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的波动规律。方法选择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分为老年组50例和中青年组50例,运用无创袖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测两组患者各项动态血压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日间收缩压(dSBP),夜间收缩压(nSBP),收缩压负荷(SBP负荷)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4h平均舒张压(24hDBP),日间舒张压(dDBP),夜间舒张压(nDBP),舒张压负荷(DBP负荷)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压趋势形态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SBP、DBP深杓型、杓型、反杓型比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SBP升高为主,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且较中青年患者更具易变性和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吲哒帕胺与氢氯噻嗪联合氯沙坦治疗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应用动态血压监测,选择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93例,随机分为吲哒帕胺组和氢氯噻嗪组,前组给予吲哒帕胺+氯沙坦治疗,后组给予氢氯噻嗪+氯沙坦治疗,治疗前后做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2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白天收缩压均值(dSBP)、白天舒张压均值(dDBP)、夜间收缩压均值(nSBP)、夜间舒张压均值(nDBP)均下降,夜间血压下降率(ND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dDBP、d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D-BP、nSBP、ND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组均有使血压的昼夜节律从非杓型转为杓型可能,但吲哒帕胺组对夜间血压的控制作用优于氢氯噻嗪组,吲哒帕胺治疗老年非杓型高血压,可能优于其他利尿剂。  相似文献   

3.
早期慢性肾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早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化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MAER)的关系。方法以2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N组),71例肾功能稳定的CKD1期患者作为疾病组(D组)。收集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资料及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UMA)、尿肌酐(UCr)等临床资料,计算UMAER及其对数,分析早期D组24h动态血压变化特点及其与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关系。结果与N组相比,D组夜问收缩压、昼、夜及24小时平均舒张压均升高(P均〈0.05);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及舒张压下降率均低下(P均〈0.05)。D组高血压及非杓型血压发生率分别达47.9%、62.0%。与杓刭血压组相比,非杓型血压组Ln(UMAER)值及MAU发生率均增高(P均〈0.01)。相关性分析显示UMAER与夜间收缩压呈正相关(P〈0.05)、与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及夜间舒张压下降率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早期CKD患者即已出现血压升高及血压节律改变;MAU产生与早期CKD患者夜间高血压及非杓型血压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的昼夜规律及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昼夜规律及血压波动程度即变异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65例EH患者24 h动态血压(24 h ABPM)监测报告.将65例EH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大(LVH)30例,另一组为高血压不伴左心室肥大35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为正常血压对照组.对下列参数进行分析:①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与舒张压(24 h DBP);②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与舒张压(dDBP);③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与舒张压(nDBP);④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与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⑤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SD)与舒张压标准差(dDSD);⑥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和舒张压标准差(nDSD);⑦夜间/白昼平均收缩压比值(nSBP/dSBP)与舒张压比值(nDBP/dDBP).结果 高血压伴LVH组与正常对照组或高血压无LVH组比较,24 h各时间段的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昼夜(清醒/睡眠)规律性不明显,nSBP/dSBP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无LVH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压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大多有较明显昼夜(清醒/睡眠)变化规律,血压变异性比较除白昼收缩压变异性有明显差异外,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不合并靶器官损害时,血压的变异性不显著,有明显昼夜规律性;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时,血压的变异性增大,无明显昼夜规律性,nSBP/dSBP比值明显增高.利用这些指标可评估高血压患者是否有靶器官损害,以便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80岁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对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68例年龄≥80岁的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节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其分为2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非杓型组,≥10%为杓型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2组患者IMT。结果 非杓型组24h收缩压、24h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明显高于杓型组(P〈0.01)。非杓型组IMT比杓型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 非杓型血压节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较杓型血压节律者的颈总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及脉压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及脉压的特点。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回顾分析6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2例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表现。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24h平均脉压(24hAPP)、白天平均脉压(dPP)、夜间平均脉压(nP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均〈0.01),24h平均舒张压(24hAD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显著低于中青年组(P均〈0.05)。结论:较之中青年高血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收缩压显著升高,动态舒张压显著降低,动态脉压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7.
褪黑素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褪黑素(MLT)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选门诊、住院患者及健康查体者88例分为非杓型高血压组、杓型高血压组及对照组;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同期测定患者白昼和黑夜尿6羟基硫酸褪黑素(6-SMT)含量,并计算黑夜/白昼尿6-SMT比值。结果(1)非杓型高血压组的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下降率均低于杓型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1);杓型高血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患者的黑夜尿6-SMT含量高于白昼(P〈0.01);非杓型高血压组的黑夜尿6-SMT含量和黑夜/白昼尿6-SMT比值低于杓型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1)。(3)在各组内,各黑夜/白昼尿6-SMT比值与其组夜间血压下降率均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血压节律呈现杓型分布的杓型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其MLT在黑夜分泌较多;非杓型高血压组MLT黑夜分泌明显减少,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昼夜节律与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2010 年8 月至2012 年1 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93例,根据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计算所得的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左心室肥厚(LVH)组与无LVH 组;再根据24 h 动态血压监测获得的结果分为血压晨峰组与无血压晨峰组,杓型血压组与非杓型血压组.分析比较24 h 血压、白昼和夜间血压均值、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及晨峰与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结果 ①与无LVH 组相比,LVH 组24 小时收缩压(24 h SBP)、24 小时舒张压(24 h DBP)、白昼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和夜间舒张压(nDBP)均升高,P<0.01;LVH 组24 小时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 hSSD)高于无LVH 组,P<0.05,但两组24 小时平均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无差别;与无LVH 组相比,LVH组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和夜间舒张压标准差(dDSD)升高,P<0.01;但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SD)和白昼舒张压标准差(dDSD)无差别.②血压晨峰组LVMI 高于无血压晨峰组,P<0.05;血压晨峰组LVH 比率也高于无血压晨峰组,P<0.01;与无血压晨峰组相比,血压晨峰组24 h SBP、dSBP 和nSBP 均增高,P<0.05,但两组24 h DBP、dDBP 和nDBP 无差别.③杓型血压组LVMI 低于非杓形血压组,P<0.05;杓型血压组LVH 比率低于非杓形血压组,P<0.01;与非杓形血压组相比,杓型血压组nSBP、nDBP 均降低,P<0.01;而两组24 hSBP、24 h DBP、dSBP、dDBP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 的发生与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晨峰密切相关.具有血压晨峰的患者和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更易出现LVH.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动态血压特点。方法将13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阴性组98例,阳性组40例,比较两组非杓型与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情况及各时段平均血压。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非杓型动态血压节律发生率微量白蛋白尿阳性者高于阴性者(χ2=4.54,P<0.05),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呈非杓型者平均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大于呈杓型者(t=4.39,P<0.01)。白昼平均收缩压尿微量白蛋白阴性组明显低于阳性组(t=-1.73,P<0.05);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尿微量白蛋白阴性组明显低于阳性组(t=-1.93,P<0.05),余各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微量蛋白尿的产生可能与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消失有关。  相似文献   

10.
王清  周聊生  孙洁  林芹 《山东医药》2001,41(10):5-7
对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6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32例及对照组5 6例,分别动态测量血压24h,计算血压变异性,并分别进行对照研究。结果:①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24hSBP、24hSBP、dSBP、dDBP、nSBP、nDBP及SPBp、DPBd、DBPp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4hSBP、24hSBP、dSBPv有明显差异(P<0.05);②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24hSBP、24hSBP、dSBP、nSBP、nDBP、SBPp、DBPp存在显著差异(P<0.01),dSBPv、dDBP、DBPd存在明显差异(P<0.05);③高血压组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比较:24hSBPv、24hDBPv、dDBP、DBPd减低,显示动态血压的变异性减低,但统计学无明显差异。认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变异性降低,可能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相关,使正常的血压节律消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经24h动态血压监测属于非杓型高血压的需要药物治疗的1级高血压患者106例,随机(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早晨7:00服药)和B组(晚上7:00服药)。两组均选用坎地沙坦4mg,用药8周后观察用药前后24h动态血压参数,比较两组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24h收缩压、24h舒张压、白昼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夜问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h舒张压、白昼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夜间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24h收缩压、夜间收缩压比A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晨或夜间服用坎地沙坦均能有效降低非杓型高血压的血压水平及改善血压昼夜节律,但夜间服药组在控制夜间收缩压和纠正血压昼夜节律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昼夜节律对左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对141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将其分为LVH组(A组)63例和非LVH组(B组)78例,比较两组动态血压参数与LVH的关系。结果(1)A组与B组比较,24hSBP、dSBP、nSBP、nDBP和24hP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2)A组与B组杓型血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LVMI与24hSBP、dSBP、nSBP、nDBP、24hPP正相关(r=0.140~0.479,P〈0.01或0.05),与SBPF、DBPF负相关(r=-0.395,-0.376,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水平、昼夜节律对左室肥厚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与血压变异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06年4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7例。所有入选者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92例,PWV〈0.9m/s)和观察组(155例,PWV≥0.9m/s)。两组患者均行动态血压检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压变异情况及各种因素对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LDL-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压变异各项指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WV血压变异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显示,年龄、24h收缩压-标准差、空腹血糖、晨峰血压是影响动脉弹性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血压变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产生显著的影响,可加重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均值波动的节律与临床意义。方法 9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分成三组,单纯收缩压增高组(ISH)36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认定为混合组(MDH),共31例,二组均除外心,脑,肾损害。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大(LVH)组25例。20例正常个体为对照组,仪器采用美国Spacelabs 90207无创性携带式血压监测仪,获取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SBP0和舒张压(24h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变化节律,并按照时间治疗学的原则,探讨氨氯地平(络活喜)及达爽在不同给药时间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规律的影响.方法 130例2级或3级高血压患者来源于2008年5月-2009年11月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病人.在监测24 h动态血压后,根据动态血压昼夜变化节律将病人分为杓型和非杓型.杓型(n=34)血压者晨起(6:00)一次性给予达爽5mg、络活喜5mg;非杓型血压者均衡性别、年龄因素后分为3组,Ⅰ组(n=30)晨起(6:00)给予达爽5mg、络活喜5mg;Ⅱ组(n=32)晨起(6:00)给予达爽5 mg,晚间(18:00)给予络活喜5 mg;Ⅲ组(n=34)晨起(6:00)给予络活喜5 mg,晚间(18:00)给予达爽5 mg.4周后,复查24 h动态血压(1 Pa=13.3 mmHg),分析治疗前后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dSBP,nSBP);白天、夜间平均舒张压(dDBP,nDBP).结果 ①杓型血压者晨起一次给药,24 hSBP、24 hDBP和dSBP、dDBP分别由(154.3±5.6)、(95.4±3.1)mmHg和(158.7±6.5)、(99.6±3.7)mmHg下降至(137.2±3.9)、(82.5±2.7)mmHg和(139.7±3.8)、(85.2±3.5)mmHg(t值分别为2.124、2.356,2.278、2.449,P均<0.05).②非杓型Ⅰ、Ⅱ、Ⅲ组高血压患者治疗后24 hSBP[(139.6±4.1)、(134.5±4.6)、(133.4±3.5)mmHg]和24 hDBP[(83.5±4.2)、(80.8±5.6)、(81.6±4.7)mmHg]与治疗前[(154.4±6.1)、(156.7±6.7)、(156.6±5.2)mmHg和(95.8±2.8)、(94.9±3.8)、(95.7±3.2)mmHg]比较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2.038、2.040、2.135,2.142、2.213、2.216,P均<0.05);治疗后dSBP[(138.9±5.4)、(136.7±4.1)、(137.4±6.4)mmHg]和dDBP[(85.8±5.3)、(83.6±5.1)、(83.9±5.2)mmHg]与治疗前[(158.6±3.5)、(158.4±5.6)、(159.5±4.3)mmHg和(98.4±3.7)、(99.6±3.7)、(83.9±5.2)mmHg]比较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2.021、2.252、2.261,2.217、2.167、2.076,P均<0.05);治疗后nSBP[(133.7±4.6)、(129.8±5.7)、(127.6±2.8)mmHg]和nDBP[(87.8±2.9)、(78.5±6.4)、(77.8±4.8)mmHg]与治疗前[(146.7±6.9)、(149.8±3.9)、(150.2±4.1)mmHg和(93.7±4.2)、(95.7±4.3)、(93.4±3.3)mmHg]比较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1.798、2.032、2.014,1.864、2.157、2.166,P均<0.05).治疗后nSBP、nDBP,Ⅰ、Ⅱ、Ⅲ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2、2.17,P均<0.05);其中Ⅱ组和Ⅲ组效果优于Ⅰ组(q值分别为3.17、4.03,3.32、4.19,P均<0.05),但Ⅱ组和Ⅲ组间效果相似(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应重视血压节律的检测,杓型血压者晨起一次给药即可有效控制血压;非杓型者早晚分次给药较晨起顿服两种药物更能有效控制患者的夜间血压,达到有效平稳降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与肾性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特点,以了解其致心肌肥厚原因。方法:128例高血压患者被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组64名,肾性高血压组64名,2组患者心脏B超均提示有心肌肥厚。比较2组的脉压(PP)、血压变异性(BPV)、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彩色多普勒测定心肌重量指数(LVMI),统计分析LVMI与各动态血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肾性高血压组的PP、BPV较原发性高血压组明显增高(P<0.01),2组的dSBP、dDBPnSBP、nDBP差异无显著性;2组的LVMI均与PP、BPV明显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与肾性高血压的心肌肥厚均与PP、BVP相关,提示PP、BPV可能是心肌肥厚的预测因子;在平均动脉压相同的情况下,肾性高血压比原发性高血压对心肌的损害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与肾性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特点,以了解其造成心肌肥厚的原因。方法:将未予治疗的高血压患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组64名,肾性高血压组64名,比较2组的脉压(PP)、血压变异性(BPV)、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彩色多普勒测定心肌重量指数(LVMI),统计分析LVMI与各动脉血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肾性高血压组的PP、BPV、LHVI较原发性高血压组明显增高,2组的dSBP、dDBP、nSBP、nDBP差异无显性;2组的LHVI均与PP、BPV明显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与肾性高血压的心肌肥厚均与PP、BPV相关,提示PP、BPV可能是心肌损害的预测因子;而在平均动脉压相同的情况下,肾性高血压比原发性高血压对心肌的损害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黛力新治疗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更年期女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和治疗组(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黛力新),治疗前、治疗后4周检测两组24 h动态血压,统计总有效率,计算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结果 ①治疗后4周,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24 h SBP、24 h DBP、dSBP及nSBP水平下降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两组的dDBP及nD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后4周,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8%,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29,P=0.0393).③治疗后4周,治疗组的HAMA评分为13±3,低于对照组的1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466,P=0.000).结论 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黛力新治疗更年期女性高血压,可提高整体降压疗效,改善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