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真心痛"等范畴.中医学古代文献中对本病症状的描述、病因病机论述也有记载."胸痹"之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心痛"病名最早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素问·标本病传论篇>有"心病先心痛之说",<灵枢·五邪>篇也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  相似文献   

2.
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之功,临床用于治疗腰腿痛.笔者经长期临床使用,此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效. 1理论溯源 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中医古籍中虽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名,但对此病症已有极为详细的描述,如<素问·刺腰痛篇>载:"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素问·痹论>载:"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不仁."<医学心悟>载:"腰痛拘急,牵引腿足."  相似文献   

3.
疾病一般概括为人体正常形态与功能的偏离,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常体现于病名之中.病名即疾病的名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篇>日:"汗出而烦满不解者厥也,病名日风厥."[1]  相似文献   

4.
偏头痛(migrane)系一组以反复发作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临床特征的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性疾病.本病中医学称为"偏头风",其病名见于<儒门事亲·目疾头风出血最急说>.亦名"偏头痛",见于<名医类案·首风>.<丹溪心法>曰:"偏头痛者,头半边痛是也."治疗无特效方法与药物,我们以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偏头痛30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辨析<黄帝内经>中关于癫痫与癫狂的论述.方法:通过对<黄帝内经>的研读、分析、探讨,总结癫痫与癫狂之异同,并综合<黄帝内经>多篇文章就癫痫与癫狂之病名、病证、治疗从文献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灵枢·癫狂>所言"癫疾"实属"癫痫",与通常所言精神错乱之"癫狂"的含义不同,癫狂之"癫"与癫痫之"癫"并非一病,两者应当分辨,概念不能混淆.结论:癫痫与癫狂虽病名、病因、病机等不同,但都属于情志疾病范畴,每每表现出思维、知觉、情感、动作等方面的障碍,故除针药为治外,摄护措施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邪祟"属于中医学"神志疾病"范畴,其临床发病率较高,病象错综复杂,症状多样.<扁鹋心书>首提"邪祟"病名,并对"邪祟"作专篇论述.文章通过整理<扁鹊心书>,分析、总结出其发病的病因病机,并从所载验案中发掘其治则、治法,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护理一词源于拉丁文"nutricius",包含保护、养育、供给营养、照顾等意思,护理概念随社会需求及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变,但其基本内涵"照顾、人道、帮助性关系"始终未变[1].从这一内涵来看,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和养身宝典<黄帝内经>中的<黄帝内经·素问>(以下简称<素问>)蕴含有这种护理观点.  相似文献   

8.
心瘅又名心热病.在<(汉书.艺文志>之前已有心瘅之病名,因其<方技略>谓古代有"五脏六腑瘅十二病方",其五脏瘅中当有心瘅,可惜已佚.<外台秘要>卷四:"心瘅,烦心,心中热."  相似文献   

9.
当今<伤寒论>诸多释义版本对第7条"阴阳"内涵各持己见,令读者无所适从.在学习<宋本伤寒论>原文基础上,结合后世注家相关认识,认为"阴阳"当作不同体质病人在外感病初期邪正初始交争部位解.  相似文献   

10.
<正续一切经音义>(以下简称<音义>)是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一百卷(以下简称<慧琳音义>)和辽释希麟<续一切经音义>十卷(以下简称<希麟音义>)的合刊本,书中保存了丰富的医学资料.本文就其中的病证名进行了搜集整理并以"癫痫"和"痰饮"为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偏头风之病名见于<儒门事亲·目疾头风出血最急说>.亦名偏头痛,见<名医类案·首风>.<丹溪心法>曰:"偏头痛者,头半边痛者是也."偏头风指因风火痰涎或风寒入侵,或恼怒紧张,或肝阳上扰,致使经络痹阻,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于头部而成.以反复发作、或左或右、来去突然的剧烈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痛病类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血管神经性头痛和偏头痛.  相似文献   

12.
补肾法治疗冠心病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无"冠心病"病名,<内经>中对"厥心痛"、"真心痛"、"心痛"的症状描述与今之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相似.<素问·六微旨大论>曰:"相火之下,水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  相似文献   

13.
考胸痹之病名,出自<灵枢.本藏>篇.其日:"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篇曰: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相似文献   

14.
徐建国 《当代医学》2008,(17):158-158
考胸痹之病名,出自<灵枢.本藏>篇.其日:"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篇曰: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相似文献   

15.
祖国医学虽然没有"肩手综合征"的病名,但对本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很早就有记载,如<灵枢.经脉>中描述"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颈、肩、臑、臂外后廉痛"及"臂厥"是类似本病表现的.中医认为:患者久卧,气血凝滞,经脉受阻,枢机不利,"不通则痛";"血不利则为水",水性趋下,泛溢肌肤,故出现腕背及手指水肿.如<灵枢.刺节真邪>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相似文献   

16.
中医虽没有心律失常的病名,但是医家普遍认为此病属于中医"心悸"、"怔忡"之范畴.回顾历代中医积累的经验,是治疗此病的宝贵财富. <内经> <内经>虽无心悸、怔忡这些病名,但是对此病的病因病机已有类似记载.心虽为五脏之一属阴,但心在五行中属火,主宣发阳气,同夏天的热气相像.如果心阳不足或心脉闭阻则不能正常宣发阳气则引起心悸、怔忡等.<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病惊骇,皆属于火."为后世"寒凉派"医家刘完素"心火甚易惊"的观点奠定了理论基础.<素问·痹论>:"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与今天心肌炎诱发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极其相似."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治疗上当以扶正祛邪为主.  相似文献   

17.
从机体自稳调节机制探讨"肾藏精"内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肾藏精"认识的不同观点 "肾藏精"一词出于<灵枢*本神>,目前对其内涵的理解存在着不同的见解.①<内经>论精,有广狭两义,而肾所藏之精,则包括先、后天之精[1].②肾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而没有广义、狭义之分[2~4].③<内经>中精、精气分为两个层次,三个方面的不同概念[5].  相似文献   

18.
<针灸甲乙经>是魏晋时期皇甫谧将<素问><针经>(即<灵枢>)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3部书"删其浮辞、去其重复,论其精要"编撰而成的.它保留了<黄帝内经>的大部分内容,是中医针灸方面一部重要的著作.由于时代久远,有很多文字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比如"知"就是一个意义比较特殊的词语,但历代以来,对"知"并没有给予一个明确的解释,造成了对文义理解的困难.而"篡"或"纂"历来解释为两阴之间,即会阴穴,但通读<针灸甲乙经>全文,发现这种解释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下面对"六经本"<针灸甲乙经>中的"知""纂"进行穷形尽相的测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经前期综合征与肝脏生理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前期综合征是西医学病名,中医学无此病名,但相关内容散见于<中医妇科学>"月经前后诸证".在经前期综合征与脏腑气血的关系中,肝脏的生理功能与病理改变占有重要地位,认清这一点,对把握经前期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的渊源关系及二者"方同名异"之特点.方法:通过<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中有关药方及服药方法来论证.结果:<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同出一源--<汤液经法>.结论:发现<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存在"方同名异"这一特点,并从仲景"避道家之称"、汉时医家方剂命名法等方面解玄"方同名异"之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