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旨在观察肝细胞内影响胆红素代谢的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 GT1)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变化在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 (PIS)中的作用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病例选择和标本收集 :以术中肝内胆管有褐色易碎结石定为PIS ,收集我院 1995年 1月~ 1997年 12月此类病人 3 6例为患者组 ,其中男 2 0例 ,女 16例。术中取病变肝叶肝组织液氮保存。收集其他手术患者肝活检标本 7例作为正常对照组 ,其中胆囊息肉患者 4例 ,胃癌 3例 ,肝功能化验均正常 ,术中取肝活检组织液氮保存 ,胆汁送细菌培养。2 .肝组织UDP GT1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β-G)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良的Fishman方法测定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胆汁及肝组织中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性。结果(1)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结石侧胆管胆汁内源性β-G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非结石侧胆管胆汁内源性β-G的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左肝结石患者的胆汁内源性β-G的活性左侧明显高于右侧,右肝结石患者的胆汁内源性β-G的活性右侧明显高于左侧,而左右肝同时有结石的患者左右侧胆汁内源性β-G的活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左肝结石患者的肝组织内源性β-G的活性左侧明显高于右侧,右肝结石患者的肝组织内源性β-G的活性右侧明显高于左侧,而左右肝同时有结石的患者左右侧肝组织内源性β-G的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源性β-G也可能参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成石过程。  相似文献   

3.
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β-G)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关系。方法 采用改良的Fishman方法测定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胆汁及肝组织中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性。结果 (1)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结石侧胆管胆汁内源性β-G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非结石侧胆管胆汁内源性β-G的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左肝结石患者的胆汁内源性β-G的活性左侧明显高于右侧,右肝结石患者的胆汁内源性β-G的活性右侧明显高于左侧,而左右肝同时有结石的患者左右侧胆汁内源性β-G的活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左肝结石患者的肝组织内源性β-G的活性左侧明显高于右侧,右肝结石患者的肝组织内源性β-G的活性右侧明显高于左侧,而左右肝同时有结石的患者左右侧肝组织内源性β-G的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内源性β-G也可能参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成石过程。  相似文献   

4.
初步探讨肝内胆管结石行肝移植术的适应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肝移植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先后接受外科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431例的临床资料,手术包括T管插入联合术中胆道纤维内镜肝内取石术、肝切除术、胆总管空肠吻合术及肝移植术.结果 961例患有左或右肝内胆管结石者接受了肝切除术或T管插入联合术中胆道纤维内镜肝内取石术,结石残余率为7.5%(72/961);470例患有双侧肝内胆管结石者接受了除肝移植术外的上述其他手术治疗,结石残余率为21.7%(102/470).残余结石患者中仅15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接受了肝移植术,术后患者全部存活.根据胆汁性肝硬变的程度,受者分为胆汁性失代偿性肝硬变(n=7)和胆汁性代偿性肝硬变或无肝硬变(n=8)2组.2组在手术时间、液体灌注量及失血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汁性失代偿性肝硬变组7例患者中有6例出现了手术并发症,而胆汁性代偿性肝硬变或无肝硬变组受者恢复平稳,未出现并发症.所有受者术后1年的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满意度较移植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对于肝硬变明确者、继发性胆汁性失代偿性肝硬变者、或肝内胆管结石弥漫性分布难以取出且无法行肝切除、胆总管空肠吻合和胆道镜手术者,可选择肝移植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胆红素结石及胆固醇结石患者血清、胆汁、唾液中 β 葡萄糖醛酸酶 (β G)进行测定 ,旨在探讨内源性β G活性变化与胆红素结石的关系[1 3] 。一、对象与方法1.血清标本 :胆红素结石患者 2 5人 ,胆固醇结石患者 18人 ,平均年龄37.6岁。均取术前及术后 1周空腹静脉血 4ml,分离血清 ,保存在 - 40℃备用。为减少误差 ,取相近日期健康献血员 32人血清为健康对照组血清 ,同时测定 β G活性。2 .胆汁标本 :45例胆汁细菌培养阴性的胆石症患者术中胆囊和 (或 )胆总管胆汁 ,其中胆红素结石患者 31例 ,胆固…  相似文献   

6.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乙肝病毒感染病人胆石症发病率明显增高 ,近来研究证实 ,内源性 β 葡萄糖醛酸酶 (β G)在胆红素结石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我们应用抗 β G单克隆抗体测定了 2 8例乙肝病毒感染病人及 36例非乙肝病毒感染者胆汁及血清内源性 β 葡萄糖醛酸酶含量 ,以探讨乙肝病毒感染与胆红素结石发病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 :选取 3所医院 1998年 12月至 1999年 12月共 2 8例乙肝病毒感染病人胆汁 2ml及空腹静脉血 4ml,平均年龄 39 8岁。另收集 36例非乙肝病毒感染病人胆汁 2ml及空腹静脉血 4ml,平均年龄 41 5岁。所有病…  相似文献   

7.
肝内胆管结石伴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院近 2 0年共收治肝内胆管结石 2 0 0 7例 ,其中 70 2例( 35 0 % )合并肝内胆管狭窄。现将 70 2例的诊疗情况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1982年 1月至 2 0 0 1年 10月 ,我科共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2 0 0 7例 ,其中男 82 3例 ,女 1184例 ;年龄 11~ 84岁。2 .结石分布 :左肝内胆管结石 796例 ( 39 7% ) ,右肝内胆管结石 36 9例 ( 18 4% ) ,左右肝内胆管结石 842例 ( 42 0 % )。3 .胆管狭窄 :合并胆管狭窄 70 2例 ( 35 0 % ) ,其中左肝内胆管结石伴狭窄 316例 (占左肝内胆管结石的 39 7% ) ,右肝内胆管结石伴狭窄 2 2 5例 (占右肝内胆管…  相似文献   

8.
肝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内胆管结石是我国常见病,其治疗是胆道外科难点之一。通常按部位分为: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与肝内胆管结石三大类。一、病因与流行病学胆囊结石及肝内胆管结石绝大部分是原发。肝外胆管结石则可分为原发或继发于胆囊结石(胆固醇结石)及肝胆管结石(胆色素结石)。结石成因的研究经数十年的探索,已从形态、结石及胆汁的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到分子生物学的水平。肝内胆管结石多为胆色素结石,在结石中常可见到蛔虫残骸或虫卵,因此与原发性肝外胆管胆色素结石相同,肯定与蛔虫症引起的细菌感染所产生的β葡萄糖醛酸酶的作用有关。这就是在我国和…  相似文献   

9.
胆道感染时细菌繁殖产生大量外源性 β 葡萄糖醛酸酶 (β G) ,将水溶性结合胆红素水解为非水溶性游离胆红素 ,后者与钙质结合形成胆红素结石的细菌酶解学说已被公认[1,2 ]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组织细胞自身产生的内源性 β G与胆红素结石的形成也有关[3~ 5] 。本研究采用ELISA法对胆红素结石及胆固醇结石患者胆汁、唾液中内源性 β G进行测定 ,旨在探讨内源性 β G活性变化与胆红素结石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  抽取 45例胆汁细菌培养阴性的胆石症患者术中胆囊和 /或术中及术后不同时期胆总管胆汁 5ml,其中胆红素结石患者3 1例 …  相似文献   

10.
18 079例胆石病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我院近6年所收治胆石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胆道外科学组制定的全国胆石病临床调查表,对我院6年期间(2000年1月-2005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18 079例胆石病患者分为:胆囊结石组、胆总管结石组、肝内胆管结石组、胆囊 胆总管结石组、胆总管 肝内胆管结石组、胆囊 肝内胆管结石组、胆囊 胆总管 肝内胆管结石组,进行分组统计.观察各组发病年龄、性别、职业、地域等回顾性临床流行病学资料,经计算机整理后应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胆囊结石的比例显著升高(81.77%),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胆囊结石病发病的高峰年龄为40~69岁,占胆囊结石总例数的76.8%;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以及单纯胆总管结石的发病高峰年龄为70~79岁,占该两组病人数量的31.29%;肝内胆管结石的高发年龄为40~59岁,占该组的55.94%;胆囊合并肝内胆管结石的高峰年龄为60~69岁,明显高于全国的统计数字,与饮食习惯及人口老龄化关系密切.不同部位胆石病男女比例明显不同,女性患者构成比明显高于男性患者.结论: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胆石病的病种构成已经发生明显变化.胆石病占我院住院病人的比例较高,其中胆囊结石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的胆石病患者,所收治患者中在发病高峰年龄、性别、职业构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研究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选择2009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病例资料纳入研究,记作观察组.采用1:1配对法选择同期于本院接受腹部影像学检查排除胆道系统结石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表现以及分布区域情况,对比两组基线资料情况,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肝胆管结石病病情复杂,术后复发率高,需反复多次手术。在病程晚期可继发胆汁性肝硬化、甚至肝内胆管癌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主要探讨转移胆管瓣修补肝门胆管狭窄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肝门部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吻合口再狭窄情况。结果:8例患者为首次手术,另28例患者曾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等手术1~4次,所有患者均采用转移胆管瓣修补肝门部胆管狭窄,行胆管盆式Roux-en-Y内引流术。其中合并右后叶切除3例、左肝外叶切除6例,肝方叶切除11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手术历时(256.4±98.2)min,术中失血量(218.5±68.1)mL,术后住院(10.3±3.2)d;3例(8.3%)术后发现残余少量结石;术后出现轻微胆汁漏1例,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腹腔积液2例,胸腔积液2例,均保守治疗治愈,未出现Clavien-Dindo IIIa级以上并发症。所有患者出院后采用门诊、电话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3.6(12~46)个月。2例出现反流性胆管炎,均自行缓解,未发现有吻合口再狭窄的患者;3例(8.3%)发现结石复发。结论:转移胆管瓣修补肝门胆管狭窄治疗肝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肝内胆管穿孔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内胆管穿孔在临床上少见 ,我院自 1984年 12月至 2 0 0 1年 12月共收治 6例 ,均行手术治疗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6例中 ,男 2例 ,女 4例 ,年龄 41~ 77岁 ,平均 61岁。 6例中有肝内胆管结石病史 3例 ,肝内外胆管结石病史 1例 ,肝脓肿病史 2例。发生于肝左外叶胆管穿孔 3例 ,左内叶胆管穿孔 1例 ,右前叶胆管穿孔 2例。有 3例合并高血压病 ,1例合并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2 .手术方法 :胆囊切除 +胆总管探查、右侧肝胆管U形管引流 2例 ;肝左外叶切除 2例 ;取出结石、肝内胆管引流 1例 ;1例因合并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诊断、治疗以及微创外科时代肝部分切除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38例胆管结石并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我院1998年3月至2011年12月间,胆管癌的患者为225例,同期肝胆管结石患者2333例.手术切除组21例,平均生存时间为32.9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5.71%、71.43%、52.38%;介入治疗组13例,平均生存时间为6.85个月,0.5、1、2年生存率分别为46.15%、7.69%、0.结论 肝内胆管结石长期的炎症、反复的感染、胆汁淤积等因素是肝内胆管癌发生的重要因素.肝部分切除不仅能够去除结石、预防结石复发,对于预防胆管癌变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肝内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癌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肝内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癌少见,近来有少许报道,作者统计两家医院自1986年3月至1997年6月共收治肝内胆管结石494例,其中合并肝内胆管癌6例,现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5例,女1例,年龄31~63岁,平均49岁。发热4例,腹痛6例,黄疸5例,腹块1例,胆外瘘1例,肝大2例,发现结石至发现胆管癌时间8个月至12年,平均31年。2.辅助检查:血WBC升高2例,SGPT升高2例,AKP升高6例,AFP升高1例,CEA升高2例。5例B超示肝内胆管结石3例,肝内外均有结石2例,肝内外胆管癌1例;5例CT示肝内外胆管结石3例,肝内胆管癌、肝内外胆管癌各1例;3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组织黏蛋白1(MUC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89年8月至2009年6月手术切除肝组织石蜡标本90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33例为实验组,肝内胆管结石32例为对照组,肝脏良性肿瘤瘤旁1~2cm正常肝内胆管组织25例为空白组。各取组织切片进行MUC1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表达差异及意义。结果 MUC1在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组的阳性率分别为54.5%(18/33)、28.1%(9/32)和0(0/25),3组间比较,P0.01;MUC1阳性表达在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5,0.01);肿瘤患者MUC1阳性表达者的累积生存率比阴性表达者低(P0.01)。结论 MUC1在肝内胆管结石发展为胆管癌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MUC1高表达与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恶性程度以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7.
肝移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包虫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合并胆汁性肝硬化的广泛肝内胆管结石和不能手术治疗的肝包虫病的效果。方法对2例广泛肝内胆管结石伴胆汁性肝硬化和4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包虫病(泡球蚴病)患者施行原位肝移植,术后定期随访,评价疗效。结果2例胆管结石患者已存活2年多:4例肝包虫病患者,除1例术后3个月死于心力衰竭外,其余3例已分别存活9个月、15个月及2年;存活患者均恢复了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肝移植可作为治疗广泛肝内胆管结石和不能手术治疗的肝包虫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4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cholecystectomy syndrom e,PCS)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年5月至2006年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46例PC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肝内胆管结石8例,肝外胆管结石9例,胆管狭窄4例,十二指肠乳头炎3例,胆囊管残留过长2例,残株胆囊炎2例,分别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憩室1例,胆汁返流性胃炎1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5例,慢性胰腺炎1例,溃疡病1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好转。结论:术前检查排除其他并存疾病,术中规范操作,避免损伤胆管及遗留胆总管结石可有效预防P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梗阻性黄疸病人局部免疫功能及恢复情况,笔者对30例梗阻性黄疸病人胆汁及胰液中的免疫球蛋白A和G(IgA和IgG)进行了研究。1.临床与方法:梗阻性黄疸(肿瘤/结石)30例为实验组,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8~80岁。随机选择同期无黄疸胆系疾病病人2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8~70岁。两组均行择期手术并取胆汁测IgA及IgG。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者15例同时测胰液分泌型IgA(SIgA)。2.试验方法:分别于术中取胆管胆汁及胰管胰液,术后d1,d3,d7,d14,d21从胆管引流管及胰管引流管取胆汁及胰液。标本冻融,搅…  相似文献   

20.
自 1994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间 ,我院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33例 ,占同期胆结石手术的 7.6 %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组共 33例 ,男 9例 ,女 2 4例。年龄 2 5~6 2岁 ,平均 44岁。病程 1年半~ 32年 ,平均 5年。急诊手术17例 ,择期手术 16例。首次手术 2 2例 ,再次手术 11例。胆总管合并左肝内胆管结石 16例 ,合并右肝内胆管结石 8例 ,合并左右内胆管结石 9例。胆总管下端狭窄 7例 ,高位胆管狭窄 11例。1.2 手术方法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 2 0例 (加作左肝外叶切除 ,Oddi氏括约肌切开成形各 1例 ) ,胆总管左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