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MAC)肺病和脓肿分枝杆菌肺病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并经临床及实验室证实的16例MAC肺病患者和15例脓肿分枝杆菌肺病患者的CT及高分辨率CT(HRCT)的表现.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两组的CT表现、常见病变的分布特点进行四格表x2检验.由于患者总例数<40例,用确切概率法计算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中肺实变影(28/31)、支气管扩张(28/31)、小叶中心性结节影及树芽征(28/31)的影像学表现多见.MAC肺病患者上叶发病优势(10/16)高于脓肿分枝杆菌肺病患者(2/15)(确切概率法,P<0.01).MAC肺病患者以空洞型为主(11/16),而脓肿分枝杆菌肺病患者以结节支气管扩张型为主(11/15)(确切概率法,P<0.05).MAC肺病患者肺实变、空洞病变、小叶中心性结节影及树芽征累及肺区范围(分别为55/96,33/96,68/96)多于脓肿分枝杆菌肺病患者(分别为26/90,18/90,48/90)(确切概率法,P值分别为<0.01、<0.01、<0.05).MAC肺病患者于右肺中叶(11/16)及左肺舌叶(12/16)出现肺实变者多于脓肿分枝杆菌肺病(右肺中叶及左肺舌叶均为4/15)(确切概率法,P<0.05).结论 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MAC)和脓肿分枝杆菌肺病的CT表现有一定相似性,但亦有各自一定的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可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菌组(MAC)肺病和脓肿分枝杆菌肺病临床表现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胸科医院2010-2011年新发并有完整资料的MAC肺病18例和脓肿分枝杆菌肺病9例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对NTM肺病的诊断水平.结果 MAC肺病和脓肿分枝杆菌肺病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基础疾病、症状和痰抗酸染色阳性等方面无显著差别.MAC肺病以上叶空洞型较常见(13/18),脓肿分枝杆菌肺病以结节支气管扩张型较常见(8/9);脓肿分枝杆菌肺病患者双肺微结节(8/9)、树芽征(7/9)和多发支气管扩张(8/9)较MAC肺病(7/18、6/18和5/18)常见,MAC肺病患者上叶空洞(13/18)较脓肿分枝杆菌肺病(2/9)常见.结论 MAC肺病和脓肿分枝杆菌肺病的许多特点相类似,但双肺微结节、树芽征和多发支气管扩张多见于脓肿分枝杆菌肺病,上叶空洞多见于MAC肺病.  相似文献   

3.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玲丽  刘颖  楚云萍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1):1646-1646
目的 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2001年3月~2009年12月间,在我院门诊20例痰培养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患者进行耐药试验,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多被误诊为肺结核,一线抗结核药物均不同程度耐药,根据耐药试验结果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 尽早对疑似病人进行痰分枝杆菌培养及鉴定,耐药试验监测,可降低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误诊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苏州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临床特点、耐药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NTM肺病诊疗水平。方法选取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64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症状、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包括γ-干扰素释放实验、痰抗酸杆菌涂片、结核分枝杆菌TB-DNA痰液检测、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治疗方案选择、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以老年男性多见,通常合并基础肺病如支气管扩张、矽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容易好发,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与肺结核相似但病情进展较慢,γ-干扰素释放实验多为阴性(83.0%),痰抗酸杆菌涂片阳性率高(66.0%)及结核分枝杆菌TB-DNA痰液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耐药严重,耐药率由高到低分别为INH(98.4%)PAS(95.3%)SM(73.4%)Lfx(82.8%)=RFP(82.8%)Am(73.4%)EMB(56.3%)Pto(40.6%)。患者治疗期间药物副反应大,治疗效果差。结论对于老年患者,特别是合并基础肺疾病如支气管扩张、慢阻肺等查痰涂片找抗酸杆菌阳性及常规抗结核后治疗效果差的肺结核患者,均需警惕NTM肺病可能。因NTM与肺结核有很多相似点,早期易被误诊为肺结核,因此需及时关注早期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的NTM培养报告及药敏试验结果,并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易患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与转归。方法对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长期机械通气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病例诊治过程进行回顾,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通过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痰涂片诊断为分枝杆菌肺病,经DNA微阵列芯片法行菌种鉴定为龟/脓肿分枝杆菌,给予利福平胶囊、乙胺丁醇片、克拉霉素片口服治疗2月,后因机械通气并发气胸死亡。结论非结核分枝杆菌成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致病菌之一,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多发生在既往有结构性肺病或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难以治愈、并发症多,及早诊断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脓肿分枝杆菌群肺病的临床表现和对含头孢西丁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胸科医院新诊断的脓肿分枝杆菌群肺病16例的临床表现,以及全疗程克拉霉素和莫西沙星口服治疗,前12周增加头孢西丁和阿米卡星静脉滴注的强化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 16例脓肿分枝杆菌群肺病患者中有14例为结节支气管扩张型,1例为上叶空洞型,1例为未分类型;影像学特点表现为多发微结节(14/16)、支气管扩张(14/16)、树芽征(13/16)、空洞(5/16)、肺实变(5/16)、结节(5/16)和肺体积缩小(3/16).5例采用含头孢西丁的强化治疗方案3个月,其中2例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改善,痰分枝杆菌培养转阴;2例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改善,但痰分枝杆菌未转阴;1例的症状、影像学表现和痰分枝杆菌培养均未改善,经后续的巩固治疗也未见改善.结论 脓肿分枝杆菌群肺病主要表现为结节支气管扩张型,以多发微结节、树芽征和支气管扩张为主要影像学表现,含头孢西丁的抗生素联合治疗方案对患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患者中的作用与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24例NTM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例,女15例;年龄范围20~73岁,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44.50(30.75,55.00)岁;NTM肺病病程0~6年,病程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0(0.5,3.8)年。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病历资料,包括基础疾病、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分枝杆菌培养和菌种鉴定结果、胸部CT扫描结果、手术情况及治疗结果等。 结果 24例患者中鸟-胞内分枝杆菌(MAC)肺病患者11例(45.8%),龟-脓肿分枝杆菌肺病患者13例(54.2%)。患者术前接受了3~18个月的化疗,其中,痰菌阴转1例(4.2%),反复痰菌阳性未阴转者23例(95.8%);肺部病灶反复进展与好转交替/病灶恶化13例(54.2%),空洞增大或未愈且多伴有复合病变17例(70.8%),23例(95.8%)并存以右中叶、左上叶舌段囊、柱状支气管扩张;病灶分布侵犯肺叶1~6个不等,侵犯肺叶中位数(四分位数)为4.0(3.3,5.0)个。所有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无死亡,其中,全肺切除1例(4.2%)、单肺叶切除术12例(50.0%)、复合肺叶切除11例(45.8%)。术后连续随访1年,19例患者治愈和治疗成功(79.2%);5例治疗失败(20.8%),该5例患者病变侵犯范围在5个或6个肺叶。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3.3%(8/24),包括手术残端肉芽组织增生、干酪样坏死2例;胸腔出血、感染5例、伤口愈合不良1例。20例切除病灶患者的分枝杆菌培养阳性14例,阴性6例,术后痰菌阴转并治愈分别为11例和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30,P=0.585)。MAC肺病和龟-脓肿分枝杆菌肺病患者手术治愈分别为9例和10例。结论 手术联合化疗治疗NTM肺病能够提高患者痰菌阴转率及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81岁,体重61 kg.因咳嗽、咳痰伴气短1周,肉眼血尿1次于2010年5月21日入我院.入院后胸部CT:双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经院内外专家会诊诊断:系统性坏死性肺血管炎.予甲泼尼龙(静脉滴注500 ~ 120 mg/d,5周,继之口服72~28mg/d,6周)联合环磷酰胺(静脉注射0.2g,2次/周,12周,总量4.6g)及抗感染(静脉滴注美罗培南1.5g/d,9d;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舒巴坦3 g/d,6d)、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症状逐渐缓解,复查胸部CT:双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逐渐吸收.8月16日患者诉右胸部肋间酸胀感,伴咳嗽、咳少量白痰.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CT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06年10月两年经确诊的24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CT影像学表现,分析病变形态和累及范围。结果片状斑片状影占71%,条索状影占33%,非腺泡样结节影占33%,腺泡样结节影占17%,空洞占17%,支气管扩张占17%,钙化占25%,胸膜增厚占25%,双肺纹理增多占4%。结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CT影像学表现主要表现为增殖改变,邻近胸膜增厚,少见浸润改变,少见腺泡结节。而临床规则抗痨治疗疗效不佳或同步性差,实验室做药敏耐药,应考虑到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应用不同药物联合治疗6个月对脓肿分枝杆菌脓肿亚种肺病的疗效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搜集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确诊的66例脓肿分枝杆菌脓肿亚种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临床症状、既往史、抗结核治疗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药物治疗方案等。比较不同药物联合治疗6个月研究对象痰培养阴转情况,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经6个月治疗,66例研究对象中,有32例(48.5%)痰菌阴转,34例(51.5%)未阴转。单药治疗效果分析发现,使用阿奇霉素者6个月痰菌阴转率(57.4%,27/47)高于使用克拉霉素者(26.3%,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0,P=0.022)。24例(36.4%,24/66)使用了亚胺培南,其中17例(70.8%,17/24)实现了6个月痰菌阴转,明显高于未使用者的痰菌阴转率(35.7%,1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42,P=0.006)。药物联合治疗效果分析发现,使用大环内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