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常年型变应性鼻炎组胺阈值为10~(3.7±1.5),和性别、患病期间无相关性,但与变应原鼻激发试验强度、病情轻重程度有相关性,花粉症季节中为10~(2.7±0.6),季节外为10~(3.9±0.8),二者有显著差异,运动试验可提高组胺阈值。 相似文献
4.
5.
6.
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病人和健康人的鼻粘膜超微结构进行了对照研究。活检标本取自于下鼻甲前端1cm后的鼻粘膜,经特殊染色,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发现常年性变应性鼻炎鼻粘膜上皮有特殊病理所见。上皮损伤的程度与病情和过敏源的总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变应性鼻炎豚鼠鼻粘膜组胺含量对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豚鼠不同病程中鼻粘膜组胺含量对血流量的影响。方法:60只豚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和致敏组(n=30),分别检测致敏后激发前和激发后即刻,24,48,72h豚鼠鼻粘膜中的组胺含量,每组动物处死前均用激光多谱勒探测仪测定其鼻粘膜血流量,用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比较不同时相点豚鼠鼻粘膜中的组胺含量与鼻粘膜血流量的关系。结果:致敏原激发前致敏组动物鼻粘膜中组胺含量和鼻粘膜血流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变应性鼻炎(AR)动物鼻黏膜中组胺含量的变化,探讨组胺在变应性鼻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影响组胺含量测定的2个因素温度和萃取时间分别进行2个水平考察,以回收率为指标,确定Shore荧光法测定条件;另采用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滴鼻致敏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改进Shore荧光法测定豚鼠鼻黏膜组胺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在室温和萃取时间为45 min条件下的组胺回收率满足要求,利用该法测得自然对照组和变应性鼻炎组鼻黏膜组胺含量分别为(513.7±49.3)ng/g和(590.4±47.6)ng/g,变应性鼻炎组鼻黏膜中组胺含量显著高于自然对照组(P<0.01)。结论改进Shore荧光法测定鼻黏膜中组胺含量准确可靠,检测鼻黏膜中组胺含量的高低对诊断变应性鼻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60只大鼠随机分成组胺组,苯海拉明组和对照组三组。用伊文氏蓝法检测血管通透性。经组胺鼻粘膜激发后,组胺组动物鼻粘膜水肿,下鼻道积满大量水祥液体,每 mg鼻粘膜中伊文氏蓝含量为169.1±20.9ng;经苯海拉明预处理后再行组胺滴鼻,组胺的上述作用便被阻断,伊文氏蓝含量为106.7±12.1ng,和组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组胺经鼻粘膜给药可以引起鼻粘膜血管通透性增加,苯海拉明可以阻断这种作用,临床上可用来预防或缓解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PAR)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微波凝固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 观察组 2 5例PAR患者分别于微波治疗前以及治疗 1个月后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鼻粘膜上皮和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水平。健康对照组 1 5例亦作相应检测。结果 PAR患者治疗前鼻粘膜及外周血CD3、CD4明显高于正常人 ,CD8低于正常人 ,CD4/CD8比值升高 ,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微波治疗后CD4明显减少 ,CD8升高 ,CD4/CD8接近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PAR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障碍 ;微波局部凝固治疗可改善PAR患者的细胞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14.
对103例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致敏物的阳性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起本地区变态反应性鼻炎的主要致敏物是:室内尘土、蒿属花粉,尘螨、霉菌和棉絮。认为,对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特别是中青年,应早期进行特异性致敏原检查,以便对相应的阳性致敏原进行脱敏治疗。 相似文献
15.
应用Bp-ELISA和IgE-IRMA方法分别测定39例互隔交链孢霉变应性鼻炎患者和33例碱蓬花粉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总IgE。结果表明,患者组明显高于各自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血清总IgE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过敏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中西药物或手术( 鼻翼管神经电灼术) 治疗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30 例患者中, 手术组19 例、非手术组11 例。10 a 前后, 均使用日本FUDAC60 型肺功能仪和ASTOGRAGHTCK6100 H 型气道反应仪, 在缓解期上午测定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性。结果: 2 组临床表现均好转, 手术组更明显。2 组10 a 前后肺功能、气道反应性自身对比: 用力肺活量均增高、25 % 用力肺活量呼气流速与身高之比均降低( P< 0-05) 。Rrs ( 呼吸阻力) 、Dmin ( 药物累计量) 增高, SGrs ( 诱导控制值下降斜率) 明显降低。组间对比: 非手术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比手术组有大幅度改善。非手术组Rrs 增高小于手术组, Dmin 增高大于手术组, SGrs 降低小于手术组。结论: 两种治疗均使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性有不同程度改善。非手术组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性的指标较手术组改善更大 相似文献
17.
以双抗夹心法检测了1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患者SIL-2R水平明显增高,P〈0.01。提示SIL-2R可能以某种方式参与变应性鼻炎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鼻分泌物嗜碱性细胞对变态反应性鼻炎诊断及辨证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4例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鼻激发试验前后鼻分泌物嗜碱性细胞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鼻分泌物嗜碱性细胞在激发试验后较激发试验前明显增高,且与鼻激发试验反应程度呈显著相关,中医辨证以肺虚兼热型嗜碱性细胞的阳性率最高。作为变态反应的一项诊断指标,鼻分泌物中嗜碱性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同时出现时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19.
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上、下呼吸道变应性炎症的相关性。方法 对54例变应性鼻炎、36例变应性鼻炎并支气管哮喘病人及20例正常对照者的肺功能及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变应性鼻炎病人的肺功能FEV 1.0%F为(83.90±4.87)%,鼻炎并哮喘病人为(78.82±7.41)%,正常对照组为(90.25±4.69)%,三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F=11.25,q=5.48~12.71,P〈0.01)。变应性鼻炎病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为64.81%,鼻炎并哮喘病人为83.33%,正常对照者为0,三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X^2=33.2,P〈0.01)。结论 上、下呼吸道变应性炎症密切相关,同时治疗上、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