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回顾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08—05~2012—05,采用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人脑室38例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脑室内出血(PIVH)临床症状严重,多合并意识障碍,其死亡率及致残率均较高。以往多采用保守疗法。我院自1987年10月以来,采用脑室体外引流治疗PIVH5例,获得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例1:男性,64岁。因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4天入院。患高血压病20余年。查体:BP19.95/13.30kPa。神清,伸舌右偏,项强四横指,左侧肢体肌张力V-级,左膝反射活跃,双侧Babinski氏征( )。头颅CT显示:右尾状核头出血,破入脑室。急诊行双侧侧脑室体外引流术,引流出大量血性脑脊液。引流13天,2次尿激酶脑室内灌注,6000u/次。拔管后3次  相似文献   

3.
吴海林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8):1416-1417
目的: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合并脑积水的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收治的45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合并脑积水患者治疗方案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患者经过保守治疗、血肿穿刺(颅骨钻孔血肿穿刺引流术)、脑室外引流、V-P分流术(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等方法治愈37例,占82.22%,自动出院5例,死亡3例。结论:无论是血肿穿刺、脑室外引流、还是V-P分流,都应尽早清除脑室内外积血,恢复脑脊液的循环通畅,改善脑的微循环,这是降低病残率及死亡率,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降低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并脑室铸型患者死亡率。方法:利用两次微创手术挽救患者生命。结果:36例中治愈或好转28例,其中2例于术后24 h内意识转清。治疗无效死亡者8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术后合理用药及加强基础护理工作能降低此类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室型颅内压检测下脑室外引流对重型丘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51例重型丘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组(n=22)与手术组(n=29)。非手术组采用常规治疗,手术组在非手术组治疗基础上在全身麻醉下行侧脑室型颅内压检测下额角穿刺引流术,血肿破入侧脑室且侧脑室铸型的行双侧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病死率、机械通气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情况。结果手术组患者病死率13.8%(4/29),明显低于非手术组的40.9%(9/2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手术组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7例(31.8%),行气管切开5例(22.7%);手术组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8例(27.6%),行气管切开6例(20.7%),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DL分级比较,非手术组患者Ⅰ级0例,Ⅱ级3例(13.6%),Ⅲ级3例(13.6%),Ⅳ级4例(18.3%),Ⅴ级3例(13.6%);手术组患者Ⅰ级2例(6.9%),Ⅱ级5例(17.3%),Ⅲ级9例(31.0%),Ⅳ级7例(24.1%),Ⅴ级2例(6.9%),手术组分级优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颅内压检测下脑室外引流治疗重型丘脑出血可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自1992年1月至1997年10月收治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继发脑室出血病人61例,均采取超早期手术治疗,分别行脑室外引流术和/或脑内血肿清除术。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1例,男40例,女21例,年龄44~67岁,高血压病史3~25年。入院时血压...  相似文献   

7.
尹震 《空军总医院学报》1999,15(4):229-229,231
脑室系统出血约占高血压性脑出血12.2%[1]。我院从1990年以来,对46例高血压性脑室出血进行了脑室-心房分流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30例,女16例;年龄68~83岁。病程7~72h。有高血压病史5~20年37例,血压不稳定9例。出血部位:单侧脑室24例,双侧脑室5例,各脑室系统均有血的13例,单纯Ⅳ脑室内有血肿的4例。1.2 临床症状神志清醒,有轻度头昏、头痛、伴有恶心2例;头痛剧烈,恶心呕吐频繁34例;呈浅昏迷状态,瞳孔针尖大小6例;呈中度昏迷状态,呕吐频繁…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影响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预后的因素。 方法 对104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头颅CT、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对比和医学统计处理。 结果 年龄、血压、意识、出血量、出血部位、破入脑室的范围和程度以及内、外科治疗均与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预后有关。高龄、严重高血压、昏迷、大量出血、破入全脑室和脑室铸形患者预后不良。 结论 选择适当病例,尽早进行外科开颅清除血肿或/和脑室引流,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脑出血在我国的死亡原因顺位统计中居第二位,而出血破入脑室是一种较常见临床类型。现将我院2005年1月至11月经CT证实的脑出血破入脑室者报告如下,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经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分成小骨窗开颅手术组与骨瓣开颅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瞳孔恢复时间、术后意识改善情况、病死率及优良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瞳孔恢复时间、术后意识改善情况、病死率及优良率等无显著差异。结论小骨窗开颅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且同样能达到骨瓣开颅手术的效果,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外科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对12例破裂出血并脑内血肿的脑AVM患者实施急诊显微手术治疗,清除血肿,同时切除畸形。结果手术完全切除病灶9例,占75%;次全切除1例,占8%,部分切除2例,占17%。按GOS评分,患者恢复良好10例,轻残1例,重残1例。结论急诊外科手术能够提高脑AVM破裂出血的治愈率,降低死残率,急诊的血管造影可提供一定的信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腺瘤囊内自发性出血并上呼吸道梗阻的紧急外科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本组13例,均为甲状腺腺瘤合并囊内出血及上呼吸道梗阻。5例瘤体穿刺减压后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其余8例采用清醒状态下局部麻醉,颈前部横切口快速切开减压,呼吸道梗阻解除后全麻气管插管,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结果:5例瘤体穿刺减压后,呼吸道梗阻迅速缓解。8例颈前部切开减压后,甲状腺肿瘤迅速突出切口外,上呼吸道梗阻解除,全麻气管插管顺利。13例均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结论:甲状腺腺瘤囊内自发性大出血合并上呼吸道梗阻可危及患者生命,紧急采用局部穿刺减压或局麻下颈前部切开可迅速缓解上呼吸道梗阻,为进一步外科处理赢得了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动态观察在脑出血手术治疗中对脑血肿、脑水肿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我科136例脑出血患者于入院当天行头颅CT检查,观察出血量、出血部位及占位效应,并于术后第2天及第7天复查头颅CT,动态观察手术前后出血量与脑水肿变化。结果术前CT显示血肿越大,血肿灶周围水肿体积增大越明显,占位效应及中线移位越显著。术后血肿完全清除或大部分清除者,占位效应消失或明显好转。血肿部分清除或较术前加大者,脑水肿和占位效应也加重。结论 CT不仅能显示血肿部位、出血量、是否破入脑室及脑移位情况,并能动态观察手术前后脑血肿及脑水肿演变过程,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观察疗效及估测预后提供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5.
自发性小脑出血62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62例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自发性小脑出血外科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及治疗疗效。方法根据意识障碍、病情演变过程、颅脑CT所见等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对62例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进行脑室引流术、血肿引流术、后颅窝开颅血肿清除减压术。结果15例行侧脑室钻孔引流术,11例行血肿引流术,22例行后颅窝开颅清除血肿,14例行后颅窝开颅及侧脑室外引流术。其中治愈25例,好转22例,无效6例,死亡9例。结论早期诊断,根据临床特点及颅脑CT见血肿部位与血肿量行个体化外科手术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治疗效果主要与意识状态和血肿类型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后严重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86年12—2010年12月的18例产后严重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出血量2 000~8 000 ml。7例产后DIC患者以分娩后子宫出血不凝伴低血压及肾功能衰竭为主要特征,其中2例在产后数分钟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及心搏骤停。11例有失血性休克,伴有不同程度的凝血及器官功能障碍。经心肺复苏、抗休克、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手术止血等处理,抢救成功15例,死亡3例。结论重视对高危妊娠的防治,积极抗休克,早期诊断产科DIC并合理使用肝素,掌握子宫切除的指征和时机,采用有效的止血方法,注意补充凝血因子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室铸型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75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室铸型患者行小骨窗开颅合并单侧或双侧侧脑室额角置管外引流手术。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死亡21例;存活54例,其中ADLⅠ~Ⅱ级8例、Ⅲ级10例、Ⅳ~Ⅴ级36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室铸型患者行小骨窗开颅合并侧脑室外引流手术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8—05—2005—06我院收治的1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13例,保守治疗10例,死亡4例;手术治疗3例,死亡1例。消化性溃疡手术治疗2例,死亡1例;胃镜下止血1例,止血成功。胃底静脉曲张出血2例病人经手术切除脾脏后治愈。结论: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的治疗应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积极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应简单有效,对于区域性门脉高压引起的出血应选择脾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去铁胺治疗大鼠脑室出血后慢性脑积水(chronic hydrocephalus,CH)的效果.方法 SD雌性大鼠18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等渗盐水对照组、侧脑室注血组及侧脑室注血加去铁胺组.采用侧脑室注血法(130μl)制备大鼠脑室出血后CH动物模型,14,28 d时以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以术后28 d时前囟后0.4mm冠状面的侧脑室宽度评价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于术后1,3,7,14及28 d处死大鼠,测量上述平面侧室指数(侧室面积/脑片面积×100),并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等渗盐水对照组无脑积水发生;侧脑室注血组28 d脑积水发生率(73%,11/15)高于侧脑室注血加去铁胺组(27%,4/15)(P<0.05).等渗盐水对照组28 d时水迷宫时间逃避潜伏期(8.21±2.00)s,短于侧脑室注血组(16.36±5.93)s(P<0.01),但与侧脑室注血加去铁胺组(11.38±2.57)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渗盐水对照组28 d侧室指数值(1.05±0.41)小于侧脑室注血组(4.53±1.70)及侧脑室注血加去铁胺组(2.77±1.53)(P<0.05);等渗盐水对照组各时相点无明显病理改变;侧脑室注血组大鼠脑室周围白质水肿,组织细胞增生,胼胝体出现扭曲和肿胀,含铁血黄素侧脑室壁沉积等.侧脑室注血加去铁胺组各时相点表现类似于侧脑室注血组,但未出现含铁血黄素侧脑室壁的沉积.结论 脑室出血后其分解产物铁离子与脑室出血后脑积水的发生有关,而预防性使用去铁胺可减少大鼠脑室出血后CH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5岁,轰炸机飞行员,飞行时间130 h.以发热、咽痛3 d,加重伴恶心、呕吐1 d于2009年12月20日入院.患者受凉后于12月17日晚出现发热(未测体温)、咽痛,伴全身酸困不适,偶有轻咳,无痰,无关节疼痛、胸痛等,自服"白加黑、急支糖浆"等药物治疗,18日晨起,发热症状消失,咽痛有所减轻;下午症状有所反复,继续口服上述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