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应用国外进口的非骨水泥假体过程中,发现某些假体与股骨干骺端、峡部的匹配不能保持一致,不太适合中国人股骨的特点。例如,当假体柄远段与股骨干髓腔匹配时,近段髓腔与假体却可能匹配不良,造成松动,甚或出现近端皮质劈裂的情况。为此,我们通过国人股骨X线髋...  相似文献   

2.
股骨近端髓腔不规则的解剖形态与目前规则的假体杆柄不完全匹配,是引起术后假体松动的主要原因之一。新设计的分叉内锁式人工关节把现有假体规则性杆柄变为不规则,适应了股骨近端不规则性髓腔。并呈多平面、多点位锚固,多方向防止术后假体在髓腔内的早期蠕动和晚期的松动,给人工关节置换,带来一个新的方法和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近段髓腔解剖参数测量与不同类型人工股骨假体的选择。方法选取375例髋关节(含股骨上段)正侧位CR影像学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股骨近段髓腔径长度参数、形态参数特点及其同患者年龄、性别间的相关性。对其中102例(106髋)行四种人工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予以术前观察及术后随访,记录其髋关节功能( Harris)评分及VAS评分情况,分析其翻修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女性患者的年龄与峡部内径呈显著正相关性,同CFI呈显著负相关性,男性患者峡部内径及CFI则同年龄因素无显著相关。采取四种不同人工股骨假体的患者在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上均无明显差异( P>0.05),说明其皆获得理想疗效。其中使用直柱型柄假体植入的A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高于其余三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 P<0.05)。术后四组均无无菌松动翻修情况发生,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医师在临床评估股骨近段髓腔解剖参数及形态时可采用DCFI、MCFI及CFI相结合的方式,不同人工股骨假体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各显优劣,均具有理想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可根据患者病情及需求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4.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假体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股骨近段的形态学改变并以之为基础指导强直性脊柱炎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假体选择。方法 将24例(36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设为强直性脊柱炎(AS)组,所纳入患者术前已出现关节强直,并进行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共30例(45髋),均系非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并且进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分析两组患者术前髋关节正侧位片,并且测量Singh指数、髓腔张开指数、皮质形态指数和皮质骨指数,分析两组患者术后X线片,测量股骨假体的髓腔占有率。并且进行组间计量资料t检验,对髓腔占有率和Singh指数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两组间在Singh指数、髓腔张开指数、皮质形态指数以及假体髓腔占有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皮质骨指数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股骨近段出现比较显著的骨质疏松以及形态学改变,髓腔形态更接近于直立,髓腔开口处张口角度更大,骨皮质变薄。结论 在没有定制型假体的情况下,对于由于严重骨质疏松所造成的股骨近段髓腔形态呈现烟囱型改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以选用传统水泥型假体并且应当按照关节翻修术来处理;对于对髓腔形态没有出现显著改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仍然可以选用传统生物固定型假体;由于其年龄较轻预期生存时间较长,对THA术后髋关节功能期望值较高,根据患者髓腔形态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制备特殊设计的个体化水泥型假体应比现有类型假体更加适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相似文献   

5.
人工髋关节置换应用解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杰  马若凡  刘尚礼 《广东医学》2007,28(3):490-492
随着材料与解剖形态模拟水平的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关节疾病的同时,亦出现了许多种并发症,如假体松动、人工关节脱位及医源性骨折等.髋部解剖结构随地区、性别及种族而异,许多并发症的发生因手术者对股骨上段的解剖结构不了解而导致的.再者,目前在我国使用的多是西方国家设计生产的假体,由于国人股骨髓腔等形态与西方人种的差异,常出现不完全匹配的情况.因此,本文就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应用解剖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股骨近段的形态学改变并以之为基础指导强直性脊柱炎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假体选择。方法 将24例(36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设为强直性脊柱炎(AS)组,所纳入患者术前已出现关节强直,并进行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共30例(45髋),均系非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并且进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分析两组患者术前髋关节正侧位片,并且测量Singh指数、髓腔张开指数、皮质形态指数和皮质骨指数,分析两组患者术后X线片。测量股骨假体的髓腔占有率。并且进行组间计量资料t检验,对髓腔占有率和Singh指数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两组间在Singh指数、髓腔张开指数、皮质形态指数以及假体髓腔占有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皮质骨指数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股骨近段出现比较显著的骨质疏松以及形态学改变,髓腔形态更接近于直立,髓腔开口处张口角度更大,骨皮质变薄。结论 在没有定制型假体的情况下,对于由于严重骨质疏松所造成的股骨近段髓腔形态呈现烟囱型改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以选用传统水泥型假体并且应当按照关节翻修术来处理;对于对髓腔形态没有出现显著改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仍然可以选用传统生物固定型假体;由于其年龄较轻预期生存时间较长。对THA术后髋关节功能期望值较高,根据患者髓腔形态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制备特殊设计的个体化水泥型假体应比现有类型假体更加适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Ribbed解剖型股骨柄假体植入并发股骨近段骨折的原因,探讨股骨髓腔解剖因素在股骨近段骨折中的重要影响.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我们采用德国Link公司解剖型股骨柄假体Ribbed柄对213例(254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213例患者的髓腔形态归纳分析,随访时间最短的1年,最长的5年,平均3....  相似文献   

8.
王毅  贾明鸣 《中外医疗》2010,29(12):170-170
目的通过测量犬股骨的三维CT图像,建立解剖数据信息。方法手术取下完整的犬股骨,行三维CT扫描,获得三维重建图像,通过专业软件测量股骨髓腔的横、长径等数据,整合分析数据。结果建立了犬股骨的完整髓腔形态,真实测量了股骨的解剖数据。结论犬股骨三维CT重建及髓腔测量为完整建立股骨的三维数据模型,精确设计人工髋关节假体,选择合适的假体型号,制定实验计划提供客观依据,提高了人工髋关节置换研究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国人正常股骨近端参数的特点,为国产假体的设计和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00例正常国人髋关节前后位CR片,由Unisight医学图像处理软件测量股骨头直径、颈长、颈干角、偏心距、股骨头垂直高度、干骺端宽度T+20、TO、T-20、峡部直径、峡部高度、髓腔闪烁指数和干骺端髓腔闪烁指数等参数,并与国内学者测量的以及欧美人股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本组国人正常股骨大体形态学参数与Noble、Massin等所测欧美人的股骨参数几乎都有差别,特别是偏心距、股骨头垂直高度、于骺端宽度T+20、TO、T-20、峡部直径、股骨头直径等参数差别较大。本组测量的漏斗状股骨占20%,远高于Noble、Massin等测量欧美人的8%和11.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国内刘勤等测量的国人股骨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系统便于对股骨近端大体形态的研究以及参数的测量,可用于人群股骨形态的普查;建立股骨近端参数的数据库对设计符合国人解剖特点的股骨假体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温哥华B、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及股骨近段骨折合并髋部疾患需同时行髋关节置换患者在需解决的问题及治疗策略上有众多相同之处,文中探讨温哥华B、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及股骨近段骨折合并髋部疾患(如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等)需同时行髋关节置换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8例股骨假体周围型骨折及5例股骨近段骨折合并髋关节疾患需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48~78岁,平均61.5岁。由同一组人员都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及股骨骨折内固定治疗。结果 13例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髋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结论温哥华B、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及股骨近段骨折合并髋部疾患需同时行髋关节置换患者在治疗上应根据患者的一般状况、骨折类型、骨折部位、假体是否松动以及局部骨质量来综合考虑,可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正常国人股骨近端参数的特点,为设计出更好的符合国人解剖特点的假体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挑选40~60岁及61~90岁的男性及女性成人共80名,按年龄及性别分成4组,每组各20名,拍摄标准髋关节前后位CR片,由PACS医学图像处理系统测量出股骨头直径、颈长、颈干角、偏心距、股骨头垂直高度、干骺端宽度T+20、T、T-20、峡部直径、髓腔扩张指数、干骺端扩张指数等参数,总体数据与Noble等所测量的西方人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再在各组之间相互进行比较。结果正常成人股骨近端解剖数据与欧美人数据有多处存在差别,特别是偏心距、髓腔宽度、股骨头直径、CFI等方面。按性别及年龄进行比较,发现性别对解剖数据影响较大,另外年龄对女性的影响更加明显。结论建立股骨近端参数数据库,并依此设计出符合中国成人,特别是符合不同年龄及性别的国人的假体对提高假体使用寿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股骨峡部髓腔与全髋置换术中假体选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峡部髓腔大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假体选择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测量分析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影像学资料,采用实验-对照方法分析比较峡部髓腔预测股骨假体型号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结果峡部髓腔预测型号与实际型号之间存在较高符合率(80%)和良好相关性(r=0.77),两组数据之间无明显差异(P=0.083>0.05).实验组与对照组预测假体型号之间无明显差异(P=0.14>0.05).结论峡部髓腔大小与股骨假体选择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利用峡部髓腔预测股骨假体型号可以作为假体型号选择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术前设计对股骨假体选择的指导意义及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7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测量X线片中股骨假体充填率及假体位置的变化,分析术前设计对人工关节置换的影响,并采用HSS评分方法分析术后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随访5年, HSS评分平均91分。生物固定的部分病例假体轻微下沉,但假体与股骨髓腔匹配良好。骨水泥固定假体位置无变化。所有假体均无松动,与未经过术前设计的翻修病例的第1次手术后假体位置比较,假体匹配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系统、全面的术前计划,有利于选择合适假体柄并使之与股骨髓腔形成良好的匹配,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性别、年龄对股骨髓腔形态的影响,以指导假体的选择和术中操作,提高假体的远期生存率。方法: 选取骨科及放射科各年龄段男、女性病例共500例。采集标准髋关节正位片,应用Onis 2.3软件进行测量,测量股骨近端外部形态参数、髓腔近端径线参数、近端髓腔形态参数共计13个参数,将数据输入SPSS V18.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股骨近端相关参数与西方人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与欧美人种相比,本组测得偏心距明显较小,而颈干角明显较大(P<0.05),大多数股骨近端髓腔径线参数比欧美人种明显较小(P<0.05)。CFI明显较欧美人种大(P<0.01),Noble分型香槟酒杯型所占比例明显较高,而正常型所占比例较低。31~50岁人群男女股骨近端形态相差最大(P<0.05); 0岁以上人群股骨近端形态差异最小(P>0.05)。31~70岁人群男女差异主要表现在股骨头直径、偏心距、峡部位置、峡部内外径以及小结节水平髓腔内径上(P<0.05)。男、女性小粗隆中点下方20 mm水平髓腔内径、峡部髓腔内径、峡部髓腔外径与年龄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均P<0.01),而股骨近端髓腔形态参数与年龄存在负相关(均P<0.05),而且女性股骨近端髓腔形态参数与年龄的相关程度更高。结论: 国人股骨近端相关参数与西方人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男、女性,尤其是女性近端髓腔内径以及峡部内径随年龄增长均逐渐增宽而髓腔形态趋向变直。男女性股骨形态差异随年龄增长有减小的趋势,70岁以上人群男女股骨形态几乎没有差异,31~70岁男性股骨近端髓腔较女性宽而峡部位置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股骨柄位置不佳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1 420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例进行分析,特别对手术操作中在股骨端开髓与扩髓方法的操作要点予以叙述。结果 56髋股骨柄位置不佳,其中41髋造成股骨炳松动,32髋出现患髋疼痛。26髋需做翻修手术,52髋开髓位置方法错误,54髋扩髓不充分。结论为减少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远期并发症,股骨柄置入在股骨干髓腔内的位置必须在髓腔中轴线上。开髓前要彻底剥离大粗隆内侧面软组织,以便开髓器靠近其基底部。扩髓时髓腔锉外侧面要紧靠大粗隆内侧面反复充分扩髓。  相似文献   

16.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8):758-761
目的探讨Dorr C型股骨骨质采用近端涂层非骨水泥股骨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2006年9月至2009年5月采用近端涂层股骨柄实施THA手术的53例(60髋)Dorr C型股骨骨质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末次随访中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通过髋关节正位X线片考察髓腔填充、骨溶解、假体松动以及应力遮挡等情况。结果共40例患者(43髋)获得4~9 a的中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6.5±0.6)a。在末次随访时,无假体固定失败、假体松动以及再手术病例出现,亦未见假体周围骨折、感染、髋关节脱位及大腿疼痛等并发症;亦未见假体周围骨溶解、应力遮挡等情况出现。末次随访时患者平均髋关节Harris评分为(95.3±0.8)分,高于术前的(38.5±1.2)分(P<0.05),但与随访1 a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95.5±0.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orr C型股骨骨质患者采用近端涂层非骨水泥股骨柄实施THA手术的中期临床效果及功能良好,可实现假体的稳定固定。  相似文献   

17.
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无菌性松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髋关节置换包括全髋和半髋置换,是治疗髋关节严重病损的有效手段,但假体松动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早期假体松动归因于应力遮挡引起的骨质重新塑形导致骨溶解,晚期假体松动的原因主要是假体微动和磨损颗粒引起骨溶解,近年来对股骨假体松动的研究更为广泛。从宏观动力学研究到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本文就近年来对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松动作一系统性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究金属伪影校正技术(SEMAC)能否提高MRI在全髋关节置换(THR)术后无菌性假体松动检测中可靠性,我们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来验证SEMAC-MRI对于无菌性松动的诊断效能,并将之与CT和X线的诊断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47例THR术后疑似假体松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比其影像学检查结果,包括MRI、CT和X线。最后,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髋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中的诊断效能。结果:SEMAC-MRI在髋臼I区和股骨1、7区有良好的显像效果,可更好地判断该区假体松动情况。ROC曲线显示,SEMAC-MRI对于髋臼和股骨假体无菌性松动有更好的诊断价值,其AUC分别为0.836和0.955。同时,SEMAC-MRI预测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准确率、灵敏度显著高于X线(P<0.05)。结论:SEMAC-MRI在THR术后假体松动的诊断中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性,有助于更早地发现无菌性松动,从而避免假体周围骨溶解的进一步加重。因此,SEMAC-MRI技术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周围骨折的原因,提出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对8例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8例术后髋关节功能良好,按Harris标准,优5例,良3例,髓腔过度扩大,假体尺寸不符,锉髓腔时力线掌握不当,以及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松解不够是导致假体周围骨折的主要原因。结论:术前摄取标准X线片,仔细观测髓腔大小和形态;骨质疏松者用钢丝环扎股骨转子部;避免过度扩大髓腔,及时纠正力线是预防术中骨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骨假体周骨折不同处理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股骨假体周骨折分别采用钢丝、钢板螺钉、环抱器固定和更换长柄假体植入方法处理,总结分析其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6例病人术后随访4~14个月,平均6个月,全部病例骨折愈合,功能恢复良好。髋关节功能评定:90分以上3例、80~89分9例、70-79分3例、63分1例,优良率达75%。结论股骨假体周骨折类型不同,处理方法应不同:股骨颈端到小粗隆下缘的劈裂骨折,采用钢丝捆扎;全劈裂骨折移位明显,更换较小型号的假体,再用钢丝捆扎固定并植骨;小粗隆下缘到股骨干髓腔狭窄段的上缘骨折,选用长柄假体植入再用钢丝捆扎,假体远端加锁固定或选用环抱器固定;股骨干髓腔狭窄段以下的骨折,采用钢板固定或环抱器固定并植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