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院是高度集中的场所,随着各种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应用,形成生物、物理、化学等有害因素并存的医疗护理工作场所,所以,医务工作者正面临着严重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在各级医院的职业暴露损伤中,医、护、技的损伤率分别为53.83%、74.06%和37.98%,SARS流行期间,医务人员发生多起医院感染,实质上就是一次最典型的职业暴露[1],在此,就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3.
本文综述了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职业暴露的安全隐患及防护措施,以减少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和报告意识,实施各项防护管理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源性职业伤害的发生。方法对某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发生职业暴露的31名医务人员进行追踪监测,对调查和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名医务人员中,护理人员12人(占38.7%),临床医生7人(占22.6%),保洁员7人(占22.6%),实习生4人(占12.9%),医技人员1人(占3.2%);职业暴露发生地点占首位的为病区,其次为手术室(分别占64.5%、29.0%);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外科系最多(占61.3%),具体科室中耳鼻喉皮肤美容科和手术科最多(分别占12.9%、9.7%);职业暴露危险环节前三位依次为整理用物和处理废物、手术缝合、动静脉穿刺(分别占29.0%、16.1%、16.1%),致伤源主要为空心针头和手术缝针(分别占71.0%、22.6%);职业暴露种类以锐器伤居首位(占93.5%);暴露源乙型肝炎病毒居首位(占58.1%)。结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培训、增强职业防护意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实施标准预防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黄姣辉  孙承会 《右江医学》2012,40(1):108-110
<正>由于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螺旋体等经血液传播,传染病及性病出现蔓延趋势。随着医疗操作的增多,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日益增加,锐器伤已经成为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  相似文献   

6.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叶曼 《当代医学》2011,17(3):36-36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现状及原因,探讨如何有效进行防护。方法通过查询院感科登记资料对2008年1月~2010年7月61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经历及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有61名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其中护士为46人,占75.4%;医生为8人,占13.1%;检验4人,占6.5%;工勤人员为3人,占4.9%。61例无一例感染血源性疾病。结论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知识培训、增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及时有效应对暴露者,避免医务人员血源性疾病感染.方法 对我院2006年8月--2010年6月,57名医务人员受血源性职业暴露伤害后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医院57名血源性职业暴露者经正确及时的处理,无一人感染血源性疾病.结论 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和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准确及时的评估和有效合理用药是避免职业暴露发生血源性疾病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血源性职业暴露状况,建立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报告流程和检测管理系统,为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监测2009年1~12月94名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对其职业、高危因素、致锐器伤操作环节、暴露后的风险评估以及预防用药等进行分析.结果 血源性职业暴露护士发生率最高(77.66%),其次是医师(18.09%);2名HIV职业暴露者给予预防用药,无1名因职业暴露而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结论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教育、规范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预防、完善报告流程及暴露后正确有效处理和干预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防护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勇  戴彤 《中国热带医学》2005,5(8):1763-1763,1778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制定防护对策. 方法对某医院部分医务人员针刺发生情况及职业防护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被调查的120名医务人员中在近1年内发生针刺伤为93.1%;55.1%的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时不采取防护措施. 结论医务人员面临职业暴露危险,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增强医务人员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防护意识,做好职业暴露的防护。方法调查医务人员职业性暴露HIV的途径,暴露后进行应急处理和随访监测。结果8例医务人员暴露后检测HIV抗体均为阴性。随访1年,HIV抗体仍为阴性。结论医务人员重视自身防护和暴露后预防,是降低职业暴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原因,及时处理职业暴露,制订并落实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建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报告系统,制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处理程序,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表和职业暴露调查登记表,调查登记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结果:职业暴露的职业分布,护士(含实习护士)52名,最高,占68.42%,其次是医生12名,占15.79%;以职业暴露的类型分布,锐器伤73例,占96.05%,是最常见的职业暴露类型;以工龄分布,工龄≤3年最多37例,占48.68%;以暴露源血源性传播疾病分布,乙型肝炎居首位;发生职业暴露后均及时进行局部紧急处置,并进行临床医学观察,未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感染。结论: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规范操作行为,预防和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暴露后及时采取有效合理的干预措施以降低被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常见原因及危害,认为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建立全面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可有效减少职业暴露,减少经血传播疾病的感染机会,最大限度地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常见原因及危害,认为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建立全面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可有效减少职业暴露,减少经血传播疾病的感染机会,最大限度地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4年共191份血源性职业暴露登记表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91名血源性职业暴露者中,医师、护士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次数最多(91.10%);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60.73%),其中针头刺伤最多(43.98%);明确的污染源以HIV最多(38.73%),HBV其次(22.55%);暴露后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的占多数(80.63%).结论:应加强医务人员岗前培训,增强职业暴露防护意识,按照操作常规进行规范安全的操作,有效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王安萍  李荣琴 《重庆医学》2012,41(29):3082-3083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进一步健全职业防护机制,制定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方法自制职业暴露报告登记表,对42名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登记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采取回顾性监测,提出防治措施。结果对发生职业暴露的42名医务人员采取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在第3、6个月复查相应的血清学指标,未出现血源性传染性疾病及感染病例。结论强化职业暴露教育;重视个人标准预防;严格医疗操作程序;规范医疗废物处置;进一步完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可预防职业暴露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并提出防护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12月发生的29例次锐器伤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例锐器伤害中,岗位以护士为主,18人,占62.07%;在导致伤害的锐器中第一位为注射器针头,7例次,占24.14%;较大部分锐器伤是因受伤者自己引起.结论锐器伤是造成职业性伤害的潜在危险因素,要减少锐器伤的发生必须规范操作行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专业化培训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发生原因,探讨防范对策。方法收集2005年12月28日—2011年2月4日我院职业暴露伤害职工资料14例,对暴露者的职业暴露类型、暴露源情况、初步处理及进一步处理情况、暴露后检测追踪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职业暴露率最高者为护士,占57.14%;暴露类型为针刺伤10例,黏膜暴露4例;暴露源明确污染的12例,占85.7%,暴露源不清的2例,占14.3%;职业暴露后71.42%的暴露者进行了局部挤压冲洗消毒,28.57%进行了黏膜冲洗,85.71%的暴露者进行了血液检测,42.86%的暴露者注射乙肝疫苗或注射乙肝免疫高效价球蛋白,14.3%的暴露者进行了抗病毒或抗生素预防用药;追踪结果显示:我院职工职业暴露后血液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未发现感染病例。结论制定和建立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以预防为主采取系列防护措施,增强医务人员防护意识,可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疾控中心门诊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增强门诊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探讨疾控门诊职业暴露防控的主要措施.方法:分析导致疾控门诊内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必要的预防措施.结果:只有最大程度地完善各项操作规程,增强自身防护意识,采取严格的隔离和防护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疾控门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导致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针对性采取防范对策。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职业暴露登记表,对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41名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护士占70.73%,工龄5年以下占68.29%,职业暴露发生科室多见外科,占31.71%,发生地点病房居首,占46.34%。主要是锐器伤占90.24%,主要环节依次是拔针、术中切开或缝合、处置医疗废物,分别占39.02%、21.95%、14.63%,暴露源血源性传播疾病22人,占53.66%,乙型肝炎16人,占39.02%,职业暴露的系列处理到位,未发生职业暴露感染。2013、2014年职业暴露发生率分别为3.57%、2.29%;上报率分别为48.00%、68.75%。结论:建立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开展安全培训教育,定期体检及预防接种,督导医护人员的规范化操作,配备安全器具和防护用品等,能有效防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精神病专科医院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及特点,以制定正确有效防护措施。方法:根据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各科室上报登记的“医务人员意外职业暴露卡”,对职业暴露人员的职业、工龄、操作环节、暴露源分布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人员主要是护士,占85.42%;(2)发生职业暴露工作年龄以1~5年所占比例大;(3)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主要以HbsAg为主;(4)发生职业暴露的48例医务人员中有25例针刺伤,占52.08%,18例抓咬伤,占37.50%,黏膜接触5例,占10.42%。结论:针刺伤和抓咬伤是精神病医院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重要原因。制定内部安全防护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加强新上岗职工职业防护培训,特别是护理人员,另外根据专科医院特点加强职业安全培训、规范操作行为、加强职业暴露后的监控管理等,是减少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关键,也是有效预防血源性暴露后感染发生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