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大脑脚皮质脊髓束(CST)投射区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值与神经系统 功能评分的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3.0T MRI常规检查以及DTI检 查,测量患者患侧及健侧大脑脚CST投射区DTI参数,并分析大脑脚DTI参数与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患者大脑脚CST投射区DTI参数中,患侧FA值明显低于健侧FA值 (P<0.05),患侧和健侧ADC值和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DTT图像中CST有无破坏,将 患者分为CST破坏组11例,CST未破坏组41例。CST破坏组患侧FA值明显低于CST未破坏组患侧FA值 (P<0.05);其余各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T破坏组NIHSS评分为(29.4±5.3)分,高于CST 未破坏组的(23.2±4.6)分(t=3.845,P<0.05);CST破坏组FA值与NIHSS评分呈明显负相关(P<0.05);CST 破坏组其余DTI参数指标及CST未破坏组DTI参数与NIHSS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 患者进行DTI成像扫描参数可能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患者CST的神经功能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估基底节区脑出血致皮质脊髓束(CST)损伤转归的可行性。方法:对36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于发病8~15天及4~6月内行3.0T MR常规及DTI检查,基于感兴趣区(ROI)测量患侧及对侧大脑脚区的平均FA值(FA)。依据DTT图患侧CST受损程度分为A型(CST受压移位)、B型(CST部分中断)和C型(CST完全中断)。比较患侧及对侧大脑脚区FA值的差异性,并分别比较两次检查患侧大脑脚FA值的差异性及对侧大脑脚FA值的差异。分析A型、B型及C型大脑脚区rFA值(患侧FA值/对侧FA值)与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RS)及功能独立性评定运动评分(FIMm)的相关性。结果:8~15天DTI示C型mRS评分明显差于A型及B型(t=-11.731,P<0.05;t=-2.618,P<0.05);A型的mRS评分优于B型(t=-5.965,P<0.05)。4~6月DTT示A型16例中2例转化为B型,14例没有变化。B型12例中,11例转化为A型,1例转化为C型;C型8例中,2例转化为A型,1例转化为B型,另5例没有变化。比较两次检查两侧大脑脚区FA值,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9.054,P<0.05;t=-7.962,P<0.05);比较两次检查患侧大脑脚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1,P<0.05);比较两次检查对侧大脑脚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2,P<0.05);两次检查大脑脚区rFA值与随访mRS评分有相关性(r=-0.803,P<0.05;r=-0.654,P<0.05),与随访FIMm评分均无相关性(r=0.288,P>0.05;r=0.174,P>0.05)。其中,第一次检查A型大脑脚rFA值与FIMm评分弱相关性(r=0.499,P<0.05);B型大脑脚rFA值与随访mRS评分有相关性(r=-0.875,P<0.05)。第二次检查A型大脑脚rFA值与随访mRS评分有相关性(r=-0.783,P<0.05)。结论:在基底节脑出血中,大脑脚区rFA值能评估脑出血远期神经运动功能预后,DTI成像能定量评估CST损伤转归及重塑。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king,DTT),探讨其对脑瘫患儿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后脑白质恢复的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0例痉挛型单侧脑瘫患儿手术前、后进行临床评估和常规MRI、DTI检查,测量并比较术前术侧和对侧、术前和术后双侧内囊后肢及大脑脚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并对白质纤维束进行三维重建。运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评价患儿运动功能。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术前术侧和对侧、术前和术后脑白质不同部位FA值的差异,以Spearman相关分析不同白质纤维束DTI参量与GMFCS的相关性。结果术前术侧不同部位白质纤维束FA值均显著低于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脑瘫患儿术侧不同部位白质纤维束FA值与术前相比显著增加(P0.01),粗大运动功能获得改善。术后6个月患儿对侧不同部位白质纤维束FA值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临床GMFCS与FA值呈负相关(P0.01),且与内囊后肢、大脑脚的相关性都较高(r=-0.933,P0.01;r=-0.873,P0.01)。结论 DTI联合DTT可用于定量评价脑瘫患儿术后脑白质的恢复情况,对辅助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TI和DTT对急性脊髓损伤导致脊髓半切综合征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外伤后导致脊髓损伤并出现脊髓半切综合征症状的患者在1周内行常规MRI及DTI检查,分别测量脊髓损伤水平损伤侧(A区)、相对正常侧(B区)、损伤近端(C区)及远端(D区)的FA值和ADC值,然后绘制DTI参数图及DTT图.比较各区域之间的FA值及ADC值的差别,并对各区域间的差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区FA值为0.296±0.011、ADC值为(1.957±0.41)×10-3mm2/s,B区FA值为0.734±0.059、ADC值为(1.287±0.416)×10-3 mm2/s,A区与B区比较,FA值、ADC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区FA值为0.799±0.076、ADC值为(0.924±0.113)×10-3mm2/s,D区FA值为0.716±0.078、ADC值为(0.995±0.097)×10-3 mm2/s,C区和D区比较,FA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A区与B区、C区、D区比较,FA值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ADC值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B区与C区、D区比较,FA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ADC值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DTT图直观显示脊髓损伤水平纤维束损伤侧向相对正常侧靠拢,且损伤纤维束断裂.结论:脊髓半切损伤水平的损伤侧与相对正常侧和损伤的近端、远端FA值降低,ADC值升高.DTT更形象地显示出神经纤维束的不对称的损伤及程度,与病人表现出的神经功能损伤相符.DTI和DTT能够准确地为外伤导致的脊髓半切综合征病人提供与临床相关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观察高压氧治疗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运动功能障碍中 的疗效。方法:HICH患者40例,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给予药物及康复治疗,高压氧 组另予以高压氧治疗,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完成DTI检查,测量患侧和健侧内囊后肢部位的 分数各向异性(FA)值,计算FA比率(患侧FA/健侧FA),同时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估 运动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2组的rFA值及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 压氧组治疗前后rFA与FMA评分变化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压氧组治疗前后rFA与 FMA 评分变 化值呈线性正相关(r=0.516,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可改善HICH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改良强制性诱导训练(MCIMT)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手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及MCIMT,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tDCS治疗,2组患儿均在入院时及康复治疗8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MAS)、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UEF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儿偏瘫侧MAS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UEFT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UEFT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3岁以上患儿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3岁以上患儿MBI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DCS结合MCIMT能改善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上肢手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3.0 T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与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脑瘫患儿行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前后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及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anisotropy,FA)发生的变化情况。方法应用3.0 T磁共振仪对30例正常儿童与30例行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前1周内、术后14 d的单侧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常规序列、DWI、ASL、DTI等序列扫描,应用Mri Cloud后处理工作站获得被检者大脑患侧额叶、颞叶、顶叶、中央前回、内囊区域、基底节、丘脑、小脑等区域的CBF值、FA值,使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儿童与脑瘫患儿进行对比,脑瘫患儿患侧大脑皮质区、中央前回、基底节、内囊、小脑区运动相关区域CBF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行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后脑瘫患儿患侧上述区域脑血流量有改善。正常儿童与脑瘫患儿进行对比,患儿患侧基底节区、豆状核、丘脑、内囊后肢区FA值较低;手术后患儿患侧基底节区、丘脑、内囊后肢较正常组的FA值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磁共振ASL及DTI技术评估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可有效提高患儿脑血流量,改善大脑缺血缺氧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受压神经根的术前、术后微观结构变化及与临床症状相关性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50例经临床诊断和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单侧神经根受压患者纳入本研究。术前、术后3个月均接受磁共振常规序列、DTI扫描和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比较DTI参数的ADC、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ODI、VAS评分的差异,分析DTI参数与ODI、V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术前患侧神经根ADC值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侧神经根FA值低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侧神经根FA值增加,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侧神经根FA值与术前ODI、VAS评分均呈负相关(r=-0.494、-0.560,P0.05);术前患侧神经根FA值与ODI、VAS评分改善值均呈正相关(r=0.492、0.435,P0.05)。结论 DTI可以定量评估受压神经根的微观结构变化,为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术后疗效的准确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对脑白质的损伤和预后的价值。  方法  将本院于2018年8月~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行MRI检查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均 < 2周岁,且均有缺氧缺血性脑病史。将患者分为脑瘫组和非脑瘫组(30例/组),记录其常规颅脑平扫征象和得分,于DTI图像上找出感兴趣区域并测定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测定的白质区包括:内囊前肢、丘脑后辐射、额叶白质、中脑大脑脚、胼胝体压部、下纵束、胼胝体体部、内囊后肢、视辐射、内囊膝部、皮质脊髓束、半卵圆中心、听辐射、胼胝体膝部和顶叶白质等。生成胼胝体纤维束和皮质脊髓束的三维图像。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平扫的征象和FA值与ADC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筛选脑白质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并评估其拟合度和效能。  结果  经MRI平扫,两组患儿颅脑左侧的丘脑、两侧的半卵圆中心区和胼胝体体部的征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脑瘫组患儿各个部位的FA值均比非脑瘫组小,且两组患儿的FA值在内囊后肢、听辐射、双侧中脑大脑脚、视辐射、顶叶白质、皮质脊髓束、胼胝体压部、下纵束、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丘脑后辐射、胼胝体体部和左侧豆状核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的ADC值在双侧半卵圆中心、胼胝体体部、左侧内囊后肢、左侧丘脑后辐射、双侧皮质脊髓束、左侧顶叶及压部和左侧丘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左侧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和左侧皮质脊髓束的FA值可作为脑白质损伤的独立预测因素,三者联合用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脑白质损伤的ROC AUC是0.887,特异性和敏感度分别是90.38% 和85.12%,准确度为0.761。  结论  缺氧缺血性脑病会使其白质纤维束发生损伤,使其FA值降低,ADC值升高,DTI可明确反映出患儿神经纤维束发育和受损的程度,可作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和预后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评价早产儿运动发育迟缓轻重程度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22例运动发育迟缓早产儿纠正胎龄后依据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总运动商值(TMQ)评分分为轻、中、重三组并行常规MRI、DTI检查.测量各组患儿相同兴趣区的分数各向异性(FA)值.结果 FA值在大脑脚、内囊后肢、放射冠各个兴趣区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A值随病情加重而减低.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儿三个感兴趣区FA值与总运动商(TMQ)值的评分正相关(P<0.05).结论 测定DTI的FA值能对运动发育迟缓早产儿白质髓鞘发育损伤程度能做出较准确、客观的预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脑锥体外系和部分功能区的扩散张量成像(DTI)改变状况,探讨DTI对PD患者的生命质量、功能障碍以及病情的评估价值。 方法PD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按Hoehn-Yahr分级量表将双侧症状患者20例作为中晚期组(Hoehn-Yahr分级2~5级),单侧症状PD患者10例作为早期组(Hoehn-Yahr分级1~1.5级)。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本研究采用PD专用量表39项帕金森病生命质量调查表(PDQ-39)进行自评,并进行常规MR头部平扫和DTI检查。经后处理得到部分各向异性(FA)图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手绘测量各兴趣区(ROI)(包括双侧的黑质、红核、壳核、尾状核、苍白球、丘脑、胼胝体压部、胼胝体膝部、扣带回、额叶深部白质和中央前回)的FA值和ADC值。将所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①中晚期组和早期组的黑质、尾状核、丘脑的FA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05,0.009,0.042;0.016,0.017,0.035;0.003,0.016,0.004);中晚期组黑质的FA值较早期组症状同侧黑质的FA值明显减低(P=0.023);早期组症状对侧和同侧的黑质FA值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早期组和中晚期组PD患者胼胝体压部的FA值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34,P=0.002);中晚期组PD患者脑中央前回的FA值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5),且明显低于早期组症状对侧及症状同侧(P=0.044,P=0.020);中晚期组脑扣带回的FA值亦低于对照组(P=0.045);中晚期组和早期组其余ROI的FA值与对照组之间以及中晚期组与早期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中晚期组和对照组之间各ROI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病情级别的增加,ADC值呈增高趋势。②PD患者黑质、丘脑、尾状核、扣带回及额叶深部白质FA值与PDQ-39得分呈正相关(r=0.714,0.547,0.854,0.885,0.514,P<0.05),但其ADC值与PDQ-39得分无明显相关。③将早期组和中晚期组PD患者的PDQ-39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早期组与中晚期组患者间PDQ-39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结论PD患者功能障碍与脑实质某些位置的FA值减低有关;黑质、丘脑、尾状核、额叶白质及扣带回FA值与生命质量相关,FA值减低,PD患者的生命质量下降;DTI可用于PD患者生命质量和功能障碍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对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探索机器人康复训练能否替代人工训练。方法:将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4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4),对照组每天进行常规康复训练2次;观察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1次、上肢机器人训练1次,2组均训练8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脑瘫儿童手功能分级(MACS)、墨尔本单侧上肢功能评定量表(MUUL)进行评定,测量患侧肘关节、肩关节水平位主动活动度(ROM)。结果:与训练前比较,训练后2组MUUL评分均有显著增高(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2组MACS评分均较训练前有显著降低(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2组肩关节水平内收ROM均较训练前有显著增加(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2组肩关节水平外展及肘关节ROM较训练前均有显著增加(P<0.01),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促进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效果与人工效果相当,在某些方面要优于常规人工训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FA值及ADC值在AIDS脑内机会性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艾滋病合并脑内结核的患者12例,弓形虫患者10例,均行常规MRI检查、DTI和T1WI增强检查,观察病变特点并测量病变实质区、周围水肿区及对侧正常区ADC值、FA值并分析其统计学差异,ROC曲线分析两值诊断效能。结果:两感染灶实质区、水肿区及正常区ADC值及FA值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区相比,实质区、水肿区ADC值、FA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感染灶实质区与水肿区FA值及结核性病灶实质区与水肿区AD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实质区FA值存在差异(t=-5.648,P<0.01)。ROC曲线显示ADC值AUC=0.715,FA值AUC=0.914,FA值诊断效能大于ADC值(P<0.05)。结论:DTI能为AIDS合并脑内结核及弓形虫感染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OLD-fMR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评价高压氧治疗视觉障碍的疗效。 方法选取视通路异常患者16例为研究组,采用高压氧治疗,并于高压氧治疗前、后行视觉BOLD-fMRI和全脑DTI检查,选取性别、年龄与研究组大致匹配的正常视力健康志愿者12例为对照组,行视觉BOLD-fMRI和全脑DTI检查,并与研究组的视觉BOLD-fMRI和DTI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组治疗前的被试视觉BOLD-fMRI视皮质激活体素、视放射各向异性值(F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高压氧治疗后视觉BOLD-fMRI视皮质激活体素、视放射各向异性值(FA值)与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联合弥散张量成像能从解剖功能学角度量化研究视通路病变视觉异常的高压氧治疗效果,是视觉脑功能康复疗效评价的可靠手段,有重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求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颞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rcal cortical dysplasias,FCD)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收集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FCD患者及45名健康对照者,回顾分析其MRI及DTI资料,分别测量典型病变区与对称健侧区、对照组同侧区的皮质及白质的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raction anisotropy,FA)值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应用Pearson检验入组患者双侧皮质区、白质区的FA和ADC值相关性,应用Duncan检验不同类型FCD的两种参数测量结果差异性,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入组患者患侧和健侧以及对照组同侧区数据的差异性,应用配对χ2检验(McNemar检验)分别对皮质组MRI平扫及DTI技术对FCD阳性表现检出能力进行差异性分析,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对3种检查方法与FCD病理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皮质区FA及ADC测量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白质区两者数值呈负相关性(P0.05);Duncan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型FCD的FA及ADC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对于FA测量值,皮质患侧与健侧及对照组同区域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质患侧数值显著低于健侧及对照组同区域(P0.05)。对于ADC测量值,皮质与白质患侧数值均显著高于健侧及对照组同区域(P0.05);McNemar检验显示皮质区ADC值阳性检出力较MRI平扫及FA值的灵敏度(77.8%)更高,Kappa一致性检验得出ADC值检出力与FCD病理结果一致性最高(Kappa=0.802,P0.05)。结论 FCD的皮质区和白质内病理表现有较大差异,FA及ADC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组织内微观结构细节,但对辅助病理分型效用较差,DTI技术尤其是ADC值可对FCD的诊断提供独特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可靠的颈神经根感兴趣区(ROI)勾画方法,并对其临床相关性进行验证。   方法   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和20例单节段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由2名影像科医师应用4种ROI勾画方法,分别测量健康志愿者双侧颈5~8神经根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以及患者的患侧病变节段和健侧相应神经根FA值和ADC值,确定一致性最好的颈神经根ROI勾画方法,同时记录每位受试者的年龄、性别、BMI以及患者的VAS评分和ISNCSCI评分,然后采用最佳方法测量得到的弥散张量成像值,分析其临床特征相关性。   结果   最大圆法的一致性最佳;健康者颈神经根FA值与ADC值与患者健侧颈神经根FA值和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侧颈神经根FA值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健康侧FA值和ADC值与患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于健康志愿者,测得FA值与ADC值,与年龄有相关性(P < 0.05),年龄越大,FA值越小,ADC值越大,但是与BMI无相关性;对于患者,VAS评分与患侧ADC值呈正相关(P < 0.05),与患侧FA/患侧ADC比值呈负相关(P < 0.05),ISNCSCI评分与患侧FA值呈正相关(P < 0.05)。   结论   最大圆ROI勾画方法是可靠的颈神经根弥散张量成像测量方法;患者神经根性痛越明显,则ADC值越大,FA/患侧ADC比值越小;颈椎神经功能越好,则FA值越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对伴发认知障碍帕金森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帕金森病伴痴呆患者,13例帕金森病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12例单纯帕金森病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组志愿者行DTI扫描,采用人工勾画感兴趣区(ROI)的方法在DTI参数图上测量各ROI(双侧扣带束、上纵束、下纵束、钩束、齿状核)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帕金森病组双侧扣带束、双侧上纵束、左侧钩束及右侧齿状核的FA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右侧钩束、左侧齿状核FA值改变仅在单纯帕金森病组、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左侧下纵束FA值仅在帕金森病伴痴呆组、对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右侧下纵束FA值改变均无统计学差异。在各帕金森病组间比较时双侧扣带束、右侧上纵束、双侧钩束、右侧齿状核FA值改变均具有统计学差异,而左侧上纵束FA值改变仅在单纯帕金森病组、帕金森病伴痴呆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左侧齿状核FA值改变仅在单纯PD、PD-MCI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伴发认知障碍帕金森病病理改变可能累及脑白质纤维和小脑。  相似文献   

18.
师昉  李上  刘惠林  吕泽平 《中国康复》2015,30(4):288-289
目的:比较健康人和偏瘫患者在立位下胫前肌和腓肠肌的收缩能力,为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的恢复提供相关的可靠的临床量化评定指标。方法:分别选取20例健康人(健康组)和20例脑卒中患者(偏瘫组),在立位下完成背屈,并将表面电极贴到胫前肌和腓肠肌内外侧头,收集肌肉收缩时的肌电信号。 结果:偏瘫组的患、健侧胫前肌的iE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健侧胫前肌的iEMG值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偏瘫组患侧腓肠肌的iEMG值及协同收缩率均明显高于健侧(P<0.05), 健侧腓肠肌的iEMG值及协同收缩率又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不仅患侧胫前肌和腓肠肌的肌肉收缩不协调,同时健侧也存在肌肉收缩不协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在轻型创伤性脑损伤(MTBI)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MTBI患者52例作为疾病组,另选同期健康志愿者5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DTI扫描检测,观察两组胼胝体、内囊、额叶白质、颞叶白质4个部分感兴趣区各向异性分数(FA)及表观扩散系数(ADC)。结果:疾病组胼胝体、内囊、额叶白质、颞叶白质各感兴趣区FA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胼胝体、内囊、额叶白质、颞叶白质各感兴趣区ADC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值可作为DTI检查MTBI临床诊断的主要指标,DTI检查能为MTBI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评价脑室周脑白质损伤患儿脑白质和深部灰质的扩散特性。【方法】采用配对设计方法,对25例脑室周脑白质损伤患儿和25例正常儿童进行常规MRI和DTI检查。用Functool2和DTIStudio软件处理原始图像,得到DTI图像。分析大脑、脑干不同脑白质区域及丘脑、豆状核、尾状核头部深部灰质核团感兴趣区(ROD的平均扩散率(MD)和部分各向异性值(FA)。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统计方法检验患儿组与对照组的MD和FA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怠儿组脑白质损伤病灶的ROI测量显示MD显著升高和FA显著下降,患儿组锥体束内囊后肢层面FA减低具有统计学意义,患儿组深部灰质核团MD和F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区域运动通路的变性,在脑室周脑白质损伤患儿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