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总结脾切除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9例。方法1996年1月~2001年12月脾切除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9例。结果患儿术前均在内科明确诊断和接受正规治疗。42例患儿术后效果显著,7例部分显效。全组无重大并发症。结论选择性脾切除是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探讨脾切除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型紫癜的治疗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自2009年4月—2013年4月间收治的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56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8例,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28例,采用脾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42.9%;同时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小板峰值以及骨髓巨核细胞数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的年龄、术前血小板计数、术前机体对于激素的反应等方面可以作为治疗效果的测评标准,脾切除术在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行超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结果:21例患者均于术后3天血小板开始上升,7-14天达高峰,总有效率85.7%,术前、术后血小板计数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明显,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2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14例,应用常规治疗联合加大血小板输注剂量治疗方法)和实验组(14例,应用常规治疗联合输注血小板前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方法)。结果实验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出血症状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治疗前血小板数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血小板数量多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联合输注血小板前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方法具有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和尽快达到止血效果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脾切除对成人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无效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于2006至2011年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20例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脾切除手术,对患者术后随诊5年。结果 5年内15例患者血小板高于100×109/L,其中3例患者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不同程度高于正常高限值,5例无效。结论脾切除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但部分患者脾切除后会出现血细胞增高现象,故脾在人体不仅是一个免疫器官,对血细胞也是一个调控器官。  相似文献   

6.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影响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本院2000年8月至2003年1月收治的120例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主要影响因素为:①性别;②年龄;③病程;④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GG)和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的治疗方案;结论 女性、病程长、年龄大为预后的危险因素;而采用糖皮质激素 静脉IVIG的方案进行治疗为预后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黄秀 《上海医药》2012,(22):38-41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大多数ITP患儿愈后较好而部分患儿则转为难治性ITP。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可能与多种因素诱发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紊乱有关。治疗方法主要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脾切除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脾动脉部分栓塞术(PSE)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超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近期(3个月)疗效和远期(1年)疗效及手术的并发症。结果 26例患者均于术后1~3d血小板开始上升,7~14d达峰值(345.2±66.5)×l09/L,总有效率88.4%,术前、术后血小板计数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PSE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脾切除对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安阳地区医院1995-2008年内科治疗无效的26例ITP患者行脾切除手术,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 26例术后,血小板均明显升高接近正常或正常以上,19例随访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7例升高后又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再应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治疗,2例血小板正常,1例血小板50×109/L左右,4例治疗无效,其中2例发现副脾,出血倾向较重。结论脾切除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效,手术相关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佳的治疗方法;副脾是否切除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0月~2006年12月问1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无中转,平均手术时间为152min,平均出血量为200ml.术中发现副脾1例(7.1%,1/14).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2~36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d.发生手术并发症2例(14.3%.2,14),皮下气肿1例,左侧腹壁广泛淤斑1例.术后1周内血小板计数很快上升,平均峰值达284×109/L.随访2~51个月(平均21.6个月),根据疗效标准,显效7例,良效4例,进步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5.7%(12/14).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长春地辛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例疗效观察泉州儿童医院郑天文,洪建东指导郭玉章我们自1992年以来,试用长春地辛(VDS)治疗20例对强的松治疗无效的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儿,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一、病例选择40例为...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与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玲  黄望香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5):2271-227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与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及抗幽门螺杆菌感染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的影响。方法:统计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与正常无症状人群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比较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常规治疗与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疗效。结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常规治疗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结论:对于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建议常规行幽门螺杆菌检测,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为部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提供了一种常规治疗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刘秀秀  岳玉  刘林 《淮海医药》2011,(6):527-52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常规内科治疗方法为激素疗法,但其疗效持续时间较短,一旦停药,病情容易反复。为达到长期效果,一般行外科脾切除术,该方法的缺点主要为创伤大,部分患者不易接受。我们采取脾栓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例,该法为微创手术,副作用小,恢复快,通过长期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08年9月采用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19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2006年1月至2007年2月用泼尼松(强的松)治疗的9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照,以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由自身抗血小板抗体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的出血性疾病。对内科治疗无效的ITP,脾切除是有效治疗方法之一。通过腹腔镜行脾切除术(LS)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已成为ITP手术治疗的方向。我院共行LS治疗23例ITP,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特尔康)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经过传统药物治疗而血小板仍处于较低水平的1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泼尼松1mg/(kg·d)治疗的基础上,伴随使用特尔康150μg/d,7~14d,14d后停止治疗。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血小板数明显增加,与此同时使反复发作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得到了持续缓解。结论特尔康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所致的皮肤黏膜出血为临床特征,泼尼松常作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首选药物,对约2/3的患者有效,减量或停药后易复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诱因较多,如感染、免疫因素、肝脾作用、遗传及其他因素。长期用泼尼松维持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良反应高(长期缓解率低),患者依从性差,大剂量地塞米松短疗程冲击治疗具有见效快、不良反应少的特点,我院近年用大剂量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18.
白爱霞 《江西医药》2013,48(7):603-604
目的探讨VP方案治疗难治性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对采用VP方案治疗2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显效(35%),6例良效(30%),2例进步(10%),5例无效(25%)。总有效率为75%。结论VP方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吴秀孝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7):73-73,7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约占小儿出血性疾病总数的25.40%。1997年7月~2004年12月,我院儿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3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用环孢菌素联合咖啡酸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河南大学附属淮河医院进行治疗的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30例,实验组15例患者进行环孢菌素联合咖啡酸治疗,对照组15例患者用长春新碱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用环孢菌素联合咖啡酸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