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薛芙蕖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366-3368,3370
[目的]观察尼勒替尼联合12-氧-十四烷酰佛波醇-13-乙酸酯(TPA)治疗伊马替尼(格列卫)耐药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选择常规剂量伊马替尼耐药的CML急性期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尼勒替尼或尼勒替尼联合TPA治疗,每周复查肝肾功能,1个月后每周复查外周血涂片、血常规,每月1次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每3个月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观察其血液学缓解率、细胞遗传学缓解率。[结果]尼勒替尼治疗组完全血液学缓解(CHR)6例,部分血液学缓解(PHR)12例,返回慢性期12例,无效6例,血液学缓解率(包括CHR和PHR)50%。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R)6例,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PCR)10例,总遗传学缓解率(包括CCR和PCR)50%率达44%。尼勒替尼联合TPA治疗组完全血液学缓解(CHR)8例,部分血液学缓解(PHR)18例,返回慢性期8例,无效2例,血液学缓解率(包括CHR和PHR)72.2%。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8例,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PCR)16例,总遗传学缓解率率达67%,均高于单独用尼勒替尼治疗组。两组间血液学缓解和细胞遗传学缓解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尼勒替尼联合TPA是治疗伊马替尼耐药CML急变期患者可行的治疗方案,其治疗慢粒急变期患者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2.
自甲磺酸伊马替尼(伊马替尼,STI571)2000年6月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成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的治疗药物以来,凡经IFNα治疗失败的患者,伊马替尼可使50%患者获完全性细胞遗传学缓解(CCR),75%慢性期可进入CCR,加速期中的80%可获血液学反应(HR),急变期患者30%可获完全性血液学反应(CHR),从而,伊马替尼已成为目前CML患者最为标准化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甲磺酸伊马替尼(简称伊马替尼)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及进展期的疗效差异及耐药性,为TKIs在CML患者不同分期的治疗效果及耐药性差异提供更多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血液科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CML患者62例,其中慢性期患者39例,进展期患者23例;根据年龄分组,慢性期老年组(年龄≥60岁)14例,和中青年组(年龄60岁)25例,进展期老年组11例,中青年组12例。慢性期患者给予伊马替尼400 mg/d,进展期患者则给予600 mg/d;随访时间为3~30个月,中位时间为16个月。用SPSS 19.0进行χ2检验,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耐药性影响因素。结果慢性期患者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为100%、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率为58.97%、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率为92.31%、主要分子学缓解(MMoR)率为23.08%、完全分子学缓解(CMo R)率为7.69%;进展期患者CHR、CCyR、MCyR、MMoR和CMoR率分别为47.83%、13.04%、30.43%、8.70%和0。慢性期患者30个月存活率为92.31%,进展期为47.83%。慢性期患者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8例,20.51%)显著低于进展期患者(12例,5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期或进展期老年组和中青年组治疗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中青年患者生存期(9~24个月)高于老年患者(3~20个月)。慢性期老年组和中青年组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分别为6例(42.86%)和2例(8.00%),老年组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老年组和中青年组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分别为9例(81.82%)和3例(25.00%),老年组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ML分期(OR=3.228,95%CI:1.138~9.158)、服药剂量(OR=3.254,95%CI:1.048~10.102)和复杂染色体异常(OR=3.386,95%CI:1.164~9.744)是CML患者发生耐药的影响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马替尼对慢性期CML患者治疗效果优于进展期患者,但其对各期老年和中青年患者治疗效果相似。但应重点关注进展期、用药低于标准剂量和染色体异常的患者,预防耐药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用伊马替尼及其联合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nous leukemia,CML)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医院收治的CML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口服伊马替尼400 mg/d治疗作为A组,口服400 mg/d+IFN-α300万U皮下注射治疗作为B组,持续用药9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用药反应,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完全血液学缓解(complete hematologic remission,CHR)、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omplete cytogenetic remission,CCg R)、完全分子学缓解(commplete molecular remission,CMR)数量的发生率,随访1年记录生存率和死亡率,计量资料采用行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B组CHR、CCg R、CMR的发生率分别为85.71%、69.05%、76.19%,均较A组(64.29%、45.24%、52.38%)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发热、脱发的发生率分别为61.90%、45.24%,均较A组(28.57%、4.76%)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伊马替尼联合IFN-α治疗CML可提高临床疗效,但会增加不良用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尼洛替尼对伊马替尼耐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和加速期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CML慢性期患者12例,加速期患者11例,采用尼洛替尼治疗后分别对疗效、LDH及a-HBDH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12例慢性期患者6例获得CHR,获得缓解的中位数时间为35 d;加速期11名患者中3例获得CHR,获得缓解的中位数时间为41 d。慢性期患者治疗后LDH及a—HBDH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加速期患者经治疗后LDH及a—HBDH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慢性期及加速期患者治疗期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主要体现在Ⅲ~Ⅳ级PLT、WBC、HB下降,非血液系统并发症主要体现在发热、皮疹及胃肠道反应。结论尼洛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CML患者具有较好的缓解率且不良反应多可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国产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5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接受国产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对照组接受原研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乳酸脱氢酶、α-羟基丁酸脱氢酶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外周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5年生存率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完全血液学缓解率情况、完全分子学缓解率情况、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的乳酸脱氢酶、α-羟基丁酸脱氢酶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外周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5年生存率为92.00%(23/25),对照组的5年生存率为96.00%(24/25),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355,P=0.552);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完全血液学缓解率、完全分子学缓解率、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组患者5年生存率情况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科研动态     
新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研究动向IRIS试验的5年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显著疗效,成为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和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上的亮点。此后,大家开始关注新一代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此类药物中的第一个是达沙替尼(dasatinib),用于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或无法耐受伊马替尼治疗的CML患者,该药于2006年6月29日获FDA快速批准。IRIS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患者,5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在临床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晚期肠胃间质瘤的患者,记录其治疗情况.结果 患者在使用伊马替尼后的12个月,颇有疗效,有效率RR为91%,疾病控制率为96%.患者在肿瘤原发部位、危险度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转移灶部位方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皮疹、水肿、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等毒副反应,经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伊马替尼在治疗晚期GIST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小,但仍有一些不足,应加强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甲磺酸伊马替尼在胃肠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1例胃肠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利用甲磺酸伊马替尼进行治疗,观察免疫组化结果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CD34、CD117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S-100及α-SMA(P<0.01),且CD34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CD117(P<0.05);CD117在不同性质GIST中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有效率为54.9%,疾病控制率为94.1%,治疗后肿瘤直径显著缩小(t=2.1132,P=0.0371),副作用较少且较轻微.结论 CD117、CD34对于GIST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二者联合应用意义更大,但确诊仍需结合其形态学特征,甲磺酸伊马替尼作为分子靶向药物在GIST中的应用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阿帕替尼和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并观察阿帕替尼主要毒副作用及预后因素.方法:将医院经过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失败的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口服阿帕替尼,对照组口服替吉奥,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同时分析阿帕替尼主要毒副反应及与预后相关因素.结果:两组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帕替尼不良反应主要有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腹泻、白细胞减少及蛋白尿,其中发生高血压及手足综合征不良反应可能有较好疗效.结论:阿帕替尼对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仍有较好疗效,耐受性好,高血压及手足综合征不良事件可能为其预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不同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以期为NSCLC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案。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福建省立医院进行治疗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NSCLC患者共80例,按照临床用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吉非替尼250 mg/d治疗,观察组应用阿法替尼40 mg/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ER和DCR为60.00%和85.00%,均高于对照组的35.00%和5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CEA、CA125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法替尼治疗NSCLC的临床效果良好,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并能降低机体肿瘤标志物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达沙替尼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进展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16例服用达沙替尼治疗的CML进展期患者(加速期3例,急变期13例),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率,副作用及生存时间.结果 16例CML进展期患者中有9例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complete hematologic remission,CHR),达到CHR的中位时间为3个月,其中3例加速期患者中2例获得CHR,13例急变期患者中7例获得CHR,(4例急淋变患者均获得CHR,5例急粒变患者有3例获得CHR,4例急单变患者均未获得CHR);急变期患者达到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omplete cytogenetic response,CCyR)和CHR的比例较加速期无统计学差异(P=1.000),急变期患者疾病进展的发生率较加速期患者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36).急变期患者Ⅲ~Ⅳ级血液学毒性的发生率较加速期患者有所升高(P=0.518);患者2年生存率是37.5%(6例/16例),中位生存时间是12个月(95% CI:0 ~ 24.9).结论 达沙替尼治疗CML进展期患者疗效较好,是加速期、急淋变及急粒变的患者的一个优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3.
江波  赵金奇  何文杰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2):4808-4810
[目的]分析吉非替尼治疗50例晚期肺腺癌的疗效、中位生存期、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及对相关症状的控制。[方法]50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ⅢB期或Ⅳ期肺腺癌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mg/d,直至患者死亡或肿瘤进展或发生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服药前或服药后每月复查CT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客观缓解率为24%,疾病控制率为76%,症状改善率为70%,性别及吸烟两亚组之间疗效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分期、PS评分及既往治疗等各亚组之间疗效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7.5个月,中位生存期16.8个月,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和腹泻。[结论]吉非替尼是晚期肺腺癌治疗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盐酸厄洛替尼一线治疗3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中位生存期、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以及对相关症状的控制,探索盐酸厄洛替尼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33例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病理证实的ⅢB期或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初治患者口服盐酸厄洛替尼150 mg/d,直至患者死亡或肿瘤进展或发生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服药前和服药后每月复查胸部CT进行肿瘤评估.结果 客观缓解率为30.3%,疾病控制率为75.8%,性别、年龄、病理、体力状态评分等各亚组之间疗效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吸烟患者的疗效优干吸烟患者(P<0.0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5.9个月,中位生存期9.3个月,最常见毒副反应为皮肤毒性,未观察到血液学毒性.结论 盐酸厄洛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gefitinb,易瑞沙,Iressa)联合紫龙金片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36)例和单药组(35)例,两组均自服吉非替尼250mg1次/d,联合组加服紫龙金片2.6g3/日。治疗60d后评价近期疗效、观察不良反应,随访2年评价客观疗效和生存率。[结果]联合组有效率(27.8%);单药组CR有效率(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单药组,但在统计学上未见显著差异;联合组症状改善率88.9%(32/36)高于单药组68.6%(24/35),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皮疹、腹泻、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药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联合紫龙金片治疗NSCLC效果优于单用吉非替尼治疗的效果,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盐酸厄洛替尼一线治疗3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中位生存期、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以及对相关症状的控制,探索盐酸厄洛替尼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33例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病理证实的ⅢB期或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初治患者口服盐酸厄洛替尼150mg/d,直至患者死亡或肿瘤进展或发生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服药前和服药后每月复查胸部CT进行肿瘤评估。结果客观缓解率为30.3%,疾病控制率为75.8%,性别、年龄、病理、体力状态评分等各亚组之间疗效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吸烟患者的疗效优于吸烟患者(P〈0.0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5.9个月,中位生存期9.3个月,最常见毒副反应为皮肤毒性,未观察到血液学毒性。结论盐酸厄洛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盐酸安罗替尼用于三线治疗晚期肺腺癌并发癌性胸水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以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肺腺癌合并癌性胸水的III线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予口服安罗替尼12mg qd d1~14,21天为一周期,对照组患者口服同剂型安慰剂,同时两组患者均予姑息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胸水控制情况、生存质量评价(QOL)、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生存时间(MST)及一年生存率以及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胸水控制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6.7%vs 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前无明显差异(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能较前有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生存时间和一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副作用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盐酸安罗替尼用于治疗晚期并发癌性胸水的肺腺癌患者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联合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70例局部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吉非替尼联合适形放射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纯适形放射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放疗采用6MVX线三维适形放射治疗,2.0Gy/次,1次/d,5次/周,DT66~72Gy。治疗组同步口服吉非替尼,从放疗第1天开始,连服2月。胸部病灶按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在放疗30天内经胸部增强CT扫描评价近期疗效,急性副反应及晚期并发症按照RTOG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有效率(CR+PR)为88.6%,对照组有效率为62.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P<0.05);治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5.7%、37.1%、22.9%,对照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0.0%、14.3%、5.7%,两组同期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4、4.79、4.20,P<0.05)。吉非替尼组主要不良反应为Ⅰ/Ⅱ度皮疹、腹泻。结论吉非替尼联合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肺腺癌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未增加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欧阳凌云 《药物与人》2014,(12):110-110
目的:分析探讨联合应用伊马替尼以及干扰素-α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的抽取我院从2007年至2013年收治的60名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资料给予统计,分为使用联合应用伊马替尼以及干扰素-α治疗的观察组30人,以及接受干扰素-α治疗的对照组30人,从治疗结果分析伊马替尼联合干扰素-α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结果:最终资料显示,伊马替尼联合干扰素-α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相比较对照组的治疗有着明显的优势,治愈率高,副作用小,P〈0.05,具有统计价值.结论:伊马替尼联合干扰素-α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盐酸替扎尼定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所致头颈部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确诊为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患者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及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尼莫地平片加盐酸替扎尼定片,对照组患者口服尼莫地平片加一般镇痛药,14d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为(5.73±1.82)分,对照组为(5.47±1.9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为(2.21±1.35)分,对照组为(4.22±2.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头颈部疼痛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扎尼定可明显提高蛛网膜下隙出血所致头颈部疼痛的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