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骶尾部藏毛窦(pilonidal sinus)系骶尾部的一种慢性窦道性炎症。国人发病率低,误诊率高及复发率高是其特征。本次研究对13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3.
藏毛窦(pilonidal sinus)是一种少见的皮肤上含有毛发的窦道,这类窦道最常见于肛门后尾骨处背侧,称为尾部藏毛窦(coccygeal pilonidal sinus)。本院自2003~2006年共收治尾部藏毛窦37例。本文结合该37例病人,对尾部藏毛窦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进行探讨,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藏毛窦(Pilonidal sinus)是发生于骶尾部臀间裂软组织内的一种慢性窦道,内藏毛发是其特征。也可表现为骶尾部急性脓肿,穿破后形成慢性窦道,或暂时愈合,终又穿破,如此可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本病较为少见,多见于青壮年男性、肥胖、毛发浓密和臀间沟深者。手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目前对于复发的藏毛窦仍然是治疗的难点。现通过回顾性分  相似文献   

5.
1 病例资料 男,26岁.因骶尾部肿块反复破溃溢脓3余年入院.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骶尾部间歇性胀痛,无放射,局部无明显红肿,偶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8.5℃,后骶尾部逐渐形成一2 cm×2 cm大小肿块,质地稍硬,触痛明显,无波动感,未予特殊处理,后肿块间断自行破溃,脓性分泌物流出后疼痛缓解.  相似文献   

6.
超声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例男,17岁。以"骶尾部骚痒3月"为主诉入院。患者近3月自觉骶尾部骚痒,无疼痛,偶有流血流脓,久坐后加重。病来无发热,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大小便正常。饮食、睡眠可,体质量无明显变化。体格检查:患者体毛较浓密,骶尾部中线距肛门7 cm处可触及一大小约2 cm×1 cm硬结,无波动感。  相似文献   

7.
[病例] 男,24岁.因骶尾部疼痛反复发作伴皮肤破溃流脓2年余入院.2年前先后2次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肛门周围脓肿,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恢复良好.查体:体温36.9℃.营养良好,多毛体质.专科检查:左侧卧位见肛门后正中线距肛缘12点位约3 cm处皮肤有一"隐窝",按压疼痛,可见脓性分泌物流出,皮下可触及条索状硬结,探针探及骶尾部包块,肛门指诊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骶尾部藏毛窦切除部分缝合术的术式优劣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82013年我科收治的15例藏毛窦病人,均行藏毛窦切除部分缝合术。结果:15例患者均治愈,平均愈合时间为(24±5)d,随访0.52013年我科收治的15例藏毛窦病人,均行藏毛窦切除部分缝合术。结果:15例患者均治愈,平均愈合时间为(24±5)d,随访0.51年均未复发。结论:藏毛窦切除部分缝合术达到了根治藏毛窦的目的,在术式上可操作性强,且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尾部藏毛窦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护理骶尾部藏毛窦病人56例,术前护理重点为:对于急性感染期的病人先行局部切开引流,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窦道。术后护理重点为:术后6h内尽量采用仰卧位,配合医生做好换药护理,观察窦道内是否含有毛发,并注意预防尿潴留。结果本组均行病灶切除术,创口愈合时间30~65d,随访有3例复发。结论做好尾部藏毛窦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预防疾病复发,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严月平 《护理研究》2013,27(15):1497-1498
骶尾部藏毛窦是位于骶尾部皮下的慢性窦道或囊肿,由于腔内藏有毛发,故称藏毛窦。临床上比较少见,男性多于女性,藏毛窦窦口多在臀沟处,窦道的走行方向,多向头颅侧,很少向下朝向肛管,静止期在骶尾部中线皮肤处可见不规则小孔,直径0.1cm~1.0cm。该病以肛门坠胀、疼痛、肛周流脓水为特征,伴有感染时可有畏寒、发热、周身不适等。我科1998年2月—2012年5月共收治骶尾部藏毛窦病人12例,通过全科医护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描述骶尾部藏毛窦的MRI表现,分析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11例有完整术前骶尾部MR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骶尾部藏毛窦病例。11例中男10例,女1例,均行MR平扫加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骶尾部藏毛窦在MRI上的影像特点。结果本组11例藏毛窦均表现为骶尾部窦道状异常结构,窦口位于骶5~尾1椎体水平臀间裂皮肤处;其窦道潜行于骶尾椎于皮下,向头侧走行(8例)或局限于瘘口附近(3例);窦道位于尾2椎体至骶2椎体之间,呈管状结构,形态不规则或迂曲,长约2.5~8.8 cm。窦道管壁较厚,呈T2WI高信号,T1WI等稍低信号;管腔T2WI高信号,T1WI等或稍高信号;周围可见斑片状软组织水肿,增强扫描窦道管腔内容物无强化,管壁明显强化,横断面呈小囊状并环形强化。11例骶尾部藏毛窦窦道均位于皮下或皮下深部,甚至紧邻近骶尾椎棘突,但与骶尾椎椎管不相通;其窦道与肛管相距甚远,且无沟通。11例中病理检查发现4例窦道内含毛发,而MR各序列均不能显示毛发。11例病理检查发现合并感染。结论骶尾部MRI可以准确判定藏毛窦的范围和位置,通过窦道的形态特征及内容物性质可与骶尾部其他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2.
岳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1):2715-2715
目的 探讨骶尾部藏毛窦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使用窦道切除直接缝合术与窦道切除皮瓣转移相结合的手术方式,对23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23例患者中20例Ⅰ期愈合且恢复良好,2例术后复发,1例失败.结论 藏毛窦的手术方式因根据窦道切除后皮肤张力大小而定,若较小并且尚无感染,宜采用窦道直接切除,若张力大时采用皮瓣转移多能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藏毛窦(pilonidal sinus)是一种少见的皮肤上含有毛发的窦道,这类窦道最常见于肛门后尾骨处背侧,称为尾部藏毛窦(coccygeal pilonidal sinus),内藏毛发是其特征,合并感染时挤压可出现脓液,有时有蓬松的毛发,也可形成脓肿于偏中线一侧自行破溃,形成窦道,反复发作。本病男性多于女性,尤其是臀部毛发浓密之年轻人。据统计,该病在美国的发病率为26/10万,在我国,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2000年10月-2006年9月,本院收治藏毛窦患者9例,经藏毛窦一期切除缝合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骶尾部藏毛窦20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藏毛窦是指皮肤上含有毛发的窦道,发生在骶尾部的病变称为骶尾部藏毛窦[1].本病临床少见,且症状多变,诊断较困难.我院2005~2008年共收治28例骶尾部藏毛窦,均为转诊入院,其中20例发生误诊,误诊率为71.4%,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病例 男,19岁,学生.主诉以"骶尾部肿块半年余"收治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骶尾部肿块,约花生米大小,质软,无压痛,无肢体活动障碍,无恶心呕吐,一直未引起重视,近1周来骶尾部肿块压之有疼痛伴有少量渗出.病程中该患者饮食、睡眠良好,大小便正常,体质量无明显改变.查体:骶尾部可触及一大小约2 cm×3 cm的肿物...  相似文献   

16.
1病例报告男,31岁.骶尾部肿痛,反复流脓5d入院.T 38℃,P 88次/min,R 18次/min,BP 120/80 mm Hg.专科检查:骶尾部有一肿物大小约5 cm×4 cm,中央有一凹陷的窦口.临床诊断:肛周脓肿.腰麻后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并取组织送病理,病理诊断为异物性肉芽肿,符合藏毛窦改变.术后抗炎治疗,每日换药,脓腔1周内反复用氯化钠溶液冲洗,深部病灶用油纱条塞紧,待创口变浅、变小时,逐渐递减油纱条的深度直至创面愈合.治愈后出院,随访1个月,未复发.  相似文献   

17.
藏毛窦是一种罕见的肛周良性疾病,病变部位多位于肛门后尾骨处背侧,其临床表现多为骶尾部的小窦道,当发生感染时会有局部红肿疼痛和脓性分泌物溢出.藏毛窦手术方法总体可分为切除病灶后缝合创面和切除病灶后敞开创面两种手段,但不论采取何种手术方式,都面临伤口愈合缓慢、感染及复发的风险.我科自2008年以来对11例藏毛窦患者实施手术切除病灶后敞开创面并配合邮票植皮的方法治疗,所有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整体疗效满意,最长随访时间14个月未见复发,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骶尾部藏毛窦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9年收治的骶尾部藏毛窦15例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9例行藏毛窦切除+直接缝合术,3例行藏毛窦切除+袋形缝合术,2例行藏毛窦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1例行藏毛窦切除+"Z"形皮瓣转移术。结果:15例患者中,14例经一次手术治愈,1例术后复发,经二次手术治愈。结论:术前仔细检查,明确手术范围,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套具有较高切口愈合率的治疗骶尾部复杂藏毛窦的技术体系。方法:术前通过查体、彩超、CT或MR等检查明确藏毛窦结节的范围。术中完全切除,并根据切口形状及周围皮肤的弹性、移动性、张力等设计并切取三角形筋膜皮瓣,外径要大于切口1.0 cm,皮瓣长与蒂宽之比控制在2:1~3:1,末端去除表皮与真皮,保留浅、深筋膜以填充切口下端缺损。术后采取以全臀弹性加压包扎联合持续负压引流为基础的综合措施,使皮瓣与受区基底及四周缘紧贴,从而预防切口愈合不佳。结果:2010年6月至2019年9月共有11例患者按上述技术体系治疗,有3例皮瓣末端出现较轻的血运障碍,经简单处理后恢复。所有切口均按期愈合,无切口裂开。随访6~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2个月,均无复发。结论:上述技术体系对骶尾部复杂藏毛窦具有良好及稳定的疗效,明显降低了切口愈合不佳的发生率,但确切疗效需要增加病例数进一步观察证实。  相似文献   

20.
37例尾部藏毛窦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部藏毛窦是一种少见的骶尾部皮肤上含有窦道的疾病。报告了37例尾部藏毛窦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术前护理重点为:对于急性感染期的病人先行局部切开引流,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窦道;术前1d做好局部皮肤和肠道准备。术后护理重点为:2~3d内尽量采用仰卧位,配合医生做好换药护理(排便后必须及时换药),观察窦道内是否含有毛发,并注意预防尿潴留。本组均行病灶切除术,创口愈合时间7~65d,随访均未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