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经》在“三部九侯论”等八篇文章中多处论述用补益法治病,计有“虚则补之”、“虚则实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等,可见补益法是《内经》常用而重要的治疗法则之一。兹谈运用“虚则补之”的临证心得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历代注家对此均有不同的见解。如杨上善认为:“谓寒瘦少气之徒,补其阳气也,五脏精液少者,以药以食五种滋味而补养之。”王冰认为:“气谓卫气,味谓五脏之味也……卫气温则形分足矣……精不足者,补五脏之味也。”张景岳认为:“此正言彰之之法,在于药食之气味也……形不足者,阳之衰也,非气不足以达表而温之,精不足者,阴之衰也,非味不足以实中而补之。阳性暖,故曰温,阴性静,故曰补。”马莳认为:“此言用药之不偏也,……形不足者,当温之以味也……精不足者,当补之以气也  相似文献   

3.
三、补中兼泻类的方药组成及配伍方法肾为水火之脏。肾阴肾阳不能维持“阴平阳秘”,常出现下列情况:如肾阴不足,不能制阳,则见虚火内动等证;肾阳虚衰,气化失常,可出现水液输布失调而证见水肿、小便不利等,此为虚中挟邪,纯扶正则留邪,单攻邪则正不支,邪亦不去,故应扶正祛邪并用。补中兼泻类补肾方剂就是根据扶正兼祛邪的治则而制方的,具有补肾兼泻火、利  相似文献   

4.
一、“补必兼温”的意义《景岳全书·传忠录上·论治篇》云:“虚实之治,大抵实能受寒,虚能受热,所以补必兼温……”在《内经》中也早有“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的论点,可见古今医家的认识,常常是一致的。至于为何要“补必兼温”?个人认为,温热药属阳,具有促生长发育的特性,有助于机体生命的维持与发展。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对于病程短的较轻的虚证,补养药确能填补不足,起到治疗作用;但对病程长的较重的虚证,尤其是消化  相似文献   

5.
补法属于“八法”之一。它是根据《内经》“虚则补之”(《素问·三部九候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等理论而立法的。此讲,拟从补法、补气法、补中益气汤等三方面进行讲述。  相似文献   

6.
祖国医学认为遗尿之病因,有下元虚寒者,有稟质不足者。关于治疗,幼科准绳云:「………当实土以存水,乃免渗泄之患,所谓补肾不如补脾也」。之记载。用针灸治疗的效果本文介绍7例遗尿症。  相似文献   

7.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始出《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由于《内经》成书久远,且其言简意赅,“形精气味”所指,历代诸家,众说纷纭,两千余年,未有定论,致令学者,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对此句“精、形,气、味”的含义,既不能望文生义,也不可以一代十,而应着重领会其精神实质,以求对临证治疗起指导效用。有鉴于此,欲从以下三点,略述管见,不妥之处,敬请同道指正。一、搞清“形”与“精”,“温”以“补”的含义是理解“形不足者,温之与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关键所在。历代医家对于“形不足”和“精不足”  相似文献   

8.
探析补益剂的配伍特点帅在芬曹东红(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南昌330006)(江西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南昌330006)关键词补益剂配伍特点补益剂是以《内经》“虚则补之”、“损者益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等理论作为立法依据,具有补益人体...  相似文献   

9.
谈中医补法     
补法是中医治病八法之一 ,是选用具有补益、滋养、强健等作用的药物 ,根据配伍原则组成方剂 ,来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不足 ,恢复身体健康为目的的一种治病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 :“虚者补之” ,“损者益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 :“形不足者 ,温之以气 ;精不足者 ,补之以味”。补法正是根据这些治疗原则制定的治疗大法。补法基本可以分为直接补法与间接补法两种。1 直接补法  直接补法又可称为正补法。《难经·十四难》曰 :“损其肺者 ,益其气 ;损其心者 ,调其营卫 ;损其脾者 ,调其饮食 ,适其寒温 ;损其肝者 ,缓其中 ;损…  相似文献   

10.
补法的运用     
补法是针对虚证而设的。《素问·三部九候论篇》云:“虚者补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指出了补虚的总原则。《理虚元鉴·治虚有三本》云:“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  相似文献   

11.
热敏灸,又称热敏悬灸,全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简称"热敏灸",属于针灸的一种,因不用针、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无副作用,效果却超过临床针灸而出名。是江西省中医院陈日新教授临床18年的科研成果、专利技术。地黄饮子是治疗中风"音痱证"的著名方剂。中风病,近年来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笔者在多年临床治疗中观察到,肾虚一型在本病也是颇为常见的。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治则,应用补肾法,以顾其真阳、真阴,可使元气充裕,脏腑协调,气血通畅,振废起痿。故尔能使本病疗程缩短、治愈率及有效率提高,致残率及病死率下降。  相似文献   

12.
陈莹教授在治疗流产后自汗一案中,认为该自汗由中气不足、卫阳不固兼肾虚所致,治以补中益气兼以补肾之法,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成功治愈。  相似文献   

13.
<正> 1.扶正固本的临床意义 扶正固本疗法是祖国医学虚者补之,强身抗邪的根本大法,《素局.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扶正固本疗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一切虚劳,虚损性病证中。所谓“扶正”,即补诸不足,人体虚损不足诸证,类别很多,归纳起来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类;“固本”指摄护阳、气、精、血、津液。扶正固本法即谋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效。调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癌是一种以肾虚为根本的激素敏感性疾病,介于部分补肾中药带有类性激素样作用,造成了补肾法治疗前列腺癌的诸多禁忌。通过文献的整合分析,探讨补肾法治疗前列腺癌的要点、用药禁忌、对策及替代疗法等内容。提出:前列腺癌早中期以肾阴损耗为主,后期阴损及阳,运用补肾法要区分阴阳,分阶段施治;部分补肾中药及其它常见药具有类性激素样作用,能够升高雌激素或雄激素,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疗要谨慎;基于补肾禁忌,可以采用“扬雌避雄有度”“补肾主用清补”“补肾兼以祛毒”的对策,以及“补肾不如补脾”“补肺以助肾阴”的替代疗法。而不论何种方法,皆当依据临床实际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5.
试论六味地黄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著名的经典方剂之一;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中药组成,成为滋阴补肾的经典名方。此方被后世誉为“补阴方药之祖”,具有滋阴补肾之功,对肝肾阴虚不足所致的诸般虚症均有良好的效果。方中三阴并补,发挥其补益肝、脾、肾的作用,效力全面,且以补肾阴为主,补其不足,达到补肾治本之功。配伍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补中有泻,寓泻于补,为通补开合之剂”,根据分析六味地黄丸及其丸中“三泻”药物,我们不难发现“扶正祛邪,痰瘀同治”也是六味地黄丸的组方原则。方中“三泻”,或者称为“三开”,三味药共凑清泻湿浊,平其偏盛,以治其标。全方“三泻”之品与“三补”之品,是相辅相成,组方严密,科学性强。六味地黄丸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各科,现代常用本方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和疑难杂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临床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六味地黄丸具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具有降低血脂,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的作用。服用六味地黄丸对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明显双向调节作用;可提高细胞的解毒能力而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林尤海 《海南医学》2001,12(3):59-60
补肾方法按照其作用主治的不同 ,可分为补肾阴、补肾阳、补肾气、补精血、补精髓五类 ,而各类补肾方剂的组成 ,大多以补肾精为基础 ,依据不同情况配伍不同药物 ,组成各类方剂。本文就这一组方规律及选药特点作一切步探讨。一、补益肾精药的特点为了说明补益肾精具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补法是补益人体阴阳气血之不足,或补益某一脏之虚损,治疗各种虚证的方法。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不同,补法也分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并宜结合五脏之虚补益五脏。《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云:“虚者补之”,“损者益之”。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是补法立论的依据。但其实际运用,早在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已有较为详尽的论述,现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1单补为主法《金匮要略》针对具体病因运用补法之处较多,据病因不同,分别采用补气、补血、补阴、补阳法。1.1补气法《痉湿篇》…  相似文献   

18.
滋阴法,乃是中医治疗学重要的法则之一。它是以急性温热病最易伤津劫液之特点为依据,而广泛运用于温病治疗的各个阶段。又与其它治法配合机会亦多,如滋阴解表,滋阴清热,滋阴攻下,滋阴息风等。其理论根据,本源于《黄帝内经》经曰:“损者益之”、“虚者补之”、“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相似文献   

19.
李顺民教授承袭国医大师邓铁涛“五脏相关”理论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从“脾肾相关”治疗肾性蛋白尿的思路。认为肾性蛋白尿的病机特点为脾肾亏虚为本,兼以湿热、湿浊、瘀血、风邪扰肾为标;治疗以健脾补肾为治疗总则,兼顾利湿、清热、祛风,并在治疗的全过程注重调畅气血。健脾可选补中益气汤加减,补肾常用参芪地黄汤加减。通过调理脾肾脏腑气血,可协调五脏,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20.
“钟乳石补肺气,兼疗肺虚”是药性赋里的一句话,这句话值得商榷。因钟乳石补肺气,即疗肺虚,不必更言“兼疗肺虚”。所谓兼疗者,必非肺虚。孙馨亭“药性赋注解”,将此句改为“钟乳石补肾气,兼疗肺虚”。为什么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