤药物的监测,减少或者避免肿瘤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豫西地区348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豫西地区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以供,临床用药参考。方法:利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对2004年1月~2008年3月三门峡地区上报的与β-内酰胺类抗茵药物不良反应报告348例,按性别、年龄、药物类别、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共26种,以头孢曲松居首位,其次为头孢唑啉;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主要的不良反应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严重不良反应4例,结论:规范β-内酰胺类抗茵药物的临床应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东莞市厚街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 adverse frug reaction,ADR)发生的原因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1—2014年我院呈报的38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8例ADR报告中,男性患者227例,女性患者161例,男性多于女性;20~<40岁患者居多(194例,占50.00%);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287例次,占合计455例次的63.08%),药物剂型以注射剂和粉针剂为主;抗感染药引起的ADR病例数最多(241例次,占合计455例次的52.97%),其次为中成药;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05例次,占合计455例次的45.05%)。结论:抗感染药、中成药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加强特殊人群、静脉给药方式和重点药物的ADR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