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珠三角和广东沿海地区广州管圆线虫宿主、中间宿主的分布及感染情况.[方法]在珠三角和粤东、粤中、粤西沿海地区按地理位置各抽3~4个县进行采集活福寿螺、褐云玛瑙螺和新鲜鼠粪、捕集老鼠解剖检查病原体.[结果]2006~2008年在珠三角地区、粤东、粤中和粤西沿海共12个县(市、区)进行调查,均发现有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孳生,广州管圆线虫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6.83%和16.89%.后者明显高干前者(X2=65.44,P<0.01).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的感染率均以珠三角的最高,粤东沿海的次之、粤西的较低.幼虫感染密度最高的福寿螺是110条/只,褐云玛瑙螺的12 000条/只.感染率与螺的孳生环境、螺体大小有关,褐云玛瑙螺大的(≥70 g)和中等(<70 g)的感染率分别为40%和13.64%(x2=8.20,P<0.005).福寿螺大的(≥30 g)和中、小(<30 g)的感染率分别为17.50%和4.08%(x2=3.88,P<0.05).水沟里采集的福寿螺和灌木丛采集的褐云玛瑙螺的感染率最高,分别为8.14%(18/221)和31.58%(18/57).终宿主以褐家鼠的感染率(14.79%,21/142)较高,其他鼠中也发现有广州管圆线虫寄生.[结论]广东省珠三角和沿海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终宿主鼠类和中间宿主福寿螺及褐云玛瑙螺等分布广泛,感染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贵阳市流通及餐饮市场广州管圆线虫主要中间宿主的感染状况。方法从贵阳市水产批发市场及夜市大排档中随机采集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用肺检法结合酶消化法检测分离广州管圆线虫3期幼虫。结果在水产批发市场和夜市大排档抽样检测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均检出广州管圆线虫3期幼虫,其中褐云玛瑙螺的感染率较福寿螺高。市场褐云玛瑙螺、福寿螺平均感染率分别为3.08%和1.59%;夜市大排档褐云玛瑙螺、福寿螺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9.75%和0.71%。贵阳市市场所售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均来源于省外。结论贵阳市流通及餐饮市场存在着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应加强食品流通中的卫生监测及公众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南宁市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感染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南宁市6个调查点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自然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发现褐云玛瑙螺、大型蛞蝓和小型蜗牛等3类陆生软体动物携带幼虫,其感染率分别为55.98%(192/343)、44.19%(19/43)和9.17%(11/120),平均每只阳性宿主含幼虫分别为813.1、615.4和4.4条。6个点均查到阳性褐云玛瑙螺,感染率最低为29.58%(20/71),最高达88.57%(62/70)。实验感染大鼠均能在其右心和肺获得成虫。成虫和各期幼虫、虫卵的形态结构与广州管圆线虫相符。说明本虫在南宁市广泛存在,中间宿主尤以褐云玛琐螺自然感染非常严重,有引起人体感染的可能,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南宁市公共场所绿地褐云玛瑙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现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7个调查点共采集567只褐云玛瑙螺,采用酶消化法和水洗沉淀法收集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显微镜下检查和计数,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个调查点均查到阳性褐云玛瑙螺,感染率最高达98.84%,最低为14.81%,平均为61.38%;阳性螺感染幼虫数最多达到33 556条,感染度达1 184.95条。结论在广西南宁市公共场所中广州管圆线虫广泛存在,其中间宿主褐云玛瑙螺受染严重,存在感染人的风险,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东省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分布情况,为制定监测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不同地理位置分层抽样方法,分别抽取粤东、粤西、粤北、珠江三角洲共17个县(市),每县(市)随机抽取1 2个行政村(区)作为调查点.在野外现场采集不同品种的淡水螺和陆生螺,用匀浆法和肺检查法解剖调查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捕捉老鼠,解剖心肺组织检查其成虫;以及采集新鲜鼠粪用清水沉淀法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 17个调查县(市)中,各地均有福寿螺分布,且数量众多;广宁县没有开展褐云玛瑙螺的调查,除河源和平县和韶关曲江区没有采集到褐云玛瑙螺外,其余地方都有褐云玛瑙螺分布.17个点共采集福寿螺、褐云玛瑙螺3 329只,除徐闻县外罗镇未发现有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螺外,其余16个点采集的螺中均发现有自然感染的广州管圆线虫,平均感染率为6.64%(221/3 329).福寿螺感染率南澳县最高,为17.58%(29/165),褐云玛瑙螺感染率花都区最高,为43.75%(7/16);梅县受检螺平均感染率最高,为17.45%(41/235).各地褐云玛瑙螺的感染率和感染度远高于福寿螺.在5个调查点的农贸市场购买圆田螺89只和石螺252只中,仅有罗定县的1只石螺检测到阳性,阳性率为1.43%(1/70).在6个调查点捕捉到褐家鼠(27只)、鼩鼱(5只)、小家鼠(2只)、黄胸鼠(3只)和田鼠(3只)共40只,其中和平县、雷州市和中山市捕捉到的褐家鼠中各有1只检出广州管圆线虫成虫,阳性率为11.11%(3/27).在7个调查点采集到新鲜鼠粪34份,阳性率为44.12%(15/34). 结论 广东省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分布广泛,除粤北部分山区未发现有褐云玛瑙螺分布以外,其余地区均有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分布,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有不同程度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深圳市广州管圆线虫宿主淡水螺和鼠类动物自然感染情况。方法分层随机抽样采集深圳4个行政区域的淡水螺类和鼠类,人工消化法分离检查螺内的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结合心肺病原学检查和血清抗体法检测,调查鼠类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状况。结果共调查深圳市4个行政区螺类358只、鼠类331只,检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阳性螺76只、阳性鼠50只。捕获的阳性螺种为亚马逊瓶螺和褐云玛瑙螺,阳性鼠均为褐家鼠。两种阳性螺的总阳性率为39.79%,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788),但大螺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小螺(χ2=10.06,P=0.002)。针对鼠类的血清学抗体检查法具有与病原学心肺解剖法相当的诊断价值,褐家鼠的广州管圆线虫IgG抗体阳性率为15.38%,未成年鼠的感染率明显低于成年鼠(P<0.001),雌鼠和雄鼠的感染率分别为22.22%和9.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9,P=0.002)。结论深圳市广州管圆线虫的主要淡水螺中间宿主为亚马逊瓶螺和褐云玛瑙螺,主要终宿主为优势鼠种褐家鼠。媒介宿主的感染率较高,是深圳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病重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7.
江门市褐云玛瑙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广东省江门市不同年份褐云玛瑙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的动态变化. 方法采用人工消化法对从江门市郊采集的褐云玛瑙螺进行处理,并镜检其中的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 结果三年共检查褐云玛瑙螺1 127只,其广州管圆线虫的平均感染率约为41.26%,阳性螺平均感染度约为53.42.2006-2008年的每年10月份对褐云玛瑙螺进行检查,其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为41.94%、51.30%和33.07%.此外发现2006年10月中旬和12月中旬江门褐云玛瑙螺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为41.94%和38.20%. 结论江门市褐云玛瑙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存在年度间的波动变化.而同一年的不同月份感染率也可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海南省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感染情况,为今后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方位结合水系分布随机抽取5个调查点,采用"肺检法",结合"匀浆法",检测中间宿主以查找广州管圆线虫三期幼虫,终末宿主鼠类剖检取心、肺直接撕碎查找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果]5个调查点共检测中间宿主1652只,平均感染率为21.09%(347/1652)。其中福寿螺感染率最高为琼中17.7%(20/113),最低为海口市6.48%(7/108)。各调查点间感染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5.64,P﹥0.05)。褐云玛瑙螺的感染率较高为琼中30.00%(36/120)。最低为三亚市13.46%(14/104)。各调查点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7,0.01﹤P﹤0.05)。琼海市蛞蝓的感染率最高为65.45%,三亚市最低为3%(3/100)。各调查点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64,P﹤0.01)。共捕获鼠类3种124只,经解剖检查,褐家鼠和黄胸鼠感染率分别为12.79%(11/86)和8.82%(3/34),小家鼠未发现阳性。[结论]海南省为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是主要的中间宿主,褐家鼠是主要的终末宿主,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对中间宿主的监测,防止局部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9.
茂名市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茂名市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人工消化法对从茂名市农村收集的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进行处理,在解剖镜下对消化物中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进行观察和计数。结果共检查276只褐云玛瑙螺和432只福寿螺,其中褐云玛瑙螺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的阳性率为38.41%,平均感染度为36.65条/只;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的阳性率为20.14%,平均感染度为8.33条/只。结论广东省茂名市是广州管圆线虫的自然疫源地,目前以褐云玛瑙螺的感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江门市白沙工业区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情况。[方法]使用人工消化法对从上述地点采集的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进行检查。[结果]共检查褐云玛瑙螺465只,福寿螺720只,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的阳性率分别为41.94%和1.81%;感染度分别为1~928和1~29。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的螺体越大,其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度越高。[结论]江门市白沙工业区及其周围是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1.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3,(10):1185-1192
目的 了解全国肾内科住院患者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对2021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成员单位上报的所有肾内科住院患者分离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肾内科住院患者共分离细菌122 203株,主要来源于尿、痰及血标本,占比分别为49.2%、16.7%和13.4%,其中,革兰阴性菌共81 994株(67.1%),革兰阳性菌共40 209株(32.9%)。最常见的前5位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9 914株,32.7%)、肺炎克雷伯菌(12 695株,10.4%)、金黄色葡萄球菌(11 977株,9.8%)、铜绿假单胞菌(6 583株,5.4%)及屎肠球菌(5 821株,4.8%)。头孢曲松耐药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47.2%(15 704/33 272)、30.7%(3 091/10 070);耐碳青霉烯类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检出率分别为1.0%(388/38 813)、8.2%(1 000/12 206)和4.8%(135/2 813)。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7.6%(972/3 52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genital Chlamydia trachomatis,GCT)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加强该人群GCT监测,为针对该人群开展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4-6月结合HIV监测哨点开展研究,选取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为调查对象,开展匿名问卷调查及检测。结果 本次共纳入就诊者1 749例,平均年龄(39.53±14.36)岁,多数为已婚(73.87%,1 292/1 749)、广东籍(92.28%,1 614/1 749)、汉族(99.49%,1 740/1 749);GCT阳性率、HIV阳性率、梅毒阳性率、HCV阳性率、淋球菌阳性率、尿常规白细胞阳性率分别为6.06%(106/1 749)、0.46%(8/1 749)、3.43%(60/1 749)、0.45%(7/1 550)、2.74%(48/1 749)、7.89%(138/1 749)。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GCT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注射吸毒(OR=13.98,95% CI:3.35~58.38)、与男性发生过肛交(OR=3.11,95% CI:1.45~6.71)、淋球菌阳性(OR=9.64,95% CI:5.09~18.24)、尿常规白细胞阳性(OR=1.96,95% CI:1.08~3.55)。结论 广东省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GCT感染率较高,该人群为性病艾滋病防控的高危人群,应针对不同地区的人群特点,实施精准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20年河南省1~69岁人群丙型肝炎(丙肝)流行状况和特征。方法估计样本量为5 827人。采用多阶段抽样, 于2020年8-12月在河南省抽取8个县(区), 每个县(区)抽取2个调查点, 对1~69岁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 并采集静脉血液标本进行HCV抗体、核酸和基因型检测。结果调查5 165人, 其中男性占44.76%(2 312/5 165), 女性占55.24%(2 853/5 165)。1~69岁的人群抗-HCV、HCV RNA调整阳性率分别为0.69%(95%CI:0.68%~0.70%)和0.20%(95%CI:0.19%~0.21%)。男性抗-HCV和HCV RNA调整阳性率分别为0.48%(95%CI:0.46%~0.50%)和0.09%(95%CI:0.08%~0.10%);女性为0.86%(95%CI:0.85%~0.87%)和0.30%(95%CI:0.28%~0.32%)。抗-HCV和HCV RNA阳性率均呈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城市人群抗-HCV和HCV RNA调整阳性率分别为0.87%(95%CI:0.86%~0.88%)和0.28%(95%CI:...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致儿童猩红热A组链球菌(GAS)emm基因型别分布,并探讨其型别变化与猩红热病例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1-2014年5-7月北京市36家医院临床诊断为猩红热病例咽拭子GAS分离菌株,采用PCR联合测序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emm分型,选取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北京市猩红热病例报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采集咽拭子标本2 161份,分离GAS菌株762株,阳性率为35.3%(762/2 161)。检测到7个emm型别,其中emm12型占69.4%(529/762),emm1型占29.8%(227/762),其他5种emm型别(11、22、75、89、128)占0.8%(6/762)。分析各年份emm型别构成比:2011年emm12型82.2%(295/359),emm1型16.7%(60/359),其他型(11、22、89)1.1%(4/359);2012年emm12型77.3%(123/163),emm1型23.9%(39/163),emm75型0.6%(1/163);2013年emm12型50.7%(38/75),emm1型49.3%(37/75);2014年emm12型44.2%(73/165),emm1型55.2%(91/165),emm128型0.6%(1/165)。不同年份emm型别构成比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1、2012年emm12为主导菌型,2014年主导型别转换为emm1型。2011-2014年报告猩红热病例分别为6 152、2 908、2 048和3 918例,以2011年报告例数最多,2014年比2013年报告病例数增加91.31%。2011年GAS分离株emm型别存在年龄差异,其中1~5岁组分离的emm12型高于>5岁组(P<0.05)。2011、2013年分离GAS菌株存在地区差异,2011年emm1型分离株为城区高于郊区(P<0.05),2013年emm1型为郊区高于城区(P<0.05)。结论 2011-2014年北京地区GAS菌株优势菌型为emm12和emm1型;不同年份emm12、emm1变换成为主导菌型;emm主导菌型变化与猩红热病例变化趋势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耐药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2012-2016年主动、定点采集上海市浦东新区4类流通生鲜食品,使用冷增菌方法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并分析菌株生物型、血清型、毒力基因型、耐药性和PFGE分子型别。结果 共采集食品3 900份(禽类590份、畜类1 074份、水产品1 488份、蔬菜748份),其中111份(2.8%)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禽类制品(5.3%,31/590)和畜类制品(4.5%,48/1 074)的检出率高于水产品(1.6%,24/1 488)和蔬菜制品(1.1%,8/748)。分离株以生物1A型(95.5%)和O:8血清型(42.3%)为主,且分离数与年总分离数呈正相关。所有菌株均缺失4种(ail、ystA、yadAvirF)产毒株标记的毒力基因,76株(68.5%)ystB基因阳性(其中35株属于1A/O:8/ystB)。分离株对氨苄西林(74.8%)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70.3%)的耐药率最高,对头孢西丁不敏感率超过50.0%;未发现三代头孢菌素或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株,38.7%(43/111)的菌株为多重耐药。O:8和O:5血清型菌株分别存在44和18种PFGE分子型别。结论 上海市浦东新区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暴露风险以禽类制品和畜类制品为主,优势菌型为1A/O:8/ystB,虽无典型产毒株特征但仍有潜在致病力。菌株耐药率处于较低水平但存在多重耐药株,PFGE分子型别提示菌株呈高度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Zusammenfassung Es wurden 92 St?mme Glycopeptid-resistenter Enterokokken (GRE) von 80 Patienten aus 31 Krankenh?usern in elf Bundesl?ndern analysiert. GRE wurden vorrangig in den intensivmedizinischen Bereichen (allgemeine, chirurgische, internistische, p?diatrische, onkologische ITS-Stationen), aber auch in Nephrologie/Dialyse- oder Neurologie/Orthop?die-Abteilungen isoliert. Dabei war die Dominanz von VanA-E. faecium-St?mmen zu beobachten (n=81; 88,0%), weiterhin wurden St?mme von E. faecalis (VanA; n=4; 4,4%), E. faecium (VanB; n=1; 1,1%) sowie E. gallinarum (VanC1; n=6; 6,5%) gefunden. Die 81 VanA-St?mme von E. faecium zeigten folgende Resistenzquoten gegen weitere Antibiotika: Erythromycin, Ciprofloxacin (jeweils 93,8%), Ampicillin, Oxytetracyclin (je 88,9%), Rifampicin (79,0%), Trimethoprim/Sulfamerazin (61,7%), Chloramphenicol (18,9%), Fusidins?ure (12,3%), Quinupristin/Dalfopristin (7,4%); Gentamicin (46,9%) und Streptomycin (37,0%), auch kombiniert mit Ampicillinresistenz (9,9–35,8%). Bei einigen dieser VanA-St?mme war die Resistenz gegen Teicoplanin in-vitro nicht vollst?ndig exprimiert. Gleiche Makrorestriktionsmuster von E. faecium-Ausbruchsst?mmen (VanA-Typ) aus Krankenh?usern in verschiedenen Bundesl?ndern deuteten auf eine intra- und interhospitale Verbreitung eines definierten GRE-Stammes. Analysen der Plasmid- und Plasmidrestriktionsmuster dieser Isolate zeigten jedoch deutliche Unterschiede. Dies bedeutet, da?E. faecium-Isolate mit gleichem Makrorestriktionsmuster nicht unbedingt identisch sein müssen.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夏尔西里自然保护区全沟硬蜱蜱媒病原复合感染情况。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新疆夏尔西里自然保护区采用布旗法采集全沟硬蜱,通过巢式PCR方法对蜱体内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 burgdorferi] 5S~23S rRNA 基因间隔区、无形体(Anaplasma)16S rRNA基因、斑点热立克次体(Rickettsia)ompA基因、Q热贝氏柯克斯体Coxiella(C.)burneticom1基因、巴贝西原虫(Babesia)的Nss-rRNA基因进行扩增。结果 204只全沟硬蜱中104只蜱病原检测阳性,阳性率为50.98%,其中伯氏疏螺旋体阳性率为34.31%(n=70),斑点热立克次体阳性率为28.92%(n=59),嗜吞噬细胞无形体阳性率为9.31%(n=19),未检出Q热贝氏柯克斯体和巴贝西原虫。χ2检验显示,不同病原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17,P=0.000)。204只蜱中有39只存在复合感染,复合感染率为19.12%(39/204),在病原检测阳性蜱中复合感染率为37.50%(39/104)。伯氏疏螺旋体与斑点热立克次体复合感染率为16.18%(n=33);伯氏疏螺旋体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复合感染率为4.90%(n=10),斑点热立克次体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复合感染率为2.94%(n=6),3种病原体复合感染率为2.45%(n=5)。经χ2检验,3种病原混合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28,P=0.000)。结论 新疆夏尔西里自然保护区全沟硬蜱存在伯氏疏螺旋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斑点热立克次体的自然感染,并存在2~3种病原的复合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990-2019年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RD)死亡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中国分省研究结果,采用GBD2019世界标准人口对CRD死亡率进行标化,应用Joinpoint 4.8.0.1软件计算各类CRD死亡人数及标化死亡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基于GBD比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河南省5个耐药监测点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情况,为制定结核病疫情控制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13—2018年河南省5个耐药监测点1 716例结核病患者临床分离株及临床信息,采用比例法测定9种常用抗结核药物敏感性,并分析其耐药特征变化。 结果 结核病患者的总耐药率为24.07%(413/1 716),耐多药率为3.73%(64/1 716)。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链霉素(SM)13.34%(229株)、异烟肼(INH)10.08%(173株)、利福平(RIF)5.19%(89株)、乙胺丁醇(EMB)4.49%(77株);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由高到低为:氧氟沙星(OFX)3.15%(54株)、卡那霉素(KAM)2.51%(43株)和卷曲霉素(CPM)2.51%(43株)、对氨基水杨酸(PAS)1.98%(34株)、丙硫异烟胺(PTO)1.46%(25株)。耐药谱结果显示,413株菌分布在68种不同耐药类型中,单耐药中SM、多耐药INH+SM组合、耐多药组合中INH+RIF和INH+RIF+SM组合的耐药率较高。初治患者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20.13%(216/1 073)、2.80%(30/1 073),复治患者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30.64%(197/643)、5.29%(34/643),复治患者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均高于初治患者(均P<0.05)。41~60岁年龄组患者耐药率最高(29.25%),2~20岁年龄组患者耐药率最低(13.56%),各年龄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耐药趋势分析结果显示,2013—2018年仅耐多药率呈逐年升高趋势(P<0.05)。 结论 河南省5个耐药监测点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仍然较为严重,耐药谱结果显示耐药类型表现多样化和复杂化,41~60岁年龄组患者耐药率较高,复治患者耐药率较高,耐多药呈上升趋势。因此需要规范治疗,同时开展耐药筛查,减少耐药患者产生,加强耐多药患者的治疗和管理,防止传播。  相似文献   

20.
云南边疆钩端螺旋体的血清型分布及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1958~1980年从云南边疆热带雨林地区分离的病人株钩端螺旋体400株进行了鉴定,从中发现了15个血清群、41个血清型,其中包括1个新群、17个新型。流感伤寒、色若、秋季和黄疸出血四群为主要群,七日热、明尼、巴达维亚、犬、爪哇、塔拉索夫——歇尔曼六群为次要群,其它群为少见群。另对钩体菌型地区分布特点、动态和多价菌苗的应用作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