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T1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发病是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共同作用引发了胰岛β细胞为主体的自身免疫损害反应。T1D的发病机制涉及免疫应答及调节等免疫过程,其中细胞免疫在T1D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CD4+及CD8+ T淋巴细胞的浸润,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等免疫细胞共同参与了β细胞的损伤,最终引起T1D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先兆子痫(PE)是以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妇产科疾病,并常伴有全身多个脏器损害,是严重威胁母婴安全、导致孕、产妇及围生儿发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借助PE动物模型开展相关研究,是阐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或药物疗效的重要手段.目前,该疾病的造模方法主要分为环境刺激法、化学药物干扰法、手术干预法、基因干预法四类.所选择的动物主要有大鼠、小鼠.此外,家兔、犬、猕猴、狒狒、羊等在手术干预法中也有应用.在PE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动物模型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PE动物模型制备方法进行综述,并进一步介绍了各种方法制备的动物模型的评价标准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变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永林  马康华 《重庆医学》2005,34(3):444-446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指从不稳定型心绞痛、Q波心肌梗死到冠脉猝死的一组病症,通常发病突然、反复而且转归难以预测.现多数观点认为,它的发生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关,而与冠脉的狭窄程度无关,斑块不稳定性是导致斑块破裂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投入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其预防上.现在许多实验研究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斑块组织局部炎症反应活跃,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较高,其结果导致赋予斑块完整性的纤维帽中纤维胶原降解,纤维帽变薄,诱发了粥样斑块不稳定的形成,同时在外部触发因素影响下,斑块破裂和/或出现裂隙,激活血小板,诱发血栓形成,产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在这连续演变过程中,降解基质纤维胶原的MMPs是起重要作用的内在因素.因此,研究MMPs在动脉粥样硬块局部的触发机制对稳定斑块和预防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提供了一个重要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4.
董进梅  刘丽 《中外医疗》2014,(21):197-198
多发性骨髓瘤(MM)属于一种血液系统肿瘤,基因染色体的突变、MM瘤细胞和骨髓微环境的交流等均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临床治疗MM的热点已经转变为对MM和骨髓微环境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各条异常活化的信号通路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过程中运用靶向药物。该研究首先概述了骨髓微环境在MM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然后从沙利度胺及其衍生物、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治疗与分子生物学治疗三个方面对骨髓微环境在多发性骨髓瘤靶向治疗近况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ROCKⅡ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ROCKⅡ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查阅国内外文献并对文献进行整理,发现ROCKⅡ在子痫前期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现就Rho/ROCK信号传导通路与妊娠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血脂代谢的紊乱与AS密切相关。近几年来研究发现清道夫受体-BI(SR-BI)在胆固醇的逆向转运(RCT)及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如果SR-BI在人的脂代谢过程中也能发挥同样作用,那么这将为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开辟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血脂代谢的紊乱与AS密切相关.近几年来研究发现清道夫受体-BI(SR-BI)在胆固醇的逆向转运(RCT)及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如果SR-BI在人的脂代谢过程中也能发挥同样作用,那么这将为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开辟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CD_(147)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不仅影响肿瘤的浸润及转移,同时对肿瘤细胞能量代谢方式亦有一定的影响。甲状腺癌作为最常见的恶性内分泌腺癌,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个研究甲状腺癌的新方向,为其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新方案。而CD_(147)参与了甲状腺癌的生长、转移及预后等,所以研究其与甲状腺癌的关系,为甲状腺癌的靶向治疗方面带来了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9.
 小RNA是一类长度约22~28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近年来发现其在转录后水平和翻译水平的基因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指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程序转化为具有间质表型细胞的生物学过程,它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小RNA在各种器官纤维化的EMT过程中也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就小RNA在器官纤维化EMT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器官纤维化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脂肪肝是多种肝脏疾病发展中的一种病理过程,其发病的诱因比较多,而在病理变化中主要为肝细胞内甘油三脂蓄积过多.从脂肪肝发病的机制上来说,脂肪肝是由于输入肝脏的脂肪及脂肪酸过多、肝脏合成脂蛋白障碍和脂肪酸在肝氧化不足导致脂蛋白(a)表达过高所致.本文概述了脂肪肝与脂蛋白(a)的临床现状,分析了脂肪肝的发病机制,探讨了脂肪肝与脂蛋白(a)的相关性,提出了基于脂蛋白(a)的脂肪肝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哮喘患者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探讨ECP在哮喘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以及诊疗中的意义。方法:应用Uni CAP100酶免疫荧光分析仪测定111例哮喘患者血清ECP水平,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哮喘患者组血清EC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对照组及哮喘组患者组血清ECP水平男女性别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ECP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哮喘患者血清ECP的含量变化与性别无关。ECP对于哮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临床诊断哮喘的有效的实验室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的常见并发症,预后不良且死亡率高,是PM/DM患者住院和死亡的重要原因。PM/DM相关ILD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治疗上仍以激素为主,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对IL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就参与发病的自身抗体、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组织蛋白酶、遗传因素学等方面对PM/DM相关的ILD的发病机制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病原微生物跨膜信号转导的重要受体,与机体抗感染的天然免疫反应密切相关。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 ,TLR-4)是TLRs家族的重要成员,其作用尤为显著,是识别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s,LPS)、参与信号转导、诱发感染导致脓毒症链式炎症反应的主要受体。因此,研究TLR-4在脓毒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早期防治脓毒症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颈动脉斑块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斑块组(P0.01)。结论血清hs-CRP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能是导致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骨钙素(osteocalcin,OC)是由成骨细胞合成和分泌的非胶原骨基质蛋白,在骨骼的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羧化不全骨钙素(uncarboxylated osteocalcin,ucOC)可以促进小鼠胰岛β细胞增殖、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对糖尿病和肥胖的发生具有抑制作用。临床研究中也发现骨钙素含量与空腹血糖、胰岛素浓度、体脂含量呈负相关。这些研究确立了骨钙素调节糖代谢的重要作用,对其机制的了解将为治疗糖尿病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6.
蒋明彦  赵子文 《医学综述》2008,14(7):995-997
脓毒症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内容涉及感染、炎症、免疫、凝血及组织损害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并与机体多系统、多器官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T细胞功能失调与脓毒症发病密切相关。CD28:CTLA-4/B7是T细胞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对调节免疫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能在脓毒症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血清肌钙蛋白T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对心肌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等指标在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后的不同时间测定其变化幅度.结果 cTnT的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优于其他的生化指标,CTnT对心肌梗死的诊断是敏感的,不论梗死面积大与小,CTnT呈阳性率无明显差异.这对于小面积心肌梗死更具有实际意义.结论 血清cTnT检测比常规的心肌酶检测有几个明显的优点:灵敏度高,特异性好,诊断窗口宽,应用范围广.对梗死范围的判断和发生AMI时冠脉再通具有重要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 2 47例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 (TRAb)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受体法 ,试剂盒由天津协和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结果 :GD和GO患者TRAb阳性率分别高达 87.5 %、86.0 % ,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而正常对照组、桥本氏病甲减、甲状腺瘤、亚甲炎、单甲肿患者阳性率几乎为 0。结论 :TRAb在GD、GO患者的发病、诊断及疗效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对甲状腺肿大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肿瘤细胞转移是由多种因子参与的复杂生物学行为,microRNA(miRNA)作为其中的重要因子,参与转移过程中的调控。结直肠癌患者中,转移引起的并发症是其主要死因。miRNA在结直肠癌转移中作用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已知其参与抗凋亡、上皮细胞间质化、瘤细胞增值侵袭及新生血管生成等步骤的调控,发挥促进或抑制结直肠癌细胞转移效应。本文就近年miRNA在结直肠癌的转移各通路中的作用与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就miRNA在临床诊断治疗的科研提供依据与思路。  相似文献   

20.
 醛固酮瘤(aldosterone producing adenoma,APA)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一个重要亚型,约占30%~60%,是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重要病因。有关APA的发病机制,可见不同水平与角度的研究,但是对于APA的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本文就已知的与发病相关的G蛋白耦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GPCRs)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