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ricket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导致体内钙、磷代谢失常,造成以骨骼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慢性、营养性疾病.维生素D缺乏不仅使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质疏松、软化、类骨组织堆积而产生骨骼畸形,而且还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等疾病.本病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北方患病率高于南方,是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一种小儿常见病。因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全身钙、磷代谢失常和骨骼改变,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自1977年成立以来,对佝偻病进行了长期、大量、深入、系统的防治和科研工作,历经20余年,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尤其重度佝偻的发病率正显著减少。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3.
豫东农村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豫东农村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相关因素。方法以豫东农村3810名小儿的母亲为调查对象,对整群随机抽样问卷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810名小儿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887例(23.33%),其中男426例,女461例,男女患病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佝偻病患病与喂养方法、辅食添加、母亲文化程度和卫保知晓度、人均年收入有显著差异。结论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与豫东农村现实的相关因素有关,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5.
迪丽努  姜述斌 《新疆医学》1999,29(3):154-155
晚发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以下简称晚佝病),是发生在婴幼儿以后、成人之前的慢性营养缺乏性佝偻病。近年来各地对其时有报道但关于我区该病的发生特别是维吾尔族儿童该病的发生状况的报道却不多见。本文分析了我院儿保门诊1996年1月~1998年1月所观察的资料较完整的42例维吾尔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生长迅速的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及神经精神症状。临床上按活动程度将其分为初期、激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有不合理治疗病史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进行干预治疗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 对147名有不合理治疗病史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进行合理治疗,以其家长和保育员进行卫生宣教。结果 合理治疗后患儿的治愈率增加,临床症状显著减少;卫生宣教后家长的问卷几个及格率显著提高。结论 积极的卫生宣教和合理的治疗对于减少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提高治愈率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防治200例婴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防治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佝偻病)的方法,明确佝偻病的防治在适量添加维生素D基础上,是否需同时添加钙剂.方法 将200例足月出生的健康婴儿随机分为两组,即单纯添加维生素D组(A组)与添加维生素D和钙剂组(B组).观察并随访两组婴儿在随后3、6、9、12个月时生长发育情况及夜惊、多汗、枕秃、肋外翻、手镯、脚镯等症状体征.结果 两组婴儿均未发现典型佝偻病患者.两组婴儿在发育指标、症状体征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足月出生的健康新生儿,在婴儿期,只要保证摄入适量的维生素D和乳制品,即能达到预防佝偻病的目的,无需额外补充钙剂.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曾是我国婴幼儿中发病率很高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医疗条件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其发病率明显降低,但仍是2岁以下婴幼儿中发病率最高的营养性疾病。由于发病率逐年降低,该病已不再受到广泛重视,因而可能对社区婴幼儿的健康构成较大威胁。同时,这一疾病的特点决定了对其可进行有效的社区防治。有鉴于此,我们组织了本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专题,邀请北大人民医院儿科专家与广大读者朋友们分享有关这一疾病的防治经验。  相似文献   

10.
吴君 《中国乡村医生》2005,21(18):13-13
佝偻病是一种容易预防但经常被忽视的疾病,应该大力宣传普及合理防治佝偻病的知识,使人人养成常年适当日照、寒冷季节及快速成长时适量加服维生素D的好习惯。目前,全国城市化进展迅速,高楼遮阳,环境状况不佳,有可能进一步增加佝偻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不合理治疗的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对有不合理治疗病史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进行干预治疗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 对147名有不合理治疗病史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进行合理治疗,对其家长和保育员进行卫生宣教。结果 合理治疗后患儿的治愈率增加,临床症状显著减少;卫生宣教后家长的问卷及格率显著提高。结论 积极的卫生宣教和合理的治疗对于减少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提高治愈率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剂量锌剂对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影响。方法对确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患儿157例(其中血清锌水平低下32例)随机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3组均给予维生素D、钙剂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1组加服小剂量锌剂,观察2组仅对血清锌水平低下者加服小剂量锌剂。结果3组在烦躁、多汗等症状消失时间,血清25-(OH)D3、碱性磷酸酶(AKP)、腕X线片复常等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剂量锌剂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瘘病能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方法防控婴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效果.方法 把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前后的293例婴儿及其母亲分为观察组178例和对照组115例,统计并对比两组婴儿佝偻病发病率和两组母亲对佝偻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用χ2检验统计组间差异.结果 χ2值分别为13.45、28.31,P均<0.01,两组在发病率和相关知识知晓率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佝偻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扎实持续的社区卫生服务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降低社区婴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率,显示出明显的防控效果,较传统医学模式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剂量维生素D注射预防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效果。方法我院采取小剂量维生素D注射预防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3年。结果观察组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率(5.01%)较对照组(11.17%)明显下降,而且没有发生中重症病儿。结论应用小剂量维生素D注射预防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学龄前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5月在漯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85例学龄前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90例同期学龄前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学龄前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影响因素。结果孕期吃鱼、鸡蛋、蔬菜、豆制品、喝牛奶、吃肉量、产检次数、是否患病、户外活动时间、孕后期是否小腿抽筋、是否补充钙或维生素D与学龄前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相关(P<0.05)。母乳喂养至6个月、是否及时添加鱼肝油、4个月添加辅食、7个月开始进食高钙食物、是否存在慢性腹泻、是否经常呼吸道感染、是否挑食、日晒暴露皮肤面积、户外活动时间与学龄前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相关(P<0.05)。孕期日照时间、孕期户外活动时间、孕期经常吃鱼、孕期及时补充钙或维生素D、小儿晒太阳暴露皮肤面积、婴幼儿7个月开始进食高钙食物是学龄前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孕期日照时间、孕期户外活动时间、孕期经常吃鱼、孕期及时补充钙或维生素D、小儿晒太阳暴露皮肤面积、婴幼儿7个月开始进食高钙食物是学龄前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保护性因素,应根据上述保护性因素进行相关健康宣教,以减少或预防该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非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就诊原因,在所见5种发病原因中以肾小管酸中毒最为常见,通过分析本类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过程,提出列该病前认识与诊断方面的一些经验与体会。  相似文献   

17.
佝偻病骨的改变以长骨干骺端,软骨内化骨最活跃的部分如肋骨前段,尺、挠骨远端,胫骨两端表现最显著。由于尺骨远端病变出现最早,通常腕关节为常规X线投照部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伊可新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4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鱼肝油滴剂治疗,观察组给予伊可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50/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4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钙、25-(OH)D_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NBA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血钙、25-(OH)D_3水平上升幅度和NBAP水平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伊可新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效果优于鱼肝油滴剂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为完善和改进儿科护理学教学,选取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说课设计方案,从5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