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五位。锯齿状病变与部分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密切相关,被证实是除"腺瘤-癌"途径外另一重要致癌途径,约35%的CRC来自此类病变~[1-2]。WHO(2010)消化系统肿瘤分册将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定义为一组形态学具有锯齿状结构的异质性上皮病变,包括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s,HPs)、广  相似文献   

2.
小分子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RNA,通过与靶序列特异性相互作用,在转录后调节基因表达,miRNA可调节约30%的人类蛋白编码基因,参与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调控[1]。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CRC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居所有肿瘤发病率的第五位(在经济发达的地区,CRC甚至跃居第二,仅次于肺癌),且发病年龄亦有年轻化趋势[2]。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特异性miRNA的异常表达在CRC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miRNA与CRC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粪便DNA甲基化分析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人粪便中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2(SFRP2)、增生性息肉蛋白(HPPI)和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用于结直肠癌(CRC)筛查的可行性。方法从52例CRC患者、35例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和24名正常对照者粪便标本中提取DNA,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分析粪便DNA中SFRP2、HPPI和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CRC患者粪便SFRF2、HPP1和MGMT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94.2%、71.2%和48.1%;96.2%的CRC和81.8%的癌前病变患者中至少存在1个基因的过甲基化。1例正常粪便标本SFRP2甲基化阳性。联合3个基因诊断CRC和癌前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7%、77.1%、84.3%和90.2%。结论联合分析SFRP2、HPP1和MGMT基因甲基化是检测CRC及癌前病变的高敏感性方法。检测粪便基因甲基化有望成为CRC无创诊断或高风险人群筛查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CRC的发病率居第3位,病死率居第4位。在欧美国家发病率高,在非洲和中亚地区发病率低。在西方人群中,CRC终身罹患风险约为5%[1],部分结直肠癌患者可以追溯到特定的高危因素,如肿瘤家族史、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但85%的CRC患者追溯不到危险因素[2]。多种生物学代谢路径异常都可以导致正常细胞发展为恶性肿瘤细胞,很难对其进行检测及干预,但结直肠息肉是CRC的发生必经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是一种新的癌前病变,可能通过无异型增生的畸形隐窝灶—增生性息肉/锯齿状腺瘤—癌变途径发展为癌,迫切需要更多分子水平的指标预测锯齿状息肉的癌变潜能。更多地了解结直肠癌癌变的分子学改变,可以提高对结直肠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在锯齿状病变中经常检测到p16基因甲基化,因此,正确认识p16基因甲基化与锯齿状病变的关系对早期预防和诊断结直肠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锯齿状癌变通路被认为是仅次于传统"腺瘤—癌"成瘤途径的第二条重要癌变通路。目前迫切需要更多分子水平的指标成为发现结直肠锯齿状病变早期癌前病变的依据,提高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在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中可以检测到CDX2基因甲基化,因此,正确认识CDX2基因甲基化与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关系对早期预防和诊断、治疗结直肠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CRC 发病率在全世界男女性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3。在我国,CRC 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处于恶性肿瘤和致死因素的第4位。早在1993年 Nemeth 等[1]就在人类结肠癌组织中检测到胃泌素原(progastrin),之后人们逐渐发现胃泌素原在 CRC 细胞的增殖、抗凋亡、侵袭、转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有望成为 CRC 的生物学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CRC)是中国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第2位,近年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在结直肠癌的发生途径中,除了经典的染色体不稳定途径外,1993年Ionow和Aaltonen等首次发现,在几乎所有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和12%~15%的散发性CRC中存在着微卫星上的突变,称作微卫星不稳定(MSI ),由此提出了另一条途径-错配修复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K7、CK20、MUC6、维甲酸受体(RARα)在各类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中的表达及鉴别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K7、CK20、MUC6、RARα在44例增生性息肉(HP),45例传统锯齿状腺瘤(TSA),11例广基锯齿状腺瘤(SSA)中的表达情况,并以结直肠管状腺瘤、腺癌及正常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CK7阳性率HP为45.4%,SSA为36.4%,TSA为22.2%。CK20在结直肠各组病变中阳性率均较高,表达无差异。统计学分析显示,HP与TSA比较CK7的阳性率差异显著。MUC6的阳性率在SSA中为36.4%,HP中为4.5%,TSA中为11.1%。RARα的阳性率在HP中为38.6%,SSA中为81.8%,TSA中为62.2%。统计学分析RARα的阳性强度在HP和CRC中差异显著,在各型锯齿状病变间则差异不显著。结论 CK7(+)对鉴别HP和TSA有一定意义;MUC6(+)有助于SSA的确诊;RARα在锯齿状病变和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强度比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减弱,但对各类锯齿状病变的鉴别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游离DNA(cell-free DNA, CFD)检测在结直肠癌(CRC)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用分支DNA技术检测CRC、结肠息肉患者和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的CFD含量,同时检测血清CEA和CA19-9含量,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健康人对照组血清CFD水平[M(P25,P75)]的[181.9(109.5,328.7) ng/mL]和结肠息肉组的[178.2(85.5,377.5) ng/mL]相比,CRC患者为1 245.4(578.2,1 798.3)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16.00,282.00,P<0.05);CRC患者血清CEA和CA19-9水平显著高于结肠息肉组和健康人对照组(P均<0.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和TNM分期的CRC患者CFD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CRC患者血清CFD水平与CEA(r=0.190, P>0.05)和CA19-9(r=0.046, P>0.05)均无相关性;CRC患者血清CF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926,cut off值为768.9 ng/mL时,诊断CRC敏感性为70.5%,特异性为98.9%。 结论: 血清CFD可作为CRC辅助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结直肠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在部分发达国家有所下降,如美国、日本、西班牙等^[1]。但在我国该病仍居恶性肿瘤的第五位,并呈发病率与死亡率不断增长的趋势。研究表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是遗传、环境因素、饮食和不良的生活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由结肠黏膜的病变(非典型增生腺瘤等)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年结直肠腺瘤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方法总结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44例青年患者(≤35岁)结直肠腺瘤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结果收集青年结直肠腺瘤144例,年龄14~35岁,平均(29.5±4.8)岁,男∶女=1.7∶1(91∶53);结直肠腺瘤检出率3.1%(200/6446),低于中老年组17.8%(4155/23306);61.8%(89/144)的腺瘤位于左半结肠,26.4%(38/144)位于右半结肠。高危腺瘤所占比例为36.1%(52/144),锯齿状腺瘤占全部腺瘤的比例高于中老年组[4.1%(6/144)vs 1.0%(3/288)](P <0.05)。结论青年结直肠腺瘤检出率低于中老年患者,但高危腺瘤仍高达36.1%,而且右半结肠腺瘤比例同样较高,因此对有症状的青年患者应尽早行全结肠镜检查。另外,青年患者锯齿状腺瘤比例较高,应引起内镜医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粪便基因异常甲基化诊断结直肠肿瘤的准确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CBM、WebofScience、CNKI和WanFangData,收集粪便基因甲基化诊断结直肠肿瘤的研究,检索时限为1990年1月至2012年2月,同时依据QUADAS条目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Meta—Discl.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32个研究,395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粪便基因甲基化对于检测结直肠肿瘤的合并敏感度(Sen)、特异度(Spe)、诊断比值比(DOR)、SROC曲线下面积(AUC)及Q木值分别为92%195%CI(91%,93%)]、63%[95%CI(61%,65%)]、20.79[95%CI(15.13,28.57)]、O.8619(SE=0.0204圾0.7926(SE=0.0198);对于检测结直肠癌的合并Sen、Spe及SROCAUC分别为91呱95%CI(89%,92%)]、75%[95%CI(73%,77%)圾0.9007;而对于结直肠腺瘤的合并Sen、Spe及SROCAUC分别为79%[95%CI(76%,83%)]、7596[95%CI(73%,77%)]及0.8457。结论粪便基因异常甲基化对于诊断结直肠肿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92%)和中度特异性(63%),可作为诊断结直肠肿瘤的无创性初筛方法。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70万新发病例,居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6位[1],我国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占全球的50%以上[2]。现如今,对于肝癌的治疗手段主要有多种:手术切除、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局部消融治疗(射频、微波、PEI、冷冻消融)、肝移植、生物治疗、靶向药物和中医中药治疗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腺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Cp G岛甲基化表型(CIMP)差异及相关分子病理机制。方法随机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送检结直肠组织160例,按照组织病理改变分为正常黏膜组、低级别腺瘤组、高级别腺瘤组、CRC组,每组40例,采用甲基化实时荧光定量PCR(Methylight)法检测CIMP相关基因甲基化状态;使用高通量测序法("Next-generation"sequencing technology,NGS)检测CRC中62个肿瘤易感基因的突变负荷;利用真核表达载体技术过表达CRC细胞LOVO的甲基化转移酶3 A(DNMT3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DNMT3A、Cyclin D1、p16的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正常黏膜组的CIMP-0占比为50%(20/40例),CIMP-L占比50%(20/40例),无CIMP-H;低级别腺瘤组中CIMP-0为32.5%(13/40例),CIMP-L为67.5%(27/40例),无CIMP-H;高级别腺瘤组中CIMP-0占12.5%(5/40例),CIMP-L占75%(30/40例),CIMP-H占12.5%(5/40例); CRC组中CIMP-0占5%(2/40例),CIMPL占77.5%(31/40例),CIMP-H占17.5%(7/40例)。CRC组中CIMP相关基因甲基化发生数量和肿瘤易感基因的突变数量呈正相关,线性回归方程R=0.130,P=0.022;过表达DNMT3A后,SW620细胞DNMT3A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P0.001),p16基因发生甲基化,p16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量下降(P0.05),Cyclin D1基因甲基化状态未发生变化,仍为非甲基化状态,但Cyclin D1基因及蛋白表达量上升(P0.001)。结论①启动子区Cp G岛甲基化是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其可能通过甲基化使肿瘤易感基因序列的稳定性下降,导致更易发生致癌突变。②DNA甲基转移酶3A过表达可引起肠癌细胞CIMP表型改变并继而导致相关基因的沉默或活化。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是世界第三大常见肿瘤,在肿瘤疾病中的病死率排第4;每年有超过120万人被诊断为CRC,其中60万患者因该病而死[1]。近年来CR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而且中青年患者占的比例逐渐增加。CRC已经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CRC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化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外周血Septin9基因甲基化和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CRC)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云南新昆华医院收治的202例结直肠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CRC患者93例(CRC组),结直肠息肉患者109例(结直肠息肉组);同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诊断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050082]王振全,冯洪强,焦喜林,李浩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MTSI)发病率低。据报道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0.6~3.6%[1]。其误诊率颇高,文献报道竟达67.7%[2],甚至100%误诊[3],应引起重...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癌是当今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占癌症死亡原因的第2位[1],故长期以来,人们致力于预后因素的探讨。1995年美国病理学会第16次会议上,前列腺癌工作组推荐关于TNM(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组织学分级(Gleason系统)和血清PSA(Prostate-SpecificAntigen)作为前列腺癌预后指标[2]。近年来一些研究强调了血清PSA浓度对指示肿瘤复发、转移中的作用[3],而另外一些报道表明TNM分期和Gleason分级是重要的预后因素[4]。我们则从患者最初的组织学观察中,探讨最…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有文献报道,2002年结直肠癌新病例102.3万,死亡52.9万,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居所有癌症的第3位和第4位。在现有2460万癌症患者中,结直肠癌占11.4%。近年来,我国青年人(〈30岁)大肠癌呈上升趋势,但性别无差异。我国发病年龄普遍比西方国家平均提早10年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