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敏 《华夏医学》2001,14(3):389-390
1994年 7月至 1999年 6月 ,我科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法 [1 ,2 ]保留二尖瓣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 18例 ,并将同期不保留二尖瓣结构的 12例患者对照 ,临床效果满意 ,现将循环系统的监护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8例 ,男 5例 ,女 13例 ,年龄 2 6~ 44岁 ,平均 34岁 ,心功能 级 14例 , 级 4例 ,3例二尖瓣严重关闭不全者行保留全部二尖瓣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 ,其余 15例行保留二尖瓣后瓣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 ,4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者同时行三尖瓣环缩术 ,对照组 12例 ,男 1例 ,女 11例 ,年龄 2 3~ 5 0岁 ,平均 35岁 ,心功能 级 1…  相似文献   

2.
曾建业  韦涌初 《广西医学》1997,19(6):970-971
本报告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中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二尖瓣替换术16例,术中鼻咽温度维持在30 ̄32℃,不阻断升主动脉,心肌得到氧合血的持续灌注,在心脏空虚,缓慢跳动中保留后瓣或全膜结构替换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先在心脏冷停跳中替换主动脉瓣,然后在心脏跳动中替换二尖瓣。术中1例因主动脉根部出血死亡,其余病人术后病情平稳,多巴胺用量少,无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及严重心律失常,气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浅低温心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8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福维  何振波 《广西医学》1998,20(4):668-669
浅低温心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85例报告)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张福维何振波广西贵港市胸心血管专科医院陈铬伍吴文森1994年5月至1997年5月,我们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二尖瓣置换术85例,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相似文献   

4.
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2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报告234例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二尖瓣替换术经验,完善手术技术。方法 浅低温体外循环(30-32℃),不阻断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搏液,保持心脏缓慢空跳进行二尖瓣替换术,结果 全组234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早期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0.85%。结论 心脏不停跳二类瓣置换术是一6种安全可行的术式,可有效减轻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值得进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MVR)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3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行MVR手术,15例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不停跳组),15例在中低温冷血停搏液灌注心脏停跳下进行(停跳组)。两组均分别于术前,术中、术后不同时点抽取外周血,进行免疫系统功能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不停跳组在术后3d,C3、C4、IgA已恢复正常,术后7d,所有指标均恢复正常,而停跳组直到术后7d,C3、IgG、IgA仍低于术前水平;两组比较可见,术后1d、3d不停跳组所有指标差值明显低于停跳组(P〈0.05或P〈0.01),术后7d,C3和IgG仍低于停跳组(P〈0.05)。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对患者术后免疫系统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这对患者术后的顺利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浅低温心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浅低温体外循环心不停跳行二尖置换术的效果。方法:65例风心二狭和/或二漏的病人在浅低温体外循环的心不停跳下行二尖瓣置换术,除了不阻断主动脉和不灌注心停跳液外,其他手术操作与心停法相似。术中使心脏缓慢空跳,注意回心血的吸引及排气问题。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为4.61%随访48例,晚期死亡2例,死亡率为4.17%,90%的病人心功能I ̄Ⅱ级。结论:浅低温不停跳下行MVR方法简单,效果  相似文献   

7.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行重症二尖瓣置换术(附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重症二尖瓣置换术28例。这些病例心胸比率0.71~0.87,平均0.78,心脏B超示LVED70~89mm,平均79.5mm,EF0.36~0.63,平均0.51。在不阻断主动脉,不灌注停跳液,心脏跳动下行二尖瓣置换术,所需体外循环时间31~68分,平均48分。全组术后无低心排征,强调关闭左房前充分排气是手术的关键,认为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重症二尖瓣置换术,能更好地保护心肌功能,术后恢复快等好处,处理适当,可避免气栓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连续缝合行二尖瓣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97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采用连续缝合方法进行人工机械二尖瓣置换术。术中仅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主动脉,在心脏缓慢空跳下,采用右心房-房间隔切口径路,加强左、右心吸引,保持术野清晰,用一根2-0 Prolene双头针带小垫片的缝线连续缝合行二尖瓣置换。同期合并手术有:三尖瓣环De Vega环缩术29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5例。结果:术后瓣周漏1例,再次手术修补成功,其余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气栓、血栓、卡瓣等发生,均治愈出院,随访2~24个月,效果满意。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连续缝合法行二尖瓣置换术,缩短手术时间,采用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减少手术并发症,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建梅 《华夏医学》2001,14(5):612-613
传统的二尖瓣替换术都是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进行 ,切除前、后瓣叶及瓣下结构。传统术式因切除瓣下结构破坏了瓣叶与左心室的连续性 ,术后易致左心功能不全。1992年 6月至 2 0 0 0年 1月 ,我科在 16 1例二尖瓣替换术中行保留瓣膜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 2 3例 ,术后重点加强循环的维护和神经系统、呼吸道、引流管等护理 ,收到良好的效果。术后住院时间短 ,心功能恢复理想。现将术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2 3例患者 ,男 14例 ,女 9例 ;其中风湿性心脏病 2 2例 ,先天性心脏病二尖瓣前叶脱垂 1例 ;年龄 12~ 43…  相似文献   

10.
白韬  刘邕波  杜正隆 《华夏医学》2000,13(6):766-767
传统的二尖瓣替换术都是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进行 ,切除前、后瓣叶及瓣下结构。传统术式因切除瓣下结构破坏了瓣叶与左心室的连续性 ,术后易致左心功能不全。1992年 6月至 2 0 0 0年 1月 ,我科在 16 1例二尖瓣替换术中行保留瓣膜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 2 3例 ,收到良好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3例 ,男 14例 ,女 9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病 2 2例 ,先天性心脏病二尖瓣前叶脱垂 1例 ,年龄 12~ 43岁 ,心功能分级 (NYHA) 级 3例 , 级 10例 , 级 10例 ,伴房颤者 11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5 2~ 81m m,平均 6 5 …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胸部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方法:1997年3月至1998年9月,经腋下及腋前外小切口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16例。结果: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45.2min,术后恢复良好,无栓塞、心律失常及脑部并发症,结论:胸部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术创伤小,恢复快,简便、安全、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巨大心脏病人二尖瓣置换术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 131例巨大心脏患者在心脏跳动中施行二尖瓣置换术 ,早期死亡 5例。术后随访到 111例 ,失访 15例 ,随访率 88.1% ,随访时间 0 .5~ 9.0年。随访方法是对病人采用信访、电话随访和门诊复查相结合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远期死亡 9例 ,死亡原因为心衰 5例、心律失常 2例、瓣周漏 1例、原因不明 1例。 3、6、9年累积生存率为 92 .3%、84 .1%、79.5 %。随访结果与术前及术后早期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左室收缩末直径、左室舒张末直径及心功能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左房型及右室型远期疗效较好 ,全心型及左室型效果较差。结论 :在心脏跳动中行巨大心脏的二尖瓣置换手术切实可行 ,安全有效 ,心肌保护效果良好 ,远期效果满意。随访期间加强心功能支持和室性心律失常防治 ,有助于提高巨大心脏二尖瓣置换术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再次心脏手术二尖瓣替换术7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再次心脏手术二尖瓣替换术77例的治疗经验。方法:77例中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再狭窄56例,生物瓣替换术后瓣膜毁损15例,机械瓣替换术后瓣膜功能障碍4例,部分房室管畸形术后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房间隔缺损术后风湿性二尖瓣病变1例。55例在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手术,22例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进行手术。结果:手术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5.2%)。晚期死亡2例。随访存活病人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病人术前心功能是导致再次手术二尖瓣替换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心脏跳动下进行手术可简化手术过程,改善心肌保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心脏不停跳行重症二尖瓣置换术46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介绍在体外循不心脏不停跳行重症二尖瓣置换术的经验。方法:在不阻断主动脉,不灌注停跳液,心脏跳动下行重症二尖瓣置换术46例,心胸比0.70-0.88,平均0.77,心脏B超LVED70-89mm,平均79mm,EF0.36-0.63,平均0.51,体外循环时间28-68min,平均46min.结果:全组术后无低心排综合征及严重心律失常和胸并发症。结这种方法能更有效地保护心肌功能,简化操作,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和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73例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的瓣膜置换术的经验.方法73例患者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采用右心房一房间隔入路,其中二尖瓣加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3例;46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同时行三尖瓣DeVega成形.结果手术死亡2例,术后早期死亡4例.术后发生并发症20例,占27.3%.67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月~10年,疗效满意.结论掌握好手术时机,注意心肌保护,避免广泛游离心包粘连及正确的围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value of aortic valves and combined 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wit h retrograde perfusion in beating hearts.Methods Continuous retrograde coronary sinus perfusion with beating hearts was used in 8 3 patients undergoing aortic valve or aortic valve combined with mitral valve re placement, without application of cardioplegia. Af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he retrograde perfusion was changed to antegrade perfusion for mitral valve re placement or correction of the other deformities (group A). Cold blood cardiopl egia solution (15℃) was infused at intervals in 20 cases (group B). The follow ing parameters were tested: lactate, ET, CTn-T and MDA in blood; myocardial ult ra-structure; and cardiac rhythm and cardiac output (CO).Results All biochemical values increased after cardiopulmonary bypass (P&lt;0.05-0.01 ). Empty and beating heart sinus rhythm was maintained in group A. Myocardial ultrastructure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The pump was stopped smoothly as t he surgical procedure finished. No postoperative 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 or arrhythmia was observed. Eight-one patients recovered smoothly, two died from renal failure or infective shock. When the pump stopped, all patients in group B were supported by 5-10 μg·kg(-1)·min(-1) dopamine. Transie nt pacing was used in 9 patients. One patient died from low cardiac output synd rome. Conclusion This method is a good myocardial protection which simulates physiologic status. It is applicable to aortic valve and combined 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of patie nts with large heart or heart failure and long time aortic cross-clamping. Ide al clinical effect can be achiev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将同期30例风心二尖瓣膜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浅低温心脏跳动中施术组)与对照组(中低温传统停跳施术组)。分别于心肺转流术(CPB)前,停机时留取右心房肌标本,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扫描电镜检测心肌细胞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CPB前比较,对照组CPB后心房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1);而实验组CPB前、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CPB后,实验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心肌细胞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传统停跳手术组,说明心脏跳动中施术对心肌细胞的缺血和再灌注损伤要比传统停跳手术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