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口服胺碘酮及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照组单用胺碘酮治疗,疗程2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钾、血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3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则在前者基础上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电图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85%)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电图检查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所有患者心率均减慢,QT间期(QTc)均延长,QT离散度(QTd)则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升幅或降幅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相对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镁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来我科行急诊抢救的69例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静脉滴注;对照组则给予利多卡因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室颤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9%、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镁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AMI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V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5例冠心病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被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常规治疗+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胺碘酮。采用ESVEM标准评定VA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心率及QTc间期变化,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患者VA具有提高疗效,减少胺碘酮延长QTc间期、致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按照数字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1%,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和6.3%,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能够进一步提高抗心律失常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n=42)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观察组患者(n=42)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4%,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n=42)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观察组患者(n=42)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4%,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4例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各27例。。单一组予以胺碘酮治疗,联合组于单一组基础上予以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单一组临床总有效率74.1%远低于联合组96.3%,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可显著提高其临床效果,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德冰  吴宗波 《黑龙江医学》2006,30(11):852-853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3)和对照组(n=41),所有病例都给予静脉给药溶栓治疗,治疗组加用门冬氨酸钾镁,对照组给予极化液。观察门冬氨酸钾镁对AMI溶栓治疗中心律失常和心脏性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两组溶栓再灌注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心律失常和心脏性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门冬氨钾镁用于AMI可明显减少心律失常及心脏性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博爱县中医院收治的68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两组疗效及心电图PR间期与QRS时限影响进行对比。结果在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疗效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电图PR间期及QRS时限方面,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采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运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0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本上结合门冬氨酸钾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心功能均有所改善,室性心律失常有所减少.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31%,对照组为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镁与血清钾浓度变化,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血清镁与血清钾的浓度出现的明显的升高情况,其浓度在正常范围值以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胺碘酮与镁极化液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的效果,提高AMI的治疗成功率。方法将123例心肌梗死患者在采取溶栓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胺碘酮联合镁极化液(观察组)与单用胺碘酮(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100%,无心律失常发生,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90.2%、心律失常发生率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镁极化液能够有效预防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出现,从而提高心肌梗死的内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门冬氨酸钾镁和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59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9例实施胺碘酮治疗,实验组30例实施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例冠心病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例冠心病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例冠心病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李暾  陈苹  徐伟  李阳  李琼丽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6):621-622,624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AMI伴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组(治疗组42例)与胺碘酮组(对照组40例),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心律失常好转情况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抗心律失常有效率及心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好,使用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17,(11):1594-159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并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应用胺碘酮与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CHF并VA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n=45)和联合组(n=45)。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胺碘酮,联合组予以基础治疗+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1疗程后,联合组总有效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两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心律、血钾、血镁、甲状腺功能、心电图等各指标比较,联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对照组是17.78%,两组间比较具有差异(P<0.05),均对症治疗,均得到改善。结论:胺碘酮与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好,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门冬氨酸钾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00例,按照奇偶数字分组法随机分成A、B两组(n=50)。A组应用胺碘酮和门冬氨酸钾镁,B组应用胺碘酮。分析两组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比较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B组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室性心律失常常规胺碘酮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辅以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可显著改善其心功能,提高病情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闫丽 《当代医学》2022,28(3):61-63
目的 探究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89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单用组(n=44,使用胺碘酮治疗)与联用组(n=45,使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心电图PR...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前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10 0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前患者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 (5 0例 )溶栓前给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 ,对照组 (5 0例 )溶栓前不用门冬氨酸钾镁 ,观察其对溶栓治疗中AMI急性期死亡率和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总死亡率低于对照组 (6 .0 %与 10 .0 %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溶栓再通患者死亡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 (7.4 %与 10 .0 % )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4 6 .0 %与 70 %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溶栓前应用治疗AMI可明显改善预后 ,门冬氨酸钾镁可作为AMI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剖析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中的疗效。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该科纳入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病例为研究对象,按奇偶数字分组原理,将所选病例分成 A、B 两组,每组36例。A 组采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疗法,B 组单用胺碘酮。观察两组心室颤动发生情况,比较疗效。结果:A 组心室颤动发生率为2.78%,B 组为16.67%。A 组明显比 B 组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4.44%,B 组为75.0%。A 组明显高于 B 组(P <0.05)。结论:于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中合理加用门冬氨酸钾镁,可减少心室颤动发生风险,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廖通 《吉林医学》2015,(10):1961-1963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方法:将68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方法,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的方法,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心功能情况、心电图情况、并发症及预后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次数及转复时间、胺碘酮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改善Ⅱ级、Ⅰ级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R间期、QRS时限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室颤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心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