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16例术后病理检查15例为输尿管移行细胞癌,1例为鳞状上皮细胞癌.主要症状有肉眼血尿,病变侧肾积水.CT及膀胱镜检查.逆行输尿管造影和输尿管镜检查为主要诊断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结论凡原因不明的血尿患者应考虑到输尿管癌的可能.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和预防复发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16例术后病理检查15例为输尿管移行细胞癌,1例为鳞状上皮细胞癌.主要症状有肉眼血尿,病变侧肾积水.CT及膀胱镜检查.逆行输尿管造影和输尿管镜检查为主要诊断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结论凡原因不明的血尿患者应考虑到输尿管癌的可能.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和预防复发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治疗经验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32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各种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和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对不同分期和病理类型的肿瘤的预后进行初步评估。结果 32例患者中9例术前应用输尿管镜技术确诊,13例尿找瘤细胞阳性,32例标本术后病理证实移行细胞癌28例,腺癌2例,鳞癌2例。对其中25例随访8个月至5年,2例1年内死亡,5例存活超过5年。结论 输尿管癌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与预后密切相关,早期治疗可以改善输尿管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8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15例患者经B超、静脉肾盂造影、膀胱镜及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输尿管镜等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输尿管癌。18例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输尿管癌。其中15例行根治性患侧肾、输尿管和膀胱袖状切除手术治疗,3例行保守性手术。结论联合应用多种检查方法可以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正确率,患侧肾、输尿管和膀胱袖状切除仍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最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资料,比较各种检查方法,总结诊治经验。结果:25例均有血尿和腰痛表现,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输尿管癌。术前经B超、静脉尿路造影术、膀胱镜检及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CT、磁共振成像等方法检查确诊23例。结论:血尿和腰痛是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典型表现。术前联合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膀胱镜检及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CT、MRU等方法诊断,可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符合率。患侧肾、输尿管和膀胱袖套状切除仍是原发性输尿管癌治疗金标准。预后取决于输尿管癌的分期和分级。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随访14例,随访时间8个月~5年,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者8例,存活6例,4例因膀胱种植性肿瘤行电切术。结论:患侧肾、输尿管和膀胱袖状切除仍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金方法,对早期低级别肿瘤行输尿管部分切除或通过输尿管镜切除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北京医院2001~2007年收治的24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种检查方法和治疗手段,探讨诊治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诊治经验.结果术前确诊22例,19例行手术,术后病理报告18例为移行细胞癌,1例为移行细胞癌并小灶性鳞癌.结论联合应用B超、IVP、膀胱镜和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尿脱落细胞、CT、 MRI、输尿管镜等不同检查手段可提高术前明确诊断率,B超是基本筛查手段,膀胱镜 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足关键检查手段;治疗以手术为主,患侧肾-输尿管-膀胱袖状切除仍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最佳选择;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分期、分级,提高早期诊断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甫剑  吴天麟 《现代医学》2001,29(5):331-332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1986年6月~2000年12月收治的38例原发性输尿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38例中34例行患侧肾、输尿管全段切除加膀胱袖口状切除术.全部病例送病理检查证实.首发症状以肉眼血尿为主,均经静脉尿路造影(IVU)、膀胱镜及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得到诊断.结论原发性输尿管癌的疗效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有关,预后与患侧输尿管梗阻程度及肿瘤浸润程度、肿瘤的分级分期密切相关.患侧肾-输尿管全段及膀胱袖口状切除术仍是其经典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特点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16年所收治的42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通过B超、IVU、逆行肾盂造影、脱落细胞检查、CT等方法诊断.入选病例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结果 42例中获随访38例,失访4例.随访时间5个月至5年,其中生存5个月至1年者8例, 1~3年者12例,> 5年者18例.结论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预后差, 易发生转移.术前不能准确判断肿瘤为分期与分级时,应首选肾、输尿管全切加膀胱袖状切除术.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和预防复发是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对中老年人不明原因的单侧腰痛、肾积水、间歇性全程肉眼血尿应考虑该病。术前采用B超、IVU、CT、膀胱镜、逆行尿路造影、输尿管镜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输尿管癌14例,术后病理检查18例均为原发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结论要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术前诊断准确率,需要术前采用多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要点、治疗原则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输尿管癌 32例。诊断采用B超、静脉肾盂造影、逆行造影、磁共振水成像、膀胱镜检和输尿管镜检 活检。治疗采用患侧肾、输尿管全长及输尿管开口处膀胱袖口状切除。术后行噻替哌或卡介苗 白介素 2常规膀胱灌洗化疗。结果 :术后 5年生存率 87 5 %。结论 :静脉肾盂造影是首选方法 ,磁共振水成像或逆行肾盂造影可以弥补静脉肾盂造影的不足 ;输尿管镜检 活检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甫剑  吴天麟 《铁道医学》2001,29(5):331-332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1986年6月-2000年12月收治的38例原发性输尿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38例中34例行患侧肾、输尿管全段切除加膀胱袖口状切除术。全部病例送病理检查证实。首发症状以肉眼血尿为主,均经静脉尿路造影(IVU)膀胱镜及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到诊断。结论:原发性输尿管癌的疗效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有关,预后与患侧输尿管梗阻程度及肿瘤浸润程度、肿瘤的分级分期密切相关。患侧肾-输尿管全段及膀胱袖口状切除术仍是其经典术式。  相似文献   

13.
姜庆  张唯力  胡自力  徐光勇  刘川 《重庆医学》2008,37(13):1403-1404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病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各种检查方法,总结诊治经验。结果23例术后均证实为输尿管癌。术前经B超、静脉尿路造影术(IVU)、膀胱镜及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CT、磁共振成像检查(MRU)等方法确诊21例。结论血尿和腰痛是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典型症状。术前联合B超、IVU、膀胱镜及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CT、MRU等方法诊断,可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符合率。患侧肾、输尿管和膀胱袖套状切除仍是原发性输尿管癌的金标准。预后取决于输尿管癌的分期和分级。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输尿管癌1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14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治经验。结果:术后14例均行病例检查证实为移性细胞癌。结论:联合应用膀胱镜、CT等检查方法,可提高输尿癌的诊断符合率,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资料,探讨各种检查方法的优劣和特点,总结诊治经验。结果10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输尿管移形细胞癌,术前采用B超、IVU、膀胱镜、输尿管逆行造影、CT、MRU和尿脱落细胞学以及输尿管镜检查等确诊9例,占90%。结论应用多种综合诊断手段,可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符合率。膀胱镜,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是诊断本病最基本的方法,输尿管镜能明显提高本病的确诊率。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水平 ,将 12例原发性输尿管癌各种诊断性检查手段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12例均为移行细胞癌 ,术前静脉尿路造影异常 12例 ,膀胱镜检查发现 3例 ,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异常 12例。认为静脉尿路造影、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及膀胱镜检查是诊断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贺凯  王耀东  袁光亚  何苑熙 《四川医学》2011,32(11):1726-1727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的51例原发性输尿管癌临床资料,总结诊治经验。结果肉眼血尿和腰痛是主要的临床症状。B超、静脉肾盂造影、逆行尿路造影、输尿管镜检查和CT的确诊率分别为21.6%、8.7%、90.9%、76.9%、88.6%。所有患者均为移行细胞癌,术后发生膀胱肿瘤11例,高期别患者术后生存期不足1年,接受保守性手术的低期别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为86.7%(26/30)。结论高期别原发性输尿管癌预后不佳,低期别肿瘤可行保守性手术,改善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87年5月-2000年6月收治的29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和治疗进行研究,结果:29列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输尿管移行乳头状细胞癌。获得随访25例中,生存6个月-1年3例,1-3年8例,生存5年以上14例,其中13年2例,长期生存22例(88% 22/25)。结论:选择早期诊断的方法并及时,正确治疗,可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案.结果 19例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13例尿路上皮癌,2例低分化癌,3例输尿管息肉,1例输尿管结核. 结论肉眼血尿、腰痛和肾积水是本病三大临床特征,联合应用B超、静脉尿路造影、逆行肾盂造影、CT、膀胱镜、输尿管镜及尿脱落细胞等多项检查可提高肿瘤的诊断符合率.原发性输尿管肿瘤中输尿管癌多见,患侧肾、输尿管和膀胱袖状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法.良性息肉考虑行保留肾脏的输尿管部分切除术较合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995年至2004年间收治的23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了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均为移行细胞癌,术前确诊17例,术后随防6个月~7年,术后1年~3年死亡5例。结论:静脉尿路造影(IVP)、膀胱镜和逆行肾盂造影是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主要诊断方法;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部分切除术仍为其主要术式。预后与肿瘤分期及分级相关,其中分期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