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袁莉琳 《华夏医学》2002,15(1):85-86
新生儿重度窒息可直接致死 ,如延误了复苏时机 ,由于缺氧常致呼吸、神经、循环系统受损 [1 ]。因此 ,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技术水平 ,对减少新生儿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有重要意义。现将 1 996~ 2 0 0 0年我院 72例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复苏方法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及复苏成功的判定标准 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 :以生后 1 min Apgar评分结果为标准 ,8~ 1 0分无窒息 ,4~ 7分轻度窒息 ,0~ 3分重度窒息。以生后 5min Apgar评分结果判定复苏是否成功 :Apgar评分≥ 8分为复苏成功。1 .2 复苏方法 全部采用 1 993年广州会议…  相似文献   

2.
新旧复苏法与新生儿Apgar评分关系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彩花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1):302-303
目的探讨新旧复苏法与新生儿Apgar评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6月分别采用新旧复苏技术处理新生儿,观察Apgar评分的效果。结果1min Apgar评分8~10分发生率,旧法复苏组为90.38%,新法复苏组为96.95%,差异有显著性(P〈0.05)。5min Apgar评分8~10分发生率,旧法复苏组为88.04%,新法复苏组为99.3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旧复苏法与新生儿Apgar评分密切相关,新法复苏可以明显增加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发生率,从而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58例新生儿窒息复苏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娟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0):158-159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治疗方法,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方法将58例患儿根据新旧复苏方法的不同分为新法复苏组42例和旧法复苏组16例,评价两组复苏效果,其中新法复苏按照美国儿科协会和美国心脏协会主编《新生儿窒息复苏》教材复苏方案,旧法复苏按照常规方法。结果新法复苏组新生儿lminApgar评分和5min Apgar评分≤3分和4~7分的发生率均低于旧法复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或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复苏要熟练掌握技术要领,默契配合,及时迅速抢救,严格执行新法复苏的ABCDE复苏方案,复苏后精心护理;这是保证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江红 《广西医学》2000,22(5):1089-1090
窒息是新生儿出生后 2 4小时内死亡的主要原因 ,1岁以内脑性瘫痪儿 2 5%~ 50 %系窒息引起 ( 1)。我院 1 990~ 1 993年窒息病死率为 2 1 .4%。为提高窒息抢救水平 ,我们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 ,1 994年起由训练有素的儿科医生进入产房 ,参加窒息抢救和窒息儿复苏后的管理 ,现将 82例窒息儿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窒息诊断标准 :1分钟内 Apgar评分 ,0~ 3分为重度 ,4~ 7分为轻度 ;5分钟后 7分以下 ,均诊断窒息。1 .2 儿科医生培训 :选送具 5年以上儿科临床实践医生参加省、市新生儿窒息复苏学习班 ,并接受全国新生儿窒息复苏专家…  相似文献   

5.
韦翠芬  韦焱 《右江医学》2008,36(2):167-168
目的探讨儿产科医师合作开展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以儿产科医师合作开展ABC-DE新法复苏措施的观察组和实施兴奋呼吸中枢为主的旧法复苏措施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率、重复窒息率及窒息病死率。结果新法复苏的窒息率、重度窒息率及窒息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儿产科合作开展新法复苏是降低窒息发生率、重度窒息率及窒息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新法复苏技术新生儿窒息抢救的疗效.方法 观察组216例新生儿窒息应用新法复苏技术抢救,其中重度窒息71例,死亡22例.对照组245例新生儿窒息应用传统复苏技术抢救,其中重度窒息89例,死亡38例.结果 新法复苏技术可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和预防脑损伤,应用新法复苏技术抢救新生儿窒息,死亡率从12.64%降至8.26%.结论 新法复苏技术是降低窒息新生儿死亡率和预防脑损伤的有效干预措施,是适合各级医院应用的适宜技术.  相似文献   

7.
梁文英  李超容 《海南医学》2006,17(2):104-105
目的总结本院新生儿窒息病因及新法复苏方法与效果,探讨提高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及新法复苏水平.方法对196例新生儿窒息与新法复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96例新生儿窒息经新法复苏,成功抢救191例,死亡4例,放弃治疗1例,成功率97.9%.结论新生儿窒息关键在于预防,抢救成功需要紧急和正确的处理.新法复苏ABCDE方案较传统复苏抢救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刘蔚群 《中国医刊》2013,48(3):97-98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新生儿出现窒息时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 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1分钟Apgar评分若新生儿出现窒息,立即采用保暖、清理呼吸道、建立呼吸、恢复循环、纠正缺氧等措施对窒息的新生儿进行急救.结果 所有新生儿均存活,5分钟Apgar评分8分以上者29例(48.33%);4~7分30例(50.00%),3分以下1例(1.67%);10分钟Apgar评分达到8分以上者60例,占窒息新生儿总数的100%,均无窒息.结论 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关键在于正确且及时的复苏措施,以及复苏前的充分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围产儿窒息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必须加强围产保健工作。其中 ,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尤为重要。我院自 1999年 2月至 2 0 0 3年 2月 ,采用气管插管抢救重度窒息新生儿共 5 8例。现就气管插管术在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中的重要作用 ,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1999年 2月至 2 0 0 3年 2月在我院共分娩新生儿5 2 32例 ,其中重度窒息儿 5 8例 ,发生率为 1.11%。按妇产科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 ,Apgar评分 0~ 3分为重度窒息。本组中出生后 1minApgar评分 :1分 6例 ,2分 2 0例 ,3分 32例。孕 32~ 34wk3例 ,34~37wk ,10例 ,37~ 4 0wk31例 4 0~ 4 2wk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新法复苏技术对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效果。方法将2007年1-8月份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1120例,应用新法复苏技术为观察组。选择1998年1—12月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1037例未应用新法复苏技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及复苏后5min效果评价。结果采取新法复苏技术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取新法复苏技术是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我院新生儿窒息原因及复苏方法与效果,提高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及复苏水平.方法 对35例新生儿窒息与新法复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窒息经新法复苏,成功抢救34例,死亡1例,成功率为97.1%.结论 新法复苏方案即A、B、C、D复苏方案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新生儿窒息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率,同时尽可能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高危儿由儿科大夫陪伴娩出,出现窒息严格按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案复苏,并加强复苏后观察治疗和护理.结果 本院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有了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 儿科大夫陪护高危儿娩出,出现窒息时严格执行新生儿新法复苏,并加强复苏后观察治疗和护理,能提高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目前乡镇卫生院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现状。方法 通过转运病人时到各乡镇卫生院调查27家乡镇卫生院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现状。结果 复苏药品准备充足17家,复苏器具准备欠缺27家,窒息判断标准(Apgar评分)不能正确应用10家,窒息复苏步骤方法正确25家。结论 乡镇卫生院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现状仍较差,需加强产科人员新法复苏培训。  相似文献   

14.
148例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 996年 1月~ 1 998年 1 0月开展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近两年来 ,本院活产婴儿共 1 80 6例 ,其中窒息儿 1 48例 ,窒息发生率 7.8% ,轻度窒息1 0 8例 (占 72 .9% ) ,重度窒息 40例 (占 2 7.1 % )。1 .2 窒息原因1 48例窒息儿中 1 43例 (96.6% )在产前具有各种高危因素 ,包括羊水胎粪污染 62例 ,胎心率异常 60例 ,手术产 42例 ,脐带问题 3 6例 ,使用催产素 3 5例 ,胎位异常 3 3例 ,产程延长3 0例 ,低体重 2 5例 ,早产 1 9例 ,妊高症 9例。1 .3 结果复苏方法按ABCDE复苏方案进行。 1 48例…  相似文献   

15.
胎儿娩出后 1m in,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称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及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紧急情况 ,必须争分夺秒急救。1 临床资料   1999年 1月至 12月在我院出生发生新生儿窒息的有12 1例 ,出生后 1min Apgar评分 4~ 7分 83例 ,Apgar评分0~ 3分 38例 ,按 ABCDE复苏方案复苏后 ,其中转新生儿科治疗 17例 ,家属放弃治疗 12例 ,2 4h后死亡 1例 ,均为早产低体质量儿 ,其余 Apgar评分 10分 ,一般情况良好。2 复苏体会2 .1 由于新生儿窒息是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紧急情况 ,因此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该院收治的经阴道分娩、1 min Apgar评分<6分的新生儿84例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研究组42例,对照组采用新生儿窒息抢救常规流程护理,研究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新生儿窒息复苏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1例研究组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6分(2.32%),新生儿发生并发症6例(12.65%),对照组有12例新生儿的5 min Apgar评分<6分(24.65%),新生儿发生并发症15例(33.65%),经比较,研究组新生儿窒息5 min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妇产科中,在高危新生儿的分娩前后,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护理缺陷,争取抢救时间,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周镇光  马海然 《中外医疗》2009,28(30):15-15
目的探讨新生儿新法复苏与旧法复苏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分别采用新法复苏与旧法复苏的临床资料。结果新法复苏组的窒息发生率、病死率、围产新生儿死亡率均明显优于旧法复苏(P〈0.05)。结论新法复苏是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降低MAS发生率、降低围产新生儿死亡率,提高生命质量的有效方法,坚持推广和普及应用新技术,是实现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围生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与伤残的主要原因,目前根据国内外统计,重症窒息合并脑病的病死率和神经系统后遗症仍在20%~30%,因此新生儿窒息正确和规范的复苏直接关系到HIE的预防和预后.诊断有无窒息及窒息程度均以1分钟内(指评分完的时间)Apgar评分为准.1分钟内评分<7分为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8~10分为无窒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效果,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新法复苏和旧法复苏的临床资料.结果 新法复苏组窒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旧法复苏组(P<0.01).结论 采用新的复苏流程是实现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在基层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产儿科医务人员开展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培训,比较复苏技术推广前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胎粪及羊水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情况。结果:新法复苏技术培训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胎粪及羊水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新生儿出生7天内死亡率也有所下降。结论:新法复苏明显优于旧法复苏,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以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的发生,从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